旅行
航拍中国 第一季 (2017) 豆瓣
9.0 (135 个评分) 导演: 余乐 / 林婕
由中央电视台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航拍纪录片《航拍中国》是一部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纪录片。该系列片共34集,每集50分钟,覆盖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本片影像将全部由航拍完成,每集选取各省市区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历史、人文、自然和现代景观,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2017年2月8日 看过
因为是航拍,所以对于自然景观比较侧重,因此我大宝鸡只拍了关山草原和太白山,其实我们秦周文化相比西安的汉唐文化还是要更悠久一些的好么。
中国 地理 旅行 纪录片 航拍
锵锵行天下 第一季 (2018) 豆瓣
9.1 (120 个评分) 导演: 温姬彦 / 苏雷 演员: 窦文涛 / 许子东
《锵锵行天下》是腾讯新闻出品的一档海外深度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窦文涛作为节目主持人,与其老友嘉宾们摒弃传统圆桌对谈的形式,以独特视角、个人化感受、多维度信息的智者对谈旅行方式,从棚内到户外,走向世界,知行合一。 窦文涛与周轶君、许子东、吴军等嘉宾将开启土耳其与希腊两个迷人国度探索之旅,过程中充斥着思维的乐趣、语言的魅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杯,通过宏大叙事和高密度知识点的输出,拓展网友的认知未知圈。
我甚至希望旅途永无止境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胡成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 - 11
蒙古国就在咫尺之外的北方,却又可能是我们永不会踏足的天涯。正如我们渊源如此之深,却又如此陌生。
陌生的国度,荒凉的国度,一百五十六万平方公里,三百万人口。乌兰巴托向西,孤身向西横贯西蒙古,几座城市,之间是无尽的草原与戈壁。漫长的旅行,漫长的等待,你永远不知道去往下一座城市的长途客车,会在何时出现在哪里。
晴朗、风雪与沙尘的艰辛旅途,可以安慰艰辛的,是在旅途与城市与普通的蒙古国百姓相遇——哈拉和林经营旅馆的嘎雅、借宿的阿尔拜赫雷市民甘巴特尔、午夜为伴的巴彦洪格尔餐馆服务员、阿尔泰汽车站的许多司机以及去往科布多的一车旅客——城市与人的故事,也即是国家的故事,关于蒙古国,关于外蒙古。还有曾经与我们反复纠葛的历史,还有那些重回蒙古国的中国商人,从起点的乌兰巴托,到终点的布尔干。
全书精选135帧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旅途之中的135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路途、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
寻路中国 豆瓣 豆瓣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9.2 (36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2018年9月21日 已读
其实对于习惯已久的东西,人们是缺乏好奇的。不过何伟给我们提供了客观的视角来重新进入和审视我们的习惯,第二部分可以进入乡村当代史的reading list了。
中国 何伟 旅行 纪实中国三部曲
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 豆瓣
7.7 (31 个评分) 作者: 胡成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 - 9
记述作者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旅行经历。9288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脊髓,无数历史与城市依附铁路而生。作者搭乘列车旅行全程,记述沿途的风景与城市,记述在列车与旅馆中相逢的人——哈萨克的金矿工人亚历山大、萨哈林的流落小旅馆的亚历山大老头、布里亚特蒙古 人小阿廖沙母子、安加尔斯克的亲爱的奇斯佳科娃·亚历山德罗夫娜老太太、新西伯利亚租住床位在里异乡谋生的漂亮姑娘、叶卡捷琳堡的书商米哈伊尔——人与城市的故事,也即是国家的故事,关于俄罗斯,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沙皇俄国。
全书精选114帧黑白与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作者旅途之中的114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同时也为更加直观地展示作者经历的俄罗斯,列车的车厢、城市的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
Lonely Planet:柬埔寨(2013年全新版) 豆瓣
作者: 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3 - 11
一本有态度的旅行指南书,带着全新的旅行观念,包裹着好奇和探险之心,陪伴你,让旅行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更有效率。我们不曾代你去看,一切都待你亲自发现。
伊犁纪行 豆瓣
作者: 日野强 译者: 华立 2006 - 9
本书作者系日本少佐军官日野强。作者带着日本军部的特殊使命于 1906—1907年对新疆进行了一次为期9个月的考察,《伊犁纪行》即是他的考察行纪。中译本全书36万字,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日志部分,为日野强由北京经潼关、长武进入甘肃、新疆,再进入英属印度的整个旅行日记,对所到各地的城镇、村落、人口、民族、地理特征、行政设施、军事防务、交通通讯、宗教信仰等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了翔实的记述。下卷为地志部分,由十三章及附录组成,包括对新疆地势、风土、居民、风俗、宗教、教育、产业、行政、历史和现状等方面相关信息资料的总括与汇编。尽管作者具有明确的政治、军事动机,但书中作者翔实、可信的记述对了解20世纪初的新疆来说极具史料价值。此书的翻译出版对我国新疆历史地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2018年2月25日 已读
日本间谍日野强1906年游历考察新疆的记录,有价值的是与新疆官员的交往,貌似大清官员对外国人都非常客气,赠送提督药物可以窥见新疆与内地之差距。后面的风土人情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但于当时已是非常先进。作者提出一应该在新疆修筑铁路与陕西连接,二是不应放任宗教自由而应该培养国民意识。这两点在当时来看,尤其是后者,已是惊人之语,可见日本当时之先进。这个问题过了半个世纪直到今天仍旧是有意义的。
历史地理 新疆 旅行 日本 晚清
长春真人西游记 豆瓣
作者: [元] 李志常 译者: 党宝海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 9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中国道教全真派道士李志常撰写的一本开篇游记,主要记述了其师邱处机和弟子应成吉思汗之邀远赴中亚途中的见闻,也顺道记述了一些邱处机的生平,是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蒙古历史和中国道教历史的重要典籍。
此书分上下两卷,书前有孙锡所作序,卷后附录成吉思汗的圣旨等相关文字资料。上卷开篇记载邱处机拒绝金和南宋的邀请,认为蒙古方才是天命真主,故率弟子十八人于1220年自山东出发,经今北京、宣化、达赉诺尔、呼伦贝尔、乌兰巴托、杭爱山、科布多、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轮台、天山、撒马尔罕、铁门关等地,于1222年抵达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脉觐见成吉思汗。下卷记述邱处机三次向成吉思汗讲道(具体内容见耶律楚材的《玄风庆会录》),并随从其返回蒙古,其间,邱处机多次劝谏成吉思汗戒杀,1223年,邱处机辞归故乡,1224年抵达燕京,主持天长观。
此书长期埋没于道教典籍《道藏》之中,直到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方由钱大昕和段玉裁在苏州玄妙观《道藏》中发现,由钱大昕抄出,得以大行于世。
夏威夷国王世界环游记 豆瓣
Around the World With a King
作者: 〔美〕威廉· N. 阿姆斯特朗 译者: 郝平 / 张笑一 商务印书馆 2022 - 10
★ 钱乘旦等教授推荐,一部19世纪晚期世界的写真集,写出了一个大时代。
★ 在19世纪的殖民浪潮中,一个太平洋岛国的自我拯救。
★ 第一位环球旅行的君主,一位被马克·吐温盛赞的人,一个为孙中山先生颁奖的国王。
☆ 名家推荐 ☆
作为首位环游世界的君主,位居太平洋十字路口的袖珍小国夏威夷国国王卡拉卡瓦一百四十年前的“开眼看世界”,迥异于一般的通商、出使、留学与游览。这本国王随从所撰游记,兼及政治、外交、地理、风俗,乃至各国的饮食习惯等,至今读来仍趣味盎然。比起欧美部分,更值得关注的是国王在日本、中国、暹罗、印度、埃及等国的奇遇及观察。单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接待外宾的规矩、拒绝国王进京的理由,以及那张中英文对照菜单,都叫人驰想天外,迷幻人间。
——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讲述一个奇特的故事:几个白人“臣下”带着一位在他们眼中与印度神庙中的猴子相差无几的深色皮肤的原住民“国王”周游世界,让人们倏然想起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曾经有一个独立国家叫“夏威夷”,它的“国王”曾经在世界各国受热情款待。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又是他那位国王的“内阁大臣”,他的记叙尽管在细节上夸大其词、吹嘘自己(这是所有回忆录的通病),却在整体上把握了当时世界的基本特征:日本刚刚睡醒,中国仍在沉迷,从南海到印度洋到苏伊士运河到处插满大英帝国米字旗,半个地球都在“不列颠和平”的笼罩下沉默地等待;欧洲各国光鲜其表、金碧辉煌,一场大战却已经悄悄酝酿。本书作者想告诉读者(同时也告诉他的国王):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不可抗拒,将征服世界。果然不久后美国就吞并夏威夷,开始了向全世界征伐的世纪之战。由此可见,这本书已不是简单的游记了,它是一个时代的大写真。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有趣,而且因为它写出了一个大时代。
——钱乘旦(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编辑推荐 ☆
夏威夷群岛,由库克船长于1778年“发现”,尔后开始了与世界的联系,于1795年迅速由分散部落进入统一的王国时期,存国98年,历八代国王,于1893年在世界殖民浪潮中逐渐被美国吞并,成为一州之地。可以说其兴于世界,亦亡于世界。
本书主角卡拉卡瓦为第七任国王,年富力强,励精图治,“有涵养, 又明智”(马克·吐温语)1874—1891年在位,当时夏威夷王国危机已显,国王力求在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在稍微稳定国内形势之后,于1881年“开眼看世界”,开启了一场世界环游之旅。本书作者即为陪同国王出游的内阁大臣,也是一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美国人,因此他笔下的国王“软弱”“粗劣”“迷信”,行文中无不显露着作者自身的高高在上,以及对国王和夏威夷族群的蔑视,这亦是本书的一大读点。
阅读本书,我们不由得反思,地理大发现带来的世界潮流,究竟裹挟了多少“弱小”的族群与文明?他们也曾经“师夷长技”“救亡图存”,但时至今日,这些族群和文明又有多少遗留下来?在全球史观日益大行其道的今天,对于这些被裹挟的“弱者”,我们是否给予了足够关注?
☆ 内容简介 ☆
作为今天美国夏威夷州前身,波利尼西亚人住居的夏威夷群岛,由库克船长于1778年发现,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晚了近三百年。此时的世界已进入蒸汽机工业化时代,西方列强蜂拥而至,打破了那里原始而纯朴的平静。但不管时局如何变化,在1893年美国占领夏威夷之前,夏威夷还是一个受到国际公认的独立的君主王国。戴维·卡拉卡瓦是夏威夷王国第七任国王(1874—1891年),1881年,国王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乘蒸汽机轮船环访世界。 1881年,卡拉卡瓦国王离开夏威夷,旅游考查世界各国的移民事务,并且增进外交关系。他同时也想研究其他各国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卡拉卡瓦先到旧金山,美国以皇室规格款待他。随后他又到日本,面见日本天皇。他又前往中国、暹罗、缅甸、印度、埃及、意大利、比利时、德国、奥地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及联合王国,最后他借道美国返回夏威夷,历时十个月。他在这趟旅程中见了许多国家的君主及元首,是世界上第一位进行环球旅行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