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 豆瓣
作者: 秦燕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本书围绕着清末民初这个特殊时段(大致囊括1898-1918二十年),就"晚明想象"这一特殊话题展开讨论,意图重现上一个世纪之交出现并流行于全国上下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无报不谈明末事",从能够提供当时情境、氛围的材料入手,力图回到现场,体察这种叙述和想象之所以发生并呈现彼种情态的现实缘由和历史渊源,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
自序:"站着读书"与"三十而立" 导言:一场叙说历史的话语盛宴 第一章 从江湖到庙堂:晚清的"晚明三大家"
第二章 "国族"还是"文化":论"遗"
第三章 论"士"与结"社":历史的"写作"与"模拟"
第四章 风流云散:晚明"艳迹"的黯然回眸
第五章 野史·小说·名物文章:文体决定下的内容
第六章 寓教于乐的尴尬:走向"通俗"的晚明叙事
尾声:回归书斋的"晚明想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一个人的情书"·"逃向世界"
2020年5月5日 已读
感觉局限于现有的思想史脉络中,“晚明”想象不仅停留于书斋中,而在当时的变革中起到了没有理论支撑,或者说当时理论支撑不够的时候,完成民族构建的重任。
思想史 晚明 近代史
晚明清初思想十论(增订版) 豆瓣
作者: 王汎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6
本书所收的论文大抵集中在晚明到清初这一段,它们基本上与“明清思想的转型”这一个大论述息息相关,但是作者刻意挖掘前人所忽略的问题,故书中所处理的人物、材料、主题,不一定都落在一般熟习的论述范围之内。由它们可以看出整个“明清思想转型”是一个内容非常复杂、成份非常多元的历史现象,由心学到考证学的转变只是其中一端而已。 本书所收文章大抵不只是就思想谈思想,而是尝试着将思想与其他历史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它们或为道德紧张感、或为知识社群的变动、或为时代心态、或为文人生活、或为地方社会、或为政治变动、或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等,对于思想史研究而言,收在本书中的文章是一些新的尝试。
增订版新增新序和三篇长文,呈现了作者对于明清思想转型较为系统的思考。
2023年12月30日 已读
颜钧开心理诊所,消罪心理和下层经世思想三篇记忆较深。很难想象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大街上开办心理诊所,不过也仅此一例而已。不知梁漱溟后来的乡村运动是否与下层经世这一支思想的流传有关。
思想史 晚明
前朝梦忆 豆瓣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7.5 (4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史景迁 译者: 温洽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张岱是公认的明代散文大家,其传世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堪称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无忧,性喜游山玩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但四十九岁那年,清兵入关,张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转折。他带着幸存的家人逸隐于绍兴龙山,务农为生,余生力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是为《石匮书》,书成后不久亡故。
个人历史与家国历史相互映照、无法切割。面对挡不住的历史洪流,还归龙山是张岱的一个选择,能自主画下的一条人生界线。不论是怀志一生纂修的《石匮书》,还是《陶庵梦忆》里一幅幅简约、多情善感的前朝旧事,镶框着家族轶事与大时代的层层跌宕与悲喜交错──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浮现。
史景迁认为张岱不仅是史家,也是热爱历史的文人。他书写张岱的一生、内心转折及过往追忆的同时,更深层探讨张岱身为知识分子,是如何借由回忆以及修史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得与失之间,唯有捕捉消逝的回忆,以书写对抗遗忘,才能坦然面对、甚或抵抗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这一点,无疑反映了历史与书写的本质与关系。
2024年4月3日 已读
泰山和孔府收门票,古已有之~相比于明遗民的身处其中,张岱更像个穿越的人,能超脱其外。
思想史 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