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湘西 (2017) 豆瓣
七集自然人文纪录片《湘西》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与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拟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湖南卫视、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和芒果TV播出,制作周期20个月。
2018年8月19日 看过
风格不太统一,后面就比较放飞暗暗主旋律了。
湖南 湘西 纪录片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豆瓣 Goodreads
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
8.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士鋒 译者: 黄中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11
中国近代史上,湖南所产生的改革者、军官、革命家之多,居中国诸省之冠,但史学研究却鲜少对湖南进行连贯性的探讨。本书不同于中国现代化是首都与通商口岸启迪内陆的普遍看法,而以湖南为中心,认为湖南在内部进行的思想改革与论述,牵动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湖南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地区,……既为更大国家的建造付出心力,也孕育出自己的身份认同。本书以多不胜数的一手数据为基础写成,为发人所未发的一部力作。 ——拉纳•米特(Rana Mitter),《被遗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作者
湖南在中国历史舞台占有特殊地位长达一百多年,先是助政府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乱之后大量湖南人成为封疆大吏,晚清改革时湖南成为主要的改革中心之一,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湖南贡献甚大,而在毛泽东主政的中国则有多位湖南人跻身最高领导阶层。
——柯文(Paul A. Cohen),《历史三调》(History in Three Keys)作者
关于民族概念的中国如何由内往外发展出来, 至今只得到局部的探索。裴士锋的专题性作品,以令人信服的笔法说明地方根源与民族果实的关系。他笔下的湖南以新且有效的方式说明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
——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满洲人》(The Manchus)作者
2022年5月22日 已读
诸多材料已经淹没在中国主义者一层又一层的发明学之中,只留蛛丝马迹。能够点出与中国主义者不同的视角,就已经很难得了。不过对于渚徙从“湖南主义”到communism的转变,有点儿突兀。我觉得这种湖南民族主义可能也只是interest groups之间选择的不同,并不是具有现在意义上的种族含义。比如江浙做题家没有武力自保的能力,只能寄希望于做大一统帝国的收税官;而英勇果毅的湖南新贵从Taiping rebellion发家,并不是帝国的依附者;自然是可以自谋出路的。
湖南 近代史 近现代史
改良与革命 豆瓣 谷歌图书
Reform and Revolution in China:The 1911 Revolution in Hunan and Hubei
作者: 周锡瑞 译者: 杨慎之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 10
作者系20世纪6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美国历史学者的新的一代,在撰写本书之前,作者用了两年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资料,在英国和日本查阅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外交档案,并摈弃了以往美国某些权威性中国近代史著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念,对两湖地区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进行了比较客观和深入的探讨, 从经济利益得失的角度 ,分析了社会各个集团政治情绪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并广为学界熟知。本书的一些学术观点自然未必尽能为国内学者所同意,但至少可以起参考和启发的作用。 责任编辑审读了原稿,按编辑规范做了必要的加工。将书中的一些港台语言改为大陆通用的语言,并仔细核对了注释,重新编排译注的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