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豆瓣
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Ming China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译者: 阿风 / 许文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6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白银资本 豆瓣
ReORIENT: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7.3 (9 个评分) 作者: 贡德・弗兰克 译者: 刘北成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 9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一部极具挑战性的重要著作。它对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作了一个气势恢宏的论述。作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把中国置于亚洲的中心,把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他认为,中国需求白银,欧洲需求中国商品,这二者的结合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与学术界多数人的通常看法不同,在他的分析中,中国在工业革命前的经济史中占据着极其突出和积极的地位。为了阐述他的观点,他广泛利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亚洲和欧洲经济史的专家的最新成果。
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2016年10月24日 已读
1.全球视角以及对欧洲中心史观的批判值得赞赏,不足之处在于分析不够深入,所列举的证据不能够很好的证明观点。2.关于the great divergence的分界点Frank认为是在19世纪初,而我觉得应该在明清之交。3.关于人口论证的部分可能不了解康熙永不加赋对人口统计所造成的误差,进而低估17世纪下半叶的人口。
世界史 历史 白银资本 经济 经济史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豆瓣
作者: 【日】城山智子 译者: 孟凡礼 / 尚国敏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 10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家对市场从自由放任转向调控干预。用不同的外汇标准构建新的货币体系,要求审慎的政府管理;最终经济复苏与币制改革的进程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化。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本书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2022年5月22日 已读
Credit and social unrest: Evidence from 1930s China, JFE
经济 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