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五四现场 豆瓣
作者: 叶曙明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 4
新与旧交锋的大时代,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大师辈出,群星璀璨,风云际会,百年激荡……
最生动的历史实录,还原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余世存撰写长序,深度阐扬五四精神
解玺璋·十年砍柴·张宏杰联合力荐
…………………………………………………………………
“五四”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群贤咸集,大师辈出的年代,各种思想像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引领风骚。那是一段激情迸发、永不复返、令今人无限神往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了这个新旧政治、新旧文化交锋的大时代,细述民国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蔡锷、孙中山、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陈炯明、章士钊、傅增湘、吴稚晖、张东荪、鲁迅……时势造就英雄,人才成就时代。
五四时代的北大,群星璀璨,出入的都是当世名人: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陶孟和、蒋梦麟、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辜鸿铭、刘师培、黄侃、顾颉刚、马叙伦、刘文典、马其昶、梁漱溟……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有请大师们重返五四现场!
…………………………………………………………………
五四时代是一个永远激动人心的时代。它让人们看到,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有人把它称为文学革命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把它称为启蒙运动。
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股偶尔漫出了河道的激流。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高揭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旗帜,走上了街头,宣告回归革命时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与辛亥革命重新接轨,一度漫出河道的激流,也终于纳入了河道。
…………………………………………………………………
媒体推荐
★叶曙明是当今华文世界最具潜力的作家之一。
——台湾大学教授 蔡源煌
★叶曙明先生的《重返五四现场》一书让我们跟着他重温了五四……以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他眼中的五四,尤其是他把广东人梁启超、陈炯明当作五四运动的开端和结束,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
——著名学者、作家 余世存
★长久以来,五四被各种思想搞得面目全非、奇形怪状。现在,我们跟随作者,穿过重重迷雾,重返五四现场,或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使我们看到五四的真相,这是该书的魅力所在。
——出版人、评论家 解玺璋
★叶先生这本书是认真的、有才华、有见解的信史,为我们细腻而有条理地梳理呈现了民国史上重要的一个片断,它不但扩充了我们对民国史的了解,也为我们反观身处的时代提供了一个角度。
——新锐历史作家 张宏杰
★《重返五四现场》试图突破五四被符号化后的重重外包装,采取胡适先生“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谨严态度,来尽量还原五四时期人与事的生动场景,让他们重新活在九十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著名专栏作家 十年砍柴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豆瓣
作者: 李泽厚 2014 - 8
为什么要读《八十年代》?
李泽厚自称不是预言家,
但他80年代所言,均被30年历史发展证明!
他的“盛极”之言,对我们当下仍富有极大启示。
他,仍未过时,未被超越。
本书为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对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80年代的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80年代思想界状况和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 豆瓣
作者: 李泽厚 中华书局 2014 - 8
两个思想家的碰撞更见思想,
落基山下,所谈、所思、所念的是中国。
这不仅仅是文学、美学、哲学、历史的纵横对谈,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本书主要收录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与著名学者刘再复关于文学、美学、哲学、教育等相关问题的对话文章,展现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展示出他们独到的见解,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具有启发意义。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豆瓣
The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 and the Men Who Made It
作者: [美]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译者: 崔永禄 / 王忠和 商务印书馆 2010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是美国著名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代表作,初版于1948年。它通过对“代表美国政治情绪的主流”的十二位著名人物的评析,从思想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对美国文化传统尤其是政治传统作出新的解释,提出了美国历史“一致论”的学说。该书是研究美国政治史的必读之作。
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豆瓣
作者: 王家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3
何谓历史感?历史感就是一种大时间感。有了这种宏观的大历史观,尽可以坦荡荡地看待过去百年、千年的跌宕起伏、盛衰荣辱。历史有其自身的逻辑,没有永久的辉煌,也没有不能挽救的沉沦。
历史学研究的是过去,但面对的是现实,面向的是未来。本书围绕着中国近代百年来应对现代化的挑战、抗拒与变革这一主题,考察了拥有过辉煌历史和伟大文化的民族所遭逢的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分析了中国从中世纪到近代化痛苦转型的历史进程。作者选择独特的历史视角,进行历史回溯和反省,其中既有哲理性的思考,也有实证性的解析,明清部分的研究成果为作者多年潜心思考所得。
大明王朝1566 豆瓣 谷歌图书
9.2 (23 个评分) 作者: 刘和平 花城出版社 2016 - 7
编辑推荐
刘和平著的《大明王朝(1566上下)》对宦官的描写真绝!将“王权主义”写到他们骨头里去了。书中有两个最具命运感的人物,一个是海瑞,一个是嘉靖帝,他们在命运的催化下复活。作品用一出出可歌可泣的好戏,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儒道互补的运作规律。本书是高品位文化之作,故事新颖,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在许多情节、多种场景的往复切换中,表现出作者的大器局,胸有丘壑。
序言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提纲,采用一种随物赋形的写法,同行们戏称为“太极结构”。首先从天象说起,也就是从“无极”说起,书的开头就写嘉靖三十九年整个腊月到四十年正月十五都不下雪,然后说到“太极”,太极先是生太阴,这个太阴就是嘉靖。由于只有太阴在发动,所以开始时的局面乱成一团,接着阴极阳生,太阳出来了,海瑞就是太阳。嘉靖、海瑞是故事的发动机,周围所有的人都是八卦,都围绕阴阳两极,也就是这两个人旋转。八卦是不断变爻的,怎么变,要变出来才知道,所以我不敢也不能事先列出提纲。
写书前,我只做两方面的具体准备:一方面是史料的准备,另一方面是“思”的准备。开始创作时,就把“思”丟掉,把“理”找出来,用大历史观来观照想要表现的那一段历史。剩下的就是“想”,进人到想像空间。我口述,助手打字。这时刘和平已经不存在了,道家思想中“五十生有”的状态出现了,闭上眼睛,我是“无”的,而人物一一“附体”,于是就产生了作晶中的“有”。这样很耗精力,我几乎有一半时间是打着点滴来写。而为写这部书.我个人也已经准备很久。我想我是准备了一辈子。
写完这本书,我自觉完成了“两个突围”:对于传统模式下小说叙事方式的一种突围;对于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如何突破所渭史实约束的一次突围。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说史以外,写历史的人还要用文学赋予历史以精神。传历史之神一一正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对我而言,最后只剩下一个真实,就是“心的真实”,这是终极真实,而不是所谓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达到了这个真实,读者不会斤斤计较于历史而是宁愿相信,作者笔下的人物就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就是嘉靖,就是海瑞。
在此我特别要说一下嘉靖与海瑞这两个人物,他们太值得用文学表现了。嘉靖和海瑞,一位是最高权力境界的孤独者,一位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我与这两位孤独者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情共鸣。他们都生活在困境之中,嘉靖不愿做最大的奴隶,却把自己变成了最大的囚徒,二十七年不上朝,足不出丹房,自己软禁了自己;海瑞在自己的精神中建盖了一座牢房,为原则可以牺牲一切,对自己制定的原则绝对不放弃。两个人都是精神的囚徒,但他们互相懂得。
我自认是最后一代汉人,在今天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河文化(指农业文明)逐渐走向海洋文化(指商业文明)的时候,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否认自己原本是从大河文化,也就是从农耕文明中来的。克罗齐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历史转型时期,我们这个民族在逐渐丢掉几千年来大河文化留给我们的历史精神遗产,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入骨髓,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许多中华民族的传人不愿看到的。这就出现了近几年呼唤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思潮。
当一种新的思潮来临的时候,你进入其中,并且用作品来表现这种思潮的时候,它本身便承载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因此作品一出来,就一定会得到强烈的共鸣。我从2005年3月开始写《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2006年3月开机,2007ff.1月播出,运作速度之快在行业内被称为奇迹。我其实心里很明白,这是因为人们呼唤某种东西已经太久了。
最后我要谢谢我的父亲。我父亲解放前做过记者、主编,解放后是剧团的编剧;母亲是戏曲演员。我从小在剧场里长大,十三岁休学,从父读书,十五岁和父亲一起被下放到湖南农村,生活非常艰苦,每天我和父亲一前一后推车,两个人还比不上别人一个人。但对我来说那是一段幸运的时光。当时村中有农民抄家得来的很多书,经史子集,各种各样的书都有。我们白天出工,晚上一灯如豆,我和我父亲对坐读书。《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都是那时候背诵下来的。我现在写书,古书上的话可以信手拈来,主要是因为有这份童子功。可惜我的父亲来不及看到《雍正王朝》就去世了。我把这本书献给他,也希望读者能喜爱这本书。
自由的声音 豆瓣 Goodreads
Les Voix de la Liberté: Les Écrivains Engagés au XIXe Siècle
作者: [法]米歇尔·维诺克 译者: 吕一民 / 沈衡 文汇出版社 2019 - 5
美第奇奖、龚古尔传记奖得主鸿篇巨制
60万字讲述法兰西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对法国知识分子的一次巡礼,也是对一个紧张、矛盾乃至绝望世纪的穿越。
·
大革命之后,统治法国数百年的波旁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迎来的却是法国近现代最动荡不安的世纪。在君主制与共和制轮番登场之际,知识 分子选择发声,在议院中成立党派,成为大臣甚至是政府首脑。这些人中有明哲保身的赌徒贡斯当、戴着镣铐跳舞的基佐、预见民主弊端的托克维尔、身着男装的女作家乔治·桑、一度反对共和的“法兰西灵魂”雨果……许多人白天还在为政府效力,晚上就被迫流亡他乡。
尽管政治立场相去甚远,但他们均共享对自由的热爱,而正是这份对自由的坚持使19世纪末的法国毫无疑问地成了欧洲最平等的社会。
·
“我们如今更喜欢嘲笑崇高,将自由视为理所当然,有时甚至喜欢挖苦19世纪的文学和政治,认为那些浮夸的言辞同当今的审美观格格不入。然而,我们这些忘恩负义的继承者尤其要感激它们留下的遗产——我们还需要自由原则来奠定未来,某种自由的激情也将继续引领我们。”
·
维诺克是当今法国以著作多,取材广,作品“既叫好又叫座”而著称的史学名家。在这本展现19世纪法国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的非凡历程的书中,他所写的不是一部干巴巴的思想史。在他笔下,这些知识分子个个性格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吕一民 浙江大学教授
·
19世纪,“知识分子”一词尚未诞生,但这并未妨碍那些男男女女的活动……《自由的声音》是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时代杰出文人的群像。这本书也如一部令人兴奋的小说,米歇尔·维诺克是一位编年史作家,他的博学令人叹为观止。——《观看》
知识分子与大众 豆瓣
作者: [英] 约翰·凯里 译者: 吴庆宏 译林出版社 2008 - 9
《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对现代之初的知识界发动了猛烈攻击,以清晰的条理和富于雄辩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大人物们身上的阴暗面:他们蔑视和憎恨普通人,甚至达到了毁灭人性的地步。
知识分子与大众 豆瓣
作者: [英] 约翰·凯里 译者: 吴庆宏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在1880—1939年的英国文学界,许多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一直作为现代文学的开拓者、现代主义的急先锋,备受尊崇。他们的作品也被奉为经典,成为今日英美文学爱好者或学习者必读的书目。然而,约翰·凯里在这部著作中对现代之初的知识界发动了猛烈攻击,他以清晰的条理和富于雄辩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大人物们身上的阴暗面,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人尊重的有影响的文学偶像彻底打破。这部著作一经问世,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有人评论:“凯里的深刻著作既有启发性,又令人不安”。因此,这部著作虽然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却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知识分子的鸦片 豆瓣 Goodreads
L'Opium des intellectuels
8.3 (2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雷蒙·阿隆 译者: 吕一民 / 顾杭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单,而且更空虚。——亨利•基辛格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20世纪最有开创性的书之一,是对研究知识分子的“虚妄”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本书出了要让知识分子们回归平凡务实的正道,也希望能让他们免于在智识方面的混乱不清,正是这种混乱不清造成了许多智识上的“怪胎”。——罗杰•金巴尔"
浪漫主义革命 豆瓣
The Romantic Revolution
作者: [英] 蒂莫西·C .W. 布莱宁 (Timothy C. W. Blanning) 译者: 袁子奇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7 - 4
卢梭、歌德、拜伦、贝多芬、李斯特等巨匠领衔的一场文艺狂飙,人类社会、文化、心智走向现代的一次精神洗礼。
一本融汇诗与思的历史书,带你感受文学、音乐、绘画名作背后的时代精神,领会浪漫之真谛。
观察家精选之3。
——————————————————————————————————————————————————————
【内容简介】
《浪漫主义革命》为你带来18、19世纪间的一段别开生面的欧洲历史和艺术史。这是关于“浪漫”的最初的故事。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用理性、科学为人类社会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样的社会是冰冷的——用科学公式贬低了人的灵魂,用理性和功利压制了人们挥洒个性、表达情感、纵情想象的本性。
于是,越来越多的思想家、艺术家和活动家汇集到“浪漫主义”的旗帜之下,发起了一场反抗启蒙主义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文化起义。他们把内心呐喊化作不朽的诗文、画作、音乐、建筑,乃至狂欢庆典和社会风潮,深刻改变了历史和人性的面貌。
思想家卢梭、赫尔德,诗人歌德、华兹华斯、拜伦,音乐家贝多芬、李斯特、瓦格纳,画家德拉克洛瓦、透纳、戈雅……这些人类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心灵,我们常常虽有耳闻却不甚了解。《浪漫主义革命》将带我们认识这些最不负“浪漫主义者”之名的思想、艺术巨匠,见证一次冲击世界的人类情感、创造力的大爆发,并且真正领悟诗歌和爱情之中那种令人神往,而又让人困惑的“浪漫”情怀。
【编辑推荐】
1. 为什么说浪漫主义的艺术和文化革命缔造了现代世界呢?浪漫主义时代是文化、艺术、社会乃至人性走向现代的一段重要历史:歌剧、音乐会、画展真正成了大众的享受;艺术家成了比王公贵族更显赫的人物,拥有领导时代精神和社会风潮的巨大能量;人们开始为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奔走呐喊;大众开始尊敬天才、重视想象力的创造力……文化和艺术,此时开始得到我们如今的意义。
2. 如果你有志于阅读拜伦的诗、歌德的《浮士德》、卢梭的《忏悔录》,或者希望了解贝多芬、李斯特、帕格尼尼、瓦格纳的音乐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这本书一定不容错过。本书另附16页全彩插图,配合书中内容展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性绘画和建筑。
3. 关于“浪漫”和“浪漫主义”,我们已经听了太多肤浅、庸俗的说法,《浪漫主义革命》将正本清源,讲讲“浪漫”的渊源与真谛。
4. “新思•观察家精选”系列之3。“新思•观察家精选”汇集具有当代回声的历史话题,旨在帮助我们收整见识的碎片,读懂现代世界的由来,反思现代人的生活境况。书的篇幅都在200至300页之间,外形精巧;这些权威作者所讲述的既是各自最擅长的话题,也是同一个大时代的不同投影。希望你通过了解永不止步的时代变迁,增长对未来的远见。
【评论】
“对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精彩、简要而发人深省的介绍。”
——《星期日泰晤士报》
“蒂莫西•布莱宁非常合适来讲述欧洲舞台上浪漫主义革命的降临。他文字中的热情、广度与权威性,超越了任何的期待。”
——《国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