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何以中国 豆瓣 Goodreads
7.9 (15 个评分) 作者: 许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5
公元前2000 年,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个便于记忆的数字。
公元前2000 年,在所谓的夏王朝前夕,考古发现中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公元前2000 年,在中原地带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00 年——中国文明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考古发现入手,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进程,讲述早期中国的故事。
2016年11月15日 已读
幸亏没有在2007年读到这本书,否则我一定会抵住老师、父母的压力,不顾一切地报历史系,并选择考古方向。我对上古时期华夏国家群形态的朦胧思考与书中描述和解释相似颇多,读书读到这个地步,才快乐。
上古 考古 认同
古史新探 豆瓣
作者: 杨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古史新探》收录了14篇论文,主要探索了西周、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别看重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方面,其撰述着眼于西周和春秋社会性质的研究,推动古史分期问题的解决,上半部为各种制度研究,下半部为各种“礼”的研究,特别是通过用出土文献印证传世文献的方法,精研“礼”,包括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飨礼、射礼、贽见礼等,得出很多精彩结论。
2018年5月8日 已读
不知旧,焉知新?不是历史科班出身,对其中的部分论述和结论茫茫然不知新在何处。但是作者不掉书袋、不缚于意识形态、不被儒家政治哲学逻辑起点所迷惑的清醒状态,令人十分钦佩,有大家风范。乡遂、大学、籍礼、大蒐礼、射礼等内容印象深刻,丰厚了吹牛逼的资本。希望今后再看这本书,不再只是记忆型,而是推导型。
井田 先秦 宗法 考古
进击的智人 豆瓣
7.0 (34 个评分) 作者: 河森堡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河森堡首部作品。同名演讲《进击的智人》播放量破亿次。
★ 用故事表达人文之趣。国家博物馆讲解员8年知识沉淀,听河森堡讲故事,知百万年人类史。
★ 文化界、历史界、科普界倾力推荐。他的作品让马未都感叹后生可畏;蔡康永说“他一张嘴就能带你追溯上千上万年的历史”;陈晓卿评价“河森堡的文字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过往和人类拥有的巨大能量。”行走的科普教科书尹烨一口气读完30万字,感叹道“出众的讲故事能力,酣畅淋漓”;众多青少年表示河森堡让他们爱上了历史。
★ 《进击的智人》是一部充满少年感的《人类简史》,将刷新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认知:匮乏贯穿着人类进化史,我们究竟如何走到今天。
★ 《进击的智人》是一张充满知识点的寻宝图。奇趣的历史故事,融汇博物学、化学、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众多领域知识点,是一部难得的跨学科知识佳作。
“现代人类都是早产儿?瓜子脸的审美是自古有之?“会制作工具”并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男性为什么永远分不清楚女友口红颜色的细微差异?你竟然还没有听说过“外祖母假说”?……
★ 读完这本书,你将成为这个周末聚会上特别有趣的人。“所谓进击,就是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
内容简介
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
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个被大自然筛选的人种——智人,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匮乏压力,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十万年后的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之中。
智人是如何顺利通过造物主的层层考验,*终拥有了主宰世界的力量?而同一时空的其他人种比如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呢?为何会逐渐被大自然淘汰,成为智人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的陪跑者?
河森堡笔下的旧石器时代,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有混沌初开的蛮荒,有人性乍现的智慧,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底层力量——匮乏,塑造着人类和历史。
匮乏的环境筛选出拥有足够脑力的智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走出非洲,来到亚洲大陆,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然而自然的匮乏始终存在,不同时空的人类又该以何种姿态应对,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和对抗,实现自我的平衡与进化?
2020年5月24日 已读
又不务正业地翻完一本闲书,舒畅。第一部分已知晓,倒是第二部分关于饥荒的简述依然令人震惊唏嘘。即便中古时期关于日常生活细节的史料远没有明清时丰富,但通过有限想象还原冰冷政令后的惨状,还是可以实打实地击碎贵族制的彩釉——毕竟哪怕庸主都会吟“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演化 考古 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