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
大秦帝国之裂变 (2009) TMDB 豆瓣
所属 电视剧集: 大秦帝国
8.5 (143 个评分) 导演: 黄健中 / 延艺 演员: 侯勇 / 王志飞
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时为西北边陲蕞尔小国的秦国饱受六国摧残挞伐,而今已在灭国边缘。秦献公身死战场,年纪轻轻的仲公子渠梁(侯勇 饰)在危难时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国夹攻下苟延残喘,发誓变法崛起。秦孝公渠梁广招天下贤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国并不得志的卫鞅(王志飞 饰)辗转来到秦国,并凭借一身才学和对天下局势的清醒认识而得到秦孝公重用。卫鞅在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崛起……
本片根据孙皓晖的同名历史小说的第一部改编。
为了人的尊严 豆瓣
作者: 张千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2 - 4
日前,著名宪法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最新力作《为了人的尊严: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批判》一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新书倾注作者十年心血,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主题是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格尊严的思想脉络。该书的出版将为读者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提供全新的思维视角。
作者张千帆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担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他还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评论240多篇。
新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美国期间发表的文章结集,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2000年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主编的英文版《中国哲学杂志》。新书重在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人格尊严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新的道德与政治理论。新书阐发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内在精髓,批判了儒家政治传统的先天不足,论证了礼治与宪政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梳理并评价了墨家与道家思想对尊严理念的独到贡献。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核心,尊严理念不仅是建构中国宪政大厦的起点,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桥梁。
作者认为,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是人格尊严这一永恒理念。通过展开讨论儒家、墨家、道家不同学派的诸多差异,得出三个思想流派只是体现了一个共同道德原则的不同方面的结论,那就是人是作为目的的自身,而不是仅仅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这种内含人格尊严的道德愿景只有通过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才能得以实践。
新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衡量每一个政治体制和社会行为的合法性依据,也是重构之后的中国古典哲学流派所共同接受的宪政原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曾经得到张岱年先生生前的指点与肯定。
阅读此书,反思社会与自我:和古代人相比,我们活的有尊严吗?
秦汉士史 豆瓣
作者: 于迎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本书内容包括:秦朝的建立及与士人的尖锐冲突、汉初社会由武向文的转化及诸侯、士人文化思想在儒学基础上渐趋统一等。
2012年10月27日 已读
文笔异常精美,大一时阅读帮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先秦 诸子
李斯集辑注 豆瓣
作者: 张中义等辑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 9
李斯(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出身于“间巷布衣”,少与韩非“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公元前247年,李斯“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惟有秦具备“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条件,遂辞别荀卿,离楚“西说秦王”。在秦先后被拜为长史、客卿、廷尉和左丞相,在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功勋卓著。始皇死后,赵高、胡亥篡权,李斯为了保全既得利益,屈从赵高,铸成大错。
2013年6月23日 已读
基本就是将散落于史书中的李斯语录、上书、奏折收集起来。最让我感慨的是晚年李斯对晋法家理想的苦苦坚守。奈何其理论天生缺陷,他也没有勇气质疑自己的政治理念。
政治哲学 诸子
商鞅评传 豆瓣
作者: 郑良树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商鞅是先秦法家中能够登上政治舞台,并且充分发挥自己才干及实现自己理想的少数人物之一。在他精心策划及严厉推动之下,秦由一个半封建半游牧的落后国家,不出数年之间跃登为强国,威胁山东六国。在商法被严苛执行下,商鞅虽然殉法而终,然而,他的学派及徒属依然占据着秦国的要职,在政治上继续发挥影响力,以至于商学、商法成为秦国的政治文化和传统中的主要部分,鞭策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使命。
如果没有商学、商法,无疑,秦国不可能成为政治及军事强国,并且一统天下,但秦一统天下后,在面临新的文化及政治环境时,这股传统和文化意无法调适自己,终于把秦国带上了覆亡的道路。
2015年2月17日 已读
大学时偏左,对晋法家情有独钟。现在想想,很多地方值得商榷。这本书配合《商君书》效果更佳。
先秦 改革 文官制 月旦评 诸子
盐铁论校注 豆瓣
作者: 桓宽 译者: 王利器 注解 中华书局 1992 - 7
《盐铁论校注(定本)(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一书,正是中国轴心时代过后,经历数纪战乱,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时候出现,乃千古一书,其中妙旨,于今视之,意义可观。而侯外庐先生亦有言直接从经典阅读为思想史研究之基本,由此,作此笔记,以不才之心,揣测前人遗说,作如是观。本人之基本观点,力求说明盐铁政策之于汉帝朝实行乃是内忧外患导致财政吃紧之必然结果,而其中桑弘羊君之作为,不可不提。而盐铁专卖之得失,于当时有其必要,于今亦有其公论。
2015年4月28日 已读
以前读时对贤良文学的谈话颇为不屑。现在回味,贪墨低效的帝国官僚与迂腐可怜的贤良文学,都是汉帝国今后的毒瘤。后者本质上抱着小国寡民的孤陋眼界应付早已深入亚洲腹地的汉帝国,更可悲的是他们作为霍光扳倒桑弘羊及其盐铁官僚的棋子而不自知。对话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帝国官僚经常能引经据典,素质不错,且颇欣赏前朝,更因从盐铁酒榷中盈利而鸣鸣自得;贤良文学们言必称孔墨,酸腐不堪。贤良水平比文学略高,双方在丞相史调和下还会有些许让步。相互揭短撕逼更是好看,官僚骂文学是古非今、易知难行、孤陋粗鄙;文学骂官僚惟利是图、颟顸无能、胡乱作为等等,不一而足。
改革 文官制 诸子 财税
老子校释 豆瓣
作者: 朱谦之 中华书局 1984 - 11
本书以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文为主,参考石本、敦煌本、旧抄本、佚本、正统《道藏》本诸刻本共100余种,从事校勘。本书系据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重印。
2015年5月7日 已读
虽然很多人推崇陈鼓应版,但我认为朱谦之校订的这一版,质朴简练工整,与其他版本句读不同处,朱版大部分能说服我(“绝学无忧”归属待议),因此就选这版本背诵啦!我对待《道德经》的态度比较暧昧,一方面怀疑其中治国理念不适合日益复杂的工业社会和行政国家;另一方面希望能在行政膨胀、程序繁复的今天找到某种内心安置场所。
先秦 自由 诸子
通三统 豆瓣
5.5 (15 个评分) 作者: 甘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本书体现了作者近年的主要关切即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明自主性问题,认为唯有自觉地立足于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统中,方有可能在全球化时代挺拔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为此,本书上篇提出了“新时代的通三统”问题,强调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中篇则提出,全球化加速带来的所谓“空间化”和“当代性”导致文明空洞化和庸俗化的危险,对此必须自觉地拉长时间和历史的长度来强化文明的厚度和深度;下篇论述了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通识教育主张,认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即中国文明主体性意识。
2019年8月18日 已读
甘阳真是披着“新左派”皮的精英主义者和贵族派。讲新三统时,还保留了左派一贯的犀利,考虑到讲于群魔乱舞的2005年,更难能可贵。讲绘画时有点犯了文人“不知所守”的毛病,且对平等化浪潮带来的所谓“庸俗化”认识不正。槽点最多的第三部分,嗯……甘阳没抓住问题根本:不是所谓纲目的问题,而是经史的问题。西方基本完成了古典和新教与当下接上,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比如古典共和精神的式微)、留下了一些断裂;我们不过百年,意识形态怎么嫁接?马列绕不过的。
中华本位 左右 神棍 诸子 高校
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 豆瓣
作者: 陈壁生编著 2010 - 11
《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思想、学科。第一部分是“思想”,主要内容为近代经学研究的学者,在历史大转变中,对经学的态度的转变。第二部分是“学科”,主要分几个点:一是古文经学的历史化,二是从今文经学到古史辨派,三是宋学的哲学化,四是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学科进行反思。由此整理出一条经学现代迁变的线索,并证明:现代以来的学术分科方式,无法真正囊括传统经学的精义,我们有必要回到经学研究中,去全面探讨传统经学的精神。
循法成德 豆瓣
作者: 宋洪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10
本书主要内容涉及韩非子思想内涵的重新理解以及当代价值的发掘,核心观点在于:韩非子思想重在阐释社会规则体系的运作机制。道德养成离不开外在规则的引导与约束,仅仅靠内在的道德自觉,无法真正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规则体系是否完善以及是否落实到位;如果一个社会盛行例外规则,那么这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必然很低,个人德性的养成无补于整体社会道德水平的低落;确立并最终落实正当且合理的社会规则体系,必须从政治领域入手,而政治领域的规则体系的真正落实,又必须从反对政治腐败及潜规则入手,这取决于执政者贯彻正当且合理社会规则体系的决心与意志。
儒家与启蒙 豆瓣
作者: 丁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9
《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之所以名为“儒家与启蒙”,实有志于探究晚清以来互为表里的古今中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