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
黑暗中的舞者 豆瓣
8.2 (21 个评分) 曾轶可 Yico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想象一幅末世纪景象:在萧瑟颓圮的街头,因寒冷而颤栗的人,还能否在角落里唱出一首歌?
在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里,一个劫犯拿出小刀逼迫路人听他念诗;念毕,帮路人捋好衣服向他道歉,“对不起,我不想伤害你,只是很久没有人愿意听我念完一首诗了。”
越是倔强的美丽,就越是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像是身处悬崖仍开得狂野的花朵,如此令人屏息的生命,怎么可能会被视而不见?
艺术家们无法割舍这种充满冲突的美,仿若那是一道进入神秘殿堂的门,它与绝望难舍难分,又以倔强的生命诏示存在,它是泥潭里的玫瑰,也是备受岁月淘洗的美丽面容。
这同样也是曾轶可所体认的美学,又一次颠覆了人们对她的想象。她就像是那无畏的花朵,永远在以自己的姿态开放,用灵魂高歌,击碎藩篱。而这一次,她选择扮演的,是一位《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
钢琴低声哀诉的衷曲拉开序幕,似一个忧伤故事的开篇,还未来得及四下观望,已经被她轻浅的吟唱带走,逡巡在黑暗无光的街道,随处可见“下水道肮脏街角”、“漏雨的破旧屋顶”,在举目可望的孤绝里,她以空灵的吟唱希冀着“天使降临”。
紧密的鼓点突袭而来,骤入合成器铺垫的暗调氛围,但她在风暴中从未有半点胆怯也绝不甘沉沦,放声高歌着“无人知晓也要/无人聆听也要/无人赞美也要/在黑暗中舞蹈”。那声嘶喊而出的“舞蹈”,不知积淀着多大的勇气。
爱伦•坡曾给乌鸦赋予绝对的压抑和悲情,那声“Nevermore”给原本凄冷无望的环境又增添了无处遁匿的阴郁。但于黑暗中独舞的曾轶可,却不惮于和乌鸦作伴。乌鸦以对生死的觉悟拥抱起命运中的不幸,又在刹那间化为最有诗意的“同在”。它承担起苦痛的同时,也让生命的忧郁升华成为庄严。
还记得刚才的那个问题吗?末世纪的景象里,一个消瘦的身影正忘情舞蹈——这样的难言之美,只能歌以咏之。
2019年11月18日 听过
唱作人舞台的赞誉,之后发生的风波,近日发歌背后的执拗,都让人对这首歌积累了极高的期望。听歌者已经准备好自己的心被揉碎了。歌曲发布,编曲的确符合期待,阴冷、孤独、炽热、疯狂,层层递进很有感染力,相较之下轶可的词曲的确总让人觉得“差点意思”——似乎心碎得还不够彻底。如果副歌写得再精彩些,或副歌之后再翻出一个层次,或许主题表达会更加极致。整体来讲不算大师杰作,但不可否认或许是通往大师之路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2019 大陆 摇滚 曾轶可 黑暗浪潮
Carsick Cars 豆瓣
8.3 (105 个评分) Carsick Cars / 兵马司唱片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1日
主唱、吉他、钢琴:张守望
贝斯:李维思
鼓、打击乐:李青
和声:王悦、阳阳、陈曦、高明、付菡、李维思、李青、张守望、杨海崧
制作人:杨海崧
录音师:曹操
迷墙 (1982)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MDB
Pink Floyd The Wall
8.7 (316 个评分) 导演: 艾伦·帕克 演员: 鲍勃·吉尔道夫 / Christine Hargreaves
其它标题: Pink Floyd The Wall / 平克佛洛伊德:迷墙(台)
本片用迷幻的影像和摇滚乐讲述了一个非典型乐队主唱的成长史。儿时,平克(鲍勃•吉尔道夫 Bob Geldof 饰)的父亲在二战中身亡,母亲与家庭医生关系暧昧,这让他幼小心灵备受创伤。在学校,他对呆板的填鸭教育深恶痛绝,时刻准备着绝地反击。成年后,他在泡吧时结识了风骚的舞女,并与之发生了关系。然而,性欲的满足感并没有维持太久,他就厌倦了这种不靠谱的感情,特别是他对于女人的怀疑和嫉妒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当对方再度示好投怀送抱的时候,他便歇斯底里地爆发了,仿佛要把全世界都砸碎了才算安心。在此期间,他还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和愤世嫉俗的观念,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他的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在工业化大行其道的环境里,他还固守着梦想的断壁残垣……
2020年3月23日 看过
用象征的手法讲述了男主角Roger的成长历程,某种意义上讲便是Roger Waters本人的心路历程。比想象得要邪典一些,但参考海报倒也的确是这种风格。看完再次开始怀疑,可能生活太幸福当不了摇滚巨星吧……(另外,真的有被这种迷乱、疯狂、愤怒和歇斯底里打动到)
1982 摇滚 音乐
大门 (1991)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The Doors
7.3 (65 个评分) 导演: 奥利佛·斯通 演员: 方·基默 / 梅格·瑞恩
其它标题: The Doors / 火乐焚城
本片忠实地记述了1960年代美国迷幻摇滚代表乐队——大门乐队的灵魂主唱吉姆·莫里森(方·基默 Val Kilmer饰)从成名到自我毁灭的一生。
在电影学校,莫里森结识了喜欢弹钢琴的键盘手雷·曼札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组建一支令世界震惊的摇滚乐队:The Doors。很快,莫里森在这里找到了其他两位乐队成员:鼓手约翰·丹斯莫和吉他手罗比·克雷格。不久,大门乐队因《Light My Fire》一跃成名,万千乐迷为之疯狂。在拥有金钱名利诸多光环后的莫里森,却始终无法被任何人真正了解,有人认为他是诗人、艺术家,也有人把他当做疯子、瘾君子。27岁的莫里森最终选择了死亡来结束这段无以伦比的个人传奇。
2019年9月28日 看过
stupid, innocent, disordered, adventurous, insane, psychedelic, brilliant, fragile, cynical BUT cute GENIUS!
传记 大门 摇滚 音乐
永生不死:英伦摇滚的沉浮 (2003) 豆瓣
Live Forever: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 Pop
8.0 (118 个评分) 导演: 约翰·道尔 演员: 达蒙·奥尔本 / 诺尔·加拉格
其它标题: Live Forever: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 Pop / Live Forever
该片记录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英伦摇滚的峥嵘岁月,从早期的探索到成熟鼎盛时期以及后来的下坡路,重现了一个时代的英伦摇滚起起伏伏。片中的受访者几乎涵盖了全部当时主流英伦摇滚的核心人物(成员)。透过这些历史亲历者和创造者的自述,结合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为观众揭开了神秘英伦摇滚背后的一幕幕真相。
2020年4月13日 看过
emmm,整体感觉内容还是有点浅,而且基本就是围绕oasis展开的。深度和广度似乎都可以再加强一些。
2003 摇滚 纪录片 英国 音乐
席德与南茜 (198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Sid and Nancy
7.2 (87 个评分) 导演: 亚力克斯·考克斯 演员: 加里·奥德曼 / 科洛·韦伯
其它标题: Sid and Nancy / 崩之恋
席德(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整日沉迷于吸毒之中,一日在朋友琳达家吸毒结识了南希(Chloe Webb饰),不久两人再次相遇,南希向他哭诉钱被偷了,无法买毒品,席德掏出所有钱叫南希去买毒品。如此两人成为了恋人,整日混在一起做爱吸毒,相互伤害又相互依靠。南希将席德带回了爷爷奶奶家里,无奈家人无法接受两个朋克,找理由将他们赶到汽车旅馆。南茜对席德的音乐才华深信不移,下定决心要帮乐队开一个演唱会,最后终于得到了著名演艺公司的许可。乐队的发展越来越有影响力,而两人的关系也不得不因为席德去美国巡演而分开。一日南茜接到了席德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本片根据性手枪乐队(THE SEX PISTOLS)的贝斯手希德•维舍斯的事迹改编。
2021年4月27日 看过
跟想象有些不同,没想到片名即内容,这部片还真是完全围绕sid和Nancy两个人来展开,几乎不涉及音乐(除了提及Sid的贝斯弹得多糟糕)。只是开始怀疑,我们所说的“黄金年代乡愁”,到底指向什么?
1986 传记 摇滚 英国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201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
8.6 (61 个评分) 导演: 布莱特·摩根 演员: 科特·柯本 / 科特妮·洛芙
其它标题: 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 / Cobain: Montage of Heck
科特·柯本的纪录片《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将于明年在HBO播出,该片由Brett Morgen执导,并获得柯本女儿Frances Bean Cobain的支持,提供大量未公开的家庭录像、录音、图片、demos以及歌集等等。收集的未发行音乐和录音就超过200小时。该片已制作了八年,将带给观众一个更不为人知的柯本。
酷玩乐队:满脑子的梦想 (2018) 豆瓣
Coldplay: A Head Full of Dreams
9.1 (30 个评分) 导演: 马特·怀克洛斯 演员: 克里斯·马汀 / 盖伊·贝瑞曼
其它标题: Coldplay: A Head Full of Dreams / A Head Full of Dreams
亚马逊出品的酷玩乐队(Coldplay)纪录片《酷玩乐队:满脑子的梦想》曝光预告片。影片的拍摄横跨20年,曝光不少乐队成员年轻时和私下的珍贵画面。标题“A Head Full of Dreams”取自酷玩乐队的同名歌曲。
盛夏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Лето
7.8 (170 个评分) 导演: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演员: 刘台午 / 伊琳娜·斯达申鲍姆
其它标题: Лето / 摇滚盛夏(港)
这是一个关于摇滚、爱情和友谊的故事。列宁格勒,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摇滚音乐在当地风靡一时。Viktor Tsoï是位年轻的音乐家,就像其他年轻人一样,他也被齐柏林飞船和大卫·鲍伊的音乐所吸引,并尝试在摇滚乐坛上闯出一片名堂。一天,他遇到了偶像Mike和他漂亮的妻子Natacha。这次邂逅使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三人将一同写就Viktor的传奇,使他名留青史。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 (1970)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Woodstock
9.4 (59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沃德利 演员: 琼·贝兹 / 里奇·海文思
其它标题: Woodstock / 爱与和平:乌兹托克纪实
本片是在1969年举行了四天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大型纪录片,曾荣获翌年的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在那个嬉皮当道,摇滚有理的年代,这一场高达四十万人参与的户外马拉松演唱会,汇集了当时最走红和最有影响力的流行乐团和个人轮番表演,台下则尽情发挥无拘无束的时代气息。观众除了可以欣赏到很多精彩的音乐表演外,也可透过此片认识那个已经逝去的美好时代。导演迈克尔.沃德利采用多银幕手法来呈现这场盛会的逼人气势,当时刚出道的马丁.斯科塞斯也协助剪辑工作,使本片在映象上的表现与音乐同样出色。
涅槃:纽约不插电演唱会 (1993) IMDb TMDB 豆瓣
Nirvana: Unplugged In New York
9.8 (85 个评分) 导演: Beth McCarthy-Miller 演员: Kurt Cobain ... Himself / David Grohl ... Himself
其它标题: Nirvana: Unplugged In New York / Nirvana: 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
  1993年11月18日,Nirvana应邀为MTV制作Unplugged演唱会。乐队三个成员极少有地坐在凳子上,穿着干净整齐,演出了一场比他们想象中感觉要好的演唱会。"我们演出前一天还在讨论会不会坐在那里象傻子那样,可是当摄影镜头慢慢摇过来的时候,感觉突然好起来了。""你知道,这种演唱会按道理来说不会好到那里去的,我意思是说,我们根本就觉得讨厌,可是结果还挺让我们满意,我们很惊奇地感到愉快。。。   一个月后, MTV在全美播出这场演唱会。之后,他们又赴欧洲巡演。但在罗马期间,Cobain又萌生了自杀的念头,人们还发现了他写好的遗书。1994年3月1日, Nirvana在德国慕尼黑的演出成为乐队最后的一次公开表演。回国后,Cobain被强制送往康复中心戒毒。但仅过了两天,他便成功地从医院逃脱。 1994年4月5日,Kurt Cobain开枪自杀。3天后,一个电工在工作时发现了Kurt Cobain的尸体,尸体身边带有一封遗书。在葬礼上,遗孀Courtney当众口述了此遗书。1994年11月,Nirvana在MTV演出的录音作为专集『Unplugged in New York』发行。   这档电视节目录制于11月份,5个月后MTV台开始反复播放它,那时柯本刚刚自杀身亡。今天看来正是涅盘乐队改变了不插电演出的模式与风格,在当时给乐迷以巨大影响,并引发了一场录制不插电专辑的风潮。   “如果你要问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那一场表演满布愁云”,帕特.斯密尔说,“那么我只能告诉你,是恐惧的原因。我们从未想过在那样一个地方演出,我们太紧张了。”   这场演出避开了他们的流行金曲《少年心气》,翻唱了六首歌曲,还请了嘉宾出席,所有MTV台的俗套都没有免除。从乐队的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很紧张,然而音乐拯救了他们,当他们专注于表演的时候,紧张感被清除了。   节目制片人说:“我们请乐队的其他队员都做了必要的演讲来介绍个人情况,唯独柯本没有,他一直在躲闪。后来我们就不再勉强他了。我们明白,他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态度。不过后来,柯本让我们为他拍了一个他微笑着的镜头,我想这个微笑里,他给我们留下了某个提示。5个月后,他就离开了我们。”
美丽的噪音 (2014) 豆瓣 维基数据 TMDB IMDb
Beautiful Noise
8.4 (23 个评分) 导演: Eric Green 演员: Kevin Shields / 罗宾·格思里
其它标题: 뷰티풀 노이즈 / Beautiful Noise
美丽的噪音是在第二十世纪末音乐运动的深入探索,一个迷人的时期,一些创新的音乐家混合吉他噪音进入传统流行歌曲的结构,同时保持一个让音乐本身说话的哲学。虽然许多接受采访的人是出了名的出版社害羞他们打开了他们的音乐经验,在20年前,他们无视规则成为创新者,启发了很多声。
把青春唱完1990-1999 豆瓣
8.3 (43 个评分) 作者: 高原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 8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音乐历经短暂的爆发之后,进入了长久的沉眠。但这十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音乐不仅呈现了“一种社会现实性的、个人内心化的焦虑与寻求宣泄表达的企图”,也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
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因其时代的特殊性成为不可复制的时代缩影。一代人对于青春、自由、才华、独立的追求,深远影响了那个时代。在这十年中,摄影师高原近距离记录下了中国摇滚台前幕后的影像经历,凝聚着整整一代人的情感回望。与此同时,高原记录的也是自己在摇滚乐圈里的真实生活,记录她和她的朋友们。
看到青春,重返青春。与其说高原在记录摇滚乐的十年,不如讲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朋友的生活状态。这本书里的人物,是音乐人、艺术家,也是高原的朋友。她的镜头里有他们:崔健、窦唯、何勇、张楚、老五、丁武、高旗、艾敬、许巍、栾树、汪峰、孟京辉、张扬、黄觉、周迅、讴歌、欧洋、王勇、黄燎原、张有待、贾敏恕、张培仁……高原和他们见证了摇滚乐的黄金十年。若干年后,他们会如何看待曾经的青春时光。
这段在混乱中自在生长的记录,因其真实和诚恳而具有特殊的力量。从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是从摄影、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还是重新唤起自己的青春记忆。
--------------------------------------------------
【编辑推荐】
❀作者高原双重身份,既是摄影师,同时也是摇滚圈内的生活者和记录者,她与这些音乐人的近距离生活和接触,让她拥有独有的一手影像资料。
❀高原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是第一次面世;
❀Lens出品,编者从从数万张底片中精挑细选,入选本书的图片都是标志性的精品;
❀老树、张震、王小帅、周迅、许巍、汪峰、张楚、孟京辉、郑钧、阿克曼、唐朝老五、高旗、黄觉、张有待、老狼、王勇、宋宁、左小祖咒、杨坤、朴树、张铁志等联合推荐;
❀国内5个城市、持续半年的高原摄影展及音乐人座谈等活动;
❀不仅是摇滚记录与生活影像,更是整个90年代的缩影和回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评论】
“每个人从书里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从摄影的角度、社会学的角度,音乐的角度,以及青春的角度去解读,非常好。”
——阿克曼(孔子学院顾问,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原歌德学院中国分院院长)
它是在我的年轻岁月中,和一帮哥们儿,怀抱着理想,放胆地各自表述,在工作中同欢同悲,在混乱中一起成长的记录。
——贾敏恕(台湾音乐制作人)
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牛逼的摇滚和摄影。
——-刘树勇(摄影评论家、文化学者,微博名:老树画画)
高原镜头下的每一个瞬间,我都是不在场的:它定格的每一个时间,我又是在场的。我们同处一个时代、一个空间......一起撒野,一起张狂。
——王小帅(“第六代”导演)
青春终将逝去,但歌声却可以将它重塑!高原用她眼中的影像不可思议地记录了这一切珍贵的记忆⋯⋯
——汪 峰(歌手、音乐创作人)
心存善愿和远方,我们是永远的少年。
——许 巍(歌手、音乐创作人)
高原不强加于现实什么特质,只是基于事物关系的本身。她的作品对未参与关系的人,会更容易真实理解,并有一种信任感。
——张 楚(歌手、音乐创作人)
关于青春,不管曾经多么疯狂、不堪、精彩、忧伤,最后你能收获的都只是两行热泪。
让燃烧凝固!
——郑 钧(歌手、音乐创作人)
在我的生活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常常会听到一首歌就想起一个人,或是某一部电影的一幕戏,又或是某些地方空气中特别的味道。
摇滚乐对我而言,可以代表我的学生时期。在我青春期的那些年,最爱听的就是摇滚,当时的那种衝动、叛逆、玩世不恭的调调,很酷。
当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合辑《中国火》,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的摇滚乐,震惊。唐朝、张楚、何勇、窦唯等,在那时期,这些人都是我所响往的。
缘分很有意思,在距离青春期这么遥远的今天,收到一封朋友转寄的E-mail,认识了高原。透过高原的照片,我见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对音乐的追求以及摇滚的精神。带我穿越时空,更贴近那些我所响往的人。当所有喜欢的事都可以自在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我们便以潇洒的姿态继续向前迈进。
——❀张震❀(演员)
那些激情、懵懂的少年时代⋯⋯
——周 迅(演员)
这些粗粝而饱满的影像,带我们重返那个充满摇滚的纯真年代,空气中尽是爆炸的张力,而所有的故事正在开始被书写……
——张铁志(台湾摇滚与文化评论人)
那段事情起头的日子最珍贵。
刹那永恒的摄影作品!
——倪重华(发掘伍佰、林强、张震岳的幕后推手,现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2019年10月18日 已读
一批人,遇到了自己的时代。当他们的时代过去,与之相关的一切便成了神话。我期待自己的时代,期待被世人神化的那一天。
中国 摄影 摇滚 高原
时代的噪音 豆瓣
7.7 (31 个评分) 作者: 张铁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这本书的文字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製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歷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这些音乐 人包括Pete Seeger, Woody Guthrie, Bob Dylan, John Lennon, The Clash, Bruce Springsteen, Patti Smith, Billy Bragg, U2。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划不同歷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零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七八零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零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爭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只是摇滚乐迷,而是一本反抗的文化史。
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影响了我们对摇滚与政治的认识,《时代的噪音》则以更诗意的文字与更深刻的分析,深化我们对摇滚文化、抗议行动与歷史变迁之间关係的理解,而成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摇滚书之一。
2020年4月12日 已读
还是有很多地方看到鼻腔酸涩、眼眶湿润,也慢慢在脑中形成这些人物、时代和事件的脉络。只是我也开始思考,音乐人究竟该以何种方式和程度介入社会,当然这也没有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关键就在于,我的答案和选择是什么。
张铁志 摇滚 社会 音乐
漆黑清晨 豆瓣
Coal Black Mornings
8.9 (29 个评分) 作者: [英]布雷特·安德森 译者: 冯倩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1
✨英伦传奇摇滚乐队“山羊皮”主唱 布雷特·安德森首部回忆录
✨堪比《只是孩子》的动人与深情
✨《观察家报》《卫报》《伦敦标准晚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书籍
【看点推荐】
☆“山羊皮”乐队是英伦摇滚风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也是中国摇滚乐迷最早认识和热爱的摇滚乐队之一,其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漆黑清晨》是布雷特·安德森的首部回忆录,在本书中安德森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童年以及青年时期的成长时光,完美地将个人记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为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作了动人的描述。
☆安德森饱读诗书,其文笔细腻动人,《漆黑清晨》在饱含真情实感的同时,又有着其他音乐回忆录中难见的文学特质。本书出版后荣获《观察家报》《卫报》《伦敦标准晚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权威媒体年度最佳书籍,被誉为《只是孩子》之后最好的音乐回忆录。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席卷全球的英伦摇滚风潮中,“山羊皮”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他们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主唱布雷特·安德森标志性的外形和嗓音,为无数的乐迷熟知和喜爱。
《漆黑清晨》是“山羊皮”的灵魂人物安德森的首部回忆录,在书中他完整追溯了自己的成长轨迹与音乐历程。幼年时期,经历英国式贫穷带来的窘迫,挣扎在廉租房里、吃着色拉酱和廉价肉、面对被生活重压折磨的父母;成年后组建乐队与追求梦想的艰难和漫长,无人问津的窘境也一度让乐队前途未卜。而在历经一次次的挫败、尝试与磨合后,乐队终于迎来转机。
《漆黑清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成长的往昔岁月,更以其饱含深情的诗意给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添加了一个动人的注脚。
【媒体推荐】
迷人、华丽,在不止一个时刻让人直觉兴奋……绝对不止是一本粉丝读物。——《卫报》
迷人、幽默、深刻。——《金融时报》
不可言喻的浪漫成长,边缘魔力的美丽提醒。——《唱片收集者》
丰富、悲伤,又诚实的故事。——GQ
完美的行文,在帕蒂·史密斯的《只是孩子》后,没有任何音乐回忆录比《漆黑清晨》更好地描绘了平凡中的美。——classic pop
2021年3月29日 已读
读过此书会有疑虑,对那些真正破碎、暗淡、痛苦过往的描述,似乎过于温吞而缺失力道,但想起前言所讲,这是一本写给儿子的书,所以再痛苦的事都因不忍而变得温情了吧。全书闪耀着夺目的真诚与深情,前半部分对童年家庭生活尤其父子关系的记述尤其动人,读来总是眼眶湿润;后半部分对乐队初建与创作发展的详细记录,更是坦诚地揭示了Brett Anderson及Suede是如何一步步从混沌迷蒙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和形状,终于成为后人所谓“英伦摇滚”的耀眼标杆。读来颇具启发性,尤其在现在,在骄傲与庸常之间,在新生与老去之间,在一个百废待兴又前途未卜的春日夜晚。
2020 传记 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