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
局部麻醉 豆瓣
Örtlich betäubt 所属 作品: 局部麻醉
作者: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刘海宁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
埃伯哈特·施塔鲁施,昔日《铁皮鼓》中闹事帮的头头,如今西柏林一所中学“教授德语还有历史的正式教师”,在1967年搜集原纳粹军队一个将军的材料,此人企图在战后用沙盘去打赢已经失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现实的一件事对施塔鲁施来讲却是十分的紧迫: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决定在柏林最繁华的大街库旦大街上焚烧自己的宠物狗,以抗议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凝固汽油弹。施塔鲁施试图用自以为是的忧伤来劝阻这个举动。让牙医给自己治牙成了唯一能有所进展的象征:抵御人世间的痛苦只能靠局部麻醉。
“格拉斯是温良的卫道士,他温良,如同别人极端。他对理智的痴迷,可以说到了一往情深的地步。”《时代》
剥洋葱 豆瓣
所属 作品: 剥洋葱
9.1 (8 个评分) 作者: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魏育青 / 王滨滨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在回忆录《剥洋葱》中,格拉斯记叙了他从12岁到32岁的生活经历,共11章,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写起,一直写到他在巴黎的简陋条件下完成《铁皮鼓》。格拉斯声称12岁时战争的爆发,对他意味着童年的结束,此前的童年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而他在《铁皮鼓》之后的经历,已经为人们熟知,无需写入回忆录。
在书中,他一次次地诘问年轻的自己,一层一层地剥去记忆的外皮,尽管这是一个痛苦、艰难、浸满泪水的过程,因为格拉斯认为“必须为这本书找到一种形式,这是最困难的。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它们也经常是骗人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它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我想,所有这一切一目了然,包括文学回忆录的坏名声。这就是‘洋葱’。在剥洋葱时,也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会一层皮一层皮地、一句一句地越来越明显,让人可以看出来,这下失踪者将会重新活过来。”
比目鱼 豆瓣
所属 作品: 比目鱼
作者: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丰卫平 / 冯亚琳 漓江出版社 2003 - 5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继《铁皮鼓》后又一部成功佳作。小说颇具童话色彩,以格林童话中的《渔夫和他的妻子》为框架,但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勾勒出了人类发展进程的九个重要阶段,揭示了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制造暴力、追求权力并且走向穷途末路的过程,探寻了一直没有话语权的妇女在推动真正进步即消除饥饿方面所起的作用。九个不同时代的厨娘栩栩如生,故事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现实与虚幻同步,叙述与议论交织,再现了欧洲历史的风云变幻,在某种意义上描绘出了西方文明史的一幅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