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ary
利维坦 (2012) 豆瓣
Leviathan
7.8 (60 个评分) 导演: 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维瑞娜·帕拉韦尔
其它标题: Leviathan / 莉维达·地海之诗(台)
In the very waters where Melville's Pequod gave chase to Moby Dick, Leviathan captures the collaborative clash of man, nature, and machine. Shot on a dozen cameras — tossed and tethered, passed from fisherman to filmmaker — this is a cosmic portrait of commercial fishing as it's never been seen.
2015年4月11日 看过 抛弃了人,抛弃了主体。渔船作为利维坦这个意象赞,几个镜头美爆,也想玩go-pro了哎
FR US documentary
The New Rijksmuseum (2008) 豆瓣
导演: Oeke Hoogendijk
其它标题: Het nieuwe Rijksmuseum
Until April of this year, the Rijksmuseum in Amsterdam, a peer of the Louvre, the Prado and the Hermitage, was mostly closed for almost a decade, thanks to an extensive, expensive and frequently controversial renovation. That hiatus, during which some of the finest Rembrandts, Vermeers and other masterpieces of Dutch art vanished from public view, would most likely be forgotten if not for “The New Rijksmuseum,” Oeke Hoogendijk’s eye-opening, patience-testing new documentary. The film dwells on the logistical and bureaucratic details of the process, and if it does not exactly write a fresh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art, it stands as an exemplary study in the sociology of art administration.
2015年4月11日 看过 太好看的博物馆纪录片,中间数次笑抽。自行车撕逼够了!其实这也是甲方原罪之一呢~以及没有钱好心酸好愁苦!他们Director of Collections都从小帅哥愁成地中海了!法国人民开会睡觉点赞!@HKIFF 2015 ending
NL documentary
地下室 (2014) 豆瓣
Im Keller
导演: 尤里西·塞德尔 演员: Fritz Lang / Alfreda Klebinger
其它标题: Im Keller / 在地下室
影片以不同人群的地下室活动为对象,观众进入尤里西•塞德尔展示的充满性反常与性痴迷行为的地下隐秘世界。极端的自我娱乐带来的道德失效主宰着冷静的固定镜头,令日常生活失去了时间概念。对奥地利怪癖者片段式的肖像刻画、尤其是性积极的夫妇表现的权力幻想和心理的茫然失措随影片推进不断清晰。(小易甫字幕组)
2015年4月5日 看过 塞德尔这个偷窥狂~不过我喜欢。跟狗日理念相似吧,以及对称构图大法好 @HKIFF
AT documentary
赤军-巴解人阵:世界战争宣言 (197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赤軍-PLFP 世界戦争宣言
7.0 (8 个评分) 导演: 若松孝二 / 足立正生 演员: Rokihiro Toga / Aoi Nakajima
其它标题: 赤軍 PFLP 世界戦争宣言 / 赤軍-PLFP 世界戦争宣言
  71年夏天,足立正雄拍摄描绘巴勒斯坦人斗争的《赤治-PFLP:世界革命世界革命战争宣言》时,重信正在树林里。 足立随后加入了日本赤路,若松几乎每年都要去黎巴嫩贝鲁特见他们。
  Hibayama在原宿的中央公寓进出若松Pro,放映电影“赤地-PFLP:世界革命战争宣言”。
  这种与这些女性的关系,是若松制作这部电影的主要动机。 和登山者一样,他也经历过“那个时代”。 重信和Hajiyama爬上神社的场景也是在若松幕府熟悉的地方新宿黄金街拍摄的。
2015年3月8日 看过 理想主义者…那会儿肃反还没发生,发生之后就变成了无法接受失败的理想主义者…片中还有PFLP不是民粹的说法,后来打脸piapia的,也是重信回国的原因之一吧,所谓情怀就是到死都在寻找正确的道路但是始终找不到吧
JP documentary 若松孝二
在世界尽头相遇 (2007)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IMDb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8.8 (108 个评分)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演员: 沃纳·赫尔佐格 / Samuel S. Bowser
其它标题: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 冰中漫行(港)
这部纪录片的编剧、导演和旁白均由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来担当,记录了他与剧组前往南极洲拍摄当地生物、居民以及独特地理风貌的历程。这部纪录片并不是一部关于南极著名的企鹅的影片,而是去探索南极的人类生活,以及壮丽神奇的南极洲美景。他们前往由美国国家科学 基金会南极计划部门运作的南极洲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位于罗斯岛的麦克默多站进行拍摄,在当地采访了一些在作业、后勤、IT和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援的成员后,他们陆续前往海豹基地、潜水营地等南极洲人类扎营的地点,沿途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做了很多包括细胞生物学家塞缪尔·宝泽(Samuel Bowser)、动物学家占·保罗斯基(Jan Pawlowski)、企鹅研究学者大卫·安利(David Ainley)等在内的简短访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拍摄探索的并不在于展现科研领域,而在向大众揭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
本片提名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2014年9月19日 看过 看荷索就要想起穆尼黑火车上搭话的微秃男子焦躁地说,荷索去了美国以后就拍垃圾片啦!其实虽然他表示我才不是来拍企鹅的,但企鹅还不错啊
DE documentary
随贾木许夜行 (2014) 豆瓣
Travelling at Night with Jim Jarmusch
8.0 (7 个评分) 导演: Léa Rinaldi 演员: 蒂尔达·斯文顿 / 汤姆·希德勒斯顿
其它标题: Travelling at Night with Jim Jarmusch / Traveling at Night with Jim Jarmusch
电影唯爱永生 Only Lovers Left Alive片场实录
金属精神 (2008) 豆瓣 IMDb
Anvil! The Story of Anvil
8.8 (33 个评分) 导演: 萨沙·杰瓦西 演员: Steve 'Lips' Kudlow / Robb Reiner
其它标题: Anvil! The Story of Anvil / 金属大叔要成名
在14岁的时候,两个好朋友史蒂夫和罗伯就约定以后要永远一起搞摇滚。他们的乐队Anvil被尊崇为加拿大金属摇滚的领袖,影响了诸如Metallica, Slayer and Anthrax等乐队。这部纪录片介绍了这支加拿大传奇金属乐队Anvil的历史以及今朝,其中首度发表了多段重要影像,并配以多位金属大腕儿的访谈段落。
我们每日的面包 (2005) 豆瓣
Unser täglich Brot
8.5 (26 个评分) 导演: 尼古劳斯·葛哈特 演员: Claus Hansen Petz / Arkadiusz Rydellek
其它标题: Unser täglich Brot / 沉默的食物
导演:Nikolaus Geyrhalter
获奖:2005年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2006年欧洲电影奖提名最佳记录片
2007年法国《电影手册》评分-4颗星(满分)
介绍:奥地利导演Nikolaus Geyrhalter用了2年时间,辗转于欧洲各国的大食品生产基地和工厂,拍摄了这部影片。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日常生活背面的关于食物的世界,在欧洲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流水线下,一切有别于人们印象中的田园牧歌或是拖泥带水。事实上,这个世界高速,精确,冷静,整齐,它被各种各样的生产流水线、电脑、机器人、大机器以及我们-人所引导,无论是在农场,养殖场,还是在屠宰场,几乎每一项细小的操作都会伴随一种相应的机器,其分工细致令人叹为观止。影片极其详尽地展示了这些千奇百怪的机器是如何迅速准确地完成指令,而人,被置于某种和机器同等的地位。
2014年2月13日 看过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其实角度感情色彩还是满浓的
AT DE documentary
重信五月,重信房子和足立正生的远征记及无映像的27年 (2011) 豆瓣
L'anabase de May et Fusako Shigenobu, Masao Adachi et 27 années sans images
导演: 埃里克·鲍迪莱 演员: Fusako Shigenobu / May Shigenobu
其它标题: L'anabase de May et Fusako Shigenobu, Masao Adachi et 27 années sans images / The Anabasis of May and Fusako Shigenobu, Masao Adachi and the 27 Years Without Images
Eric Baudelaire, artist and photographer, films on Super-8 the political and personal reflections of May, the daughter of the founder of the Japanese Red Army Shigenobu, and of Adachi Masao, the legendary experimental filmmaker who gave up film to fight for the Palestinian cause.
Like his compatriot Philippe Grandrieux, the French artist Eric Baudelaire has made a personal film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Red Army (JRA), an extreme left-wing group that took up arms in the early 1970s in order to realise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The JRA hijacked aeroplanes and in 1972 organised a raid on the airport of Lod, in which 26 people died. They also fought in Lebanon, with the People’s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 (PFLP).
On the soundtrack, we hear the story of the Japanese filmmaker Adachi Masao, who lived in Beirut for years and at the time was spokesman for the JRA. Shigenobu May, the daughter of Shigenobu Fusako, the woman who founded the JRA, talks about her childhood in Lebanon and her many secret identities.
Baudelaire illustrates their stories with 8mm films that he made in Beirut and Tokyo, at the places where both were active. We also see clips from films by Adachi and newsreel footage of the attack at Lod and the arrest of Shigenobu Fusako in 2000.
杀戮演绎 (201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The Act of Killing
8.7 (89 个评分) 导演: 约书亚·奥本海默 演员: 安瓦尔·冈戈 / Herman Koto
其它标题: 액트 오브 킬링 / Jagal
1965年,印尼政府被军政府推翻,那些反对军事独裁的人都被认定为“共产党人”,并遭遇了血腥屠杀,一年之内,就有超过100万“共产党人”丧命,其中就包括农民还有一些当地的华人。本片的主角Anwar Congo和他的朋友们就参与了当年的屠杀活动,他如今是印尼最大的准军事组织Pemuda Pancasila的元老人物。Anwar和他的朋友接受导演的邀请,在镜头前重新演绎当年他们是如何处死那些“共产党人”的,他们通过拍摄电影的方式,重现了当年的场景,再次拿起了那些沾满鲜血的用来勒死人的铁丝。Anwar讲述了他的故事,其中就包含着他年轻时候对美国黑帮电影的喜爱,而他所属的准军事组织Pemuda Pancasila虽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恰恰也被人视为印尼最大的黑帮......
2013年3月29日 看过 HKIFF 2013 Director's cut. 以真实为目的的片。导演话好长,真是个有人文关怀的男子。。。不过总感觉还有什么地方不对,有什么地方用戏剧手法被扭曲了,最后的转变多少也有点快。大概是我多想。Al Pacino各种中枪
DK documentary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 (2012) 豆瓣
London 2012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Isles of Wonder
7.7 (139 个评分) 导演: 丹尼·博伊尔 演员: 伊丽莎白二世 / 大卫·贝克汉姆
其它标题: London 2012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Isles of Wonder / 伦敦2012: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根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将重现一些历史场景,并以“甲壳虫”乐队的老歌“Hey Jude(嘿,裘德)”结束。
7月27日晚上9点,一口欧洲最大的钟将被敲响,奥运开幕式就此开始。钟上刻着莎士比亚名著《暴风雨》中的句子“不必害怕,岛上已满是声音”。
开幕式的主题援引《暴风雨》,被定为“奇妙岛屿”。体育场将被变成英国乡村,演员们将把真实的牛羊带到绿茵茵的草地上,向观众展现一幅田园牧歌的画面。
此后,人们将还原1948年一批移民从西印度群岛乘“帝国疾风号”来到英国开始新生活的场景,以及女性是如何争取选举权的历史。
另外,开幕式还将重现1936年200多名史称“加罗十字军”的来自英格兰东北部的工人徒步到伦敦议会大楼抗议的历史镜头。1936年正值全球经济大萧条,这些人抗议的是贫穷以及高达70%的失业率。
《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开幕式导演、曾执导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丹尼·博伊尔的这一做法对于目前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全球来讲很有象征意义。开幕式演出的一个高潮是悬挂于观众头顶的五个巨大的圆环在烟火中慢慢叠到一起,组成奥运五环的标志,随后发出光芒。
流行音乐的常青树、“甲壳虫”前主唱保罗·麦卡特尼将用一首“Hey Jude”结束整晚的演出,届时现场6万名观众将和他一起合唱,告诉人们要让世界“变得更好”。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时长为3小时,耗资27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69亿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100多位国家元首将出席开幕式,10亿名电视观众将观看直播。
水上回光 (1980) 豆瓣
Lightning Over Water
5.6 (7 个评分) 导演: 尼古拉斯·雷 / 维姆·文德斯 演员: 杰瑞·巴曼 / 罗尼·布莱克利
其它标题: Lightning Over Water / 尼克的电影
本片是文德斯应尼古拉司·雷的邀请与其一同拍摄的纪录片,雷是美国著名的文艺片导演,最出名的作品包括《无因的叛逆》、《万王之王》等。本片真实地纪录了他生命最后岁月里的一些琐事,包括他本来要计划拍摄的绝唱,是关于一个画家远赴中国寻求医治良方的构思,但遗憾的是在纪录片还未发行前因癌症去世。本片忠实地描述了他对于死亡将临的感受。
都市时装速记 (1989)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Aufzeichnungen zu Kleidern und Städten
7.2 (24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维姆·文德斯 / 山本耀司
其它标题: Aufzeichnungen zu Kleidern und Städten / 城市小调
文德斯继《寻找小津》后又一部将镜头对准东京的纪录片,这次讲述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和一个电影导演(他自己)之间的对话,谈及两位不同艺术创作者之间创作道路的异同和他们所面临的创作困惑,提出了对于城市、身份认同与数字化时代电影的关系等命题。
北方的纳努克 (1922)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维基数据
Nanook of the North
8.0 (105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弗拉哈迪 演员: Nanook(Allakariallak) / Nyla
其它标题: 북극의 나누크 / 極北の怪異
本片是享有“纪录片之父”声誉的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第一部纪录片电影,记录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极圈内哈德逊湾的伊努朱亚克附近因纽特人首领纳努克一家人从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间的日常生活,包括与白人交易、捉鱼、捕猎海象海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的场景,开创了人类学社会影像记录的起点。弗拉哈迪在本片中的摆拍和场景重现曾引起广泛争议,比如隐瞒纳努克平时用猎枪狩猎的事实,刻意表现因纽特人的传统鱼叉狩猎法;又比如为了拍摄冰屋内纳努克一家清早起身的场景,去掉一半冰屋采光等。   本片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长纪录片,于1989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记录册”。
2012年1月12日 看过 艺术vs.道德 纪录片90周年
US documentary
皮娜 (201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Pina
8.7 (157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雷吉娜·阿德文托 / 玛洛·艾劳多
其它标题: Pina / 翩娜(港)
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第一次观看皮娜·鲍什(Pina Bausch)出演《穆勒咖啡馆》时,便深深为这位“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所吸引。他与皮娜迅速成为至交,并诞生了合作电影的想法。几经考虑,文德斯决定采用3D电影技术来展现皮娜充满激情与创意的 现代舞艺术,试图为观众开启一种全新而独特的视觉发现之旅。但是,2009年电影拍摄计划宣布后不久,皮娜·鲍什就因肺癌辞世,整个拍摄计划就此搁置。直到在与皮娜生前执掌的乌帕塔舞蹈剧场商谈后,文德斯才决定重新启动电影拍摄计划。本片将皮娜的几部舞蹈作品《穆勒咖啡馆》、《春之祭》、和《月圆》贯穿在学生和好友对她的追忆中,同时将镜头投射到充满工业景观的城市乌帕塔,立体化地诠释了皮娜独特奇妙的舞蹈美学,留下了对皮娜最美的赞歌。
2011年10月2日 看过 3D @IFC HK。 pina的光芒让导演的个人符号变得不再重要。(认真看还是看到文德斯,他的乌伯塔尔的小火车,他倒映在玻璃墙上的小滑轨~~~
DE WimWenders documentary
乐士浮生录 (1999)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8.8 (154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孔拜·塞贡多 / 埃利亚季斯·奥乔亚
其它标题: 부에나 비스타 소셜 클럽 / ブエナ・ビスタ・ソシアル・クラブ
拉西姆·法瑞尔,80岁的钢琴家鲁本·冈萨雷斯以及被誉为“古巴的艾迪斯·皮亚夫(Edith Piaf)”的奥马拉·佩多昂多,天赋的音乐细胞,让他们终于有机会离开故土,摆脱束缚,跨越政治的藩篱,踏入与古巴交恶长达40年的美国,破例获邀进入美国的音乐圣坛卡内基音乐厅进行演奏。来到纽约富丽堂皇的卡内基音乐厅,《乐士浮生录》真实记录了他们的这段音乐和精神之旅。
文德斯合作多年的音乐伙伴莱·库德在一次古巴旅游中发现了一个在古巴当地享誉多年的乐团其背后许多感人的生长故事。遂说服文德斯在1998年带着一大队人马前往古巴哈瓦那 ,以镜头拍摄这乐团中老艺人的身影与音乐生命,以写实、记录的方式拍下了这部感人的纪录片,他们的纯真、可爱,都被文德斯一一生动地捕捉。
这部得到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的影片是文德斯城市笔记的音乐篇,他来到音乐之都古巴的哈瓦那,探访由年迈乐手组成的古巴风情乐队,让观众随同他的数码摄像机一同游走于充满拉丁风情的哈瓦那建筑和风土人情之间。当然悦耳奔放的古巴音乐是这次寻访的重点,整部纪录片则围绕着乐队的排练、生活以及奔赴纽约的现场演出,如实地展示了拉丁音乐的迷人风情和古巴音乐人的独特魅力。
≒ 森山大道 (2001) 豆瓣 TMDB
≒森山大道
7.8 (13 个评分) 导演: 藤井謙二郎 演员: 森山大道 / 荒木経惟
其它标题: Daidō Moriyama: Stray Dog of Tokyo / Near Equal 森山大道
A documentary that follows the life of photographer Daido Moriyama in the present, which has never been revealed before. Even though his charismatic presence has reigned over the world of photography since the late 60’s, his true persona had been hidden behind a veil of mystery, since he had refused any major appearances in front of any media in the past. Follow the charismatic photographer Daido Moriyama as he takes his first digital photos and observe his style of quick snapshots without looking in the finder. His stark and contras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symbolize his fervent lifestyle.
2011年8月27日 看过 字幕后的彩蛋没有翻译阿... | 关于对家人的态度我还是明白的呢,L桑
JP documentary
花样杜可风 (2007) 豆瓣 TMDB
In the Mood for Doyle
导演: 伊夫·蒙马耶尔 演员: Christopher Doyle
其它标题: In the Mood for Doyle
记录
2011年8月22日 看过
星星都是给杜老师的。杜老师和wkw都说,the location pushes you to a certain direction
FR documentary
寻找小津 (1985) 豆瓣
Tokyo-Ga
8.0 (75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沃纳·赫尔佐格 / 笠智众
其它标题: Tokyo-Ga / 东京画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本片是维姆.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他在八十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感觉。
1982年温达斯在罗马一次放映会上,选择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1903-63)的《东京物语》(Tokyo Monogatari, 1953),作为对自己电影工作有特别影响力的作品来播放,并触发拍摄这个属於自己版本的“东京物语”的念头。温氏声明并非本著朝圣的心态“寻找小津”,纵然他相信小津的留世作品最有资格被摆放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他之所以推崇小津,是因小津“在掌握了经由美国推展及至全球的电影的语言后,竟能反过来从中调制出一种完全个人的景观;在拍摄某样事物时,能让事物保存原有的身份”。温氏总结对小津的赏析,在片初把电影的本质界定为“提供一个这个世纪人类的真实和可行的图像,从而让人能够认清自我”。顺带一提的是,温达斯的好友、奥藉剧作家汉德克(Peter Handke)在写作上渗用了小津的镜头叙事手法,同是温氏消化小津的另一途径。
寻找小津的片名Tokyo-Ga其意指东京画,为温德斯尝试将他对于小津电影与东京印象所联系而拍摄的纪录片。此片对照了小津镜头下的东京,以及三十年后的东京,在拍寻找小津时,温德斯笔触显得平淡,几乎仿效了小津当年的拍法。温德斯不但采访了为小津工作了二十五年的摄影师,同时也拍柏青哥店,沉浸当中痴迷的人们,小钢珠像是可怕的虫卵般蠕动着;工人维修不绣钢的挡洞扇;他拍公园中的游人;学唱西洋流行乐曲的摩登少男少女、追踪那些餐厅外食物样品的制蜡工厂,工人如何像制作真的三明治般制作着假的三明治。
2011年8月21日 看过
还寻找小津呢,寻找他自己的illusion还差不多 | 不过~如果是文老师的话,做个不会讲故事的文艺青年又何妨
DE WimWenders documentary
再见,乌托邦 (2009) 豆瓣
7.3 (58 个评分) 导演: 盛志民 演员: 窦唯 / 崔健
其它标题: 寻找小珂 / Night of an Era
本部纪录片由三条线索组成,对中国摇滚十年做了一次大回顾。第一条线索由寻找小珂引出。这个曾经是“做梦”乐队吉他手的漂亮男孩吴珂,曾在1990年北京轰动一时。可惊世骇俗的他,却在1996年神秘的消失了。第二条线索是有关“魔岩三杰”的前世今生。这三位在大陆摇滚乐坛中举足轻重的乐手,创造出了一个理想年代。第三条线索则是跟拍在录音棚打工的男孩小畅。当大家跟随镜头来到他的山东老家时,一群农村青年齐声高唱Beyond的《真的爱你》。
正如导演在开篇所言:由一无所有,到冷暖自知,到黑色梦中,大陆的第一代摇滚乐手创造出如流星闪耀的理想年代,旋即遇上MP3和商业主义的大环境,超女也来了,第一代也成为被背弃的一代。但崔健、窦唯、何勇、张楚这群孤独的人一点也不可耻,经历了理想破灭,过来人道出时代的精神状貌;他们如今还是不折不扣完整的音乐家,走在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