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都是人民群众 豆瓣
作者: 魏思孝 后浪/九州出版社 2020 - 10
用无名者的名字当做标题,讲述他们的生存故事。
在时代洪流中,守望人性的尊严
逃不出的乡村,历史车轮滚滚
人生短促,命运无声
.
青年作家魏思孝最新短篇小说集,小镇青年回望乡村的初心之作
.
.
【编辑推荐】
.
◎“为小人物立传”
本书是作家魏思孝“为小人物立传”写作计划的成果,他将写作的眼光投向广袤的农村,他观察一个个村民——妇女、青壮年、老年人,体恤他们的人生。
他们在主流话语之外,但是他们在世代洪流之中。
本书作者魏思孝出生于农业大省山东省,成长于中国城市化进程风起云涌的时代。曾经是小镇青年文学代表的他回望自己的故土,记录和创作出这些默默无闻却坚韧的人物。
◎终于有一个作家写出真实的农村了
乡村题材的写作,时常面临的两种情况,一是过度美化;二是猎奇式的曲解。
众所周知,农村的村民的生活,既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诗情画意、田园风味;也不像人们居高临下地认为的那样愚昧落后、万事漠然;更不像老派的人们用扁平单一的想象力想的那样淳朴、只懂得承受。
他们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被时代冲撞,被巨大的变革裹挟,和我们一样努力挣扎、尽量选个安全的姿势生活。只是作为基层劳作者,他们的知识储备、生存基础、奋斗资源相对贫乏,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浪潮中摇摆。在变革之中,想田园、想守旧也不可能。
本书的写作聚焦,回到了“人”和“生活”本身,所以好看。
◎哭不出来的喜剧效果
魏思孝用白描的手法,每个人物用三五千字,或写一个人的一生,或截取有代表意义的一段生平。书中的人物都生活在虚构的村庄“辛留村”,这是个因为城市一再扩建而离城市的边缘不那么遥远的村庄。
写的时候情感十分克制,看起来简单勾勒,却戏剧性极强,因为书中所以的个体他们思考方向和时代的方向之间会产生冲撞,因此而生出喜剧效果。悲剧和喜剧的力量在辛留村诸人身上交汇,在文学中,那些人又活了一遍。
.
.
【推荐语】
中国文学唯一的希望就还是那些继续散居在二三线城市和无数市镇的“小城畸人”。满足于二三线乡镇生活的作家像是安静地守住一方水土的植物,他们凭借良好的“抓地性”,在传统的两极——日益萎缩的乡土文学和前景莫测的都市文学——之外,为当代中国文学撑起另一片更加广阔的空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文学评论家 郜元宝
画《晚祷》的米勒被称为小麦之声。魏思孝是咱们山东乡下的米勒,他是麦浪之声。
——作家、媒体人 叶三
魏思孝很早就自觉到自己的责任,目标明确,其天赋和积累不至于沦为一种文学化的空转。此外,魏思孝一贯的写作姿态我也极为欣赏,合作但不谄媚,尖刻但有敬畏,良好的平衡和求真品质一如他作品中所透露的。这将是一个终成大器的时代书写者。
——作家、诗人 韩东
作者以白描生平或截取一点,书写乡村妇女、青年、恶棍等形形色色的人物,讲述他们如何勠力向上地生活,又如何频频被命运伏击。他们的质朴与善良未必让他们幸福,可他们的野生与卑微却必然招致苦难。——凤凰网读书
废名集(全六册) 豆瓣
作者: 废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本书共六卷,分上下两编,以国共易手为界,上编为作为作家的废名的创作;下编为作为学者的冯文炳的著述。上编收1922至1948年间的作品,下编收 1949至1964年间的作品。上编以文体划分为小说、文、诗、论四类,各类依时间顺序分辑;下编基本以研究对象为分类标准。本书是新文学中除《鲁迅全集》以外唯一全面整理的作家集,所采用的底本基本为初版本,体例是全部依底本排印,底本有错依校本改者出注,底本不误校本误者不出注。废名作品散佚极为严重,以往从未出版过能反映其全貌的集子。经过多年艰苦收集,本集中新发现的文本约占三分之一。全书历时十二年,校勘作者身前所有版本,对废名作品的研究者、爱好者及文学写作者、爱好者均是一个福音。
分集情况: 1、以解放为界,分上下两编。 2、第一集,第二集——小说,包括三个短篇小说集,三部长篇,和一些未入集的小说。 3、第三集——散文、新诗。 4、第四集——诗论、佛论,解放后古典文学研究。 5、第五集——鲁迅研究。 6、第六集——新民歌研究与创作、汉语研究、美学等。附录。
她们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她们
8.1 (23 个评分) 作者: 阎连科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5
★阎连科全新长篇散文,一部深刻书写女性命运的圆梦之作!
阎连科等待十年之后的圆梦之作,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提起笔,将文字投向世代更迭中女人的命运。他说:“这部散文写了我家族中几乎所有的女性,包括我年轻时谈过的对象……”她们从凡俗中来,甘愿在尘埃里活好自己的一方世界。
★阎连科动情作序“十年的等待”,念念不忘的煎熬
写一本女性的散文,需要十年的等待,这是一种微笑的隐痛。他坦言女性的万千命运,苦乐哭笑永远值得被认真讲述。她们依照自己的性情在大地生长与消逝,平凡之中自有其动人之处。
★多重情感交织,探索女性一生中的温情与隐痛
相亲与恋爱、融洽与争吵、挣脱与命定,难以言明的隐秘心事,从文字的细处缓缓流出,呈现一场含蓄又动人的女性成长史。
★她们生而为艰,却以柔软抵抗世界的坚硬
尘世的生活深陷着每一个女性想要舞蹈的脚,不管命运如何颠沛,她们依然期冀未来、充盈欲望。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她们——女性,只有不丢失自尊、人格独立,灵魂才能始终站立、心灵也才有处存放。
《她们》是当代文学大家阎连科,十年圆梦之作!蓄力十年之后,他用呕心沥血的文字描绘了一方土地上不同女性的命运,窥见东方女性在上百年的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过活,又是怎样变成了今天这般千姿百态的模样。
书中包含他的母辈:母亲、姑姑们,同辈:姐姐、嫂子们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与孙女辈相处的生活故事。从她们生命的延宕与变迁的岁月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身为女性的她们,不得不面临的人生困境,以及身为女性的她们自身所独有的光辉。
女性被挟裹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开始了她们的人生和营生。车轮滚滚,人生如流……
马桥词典 豆瓣
所属 作品: 马桥词典
8.3 (29 个评分) 作者: 韩少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5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围城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围城
9.1 (58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6
《围城》三十年来横贯常销畅销小说之首。《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新腔 豆瓣
8.3 (13 个评分) 作者: 张怡微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8 - 8
世间是轻若浮云的琐碎,亦是重如断骨的告别。
书里的爱情为什么变成了历史?
戏台氍毹,伤心故事,为什么成为了萦绕我们心头的深情往事?
新腔一曲,低唱闲愁……
《新腔》为上海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张怡微最新的随笔评论集。
书名“新腔”取自黄庭坚诗“时时能度曲,秀句入新腔”,以全新的视角重诠经典,旧文新读、故事新解。在文学、戏曲、电影的细读比较中,探寻文学艺术审美的时代新曲。
辑一“爱情为什么变成了历史”,重读王安忆、张爱玲、白先勇、苏童、毕飞宇、严歌苓、金宇澄、蒋晓云、琼瑶、威廉·特雷弗、村上春树等经典著作,爬梳情与史的辉映。辑二“往日闲愁今日止”,从话本小说与古代戏曲中重探中国文学的情理因缘。辑三“戏台与枷锁”,细读经典影剧,打捞通俗剧中世情练达背后的纹理。
“新腔”是文学生活中流动的斯文、奇境的联想,是世俗人间有情人多走的二十年远路,跋涉过千里江陵的内心。是时间的游戏,也是心事的重省。世间是轻若浮云的琐碎,亦是重如断骨的告别。
杜甫诗歌讲演录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杜甫诗歌讲演录
9.2 (16 个评分) 作者: 莫砺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杜诗是一座宝山,只要你深入其间,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杜诗又是一座重岩叠嶂、水深林茂的大山,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富有经验的向导,你很难找准入山的门径,还容易在山间迷路。
本书著者莫砺锋教授在农村插队时就开始阅读杜诗,后得名师指点,从此精研杜诗二十年,又在大学讲授杜诗十余年,是一位入山颇深的游客,也已具备向导的资格。千家注杜,你选择哪几种杜诗注本呢?前人关于杜诗的评论汗牛充栋,各种观点议论蜂起,你如何甄别取含呢?前人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杜诗的编年、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文本分析以及以杜证杜等方面的丰富创获,你如何吸取其经验呢?杜诗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你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本书中为你娓娓道来。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于2006年春季在南京大学教学楼301教室讲课的实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现在就让我们翻开此书,随着莫砺锋教授一起走进杜诗这座宝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