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神话之城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席路德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低音出品|20座城市串联的世界神话,一部充满新意的神话学著作,跨越五大洲15个国度,探寻从人类文明曙光中崛起的伟大城市。《科幻世界》主编拉兹作序推荐1. 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本书通过讲述20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向读者介绍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赫梯神话、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印度神话、玛雅神话、印加神话、南太平洋神话、萨米神话、克苏鲁神话等全球各地的神话,也包括了人造神话,内容丰富。
2. 整理七大神话体系神谱,作为单独的知识单元,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神话体系:包括希腊神话、赫梯神系、凯尔特神系、阿兹特克神话、北极神话等。
3. 写作严谨,知识含量高,善于讲故事,脉络清晰,引人入胜。本书还配有四色插图,紧贴主题又能为读者提供更立体直观地阅读体验,对正文的内容有所补充。
4. 还特别设计有20座城市的所在国家和位置的地图,32开精装,便于随身携带。适合对神话故事、人类早期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并为喜爱旅行的读者提供目的地的更多背景知识。
《神话之城》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新意的神话学著作,有料但不粗造艰涩,不但适合神话爱好者,更适合幻想爱好者和普罗大众,甚至你可以把它看作一本特别的旅行书,来安排自己的美好假日——捧着《神话之城》徜徉在神话之城,你不但会收获更多的神话故事,也能比其他人更懂一座城。
——拉兹,《科幻世界》主编
1. 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本书通过讲述20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向读者介绍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赫梯神话、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印度神话、玛雅神话、印加神话、南太平洋神话、萨米神话、克苏鲁神话等全球各地的神话,也包括了人造神话,内容丰富。
2. 整理七大神话体系神谱,作为单独的知识单元,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神话体系:包括希腊神话、赫梯神系、凯尔特神系、阿兹特克神话、北极神话等。
3. 写作严谨,知识含量高,善于讲故事,脉络清晰,引人入胜。本书还配有四色插图,紧贴主题又能为读者提供更立体直观地阅读体验,对正文的内容有所补充。
4. 还特别设计有20座城市的所在国家和位置的地图,32开精装,便于随身携带。适合对神话故事、人类早期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并为喜爱旅行的读者提供目的地的更多背景知识。
本书选取拥有丰富神话传说的古城20座,带领读者跨越五大洲15个国度,探寻从人类文明曙光中崛起的伟大城市。神话故事的时间跨度从人神共居的年代延展到中世纪及近代,除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等广为人知的神话体系,还包括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等普通读者陌生、但奇幻文学常常涉及的神话,兼及两河流域神话、美洲神话、南太平洋神话等冷门神话体系,也囊括了现代人造克苏鲁神话,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
本书描写的神话故事资料翔实准确,语言风趣轻松,宗教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知识信手拈来,将纷繁复杂甚至有些混乱的神话脉络梳理清晰,并用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同时融入自己的观点,务求客观。
本书精心编写的20篇神话故事,配上引人入胜的图片,既可以让安坐书房的神游者穿越古今,徜徉于虚实交融的历史现场,也可以让说走就走的行动派随身携带,踏上古文明遗址的探索之旅。
2020年11月21日 已读
一星是因为信息量实在太大了,好像所有的神话都煮在一个锅子里,读到波斯波利斯时停了三天,再翻开读完的,依旧感到无法消化……是我的问题。格陵兰的第一章结尾让人惊喜,让人想要去旅行。
a小说诗歌虚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裸眼观星 豆瓣
Night Sky with the Naked Eye
作者: [美]鲍勃•金 译者: 秦麦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8 - 11
★ 国内唯一主打“裸眼观星”的观星指南。不借用任何设备,仅以肉眼观察夜空中的奇特美景。这无疑是最便捷的观星方式。非常适合忙于学习和工作,无法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选购望远镜的大多数人。
★ 指导细致,手把手传授观星技巧。天文老鸟奉上几十年观星经验总结出的技巧,玩法多样,实用性强。读者将知道如何看到原本无法用裸眼看到的星辰,也将学会如何用手机拍摄天体。
★ 图文并茂,彩色印刷。书中收录大量天文摄影图片,有的来自NASA、NOAA等知名专业机构,有的天文爱好者提供。这些图片可以帮助读者找到观星目标,也可以作为夜空奇景来欣赏。
★ 包含足量天文趣味知识。水逆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星座不像它们代表的图像?宇航员如何看日出?……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裸眼观星》中找到答案。
没有望远镜,没有昂贵的设备,仅凭双眼,人们也可以领略夜空中的美景。跟随这本书的指导,读者可以裸眼分辨和观赏人造卫星、行星、流星雨、彗星、星座、月海、黄道带、极光,甚至银河之外遥远的仙女星系。听起来难得一见的奇景就在每一个人的头顶。
《裸眼观星》全书分为10章,每章一个观星主题,作者以平实易懂的语言搭配百余张精美的天文摄影照片,为读者带来了极为实用的裸眼观星指导。本书还包含丰富的趣味天文知识。水逆是什么?什么决定了极光的颜色?为什么有的星座不像它们代表的图像?彗星是如何命名的?宇航员如何看日出?天空中移动的“UFO”是什么?如何拥有自己的星?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裸眼观星》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可以让零基础的门外汉爱上星空,可以让观星新手快速掌握观星技巧,还可以让观星多年的天文爱好者更加享受观星的乐趣。
2020年11月7日 已读
为什么字不能大一点,比起美观,减少疲劳更重要好吗……地球的影子太浪漫了。
像博物馆奇妙夜里的入职手册,光看完全记不住,只好压在箱底等抬头看夜空后用了。
a科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别去读诗 豆瓣
Don't Read Poetry
作者: [美] 斯蒂芬妮·伯特 译者: 袁永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7
一本教人如何读诗的书,为什么要叫“别去读诗”?
·
如果有人告诉你诗是什么、为什么要读诗或该如何读诗,通常来说,他们已经错了。诗歌不是艰涩的高门槛艺术,它表现人类共有的情感,在某个瞬间触动你的神经。
·
诗歌——不是“诗”,而是一首首的诗歌——能够庆祝新生、抚慰垂死之人,促使你辞职、找到新工作或根本不工作,给你带来如同猜字谜、缝纫、打篮球一般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感觉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
·
斯蒂芬妮·伯特用六个关键词,剖析了打开一首诗的正确方式。她消解了我们对诗歌这门艺术的紧绷状态,打破偏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诗歌如何相互影响、交流,带领读者走进看似艰涩的当代诗歌之门。
2020年11月6日 已读
一直对诗提不起兴趣,可能是因为追求着信息而非体会。这本介绍了诗的内容和技法,像是一堂内容丰富的公开课。读完后觉得欣赏诗和欣赏古典乐类似,都要自己去读和听才能有深刻的体会。而且从本书中翻译的骆宾王的诗句,可以看出读诗的原文也很重要。
a艺术摄影食物建筑设计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鸟的魔力 豆瓣
The Magic of Birds
6.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西莉亚·费希尔 译者: 王晨 未读·探索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8
千百年来,鸟类以其迷人的羽毛、行为方式、飞行技能和象征隐喻等特质攫住了人们的想象,其影响深刻体现在人类多元的文化信仰中。本书从鸟类文化史的视角,结合全世界关于鸟类的众多古老艺术、传说和文献,阐述了鸟类经久不衰的魔力,兼具知识性和人文性。书中百余幅鸟类图谱均摘自中世纪手稿、古地图、绘画和博物书,除了常见的花园鸟,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异域鸟类。
★ 题材稀有,视角新鲜。目前的鸟类书籍,多以工具书、生物科普知识或艺术欣赏为主,但从鸟与人类的关系、鸟类文化史角度去写的比较罕见。
★ 自然与人文兼备的跨界阅读,故事性、趣味性强。自古以来鸟就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母题,在创世神话、寓言、诗歌、绘画中无处不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自由和囚禁、噩兆和吉祥、端庄和诙谐……使鸟类身上蕴含着无数的魅力。
★ 鸟类品种繁多。书中涉及鸟类不但包括常见的花园鸟,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异域鸟类,而且挖掘了全世界关于鸟类的众多古老的艺术作品、传说和文献。
★ 知识与审美俱备的佳作。百余张鸟类图谱均摘自中世纪的手稿、古地图、绘画、博物图书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版画图谱。它们呈现出鸟儿或在飞行或在歌唱的姿态,展现了鸟类曾让无数伟大的艺术家和插画家为之着迷的特质。
★如果你只想了解鸟的生物特征,那你将错过一半的精彩;大英图书馆珍藏世界名家博物画,从文化视角尽赏鸟的魔力;横跨文学、历史、艺术等多各学科,一本献给兴趣广泛者的通识之作。
2020年10月29日 已读
装帧很好,图片精美,但文字看着累。不仅是视觉上的疲劳,内容我比较杂。读了几本和鸟有关的书后意识到它们并非我的兴趣所在,目前比起这种存在本身,人类加诸在它们身上的隐喻更能吸引我。
a生物自然这个世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 豆瓣
The Soul of the Night: An Astronomical Pilgrimage
8.9 (15 个评分) 作者: 切特·雷莫(Chet Raymo) 译者: 高爽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科普版《瓦尔登湖》,让天文学浪漫如诗
美国30年经典科学美文首度引进
科学家切特·雷莫在本书中探寻到科学与信仰的深处,探究天文学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性及其意义的奥秘。通过天上繁星的排列以及几千年来人类口口相传的关于它们的故事与神话,雷莫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追寻黑夜的灵魂的朝圣之旅”。
听音乐(普及版) 豆瓣
Music: An Appreciation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凯密恩 译者: 韩应潮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风靡世界的音乐入门经典教材
边听边读,逐句解析 ,让所有人都能听懂音乐
陈佐湟、余志刚、杨燕迪、孙红杰等倾力推荐
·
🎻编辑推荐
风靡世界的西方音乐入门经典教材,多次再版,经久不衰。
作为美国大多数院校使用的音乐欣赏和音乐文献导论课程教材,《听音乐》享誉世 界, 引导无 数读者领略音乐的魅力。
·
涉及各类音乐的介绍与欣赏,体系完备,提升你的理解能力。
本书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除古典音乐外,旁涉爵士、音乐剧、电影音乐、摇滚、非西方音乐,如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类型全面。并且,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的是,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深化读者理解。
·
少见的听读结合模式,逐句解析音乐作品,大幅提高聆听技巧。
“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的突出特色,作者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理论与聆听的紧密结合,让音乐赏析不再泛泛而论。
·
全新升级的聆听形式,以扫码代替CD,随时随地开启你的音乐之旅。
新版提升了配套音频的文件质量,并以二维码代替传统C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随时下载及在线试听相关音频。更便捷的聆听形式让你的音乐自修课突破时空限制。
·
以平价来轻松享受音乐聆听和阅读的美好。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多次再版的音乐入门经典教程,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案头必备之书,更是音乐史经典入门读本。
·
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本乐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解读各种音乐要素。在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中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爵士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摇滚乐等对音乐史的贡献。在第十一部分中,作者着意介绍了非西方音乐。
·
书中的“作品导聆”和“声乐导聆”是本书的最大亮点,配有相应音频文件,读者可以对照书中对作品配器、力度、旋律、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声乐作品歌词的解读,更加轻松而深入地欣赏音乐。
·
🥁名家推荐
·
作为世界闻名的音乐鉴赏教材,《听音乐》一书用清晰的脉络和权威的笔触讲述音乐的基础知识、历史发展和代表作曲家与作品,不仅深入介绍古典音乐,而且旁涉爵士乐、流行音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非西方音乐等范畴,一册在手,让读者对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有全景式的了解。特此推荐。
——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
·
《听音乐》是一部视野开阔、体例新颖、笔触精炼、趣味丰富的音乐欣赏教程。它以深入浅出的亲切口吻,呈现了西方艺术音乐、经典通俗音乐乃至世界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则、价值和乐趣,既有极具针对性的理论知识作为导引,又有经过注释且随时可听的音乐实例作为辅助,由此可让阅读者在生动的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认知,在体系化的内容设计中感受“进阶”之乐。尽管市面上的赏乐书籍已然林林总总,但《听音乐》的魅力无可替代。相信这部享誉西方的畅销读物也能让每一位认真的中国读者获得惊喜的回报。
——孙红杰,上海音乐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主编
·
若能认真地阅读本书,再配合附赠的录音资料,一定能够循此顺利地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并从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
——陈佐湟,国际著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前音乐艺术总监
·
《听音乐》是目前国际上很有名的一本音乐欣赏作品,在美国广受欢迎,同时也是一本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结合得很好的书,特别适合广大公共课或非音乐专业的爱好者使用。
——余志刚,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
·《听音乐》是一本好书,西方音乐,非西方音乐,音乐的特性,历史,风格,基本写全了。还配着音响资料。专业人士不觉得浅,爱好者们不觉得深
——盛原,著名钢琴家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 豆瓣
Film Directing: Cinematic Motion
作者: [美]史蒂文·卡茨(Steven D. Katz) 译者: 陈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7
【编辑推荐】
★全球畅销书《电影镜头设计》作者第二部力作。《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不是一本供读者按图索骥的“公式化拍摄方案”,作者给甘冒风险的导演们提供了充分探索场面调度潜能的无限可能。
★图文并茂,案例丰富,提供各种不同场景空间中从基础到高级的调度范例。《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中有几百幅作者绘制的机位调度图示、镜头画面效果图示,手把手指导如何安排机位与演员走位。
★本书是一部涵盖了各种戏剧性场景和不同摄影风格的场面调度“兵法大全”。《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中介绍的各种调度案例囊括了狭窄受限空间、开阔空间与人物众多的聚会场景。这些案例不仅紧密围绕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故事的戏剧性要素,还具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了现场拍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从而帮助导演,尤其是初入门的新手们,更好地培养出一种在任何情况下判断什么是最佳方案的意识。
★书中附有好莱坞业内重要导演、摄影师、美术设计师、道具师的深入访谈,平衡了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访谈部分的资深电影人,参与过的作品有《出租车司机》《对话》《外星人E.T.》《太阳帝国》《紫色》《群鸟》《毕业生》《至尊神探》等等。
★新版本中特别增加“剧本拆析”与“数字化的电影设计”两章。《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中以具体剧本为例示范一整套完整的设计思路,并介绍了最新的电影设计软件与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导演技艺的核心——场面调度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基本的片场调度方式到新式的惯用调度手法,从狭窄的受限空间到开阔空间、多人物的场景,都可以在书中的调度案例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质建议。作者还采访了好莱坞业内重要的电影人,提供他们的拍摄调度经验,对初入行的导演或已有一定资历的创作者都有很大的帮助。新版本中增加了“剧本拆析”范例和数字化的电影设计技术的介绍。
【推荐语】
这不是一部只供阅读的书籍,它需要随之练习,随之调研,随之思考。——谢飞,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本书给导演最为巧妙和核心的工作——调度演员和摄影机,提供了可贵的建议与帮助。我极为推荐。——朱迪斯•韦斯顿(Judith Weston),畅销书《指导演员》、《电影导演的直觉》作者
书中的例图给电影拍摄工作以及真实场景状况提供了传说中的调度指南,极大地丰富了这本用笔写就的参考说明手册,使书中展现的各种调度方案能够从纸上谈兵进入到实际操作之中。——Anezka Sebek,新学院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动画与广播设计专业教授
要领会拍电影的微妙之处与电影摄影工作遭遇的挑战有以下值得推荐的方法:重复看大量的影片;去读好的电影学校;阅读史蒂文•卡茨的《电影镜头设计》与《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在这本书的访谈录中,艾伦•达维奥、拉尔夫•辛格尔顿、约翰•塞尔斯这些出色的电影人以他们深刻的见解平衡了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无论是对抱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还是已经有一定造诣的创作者,这都是一本极为可靠的工作手册。——John McIntosh,纽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计算机艺术美学专业教授
作为少数谨慎的大部头著作之一,本书得体地避开了市场炒作的流俗之作,在坚实的技艺与方法论基础上标绘了场面调度的“航线”。——Scott Billups,电影制作者,《数字化的电影制作》作者
电影初学者们可能马上就能学会并对类似“场面调度”的术语展开讨论,然而却对这些词汇没有具体概念。在这本书中,卡茨给读者指出了最实际的要点,他非常成功地拆解了导演在片场编排调度演员与摄影机的这项令人胆怯的工作任务。重要导演、制片主任等等电影人的访谈给本书增添了关键的教学范例。——Dan Ochinva,Millimeter杂志
只有那么几位作者或几本书能够抵达“必读”的地位,史蒂文•卡茨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对任何一位有追求的导演而言这本书都是一部卓越的教程,内容清晰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充满了智慧。要理解并运用电影的场面调度技巧,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参考指南。——Sam L Grogg,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前院长
万物:创世 豆瓣
Alpha...directions
8.9 (36 个评分) 作者: [德] 延斯·哈德 译者: 王遥路 / 陈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4
一部来自人类智识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野心之作
“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
2000多幅手绘漫画诠释140亿年宇宙进化史
···
※编辑推荐※
☉ 荣获漫画界最高荣誉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魄力奖”
☉ 画风恢弘,想象力奇诡。作为野心宏大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用2000幅手绘漫画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天辟地直到人类诞生前夕的140亿年历史。
☉ 一本不仅仅满足于科普的漫画:它也是一幅用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演绎宇宙进化的浩瀚图卷,从开辟天地到智人崛起。
☉ 一本不想当艺术史的艺术史:它追寻绘画史上各位大师的足迹,从波提切利到拉斐尔再到《丁丁历险记》。
☉ 一本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思想史。它在讲述大自然不以人类为转移的进化过程的同时,引入了不同文明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诠释:它们或天真,或素朴,或是与现代科学结论有着惊人的重合。
☉ 另外,日漫爱好者们有福了:本书按阅读日漫原版的“倒读”方式阅读,还能收获意外惊喜哦!从最后一页翻开,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阅读,历史将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在您眼前展开。
···
※内容简介※
《万物:创世》是野心勃勃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之开篇。
它以宇宙大爆炸“奇点”为起始,描绘了长达140亿年的宇宙进化图卷,直到人类诞生前夕。本书画风大气,想象力奇诡,集人类史上各种经典文化符号之大成,给自然科学史增添了趣味和深度。
这部漫画讲述了宇宙万物创生、各种物理定律和生物进化史;同时,也大胆地运用了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绘画为科学作注脚:从傅科摆到中世纪手绘星图,从古老的玛雅文明符号到《丁丁历险记》漫画,从北斋笔下的浮世绘到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诞生》。
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以科普为己任的世界进化史,更是一部集人类智识之大成,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艺术史。
···
※推荐※
《万物:创世》诠释了作者对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的一种迷恋,全书视角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切换。哈德从碳原子讲到砖头,将DNA的双螺旋结构扭成电话线,同时又保持了本书作为一本严肃历史读物的角色。
——Die Zeit 德国《时代周报》
《万物:创世》与《万物:文明》上卷是漫画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中最野心、最一丝不苟的代表作。毫无争议。
——著名书评网站Goodreads读者评论
2020年6月23日 已读
按照画家所说从前往后,从后往前看了两遍,只看了个大概。是现代与原始的穿插,相似的元素从古至今依旧存在。不能说懂了每个脑洞,只能说很震撼,读的时候脑中响起轰隆轰隆的音效。啊!世界!
a漫画绘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酸食志 豆瓣
作者: 要云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7
★★★
一次让你“酸掉牙”的阅读体验!
酸食历史×酸味地图×酸味食谱,老食客30年寻味之旅,解构中国人的酸食DNA。
酸是时光对食材的造就,也是寻常百姓的人生况味。
……………………
◎ 编辑推荐
★ 食客要云历时30载,遍寻中国大江南北,将中国人吃酸的历史、习俗、地域差异总结归纳,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对“酸”文化的探索。
★ 内含8p全彩美食照片,以及几十道酸味食谱,在了解酸食文化的同时“大饱口福”,来一次酸掉牙的阅读体验。
★ 作者文笔优美,既有着老食客的沉着,亦不乏可爱活泼,读起来轻松愉悦。
★ 装帧精美,护封的黄绿色调十分清爽,波浪形设计体现了PH酸度值概念,可爱有趣,内封采用精美特种纸,烫白工艺。
…………………………
◎ 内容简介
中国人对饮食的口味,常以“五味”概括,酸甜苦辣咸。而“酸”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角色,可与各种味道复合,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不同,但普遍都能接受酸食。三十年来,老食客要云尝遍大江南北,吃到了北方的酸菜、酸饭、酸汤子、酸奶,也见识了南方的果酸、虾酸、牛肠酸、蚂蚁酸,将中国人舌尖上的那抹酸味儿化成清爽平易的文字,一一记录。
本书探究了中国的酸食历史,解构了中华民族的酸食地图,也奉上了诸多令人分泌唾液的酸味食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美食培植一方人的味蕾。试着品一道酸,品一品那蕴于其间的生活况味。
2020年6月19日 已读
好久没读美食相关的书,一溜溜菜名过眼,导致昨晚读饿了,只好先放下,今天吃饱了再看也依旧在疯狂分泌唾液。四大醋只吃过两种。山西陈醋原料是高粱,夏晒冬捞;镇江香醋只要二十一天酿成,和永春老醋一样用的是糯米;保宁醋则是麸子,用了二十多种中药做成,也是唯一的药醋。重口或是为了掩去粗砺的食物,因此越贫穷的地方口味越重也说不准……吃酸蚂蚁,腌制拔掉羽毛、去除内脏的鸟,吃花蜘蛛和老鼠,这几样菜给人印象太深,作者是真的品尝过很多,写出来也特别生动,小时候开始家人吃面就要放醋,也有用坛子腌菜(泡则要很快吃完),如今看来多了文化与风俗的传承感。还有些不认识的字,边读边查,感觉自己像个文盲orz
a科普 a非虚构内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海洋中的爱与性 豆瓣
SEX in the SEA
8.2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拉·J. 哈尔特 译者: 黄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情色”,一半是“科学”。本书以拟人化的诙谐笔法和科学严谨的写作,描写了海洋中各种动物不可思议的性行为。比如,石斑鱼会举办盛大的满月性派对,蓝头鱼每天要来150次闪电式性爱,美国龙虾的尿液是强力春药,银汉鱼喜欢上演五十度灰的戏码,庞大的灰鲸会憋着气在水下进行3P大战……
在带我们走近海洋动物咸湿而狂野的生活的同时,玛拉·哈尔特又引领我们认识到,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和污染都在影响海洋动物的繁殖,而海洋中的性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类:关乎数十亿人的食品安全、健康、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
2020年6月7日 已读
女性作者的研究,让人耳目一新,最令人震惊的果然还是雄性鮟鱇鱼会融化自己以依存在雌性身上,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好好吃它。动物的性交似乎基本是为了繁殖后代,生命真神奇。
a生物自然这个世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角斗场外的绅士 豆瓣
Release Your Inner Roman: A Treatise by Marcus Sidonius Falx
作者: [英] 杰瑞·透纳 译者: 高瑞梓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4
★★★
比《罗马人的故事》更扎实、更有趣的罗马史通俗读物
《罗马史研究入门》作者刘津瑜推荐
……………………
◎ 编辑推荐
★ 剑桥大学古典历史学教授杰瑞 • 透纳别出心裁的历史拟真作品。从历史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再现当代古罗马的制度与文化。
★ 打破学术高墙,文字清晰好读,让读者自在游走于古罗马与当代之间。罗马人有着清晰的目标,并且为了达成目标,会采用极度高效的手段。这种直截了当取得所需的方法,如今看来仍有启发;研究者透纳教授的评述提供文化背景、资料出处,将读者带回当代的价值观。
★ 美国德堡大学古典系教授、《罗马史研究入门》作者刘津瑜推荐,《金融时报》《独立报》《伦敦书评杂志》鼎力推荐
……………………
◎ 内容简介
以古罗马贵族的视角来看,我们大概都要算野蛮人。的确,直到今天,我们还为罗马人曾经的伟大而深深折服。
本书是剑桥大学古典历史学教授、专攻罗马史的杰瑞 • 透纳先生的另一本关于古罗马史的历史VR作品。他所虚拟的法尔克斯先生,除了善于管理奴隶,还是一位典型的古罗马贵族。法尔克斯先生很以自己罗马上层人士的身份骄傲,他将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改善生活的各个方面,释放出深藏体内的罗马气质,把自己从野蛮人变成体面的罗马人。透纳先生依然担任他的评述者,将法尔克斯的话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解释,从而削弱他某些夸大的作态和糟糕的自圆其说。
2020年6月6日 已读
很好读的一本,纸质的手感很好,都让人想买全这个低音系列了。现在也依旧有人将各种东西搅拌在一起后敷在自己身上,奇奇怪怪的,科学不能够解释其效用,也得不到答案,医学有时也是主观的吧。又在想人们信奉神明或许只是想得到永恒的爱。
“生命为何,分明是只需要阳光、大地与诗歌就能满足的东西。”
“来吧,让我们举杯。”
a各种史与神话 a非虚构内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当自我来敲门 豆瓣
Self Comes to Mind: C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ain
作者: [美]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译者: 李婷燕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内容简介]
● 继颠覆性巨著《笛卡尔的错误》之后,达马西奥通过对多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总结,向一个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发起了大胆的冲击。这个谜题就是:意识从哪里来?
● 在梳理了大量临床案例和大脑神经解剖结构的线索后,达马西奥解释了在他眼中大脑如何构建心智、心智如何构建意识的原理,并着重强调了自我在构建意识大脑中的重要性。这种基于演化的研究角度,彻底转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看待和描述有意识心智的方式。
● 在《当自我来敲门》中,达马西奥邀请读者和他一起踏上一场意识的冒险之旅,带领读者深入迄今为止无人到达的未知领域,层层揭开自我与意识的秘密。
[编辑推荐]
● 知名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全新力作,让诺奖得主奈保尔爱不释手,令大提琴家马友友神魂颠倒。
● 挑战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构建心智演化之路,探索意识起源之谜。
● 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一次刷新阅读体验的脑力挑战!
● 国内外众多知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联袂跨界推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小兰、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知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联袂推荐!
●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之二。
● 湛庐文化出品。
2020年4月18日 已读
有点儿难读,原因是对大脑并无太多兴趣,更何况由于涉及科学研究,使得整本书处于作者的假设之下,读完后唯一深刻体会到的是,脑子并不是没有生命的。和细胞类似,神经元大概是更为精妙的活物。
a宗教哲学脑袋里的思索 a科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豆瓣 谷歌图书
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8.0 (25 个评分) 作者: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译者: 孙正凡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6
★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上市仅一年畅销100万册,售出38国版权。
★亚马逊2017科学类年度好书,《纽约时报》非虚构畅销榜榜首,Goodreads(美国豆瓣)2017科普书读者票选冠军。
★霍金科学传播奖得主、卡尔·萨根传人,写给每一位地球人的宇宙通识课。
★还未引进国内就已口碑爆棚。得到APP万维钢专栏「精英日课 」倾情解读;各媒体、知识传播平台、个人争相传播。
★中国科普界KOL:万维钢、李淼、张双南 作序推荐。
★再忙,也要记得仰望星空。认识宇宙,就是重新认识自己。不仅引领你了解宇宙探索史和宇宙学前沿,更让人以一种“宇宙视角”来重新审视世界、认识自己,甚至改变你的三观。
★超高颜值、精致开本,单手可握,专为忙碌者量身打造。
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宇宙如何起源的?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这是萦绕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追问。但当今时代,人们更加忙碌,更没有时间通过读大部头的专业书来获取相关知识。
谁能引导我们去追索这些知识呢?没有比尼尔·泰森更合适的人了 。他的这本《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简洁而清晰,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你可以在繁忙的日常里随时随地享受其中隽永的章节。
当你品呷早间咖啡的时候,当你在乘坐地铁、等侯火车或航班的时候,《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会用最易懂的语言,为你讲述你最关心的宇宙问题:从大爆炸到黑洞,从夸克到量子力学,从搜寻宜居行星到寻找地外生命……
2020年3月6日 已读
不适合入门者阅读。留下印象的是四种力,氢氦锂元素。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相较它的直径微不足道,从宇宙中用手抚摸地球是一个平滑的球体,球体是最完美的。星系在不断离我们远去,我想一定有人有宇宙恐惧症,只要想要我们不过是如此渺小的存在,就想要大哭一场吧。
a科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存在主义咖啡馆 Goodreads 豆瓣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Freedom,Being,and Apricot Cocktails
8.6 (18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莎拉·贝克韦尔 译者: 沈敏一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2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2019年12月27日 已读
知道几个人名就能看的入门介绍书籍,读过几本后可以再来看,里面就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了。附录占了大半,好在正文内容挺充实。起始点是现象学,而后走向存在主义,围绕二者描绘了同一时间上的片段与光影。
a宗教哲学脑袋里的思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中国神话传说(简明版) 豆瓣
作者: 袁珂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3
中国神话传说简明读本
系统研究中国神话第一人袁珂先生经典著作
《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其因专业系统且通俗易懂,出版三十年来,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并且被翻译成俄、日、韩等多种语言。
1983年,在《中国古代神话》基础上历经 两次重要增补修订而成的《中国神话传说》一书,内容已达原来的四倍,字数六十余万。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从盘古开天辟地叙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把散落在群藉中的吉光片羽遴选出来,熔铸成一个庞大而有机的古神话体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图系。
为方便广大读者,简明版在《中国神话传说》完整版基础之上,删却注释,并按照神话人物的出场顺序,独立成篇,132篇小故事读来轻松流畅,带领读者步入一个鲜活又多彩的神话世界。
“开辟鸿蒙”这一时期的光景,气势宏伟,波澜壮阔,奇闻异事,层出不穷,毫不逊于希腊、罗马、埃及、印度诸闻名古国的神话传说。而论其自强不息的刚健,战天斗地的勇武,舍己为人的博大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种种精神,是为中国古代神话特色,比之诸国,实有过之,并无有及。
——袁珂
2019年11月9日 已读
看了一会儿听到咔啦一声,书封脱胶了,这种质量近年不可多得,让人有点儿怀念。对神话方面基本没了解,觉得故事还挺有趣的,琐碎但平实,要是有人说书会更好玩儿。
黄帝原来是靠武力赢得了中央天帝的位置,蚩尤不服炎帝被打败联合苗民反抗结果失败于是切断了颛顼切断了天地的通路,羿的故事有着后续而且还和洛神有过一段感情,舜家宅斗过程还蛮惨烈,禹是从他父亲鲧剖开的肚子里生出的龙。
a写作与参考物 a各种史与神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光明王 豆瓣
Lord of Light
8.6 (5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杰·泽拉兹尼 译者: 胡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3
他们称佛陀为弥勒,意思是光明王,还有人继续叫他无量萨姆大神,说他是位神祗,但他仍旧宁愿去掉“无量”和“大神”而自称萨姆。他从未宣称自己是神,不过,他当然也从未否认过这点。情势如此,承认和否认都毫无益处。
死亡与光明永远无处不在。它们开始、终结、相伴、相克,它们进入无名的梦境,附着在那梦境之上,在轮回中将言语焚烧,也许正是为了创造一点点美。而这无名,就是我们的世界。
《光明王》是泽拉兹尼最富盛名的科幻史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曾获雨果奖最佳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的最佳小说奖提名。在这篇小说中,泽拉兹尼开创性地将神话传说与心理学及社会学的概念引入科幻的领域,以瑰丽的文字、宏大的设定和磅礴的故事情节,为科幻文学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完美典藏版!附《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R.R.马丁撰写的前言,《三体》作者刘慈欣撰写的解读。
2019年5月14日 已读
神仙打架,正好和最近了解到的内容有关,是一个很新颖的角度。神很有耐心,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对人物外形的描写可以学习,打架的部分看得有点儿累(通过流沙的智斗和斗嘴更有意思),第二篇埃及神话的打架没有太吸引人。
a小说诗歌虚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吴清源回忆录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吴清源 译者: 陈翰希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本书写于吴清源先生七十岁引退之际。在本书中,吴清源回忆了从出生、丧父、东渡日本,到扬名日本棋界、开创“新布局”、在十五年间将日本超一流棋士悉数降级的动荡而充实的一生,语言平实,境界高迈。吴清源在回顾自己生平往事的同时,追忆了同时代伟大棋士的风采,并就围棋发展提出了独到而富远见的观点。
2018年1月24日 已读
裝幀設計尚可。買回來原是想做參考材料,也知道了一些(艱苦生活尤其),圍棋棋手發展至今原來經過如此多的風雨啊。作為傳記,其中記敘太淡了,像是在說不屬於自己的事情,想必更適合了解的人閱讀。最後才知是日文翻譯過來的……
a非虚构内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遗产 豆瓣
The Property
8.4 (82 个评分) 作者: [以] 露图·莫丹 译者: 来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2014年法国安古兰年度漫画大奖作品
一部讲述历史与记忆、人类关系固有复杂性的图像小说
关于等待了六十七年的爱情和纠葛一生的因果律
历史可以塑造我们,却不能毁灭我们
………………
※编辑推荐※
☆ 2014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漫画大奖作品,2014年艾斯纳年度图像 小说大奖,《卫报》《洛杉矶时报》《出版者周刊》等多家知名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图像小说作品。
☆ 因一处房产,三代犹太人战后首次重游华沙:未经历战争的她,这趟旅途是邂逅爱情,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家族;逃离战争的奶奶,一走就是六十七年,故地重游,竟有人还在原地等待;战后一代的姐夫,为房产而来,在利益和情感之间徘徊。
☆ 一部讲述历史与记忆,讲述人类关系固有复杂性的图像小说,关于遗失的爱情、生命中的拥有与失去和纠葛一生的因果律;一个简单却不平凡的动人故事,精妙的叙事让你如坐春风,让你感同身受。
☆ 如《丁丁历险记》一般简洁的线条、明快的颜色构成的画面,有条不紊的多线叙事结构和幽默风趣的讲述共同组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从一个简单却不平凡的犹太家族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历史的残酷却无法毁灭人性的一面。曾经断裂的关系,会被人与人之间的无法分割的情感重新连接在一起。
☆ 情节信息量庞大却井井有条,娓娓道来。虽是一部反映“二战”的作品,却没有直接讲述“二战”惨绝人寰的屠杀,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侧面将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与现状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老一辈人的恩怨,几代人的隔阂,年轻人之间的爱情与信任,家人的亲情与猜忌都完美地融进了故事之中。
………………
※内容简介※
为了收回父母留下的一处房产,莱吉娜带着孙女米卡回到阔别六十七年的华沙。在这个对犹太人颇具意味的地方,两代人的矛盾不断。奶奶的举止也越发奇怪,米卡不禁开始怀疑奶奶回到这个伤心地的真正目的……
………………
※媒体推荐※
莫丹是一位擅长制造复杂动机和探索人物之间关系复杂性的大师,这种复杂性,根本上来源于这些角色的内心。
——《洛杉矶时报》
露图·莫丹的《遗产》是本年度图像小说中的极品,讲述了一名年轻的以色列女性米卡·西格尔和她古怪脾气的祖母一起重游华沙的故事,这趟旅程的目的是帮助祖母收回她家人在1940年被抢夺的房产。这本书里有你想在图像小说中渴望的一切——精美的画面、多层次的故事还有作者的敏锐和机智。
——《卫报》年度图像小说
《遗产》更像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独立电影,充满了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和有趣的线条……莫丹的作品讨人喜欢,很容易感染人,她的叙事方式也很聪明。
——Salon.com 2013年难忘的图像小说
莫丹用干净清晰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张关于爱,关于谎言,关于过去的网。这篇精彩的故事说明了历史可以塑造我们却不能毁灭我们。
——《出版者周刊》2013年年度图书奖
………………
※获奖记录※
2014年法国安古兰漫画节年度漫画大奖
2014年艾斯纳年度图像小说大奖
《出版者周刊》2013年年度图书奖
2017年11月7日 已读
讓我感到抱歉的是一定花了很長時間的繪本不到半小時就看完了。完美的故事,完美的設定,各方面都無可挑剔!#AMAZING#
a漫画绘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与废墟为伴 豆瓣
Lives in Ruins: Archaeologists and the Seductive Lure of Human Rubble
作者: [美] 玛丽莲·约翰逊 译者: 倪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6
被《出版人周刊》誉为“写给考古学家的一封情书”,带你重回考古现场,重新发现考古学家们的奇闻异事与真实生活。《纽约时报》畅销书,2014年度美国亚马逊读者评选百佳图书、社科类图书榜首。
1.2014年度美国亚马逊读者评选百佳图书,社科类图书榜首。
2.一封写给考古学家的情书,带你重回考古现场,重新发现考古学家们的奇闻异事与真实生活3.他们是追踪遗迹、重现历史的跨时空侦探,在一砖一瓦和尘土泥沼中寻找属于过去的真相;他们学识渊博,四海为家,甘心忍受颠沛流离和超低收入,却享受于每一次发现成果的巨大成就感。他们是你不了解的“考古人”。
你以为的考古学家——工作比《古墓丽影》更刺激,经历比《夺宝奇兵》更浪漫。他们畅游世界各大博物馆,掌握着人类远古时代神秘的信息,像探索未来一样探索失落的历史真相。
现实中的考古学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地挖土,下水捞宝,居无定所、入不敷出,随时都可能失业睡纸箱,但为了梦想永远坚持。
这是一本让你看过之后笑中带泪的书,这是一本颠覆过去刻板印象的书。他们不是盗墓贼,不会随便挖点什么就发大财,也不会有事没事就去打僵尸。他们不害怕毒蛇猛兽,面对小小飞虫却落荒而逃;他们天生浪漫,四海为家,能徒手复原千年前传说中的美酒,但迫于生计可能在自行车店打零工。
本书作者玛丽莲·约翰逊拜访多位考古学家,与他们一起深入考古发掘现场,忠实记录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带读者重新认识真实的考古学家。
2017年3月10日 已读
2017年3月10日 评论 9.1 - 这本真的非常有趣,就是比料想的要短,不过即使它同百科全书一样厚我也会孜孜不倦读完。头一次接触考古方面的书,作者是编辑,此书写了考古学家们的生活和她参与的一些考古工作。从各处的讲座、会议、面对面交谈听来的故事到深入海岛峭壁(大多与泥土为伴),很多小知识和奇闻异事,让人开怀。 会考虑买原版并阅读更多有关考古的书。而且里面太多可以用作梗的事情了!
a社会考古人类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