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拿破仑 (2023) IMDb 豆瓣 TMDB
Napoleon
5.9 (148 个评分)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演员: 华金·菲尼克斯 / 凡妮莎·柯比
其它标题: Napoleon / 士兵行囊
通过拿破仑与他唯一挚爱的约瑟芬之间令人着迷、不稳定的关系,展现了拿破仑无情的权力之旅,以及他富有远见的军事和政治策略。
2023年12月7日 看过
不知道法国人看英国导演拍的全程说英语(拿破仑本人说美式英语)的拿破仑电影是啥感觉……我本人是很喜欢雷德利斯科特的,但是这部拍的真的格局小了,人物也没塑造好,战役也没拍好……还是比较失望的。
传记 历史 法国 美国
奥本海默 (2023)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IMDb
Oppenheimer
8.0 (1114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演员: 基利安·墨菲 / 艾米莉·布朗特
其它标题: 오펜하이머 / オッペンハイマー
随着战争阴云笼罩世界上空,各国紧锣密鼓抓紧军事竞赛。为了抢占先机,美国陆军中将莱斯利·格罗夫斯(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找到量子力学与核物理学领域的扛鼎人物罗伯特·奥本海默(基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力荐其担任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总负责人。经过两年争分夺秒的研发,硕大的蘑菇云终于在荒原的上空腾起,也宣告着绞肉机一般的二战即将落下帷幕。奥本海默有如将火种带到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可是对人性的参悟和对未来的担忧迫使他走向与政府相悖的道路。更可悲的是,凡人钟情的物欲也将一世天才裹挟至炼狱之中,永世燃烧……
摩托日记 (2004) 豆瓣 TMDB
Diarios de motocicleta
8.1 (249 个评分) 导演: 沃尔特·塞勒斯 演员: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罗德里戈·德拉·塞尔纳
其它标题: 모터사이클 다이어리 / 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ダイアリーズ
  电影讲述了一次南美旅程如何激发了切格瓦拉全新的世界观,使得革命热情开始在他心中萌芽生长。格瓦拉当年23岁,意气风发,踌躇满怀,是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他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和朋友艾伯特踏上了拉丁美洲的长长一串旅途中。他们骑上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出发了,却不料摩托车很快就报了废。但这却一点没有影响年轻人的激情,二人靠搭便车来完成剩下的旅程。穿过拉丁美洲古老的文明遗址,穿梭于各个国家各色人群中间,他们开始真切感受到社会的真相、生活的苦难。当深入到亚马逊河流域的麻风病人区时,他们被所见所闻深深震撼。切格瓦拉开始思考宏大深奥的命题:人类、社会、经济、文明,人类的苦难、快乐的定义……
2023年5月5日 看过
学医救不了美洲大陆
传记
格微济世(医学大神14)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极负盛名的青霉素和更负盛名的弗莱明,以及寂寂无名的弗洛里团队。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1848 年,弗莱明访问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位激动的市民冲出人群,到弗莱明面前跪下亲吻他那件博士长袍的下摆。
西班牙科学专栏作家马拉农给弗莱明写完一篇简介,然后发表感言:“此时此刻,我确定弗莱明就坐在天父的身边。”
人们对弗莱明如此敬仰,因为“人人都知道,是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个提法,正如同“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都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而青霉素拯救的生命何止千百万。垂死的败血症患者,只要有了青霉素,一夜之间就能转危为安。
的确,1928年,弗莱明注意到青霉斑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也曾经想到这东西或许可以用来杀死细菌,甚至曾经试图从这种霉菌里提取杀菌成分。他尝试了几个月,没能成功,于是写了一篇简短的论文,说这种青霉菌似乎有抗菌作用,但不能用于临床。那以后他就放下了这个课题,后来偶尔回顾,也只是借用青霉菌来控制培养皿菌种。
倘若不是弗洛里1939年决定拾起这个断线的风筝,青霉素很可能就永远定格在1929年的那篇论文里。
如果说弗莱明注意到青霉菌斑点的抑菌作用是起点,青霉素真正用来治病救人是终点,两点之间的距离有一百公里,那么弗莱明只走了一公里就停下了脚步。在剩下那九十九公里艰难跋涉的,是弗洛里带领的的牛津研究小组。
而青霉素研发成功之后,百分之九十九的光环都罩在了弗莱明的头上。
报章的渲染与学术的真相,常常会有如此魔幻的错位。
弗洛里倒是没有太关注这些恩恩怨怨。或许,跟周游世界、接受欢呼相比,他更愿意把精力用在实验室里。
大成若缺(医学大神13) 豆瓣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的医学突破是胰岛素,故事主角是无知者无畏的班廷,以及他的合作者兼死对头麦克劳德。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 的导读:
班廷扔掉工作,卖掉汽车,破釜沉舟跑到多伦多,跟麦克劳德说他打算攻克胰岛素提取难关的时候,麦克劳德很有些踌躇,因为他注意到,这位班廷对糖尿病与胰岛素的知识储备,仅仅是为备课而阅读了一个星期的教科书,外加一篇跟胰腺导管结石有关的外科论文。
更让麦克劳德吃惊的是,班廷并没有接受过实验室研究的训练。他只是一位外科大夫。而提取胰岛素这个课题,过去已经有几十位知名专家做过几百次尝试,都没有获得成功。
谁都没想到,这个鲁莽得如同李逵的外科大夫,竟然真的成功了,还因此得到诺贝尔奖金。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因为要跟麦克劳德共享诺贝尔奖而勃然大怒,甚至冲进麦克劳德的办公室要揍人,因为,在他看来,这个项目的成功,跟麦克劳德没半点关系。
班廷是个好人,一个热心人,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奖金跟助手分享的汉子,略有欠缺的是他对学术研究方法的了解。如果说那场胰岛素研发工程是一条船,他就像船体里的引擎,而且是一台不愿休息、总想全速行驶的引擎。这台引擎确实驱动着航船抵达了目的地,但班廷似乎忘了一件事:这船之所以没有偏离航向,是因为麦克劳德一直在掌舵。
学术上,班廷确实幼稚,但也正是他的幼稚,让他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于是让这个研究项目得以上马。项目最后能成功,离不开麦克劳德的引导,更离不开克里普的化学分析能力,但归根结蒂,启动这个项目的人是班廷。于是,多数人还是原谅了他的幼稚和莽撞。
探寻魔弹(医学大神12)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传主埃尔利希,在开发出洒尔佛散、拯救千万梅毒病人之外,他更大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药物研发技术。以下是作者 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1872年,布列斯劳玛利亚中学毕业考试。埃尔利希坐在课桌前,揪着头发,咬着铅笔,面对一张空白的草稿纸发呆。他别的课目都考得不错,眼前让他头疼的是作文。考题似乎也不算刁钻:“生活和梦想”。但埃尔利希对作文有一种天生的恐惧,任何时候,只要说让他写作文,他顿时大脑石化。于是他就这么在课桌前呆坐了一个小时,最后眼看交卷时间到,他一咬牙,胡乱在纸上写下两句话:“生活是种氧化过程。梦是大脑的活动,是一种荧光反应。” 凭这两句话,他的作文成绩应该是不及格。但只要有一门课不及格,这孩子将来就不可能读大学。老师们经过一番切磋,最后还是给了他“及格”,因为他其他课业的成绩一直还不错,尤其拉丁文简直可以跟老师平等交流。
老师们的善意让一个天才免遭埋没。埃尔利希确实严重偏科,也因为心思过于单纯而被朋友欺骗,但他也确实是一位天才。他因为超越时代的免疫学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他研制出梅毒特效药洒尔佛散,让几百万患者得到治疗。虽然洒尔佛散被后来出现的青霉素取代,但这里重要的不是产品,而是技术:埃尔利希开创了药物成分系统筛选法,也就是对待选物质“罗列组合,逐个检验”。如今,这样的筛选法跟电脑辅助处理技术结合,成为现代药物研发的利器。无数现代药物都是这样探索出来的。
法则奠基(医学大神10) 豆瓣
7.8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细菌学先驱科赫的故事,正是小小的细菌为他开启了从乡村医生到一代国师的逆袭之路。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 导读:
柏林生理学会负责鉴定德国医学界的新研究成果。成员都是铁面判官,学术要求苛刻得变态,鉴定对象若是有些缺陷,即便只是细节上的瑕疵,委员们的嘲讽也是半点不留情面。倘若证据还不充分就冒冒失失来申请鉴定,这样的申请人会被委员们盘问得体无完肤,带着一身冷汗狼狈回家。
1882年3月24日晚上,一个申请人走进柏林大学卫生研究院内部图书馆,让这个委员会鉴定自己的一个研究成果。他面对表情冷峻的委员们,介绍研究背景,讲述实验内容,演示操作过程,列举实验数据,最后宣布结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
然后他停下来,等待盘问。照以往的场景,从现在开始,十几位委员们会用各种问题轰炸申请人,大多数人会在这样的盘问中暴露出研究的漏洞,于是悻悻离去。
奇怪的是,这天晚上没人提问,一个人都没有。会场一片安静。
因为,这个申请人的数据太完美,根本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质疑。生理学会史上,这是第一次,报告人做完演示后,会员们没有任何争议,全票同意提交的结论。
这位申请人名叫科赫。他鉴别致病微生物的一套方法,后来被人们称为科赫法则。这个法则促发了细菌学研究的“黄金时代”,那十多年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破伤风梭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个又一个致病菌被鉴定出来,“就像是科赫摇动了一棵树,然后看到各种水果如雨点般纷纷坠落”。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机理从此变得清澈透明。
春风化雨(医学大神11)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的是“史上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医生”排名居首,却没有中文百科词条的一个人。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奥斯勒生性喜欢玩闹。
他带着一群孩子偷偷把同事准备的宴会糖果吃个精光;他骗朋友夜里到医院停尸房等待解剖一具并不存在的尸体;患肾绞痛的时候,医生来给他检查小便,他悄悄在尿样里掺几粒碎石。他淘气得不像话,但认识他的人都爱戴他。在他的家庭聚会里,谁都希望能跟他多说几分钟的话。在医院,他的诊断能力近乎通神。人们传言,他站在病房门口扫一眼就知道所有病人的诊断。一位年轻医生说:“他五分钟里看到的东西比我一整天看到的还多。”病人们则说,这位医生似乎能透视自己的身体。
奥斯勒也知道仅仅是自己擅长诊断还不够,所有的医学生都应该掌握这样的技能。在他之前,医学生只在课堂听教授讲课,只在家里背书。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培养出优秀医生,于是他把学生带到门诊,带到病房,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用自己的双手去做检查。他制定新体制,让新毕业生住在医院,分管病人,在老师指导下检查病人,治疗病人,在实践中学习临床知识。这就是住院医师制度的开端。在他和一批卓越先驱的打理下,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成为世界顶级医学院校,还为后世培养出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学校因为赞助人霍普金斯而得名,若是追问它何以有如此成就,借用美国名医米切尔对奥斯勒说的话就是:“或许你自己并不知道,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其实应该念作威廉·奥斯勒医学院。”
里程碑处(医学大神09)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主角是英国医生李斯特:在他之前,手术只是与天赌命;在他之后,手术才是医生救命。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
按照弗洛伊德理论,处理心理症结的最理想方式是升华,喜欢柔美的男孩可以学舞蹈,有嗜血倾向的人可以去做外科医生。估计在弗洛伊德眼里,外科医生必定是冷血动物。
这或许也不能算诋毁。外科手术做的不是按摩,而是切割。外科医生要面对各种血淋淋的场景,要在这样的场景里做细致的剥离、定位、缝合,没有钢铁一般的神经,就难以保证操作的时候手不发抖。
李斯特的手术技能属于国师级别,那么按说他的性格应该非常冷峻才对。
奇怪的是,他面对血肉模糊的伤口能心如止水,对病人的疾苦却非常敏感。那时候做手术,每四个病人至少有一个术后伤口腐烂,接着出现高热、谵妄等全身衰竭症状,然后死去。一些大型医院里,出现这种悲惨局面的病人能占半数,但那个年代,从医生到病人都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那时人们看到手术之后有半数病人死亡,就如同现今人们看到患肝癌的人会有半数治疗失败,大家都觉得这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李斯特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自然规律。每次看到病人因为伤口腐败而死去,他都会觉得难受。他想找到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在他当外科医生的第十三年,他找到了办法:手术消毒术。
从那以后,外科手术就从跟死神的赌命变成了医学科学。用法国外科医生商平奈尔的话说:“历史上只有过两种手术:李斯特之前的手术和李斯特之后的手术。”
路易斯·韦恩的激情人生 (2021) 豆瓣 TMDB
The Electrical Life of Louis Wain
7.3 (57 个评分) 导演: 福田知盛 演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克莱尔·芙伊
其它标题: The Electrical Life of Louis Wain / 天才猫奴画家(台)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克莱尔·芙伊将主演新片《路易斯·韦恩》,聚焦英国插图画家路易斯·韦恩,8月10日开拍,福田知盛(《那些花儿》)执导。
韦恩以画猫而闻名,曾担任英国猫协主席,他为将近一百多本儿童书籍画过插画,其画经常夸张地模仿人类的行为,嘲讽时代风潮。他晚年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某些心理学家认为可以从其作品看出端倪,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这一说法提出了异议。
天纵之才(医学大神08)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大神中的大神巴斯德,如果能多活十年,他会获得六次诺贝尔奖。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巴斯德出身贫 寒,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平平,看不出任何过人的资质。十六岁到巴黎求学,因为太想家而放弃学业。后来想读大学,入学考试两度失败,复读之后才得以修完大学学位,其中化学课成绩还很难看。
他毕业之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所中专学校教物理课,但他在这个职位上研究起一个化学问题:酒石酸的旋光性。他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同分异构现象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1857年,他在里尔研究酿酒技术,推翻德国化学顶级权威李比希的理论,证实酒的产生是酵母菌的作用。这是一个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1865年,在研究酒变质原因时,他确立了微生物致病理论,顺便发明巴氏消毒法。这次他是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重大发现。
1870年,化学家巴斯德在阿莱城耗费六年时间之后,破解了农学家没能破解的蚕瘟问题。这是他第一个生物学成就。
1879年,他开发出鸡霍乱疫苗。这是他第二个生物学成就。
1881年,他开发出牛羊炭疽病疫苗,这是他第三个生物学成就。
1885年,他开发出人类狂犬病疫苗,这是第一个用人工处理技术制作,并且可以于人类的疫苗。这个技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为几十种传染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一言概括:巴斯德的成就若是匀给六个人分着用,这六个人全都可以成为本行翘楚。
2021年12月13日 已读
巴斯德好牛逼啊……以前对他的认识就停留在中学课本里的鹅颈瓶装肉汤和巴氏杀菌法上,原来他第一个研制出了人工疫苗,尤其是在还无法观测到病毒的年代就做出了抗病毒的减活狂犬病疫苗……
传记 医学 科学 读库
一代宗师(医学大神07) 豆瓣
7.4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细胞病理学开创者菲尔绍,是他让我们认识到,人体之病在于器官,而器官之病在于细胞。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 的导读:
罗基坦斯基是维也纳首屈一指的病理学大师,1846年出版《病理解剖学手册》时,他已经在维也纳大学当了十五年教授,解剖过的尸体不下一万具。维也纳医生们若是对某个病理解剖话题有争议,最高仲裁必定是罗基坦斯基。所以这部书的出版是医学界翘首以待的大事件。
不料书刚刚出来,就有人在医学杂志上发表尖锐批评。批评的人名叫菲尔绍,是个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医生,罗基坦斯基从没听说过此人名字,但他还是按照批评意见做了验证。验证之下,他发现此人的批评确实击中了自己书中的致命缺陷。罗基坦斯基因此召回已经卖出的书,承诺以修改本作为补偿。
菲尔绍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医学界。
维萨里倡导实地观察做研究,这让人体解剖学很快臻于完美,但这是说在肉眼可见的范围之内。倘若人间没有出现显微镜,大家或许也就因此感到满足,认为人类对于自己的身体,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菲尔绍的细胞病理学打破了这个幻象。
罗基坦斯基确实是病理解剖学权威,但他毕生只熟悉肉眼观察,却一直忽略显微镜的作用。菲尔绍能发现罗基坦斯基理论中的错误,则正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显微观察,于是让医学研究超越大体解剖时代,进入微观水平。医学界由是吃惊地发现,之前的解剖学,看到的只是皮毛。要了解机体的运行原理、疾病的演化规律、药物的作用方式,不能停步于所谓整体,而是要深入到细胞水平,甚至是亚细胞水平,也就是要了解构成细胞的所有具体结构。
那以后,一切医学研究都再也离不开细胞概念。激素在细胞内合成,然后排放到血液里;神经冲动传导,靠的是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血液让我们生存,因为红细胞能携带氧气;所谓癌症,只不过是自身细胞生长失控;青霉素能杀菌,是因为它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从菲尔绍开始,人们终于知道:生命的本质在于细胞的运作,研究医学,其实就是研究细胞。
提灯照世(医学大神06)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讲述南丁格尔如何一己之力让“护士”真正成为护士,让“医院”真正成为医院。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南 丁格尔出身富贵人家,天资聪慧,少年时候就能用五种语言阅读和对话;她的数学天分太高,父亲必须专门请知名数学家给她上课;她跟父亲讨论历史和政治话题,谈话内容就像是地位相当的两位学者在交流观点。让她父母惊诧莫名的是,这样的一位才女,志向却是到医院去服务病人。
她不是说说而已。她真的去了,她带领一个护士团去到克里米亚战场,于是看到了十九世纪医院的真实景象:大棚式的病房四周封闭,看不到阳光,吸不到新鲜空气,一张病床上至少躺着两个病人。地面从不打扫,只铺一层干草掩盖污物。医院通常是没有厕所的,一切自然需要都用床下的木桶解决。倘若有个厕所,情况其实会更糟,因为厕所常常堵塞,粪便四处流淌;粪池没有隔离层,更没有消毒处理,病菌随着粪水向四周渗透,而医院的饮水井很可能就在几米之外。
这并不是战地医院的特殊景象,那时候所有医院都这样。医院起源于基督教会的济贫院,最初的功能只是给贫病的人提供一个栖身之地,生活不能自理的,则由修女多少给点照顾。那个时代的欧洲,就算是伦敦这样的都市,市中心街道上也满是粪便,济贫院里的情况自然就更糟糕。
十九世纪中期,环境卫生跟疾病的关系逐渐被人们了解。南丁格尔只受过不到一年的护理训练,见识却远胜当时大多数医生。她认定医院的状况必须改变,她也很清楚,这些改变并非不可企及的神话,需要的只是决心,当然,还需要钱。
南丁格尔没有钱,也没有官职,但她有金刚石一般的意志,有印刷机一般的写作速度。她上下奔走呼吁几十年,终于让改革观点被人们接受。那以后,伦敦,英国,最后是世界各地,护士从龌龊粗俗的村妇变成专业护理的白衣天使,医院从阴暗污秽的济贫院变成了卫生清洁的现代治疗场所。
邪症迷思(医学大神04)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主人公与梵·高一样,他的价值在悲惨的死亡之后才为人所知。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塞迈尔维斯的发现非 常重要,重要得可以算作微生物致病理论的里程碑,但他的一生却是个悲剧。
这位匈牙利人凭一己之力,查明了产褥热的真实原因。在他的病房里,他的改革至少让几千名产妇免受产褥热的戕害,只可惜他的发现太超前,在人们还不知道微生物能导致疾病的时候,他说产褥热是由医生的手在传播,这只会让他被同行憎恶。
个性的缺陷又让他缺乏恰当的沟通技巧。他有非常坚实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此之坚实,以至于他觉得没必要发表论文展示他的数据。结果并不让人意外:他自己认为结论一目了然,旁人却认为他在杜撰。这让他极度痛苦,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跟自己为敌。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口不择言,伤害了太多的人,以至于没人愿意认真考虑他的发现,包括菲尔绍这样的大师。他的学术生涯有如在水泥搅拌机里寻找出路,一路被撞得头破血流。而正当他最有希望说服世人的时候,却忽然抛弃一切,直接从维也纳消失,甚至没对一路扶持他的导师们说一声再见。
终于有一天,他心智彻底狂乱,被送进精神病院。在那里,护士为了控制他的躁狂反应,用暴力把他捆在了束缚床上。几天之后,他死在了精神病院。尸体解剖发现,他的死因是败血症——那正是他研究了几十年的病。产褥热,其实就是产妇所患的败血症。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讲述关于天花的旧事,以及这种恶性疾病何以能够成为旧事。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许多时候,推动重大科 技进步的人非常聪明,比如后来的巴斯德、菲尔绍。但也不是必定如此,能做出重大发现的人,也许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有做科研所需要的另一个品质:认真,极度的认真。
很难找到什么证据说明詹纳聪明过人,但他很认真。做乡村医生的时候,有病人家属召唤,他会冒着大风雪骑马跑十几公里去看病人;别人观察杜鹃寄生现象,是站在地面往树上看,他却扛着梯子爬到树上看,于是发现了真相,推翻了流传两千年的错误结论。
牛痘接种技术能被世界接受,也正是因为他的认真。
天花是烈性传染病,在古代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的人约四十万。十八世纪,蒙塔古夫人从土耳其引入起源于中国的人痘接种术,让天花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萨顿的改进使人痘接种术意外感染率从百分之五下降到不足百分之二。旁人都觉得跟天花的恐怖致死能力相比,这样的意外感染率已经可以忽略,但詹纳却不这样认为。他想寻找更安全的方法。而他能找到新的方法,还是因为他的认真:别人把挤奶女工的牛痘传说当作村妇妄言,他却去认真核实,亲手实验,证明罹患牛痘之后确实不会再感染天花。
能有这个发现,就已经足以名垂青史,但詹纳对名垂青史兴趣不太大,他只是觉得,既然有更安全的技术来预防天花,就应该尽快推广这种技术。于是他离开悠闲惬意的家乡,到伦敦去推广牛痘接种术。他的梦想是让地球上每个孩子都接种牛痘,于是人类从此不再有天花。这是个狂野的梦想,过于狂野,虽然他毕生为这个目标努力,还是没能实现。但如果詹纳死后有灵,必定能感到欣慰,因为他去世一百五十年之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人们借助牛痘接种术,真的从地球上消灭了天花。
沥血叩心(医学大神02)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故事围绕血液循环的发现展开,主角是将毕生心血付于人类心与血的哈维。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古埃及人 因为制作木乃伊,意外获得了一些人体解剖知识,但那只是意外,不是刻意研究探索,所以他们的解剖学知识很粗糙,比如他们认为心脏是思维器官。
古罗马的盖伦知道心脏不负责思维,但并不认为心脏跟血液有多大关系。盖伦说血液不断从肝脏产生,然后发送到全身。心脏的作用是从外界吸取真气,提炼成元气,然后把元气推送到全身。
盖伦的血液理论统御欧洲一千多年。十六世纪,维萨里推翻了盖伦的解剖学,但他只做解剖,不研究生理学,其结果是,他放过了盖伦的血液生理学。所以即使到了十七世纪,人们依然相信血液从肝脏汩汩流出,如潮汐涌向全身。
但这个时候帕多瓦已经有伽利略。伽利略之所以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方法之父,是因为他提倡精确测量,精确计算。这种精神启发了一个人。这人测量了心脏泵血量,做了一些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倘若盖伦学说正确,那么人的肝脏每小时要生产三十升血液。可是,人体血管网总共只能够容纳六升血。倘若肝脏按照盖伦的说法来产血,人的血管会在十五分钟之内被撑爆。
盖伦的血液生理学就此坍塌。促成这场坍塌的人,名字叫作哈维。
哈维建立的血液循环理论中,许多重要的结论来自他设计的生理学实验,这是他最卓越之处。如果说质疑和求实是现代科学的基石,那么实验方法则是现代科学的催化剂。因为实验方法的引进,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呈几何级数飙升。
2021年11月17日 已读
马尔皮基在1661年发现了毛细血管,要是哈维能再多活四年就能看到自己的理论完整了。
传记 医学 科普
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实证解剖,主人公是第一次真正为人类打开人体的维萨里。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在欧洲,古希腊的希 波克拉底提出四大体液学说,古罗马的盖伦把这种理论发扬光大,发展出一套包括天象、血气、寒热、干湿等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传统医学体系,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医”。盖伦的解剖学涵盖血液、神经、消化、呼吸各个系统,他的体系在一千多年里被奉为绝对真理,从来无人质疑。
但十六世纪有个人站了出来,指出盖伦的解剖学有许多错误。根据这些错误来判断,他认为盖伦从来没有解剖过人体,盖伦的“人体解剖学”,其实是根据动物解剖推测出来的。
这样的挑战在当时近乎渎神,于是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但到了最后,捍卫盖伦的人们不得不放弃抵抗,因为挑战者亲自动手解剖人体,得到的证据无可辩驳。
这位挑战者就是维萨里。
维萨里以亲手解剖、亲眼观察为根基,编撰了史诗级别的《人体结构》一书。这不仅让医学生能学到正确的人体解剖,更重要的是,他让人们意识到,世上没有永远正确的大师,求知不能靠背诵权威的典籍,而必须自己去观察自然。
后世有人注意到,1543年,欧洲有两部著作问世,其中一部改变了人类对“大宇宙” (天体)的看法,另一部改变了人类对“小宇宙”(人体)的看法。因为这种改变,人们认为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个分水岭,从那以后,人类开始进入现代科学时代。
这两部著作,一部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另一部就是维萨里的《人体构造》。
阮玲玉 (1991) IMDb 豆瓣 TMDB
阮玲玉
8.7 (519 个评分) 导演: 关锦鹏 演员: 张曼玉 / 梁家辉
其它标题: Center Stage / Actress
十六岁入行的阮玲玉(张曼玉 饰)1929年进入联华影片公司后,出演了许多严肃影片。与此同时,阮玲玉厌倦了幼稚的赌鬼男友张达民(吴启华 饰),倾心于成熟的已婚富商唐季珊(秦汉 饰)。张达民起诉阮唐通奸,记者的围堵对阮玲玉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最光辉灿烂的二十五岁,阮玲玉自杀身亡……
夜航西飞 豆瓣
West with the Night
9.0 (10 个评分) 作者: 柏瑞尔•马卡姆 / Beryl Markham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2016 - 11
这本回忆录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柏瑞尔•马卡姆以非常动人的文字,铺陈出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她参与狩猎的情景、她与当地土著的情谊、她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她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组织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加拿大的经过。
一部让海明威自愧弗如的传奇经典
“你读过柏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了吗?……她写得很好,精彩至极,让我愧为作家。我感觉自己只是个处理词语的木匠,将工作所得拼装到一起,有时略有所成……由于我彼时正在非洲,所以书中涉及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我希望你能买到该书,并读一读,因为它真的棒极了。”
——美国作家海明威
命运 豆瓣 Goodreads
8.3 (56 个评分) 作者: [韩] 文在寅 译者: 王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凤凰联动隆重推出《命运:文在寅自传》。《命运:文在寅自传》是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的首部亲笔自传。
★探析韩国两位总统40年友情之路,了解刀光剑影韩国的缘由始末。#愿为江水,与君重逢#文在寅*卢武铉:三十年高山流水,只为人间一片清明;十年卧薪尝胆,还他一身清白。
★韩国2017年度读者投票,《命运》被评选为年度最优秀图书,以前任何总统自传没有获得如此高的赞誉
★韩国总统文在寅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选择律师之路,遇到卢武铉,从 此开启从未想过的人生和事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从朝鲜南下的贫民之子,成为为民请命的律师。 文 在寅在书中致敬了自己一直生活在贫困中的父亲,并感谢父亲在苦难中给予的思想上的影响。他讲述了自己读了九点大学的始末缘由,分享了与妻子相遇相恋的经过。
★文在寅有长期的律师从业经验,而且是卢武铉政府的最高幕僚,在书中着重介绍了自己对韩国政府和社会的看法,给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韩国社会。本书的时间跨度有五十年之久,读了这本书,了解韩国近30年的社会变革。在自传里,他表达了朝韩、中韩、韩美等国际关系的看法,对中国在“六方会谈”的支持表达谢意。
他用客观和冷静的笔调,对自己的半生做了一次细致的回放。
★韩国总统——文在寅首部亲笔自传,韩国狂销百万册
读了《命运》,了解韩国领路人文在寅,预测韩国未来走势!
★关于文在寅:
◎从贫民之子到韩国总统,演绎逆袭人生,青年励志的榜样。
◎做人干干净净,坚持原则——韩国政坛的“清道夫” 。
◎三次进出青瓦台,一心回避权力,却登顶韩国政治巅峰。
◎重情义,爱家庭,昵称“月亮大人”(文的英语是moon)。
★关于文在寅与中国:
◎豆瓣评分9.1《辩护人》的律师原型,震撼万千中国观众。
◎30年前,20世纪80年代,曾为中国死囚无偿辩护,助其改判无期。
◎推动“六方会谈”的核心人物,与中国渊源颇深。
◎打破中韩僵局,积极推动中韩互动,终于2017年12月访华。
★关于本书:
◎G20峰会 “习文会”,《命运》——文在寅自传是两国领导人“暖场话题”
◎中韩两国高度关注,外交部直接推动,致敬中韩建交25周年。
◎讲述韩国社会变革30年,见证韩国发展的一次次阵痛!
◎文在寅为中文版特别撰写序言,诚挚致意中国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