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 豆瓣
The Outbreak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作者: [美] 唐纳德·卡根 译者: 曾德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6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是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深度研究著作。希腊城邦之间为什么爆发如此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为何导致一个伟大的文明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场战争与现代社会有怎样的关联?
卡根在这部严肃的著作中,充分利用最新考古发现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秉持19世纪以来兰克学派善于讲说历史故事的优良文风,清晰铺陈并深入剖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叙事严谨、详略得当,辅以鲜活的人物刻画和壮烈的战争场面,令读者对当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有更整全、细致的把握。
国际关系精要(第七版) 豆瓣
Essential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作者: [美]卡伦·明斯特 / [美]伊万·阿雷奎恩-托夫特 译者: 潘忠岐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7
本书对国际政治的基础话题和基本概念进行了精练、透彻的阐释,并因此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作者不偏不倚地介绍了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范式——自由主义、现实主义、激进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学生在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次上理解世界政治事务提供了全面的分析工具。并具体分析了21世纪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安全、经济、人权和跨国问题。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豆瓣
作者: 罗伯特·杰维斯 译者: 秦亚青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 8
为什么国家原本可以维持和平,却走向了战争?为什么国家原本可以合作,却选择了冲突?为什么国家间的敌意如此容易升温,而友谊却如此难以维系?在《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杰维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这些国际政治的重大问题做出了解释。他认为,为了追寻战争和冲突的原因,不仅要分析国际体系和国家体制,而且要研究决策者个人的认知心理,探寻决策者知觉形成的原因,分析错误知觉可能产生的后果。
缔造战略 豆瓣
作者: [美] 威廉森·默里 / [英] 麦格雷戈·诺克斯 译者: 时殷弘 等 2004 - 2
《缔造战略》是多位著名的战略史家“对军政领导人在回应外问挑战时逐渐形成和明确表达战略的方式”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展示。在所有战略研究论著中尤为出类拔萃的是,本书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多种国家实体,或者说以异常广阔的时空视野涉及了近2500年的人类战略经验。本书自1994年问世以来,已成为大战略和战略研究领域主要的新经典之一。
Asia's Cauldron 豆瓣
作者: Robert D. Kaplan Random House 2014 - 3
From Robert D. Kaplan, named one of the world’s Top 100 Global Thinkers by Foreign Policy magazine, comes a penetrating look at the volatile region that will dominate the future of geopolitical conflict.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 center of world power has been quietly shifting from Europe to Asia. With oil reserves of several billion barrels, an estimated nine hundred trillion cubic feet of natural gas, and several centuries’ worth of competing territorial claims, the South China Sea in particular is a simmering pot of potential conflict. The underreported military buildup in the area where the Western Pacific meets the Indian Ocean means that it will likely be a hinge point for global war and peace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n Asia’s Cauldron, Robert D. Kaplan offers up a vivid snapshot of the nations surrounding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conflicts brewing in the region at the daw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peace and stability.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erceptive foreign policy experts, Kaplan interprets America’s interests in Asia in the context of an increasingly assertive China. He explains how the region’s unique geography fosters the growth of navies but also impedes aggression. And he draws a striking parallel between China’s quest for hegemon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mperial adventure in the Caribbean more than a century ago.
To understand the future of conflict in East Asia, Kaplan argues, one must understand the goals and motivations of its leaders and its people. Part travelogue, part geopolitical primer, Asia’s Cauldron takes us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region’s boom cities and ramshackle slums: from Vietnam, where the superfueled capitalism of the erstwhile colonial capital, Saigon, inspires the geostrategic pretensions of the official seat of government in Hanoi, to Malaysia, where a unique mix of authoritarian Islam and Western-style consumerism creates quite possibly the ultimate postmodern society; and from Singapore, whose “benevolent autocracy” helped foster an economic miracle, to the Philippines, where a different brand of authoritarianism under Ferdinand Marcos led not to economic growth but to decades of corruption and crime.
At a time when every day’s news seems to contain some new story—large or small—that directly relates to conflict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sia’s Cauldron is an indispensable guide to a corner of the globe that will affect all of our lives for years to come.
Advance praise for Asia’s Cauldron
“Asia’s Cauldron is a perfect summation of the present turbulent moment in history, when the World War II security structure is beginning a rapid transformation. Kaplan engages the striking possibilities of where the current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ould lead, and underscores the point that this is a lot more significant than a simple border dispute.”—Paul Bracken, Yale University, author of The Second Nuclear Age
“Master global strategist Robert D. Kaplan turns his gaze to the bubbling hea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his latest tour de force. Asia’s Cauldron deconstructs the extreme volatility of this enormous, dangerous, and vital maritime space.”—Admiral James Stavridis, United States Navy (Ret.), dean of the Fletcher School at Tufts University and Supreme Allied Commander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2009–2013
无政府社会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英]赫德利·布尔 译者: 张小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1
《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第四版)》从国家组成国际社会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世界秩序或国际秩序如何得以维持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内容涉及三个主要问题:世界政治秩序的本质是什么?在当代国家体系中,秩序如何得以维持?通往世界秩序的何种替代道路是可行的和适当的?《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第四版)》作者认为,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同国际秩序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豆瓣
作者: 罗伯特·吉尔平 译者: 宋新宁 / 杜建平 上海世纪(上海人民) 2007 - 1
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变革,是罗伯特·吉尔平教授在本书中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为此,他力图构建出全新的概念框架,用以思考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各个行为主体不平衡的实力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世界秩序的变革的动力与根源。
自本书初版至今二十余年间,吉尔平的观点面临着来自国际形势激变和理论的双重挑战,但是它对国际政治研究的贡献远远超出了有关美国霸权衰落的预言,其作用“不是对政治变革作出精确的科学解释,而是充当整理和解释人类经验的分析工具”。因此,本书堪称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决策的本质 豆瓣 谷歌图书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2nd Edition)
作者: [美]格雷厄·阿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著作之一。《决策的本质》原作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冷战时期的关键事件。此经典著作的第二版不仅仅是修订,更是重写:重新解释了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的理论及事件;也融入了肯尼迪录音带及最近解密的苏联文件的信息。第二版提炼了原著中格雷厄姆·阿利森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时期的一些评论和观点。同时也有一位新的作者菲利普·泽利科参与了第二版的撰写,他著有十分畅销的评论著作《肯尼迪录音带》(The Kennedy Tap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 997)。 《决策的本质》(第二版)鲜活地展现了重压之下的决策过程,此书也是唯一一部尝试解决这一经久不衰的问题的著作:人们如何理解政府的举动?
外交学经典选读 豆瓣
作者: 杰夫·贝里奇 编 2008
《外交学经典选读:从柯门斯到瓦泰勒》主要内容:It has become a commonplace to assert that the wor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changing fundamentall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have collapsed distance.The revolution in democratic expectations has opened up the foreign policy process to host of new actors empowered by the inportance now attached to wealth.And a single power looms over all the rest,transforming relations of epuality into relations of hierarchy.
信号与欺骗 豆瓣
作者: 罗伯特•杰维斯 译者: 徐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3
本书为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杰维斯的经典理论著作,主要从微观层面切入,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问题,及一国如何影响别国看待该国的形象的方式,并由此在不付出大代价以改变对方政策的前提下,施加对别国的影响。书中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主要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等丰富的案例来印证作者的观点。
国家安全的文化 豆瓣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
作者: 彼得·卡赞斯坦 编 2009 - 3
《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集中探讨的是规范、认同和文化在国际国内安全中的影响问题,将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一次全面地运用于实证领域。它涉及到了从19世纪20年代的希腊独立运动到今天的巴以谈判这样漫长的历史,思考了从核武器和化学武器使用禁令到人道主义干涉这样迫切的国际问题。《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的问世代表着美国学术界一场知识运动的高峰,奠定了国家安全和全球事务研究的新框架,宣告建构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于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理论分析方法。著名的社会建构主义学者泰德·霍普夫(Ted Hopf)盛赞它是“把建构主义和安全研究结合起来的第一次尝试之作”、“必将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部新的经典”。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很难看到有另外一本著作能如此全面、深刻地探讨社会建构主义;可以想见,它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还会是那些想深入了解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作。《国家安全的文化》由著名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彼得·卡赞斯坦教授主编,汇集了包括亚历山大·温特、玛莎·费丽莫、伊丽莎白·基尔、江忆恩等在内十六位美国一流学者的学术论文。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豆瓣
作者: 亚历山大·温特 译者: 秦亚青 上海人民 2008 - 1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新1版):利用哲学和社会理论,《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发展了一套将国际体系视为社会建构的理论。亚历山大·温特阐明了建构主义方法的中心主张,提出了结构的和理念的世界观,与构成多数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基础的个体主义和物质主义截然对立。他建立了国际政治的文化理论,将国家视彼此为敌人、对手还是朋友作为基本的决定因素。这三种角色是由无政府文化塑造的,分别被描述为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无政府文化是国家持有的共享观念,影响了国家权力的意义和国家利益的内容,并由此产生了国际体系的行为趋势。《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描述了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发生结构变迁的四种驱动因素——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性和自我约束——并将这四种因素同资本主义和民主在西方康德文化出现中的作用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