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反派 - 标记
ABC谋杀案 豆瓣
The ABC Murders
8.1 (98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陈晓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8
一个逍遥法外的连环杀手通过字母表一步一步实施犯罪。作为死亡标记,杀手在每个被害人的尸体旁留下一本ABC铁路旅行指南,翻开的那页就是杀人之地。
先是在安多弗,接着是贝克斯希尔海滩,然后是克拉克爵士被发现谋杀于彻斯顿的海边小径。看起来继续作恶的凶手毫无被擒的希望,直到凶手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向波洛挑战杀人计划……
当第四封信到来,并宣布下一次作案地点是唐克斯特时,不仅媒体给予了铺天盖地的报道,苏格兰场也部署了大量警力来防范。
2023年3月22日 已读
可能性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8.8 (250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4
「内容简介」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
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
……
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名人推荐」
比较政治学当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你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比较的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此时此地”抽离,来到多样性的“上空”,从宏观开始领略,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么具体的问题,在你脑海的深处,始终有一种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约约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
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
——刘瑜
以比较的视野辨析相似与差异,从妙趣横生的事例引向缜密的逻辑推论,澄清认知的盲点和误区,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抵达高深的学理分析,最终揭示政治世界的种种奥秘。刘瑜的写作天赋与学术训练功力都已为人所知,在这本书中,二者达到了几近完美的融合,为我们呈现出真正深入浅出的典范。
——刘擎
什么叫“可能性的艺术”?在这个年代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整套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我们日常社会行为的政治制度,还有什么可能吗?
人类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出现、形成、演变的空间何在?很多时候要透过比较才看得到,而由刘瑜老师来讲述,则是再精彩不过了。
——梁文道
「编辑推荐」
★ 学者刘瑜比较政治学新著。继《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出版近10年后,政治学者刘瑜新作出版。在保留其理性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清晰而缜密的逻辑叙述的基础上,这一次,她带我们跳出一时一地的政治,从高处看国际格局,形成广阔的俯瞰视野。
★ 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较视野。围绕比较政治学两个核心维度——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将不同国家、地区、古今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比较。同时,书中不仅有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分析,也有对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国、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绍;在分析经济发展、民主转型的成功案例时,也会剖析失败案例,以此突破认识的偏见,将当下问题纳入历史长河,以历史为尺度,形成看问题的比例感,跳出现象,对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
★ 政治在社会中,从政治之外看政治。“政治在社会结构中”“政治在经济中”“政治在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本书通过分析南非的转型、智利经济政策的选择、美国的社会运动以及韩国的观念变迁等,带我们认识政治创造可能性的各种途径,理解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制衡关系、政治选择与政治行动的可能。
★ 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化为通俗的讲述。本书基于作者在看理想平台的音频节目而成,保留了作者通俗的讲述风格,同时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优秀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现实的敏锐分析,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以易懂的方式讲给我们听。
★ 对多变的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思考,形成社会洞察力。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政治的多变与不确定性让我们对它的思考很难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我们不断重返基本的道德问题和历史经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此时时刻”和无数的“他时他刻”联系起来,以此形成明晰的社会洞察力。
★ 于差异中寻找规律,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政治是复杂的,但不是随机的。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将每个国家编织在同一网络下,以此理解他国,也照见自身,于差异中寻找规律,进而定位现实,理解我们自身。
2023年3月14日 已读
太厉害了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豆瓣 谷歌图书
Klingsors letzter sommer
7.9 (69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易海舟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1
全书包含两个部分。《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是黑塞创作于1919年的中篇小说。彼时一战刚刚结束,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千万士兵、战俘和民众,从多年僵化统一的顺服中,回归既向往又恐惧的自由。有些年轻人在童年时被战争拖走,现在“回归”了,却必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现实世界。而对于 黑塞这样的“老人”,那些曾被高度认同的世界观已成了可笑荒唐的明日黄花。一切都变得可疑,令人不安惶恐。在这样一个夏天,一个告别的夏天,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弥漫南方阳光与葡萄酒香气的日子,画家克林索尔化身李太白,与他的好友杜甫、路易、亚美尼亚占星师,一同漫游,饮酒,辩论。最终在夏末,用尽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了最终的画作。
第二部分《漫游》是黑塞创作的散文和诗歌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自传式作品,国内首度翻译集结”,继《悉达多》《园圃之乐》后,你不可错过的大师之作。
本书内容关于夏日、颜色、梦境,以及葡萄酒、诗歌和艺术;或许是黑塞最具想象力的作品,文字如调色盘般交织迷离。
在本书中,你不仅能见到黑塞本人,还有李太白、杜甫、亚美尼亚占星师。但无论你是懵懂少年,还是沉静老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属于你的自画像。
2023年2月22日 已读
纵情纵欲的感官纪实(纪虚?),典型(指大多数人刻板印象中的)艺术家写作,情感烈度高得有点难受。风物记录很好。翻译难讲,不太喜欢,但也有不错的部分
银河帝国1:基地 豆瓣
Foundation
8.6 (60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10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 行星上,生 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2023年2月22日 已读
3.5 政治小说
长恨歌 豆瓣
7.8 (165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8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本书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并于2000年获得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大奖——茅盾文学奖。
2023年1月16日 已读
冗笔太多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亨利·柏格森 译者: 徐继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 - 1
《笑》“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
2022年11月8日 已读
致后代 豆瓣 Goodreads
8.9 (72 个评分) 作者: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译者: 黄灿然 译林出版社 2018 - 2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完整呈现出布莱希特诗歌创作全历程,为国内首次全面译介。
布莱希特是“史诗剧”的创立者。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奥登就非常推崇作为诗人的布莱希特,仅凭布莱希特已出版的少数诗歌,就把他列为影响自己的十多位诗人之一。
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
在他的诗中,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
甄选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早期诗和早期城市诗(1913—1925),城市诗(1925—1929),危机时期(1929—1933),流亡初期(1934—1938),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美国时期(1941—1947),以及后期诗(1947—1956)。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东方之旅 豆瓣
Die Morgenlandfahrt
7.6 (10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蔡进松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8
《东方之旅》是黑塞写作态度的转折点,从强调自我的完美个人主义,到献身给团体的崇高服务精神。描写生之追寻者的心路历程。我们不再有一位朝着模糊的理想奋斗的主角,而只有试图表达和实现理想的一个中心思想。透过十八世纪流行的“盟会小说”引人入胜的技巧,象征黑塞自己的书中主角H.H,为盟会所做的象征性旅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卡夫卡式”经验,终于为他所追求的永恒精神领域——“第三王国”下了有效的定义。
以象征性的自传开始的这本书,卒以艺术的神圣化结束。黑塞在此已经到达唯美的理想境界了。
2022年9月30日 已读
恋人们的森林 豆瓣
6.7 (1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森茉莉 译者: 谢同宇 译林出版社 2016 - 11
《恋人们的森林》:“写作着的洛丽塔”森茉莉短篇小说集,内含四部短篇,其中《恋人们的森林》《枯叶寝床》被公认为耽美小说的开山之作!英俊的中年男人与美少年之间残酷而美丽的爱恋,森茉莉用尽华丽词汇,构造出一个散发着欧式古典情调的幻想世界,将“耽美”发挥到了极致。
2022年9月27日 已读
德米安 豆瓣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8.7 (263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丁君君 / 谢莹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2022年9月26日 已读
沉沦 豆瓣
作者: 郁达夫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 7
2022年9月22日 已读
棋王 豆瓣
9.1 (156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作家出版社 1999 - 10
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 阿城笔下著名的"棋王"王一生是近世以来罕见的一个深刻体现了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王一生深得老子的阴柔之气。他的性格是坚忍而沉着的。《棋王》表面上写棋,实质上则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表现着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评价和对中国文化进步的展望。
2022年9月22日 已读
受戒 豆瓣
9.2 (79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漓江出版社 1987 - 10
2022年9月22日 已读
茶花女 豆瓣
La Dame aux camélias
8.0 (201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小仲马 译者: 王振孙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7 - 3
《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读者们切莫把玛格丽特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混为一谈,阿尔丰西娜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用小仲马的话来说,她“既是一个纯洁无瑕的贞女,又是_个彻头彻尾的娼妇”。但玛格丽特却不同,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j 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眭。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艺术形象,而玛格丽特则完全可以跻身其间而毫无愧色。
2022年9月19日 已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8.7 (226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徐百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6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邓特活下来了,因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长官的朋友。这位朋友表面上是个找不着工作的演员,其实是个外星人,是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员。两人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中所包括的无限智慧。
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
赞福德·毕博布鲁克斯:长着两个头、三条胳膊的银河大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银河帝国总统。
崔莉恩:赞福德的同伙,除阿瑟·邓特之外惟一一个幸存下来的地球人。事实上,阿瑟从前认识崔莉恩,而且曾经试图勾搭人家,可惜没有成功。
马文:天才机器人,疑心病极其重,极其沮丧,极其唠叨。
这些人物结成一个小团队,他们将揭开一个骇人听闻的大秘密……
2022年8月25日 已读
笑忘录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王东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7
《笑忘录》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背景,描写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命运。书中章节,如同旅行的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作者探讨了人生中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
2022年8月14日 已读
不喜欢
黄金时代 豆瓣
作者: 王小波 2017 - 3
2022年8月4日 已读
好,但是看多了也腻。我觉得《三十而立》最好,《黄金时代》次之,《革命时期的爱情》写长了有点塌,其他都一般。
许三观卖血记 Goodreads 豆瓣
9.1 (25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9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2022年7月27日 已读
3.5
玻璃动物园 豆瓣
The Glass Menagerie
8.5 (13 个评分) 作者: 田纳西·威廉斯 译者: 鹿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为背景,用诗人的才情在戏剧舞台上细腻地刻画了现代社会里底层人物的精神痛苦.这种痛苦并非某时某地所独有,至今仍不失为一场动人的现代悲剧.
2022年6月18日 已读
玩偶之家 豆瓣
8.5 (37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亨里克·易卜生 译者: 潘家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2022年5月26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