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莱姆狂想曲 豆瓣 谷歌图书
Imaginary Magnitude
8.7 (26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老光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故事简介】
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
为政府服务了数十年后,军事计算机“泥人”造反了。
它曾作为zui高司令官,指挥跨国军事行动。
如今却当众羞辱议员,拒绝与军方合作。
然后,就此沉默不语。
“泥人”再度开口,却面向全人类,道出惊人之语。
人类智慧是一个陷阱?
人类文明是一场赌博?
人类进化是一连串错误?
…………
如果这才是进化的真相,所谓“人类是高等生物”,岂不成了荒诞的笑话?
5支细思极恐的未来狂想曲,5篇嬉笑怒骂的后现代寓言。
【编辑推荐】
◆莱姆,科幻界的博尔赫斯!
智商180,通晓7国语言,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畅销4500万册。
如果有朝一日科幻作家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非莱姆莫属。——《纽约时报》
莱姆影响了刘慈欣、道格拉斯·亚当斯、厄休拉·勒古恩……
莱姆作品启发了《黑客帝国》中的“红、蓝药丸”概念。
◆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
翻到第135页,只读28个字就让你脸上发烧!
人类智慧是一个陷阱?人类文明是一场赌博?人类进化是一连串错误?
◆硬核科幻*哲学思辨*怪诞幽默*辛辣讽刺。
够黑——黑色幽默,讥讽揶揄,让我等人类面红耳热、坐立难安;
够狂——超前时代,大胆预言,天才的思维超越凡人想象,只能膜拜!
◆精美双封面典藏版,科幻迷必入经典。
莱姆御用插画师Daniel Mróz授权封面。
著名科幻学者江晓原撰写序言,带你领略莱姆的思想深度与语言魅力。
莱姆基金会授权,收录多张莱姆珍贵照片。
随书附赠莱姆照片明信片。
◆他有一种奇妙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三体》作者 刘慈欣
【名人评价】
◆如果有朝一日科幻作家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非莱姆莫属。——《纽约时报》
◆他有一种奇妙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三体》作者 刘慈欣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莱姆)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库特·冯内古特
◆波兰的不世出的小说大师、科幻大师、未来学家、很古怪的哲学家。 ——梁文道
◆莱姆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zui智慧、zui博学、zui幽默的一位。——《发条橙》作者 安东尼·伯吉斯
◆莱姆是科幻小说中的巴赫,他在本书中对基本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变奏。——《纽约时报》
◆人们可以通过莱姆的作品来探观整个宇宙。——《纽约时报》
◆不要在这本书里寻找故事,或任何正统意义上的小说——但这是一种奇怪的、令人满意的娱乐,无与伦比的莱姆在书中从各个方面展现着他的深刻、挑衅、幽默感。——《科斯克书评》
2022年1月23日 已读
2022年1月24日 评论 凌驾人类之上 - 声明:本文中如果出现一些熟悉的用词,很可能是受刘慈欣作品的影响,未必是我想到的。 读客的营销在吊人胃口这方面的水平直逼UC震惊部,135页的前28个字是“你们刚刚从树上下来,你们与猴子之间的亲属关系依然十分紧密,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28个字刚好不是完整的一句话,只看这里也确实不明所以,但完整看下来脸上发烧也不是虚言。 在讨论内容之前要先说明几个事情,首先就是本书首次出版于1973年,此时互联网的雏形诞生没几年。再就是像三体中一样,如果有人来动摇科学的根基,首先崩溃的是顶尖科学家,而平民百姓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这本书就是如此。 看了一半我还在怀疑——这是科幻吗?没有对宇宙无垠的探索也没有对未来科技的想象,有的只是空口谈数理科学哲学等等,当我把科幻拆成科学与幻想时一切都解释通了,这种阅读快感很像《星之继承者》给你抛出完全反逻辑的观点,又能自圆其说。莱姆绝对是个天才,看序言就知道这种有极强自知之明的作者,作品都不会差的,他不仅意识到这是个十分偷懒的写法,而且为“介绍写作”这一形式正名,这样也可以诞生杰作。虽然他认为那些不必要的情节是无聊的,但能让骨架中填满丰满的肌肉的作者也值得肯定,如果因为这样让我们少看到作者天才想法的架构就得不偿失了。 几篇介绍的质量像大山的字母表,每篇都还不错最后一篇远超其它。死灵丨这里有我认为对色情最典雅精确的概括——色情只能挑逗,引发淫邪与伦理的斗争即可。将语丨可能是精神失常的产物,让我想到了很多密码学未解决的书,其中《塞拉菲尼抄本》带来的感觉最为接近。讲的是细菌被迫堕入科幻小说中,教细菌语言为主要情节,细菌像物种进化一样依靠遗传性变异存活,基因代码释放的信息让他们形成语言,但却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比特文学的历史丨是一篇来源于非人类(如计算机)的作品,这部分是我曾见过最优秀的描写,逻辑严密,从创造词语到模仿人类,他甚至区分了机器与人的逻辑是不同的,他还说这样的投射的模仿对机器来说是轻松的,神奇的不进行思考的智慧!有点星之继承者的意思。第二版加入了神学的内容,这号称未来百科全书用69500条,包括未来全部的事件过程与结果,诶是不是在哪里看过?样品页的设计虽然精彩,但没达到前面那样包罗万象的说法,不过这排版、词条之间的索引、尤其是图示,太有内味了。 重中之重是最后一篇泥人十四丨设定在2023年也就是明年,泥人十二号被销毁,十三号质量不合格没出厂,十四号是最后一台“灭绝”。而我们不了解它的行为。一个会“自我编程”的概念,仍然在以人为本无法摆脱,将万物拟人化,否则会引起反感。我们现在仍然在追求科学,而科学之上是艺术、哲学还是神学?爱因斯坦的强项是在理论物理中的直觉,书评中给出了一个对人类智慧的不可证伪的探讨,完全打破数理基础的根基,包括大一统理论和不完备猜想,这种离奇的设定在刘慈欣的作品中也有体现,这本书中充斥着半真半假的臆断令人无限遐想。泥人消失后,世界仍然产生了混乱,这是一种凌驾于我们之上的干扰。作者理查德·波普不知是否与Pop艺术的推动者Richard Hamilton有关系,但我确实想到了这一点。
哲学 科幻
西西弗神话 豆瓣
Le Mythe de Sisyphe
8.7 (6 个评分)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李玉民 读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
曾经我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直到西西弗告诉我人生真谛!
●活着怎么这么累?
●日复一日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加缪说:人生毫无意义,所以更值得一过!
★全新版《西西弗神话》
★加缪之女亲笔推荐:
感谢读客文化为中国读者出品这版漂亮的《西西弗神话 》。 我父亲的著作是为全人类所写的:他将所有人看作平等的,并为他们发声。虽然他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但也深受东方文化影响。比起西方的读者,我深信“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对中国读者来说有更深的意义。
——卡特琳娜·加缪
★读客三个圈版《西西弗神话》十大版本特色:
【官方认证】加缪之女亲笔致信推荐
【经典译本】资深法语翻译家李玉民教授倾情翻译
【原创导读】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原创万字导读
【加缪自序】官方授权,完整收录加缪所作序言
【一图读懂】原创思维导图助你读懂本书
【收录名画】6幅各时期知名艺术家画笔下的西西弗
【哲学探索】梳理存在主义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脉络图
【延伸阅读】梳理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加缪灵感】特别整理《西西弗神话》深度阅读书单
【阅读体验】独特内页设计,翻开书页就能看到西西弗推石小动画
★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永不停息地将巨石推向山顶,而巨石又一成不变地滚下来。这在加缪的一篇随笔里,成了人类生活的象征。然而,依照加缪的解释,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因此西西弗是幸福的。对于加缪,本质的问题已不是人生是否值得一过,而是如何带着与生俱来的伤痛去生活。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我所感兴趣的是探讨怎样行动,更确切地说就是当人们既不相信上帝又不相信理性的时候应该如何生活。
——加缪
★加缪说过,诞生在一个荒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说过,如果人类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们就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正确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阳光的那一条。一个人不能永无止境地忍受寒冷。因此他反抗了。他就是不能忍受永无止境的寒冷。他就是不愿沿着一条仅仅通向死亡的路走下去。他所走的是唯一一条可能不光通向死亡的道路。他所遵循的道路通向生存的阳光,那是一条完全靠我们微弱的力量、用我们荒诞的材料铸造的道路,在生活中它本来并不存在,直到我们造出它来。
——福克纳
★加缪对于我们……是一个人、一个行动和一部作品的奇妙结合体……加缪体现了时代的冲突,并以他对生活的激情超越了这些冲突。
——萨特
★加缪所说的“我的反抗,我的自由,我的激情”是我所看到的对人生意义最好的回应。正因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它才更值得经历。
——李银河
★由于加缪的加入,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壮大,当时几乎和萨特齐驾并驱。有论说讲他是世界性存在主义的代言人。之所以赢得如此崇高地位,是他有创作表达战后西方人心声。他有三个主题:一,人在异化的世界中的孤独。二,人自身也日益异化。三,罪恶、死亡,最终是不可避免的。
——木心
★我们是那么需要加缪的正义。他毫不矫揉造作地身处真实之中。他不随波逐流。他不是风向标,他是界碑。
——尤内斯科(荒诞派剧作家)
2021年2月7日 已读
顺便把《卡里古拉》也出一版啊…
2021年2月7日 评论 简记 - 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所谓“每个字我都认识,可是连在一起我就看不懂了”不过如此吧。作者也说这是最私人的作品,但如Mortimer J.Adler所说,读起来困难的书才会有所收获,也做到了“为求得理解而读。” 书中的词是我见过的词,但并非是我所理解的意义。全书一个关键词也是最难理解的一个词——荒诞。第一次理解这个词是荒诞的喜剧电影《一个勺子》“极言虚妄,不足为信。”,而如今《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也被打上荒诞标签,这些与作者所说的荒诞都不大一样,或者说书中的荒诞是一种更宏观意义上的概念。 作者从现象入手“这种人与其生活的脱离,演员与其舞台景物的脱离,恰恰就是荒诞感。”荒诞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爱而不得?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荒诞,而荒诞是理解世界的无能为力,荒诞来源于厌倦引发的思考。 又讲联系“荒诞目前是人与世界的唯一纽带。”非理性,人的怀旧眷恋,二者碰撞产生的荒诞,是人生悲剧的三个特点。 加缪在分析推理某些观点,并将其解构。他一直说的荒诞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他通过逻辑推理(数学逻辑?)去论证:从无意义中找到意义,从荒诞中寻找价值。 面对荒诞我们该如何选择?自杀一了百了吗?我们要反抗,质疑世界。自杀意味着首肯,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放弃反抗。简言之自杀是无知的行为。 关于荒诞人“毫不否认,不为永恒做任何事的人”。讲唐璜主义的现世满足,戏剧演员,征服者的行动。而最荒诞的,创作者。一些关于艺术创作的讨论,表面上看我是不大认可这些论断的,更大的可能是我并未理解。 最后一篇也是最通俗易懂的一篇,讲西西弗神话。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都是表面:重复无意义的事是最痛苦的惩罚,而加缪看到了西西弗意识的活跃——有清醒的意识支撑就没有了痛苦。看似苦难的人生却可能因为主观意识而充满喜悦。 虽说读客三个圈封面质量良莠不齐,也有不少硬凑的,但这本设计的还不错。右下角页码处还细节的设计了翻页动画(帧数不高),表示西西弗上下山的循环。 还有我一定要说!张博的这个导读写的实在太好了,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曾以为我有些思考,后发现全部蕴含在导读中。但还是建议按照顺序读——看过正文后再看导读,这样能给自己更大的思考空间。
加缪 哲学 读客
时间的秩序 豆瓣
The Order of Time
9.0 (152 个评分)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 杨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6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 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全新力作。
◆物理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在习以为常之处,探索世界的惊人真相,用诗意语言、前沿物理学理论探索时间的本质,颠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奇异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倾情朗读,有声书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
◆《时代》《自然》《卫报》《新科学家》《纽约时报》等10余家媒体好评推荐。
◆精美装帧,相同开本,延续《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的唯美设计。
2020年10月17日 已读
量子化时间…熵…
后半本没细想…哲学思考比较多,过后再思考一下吧。
哲学 物理学 科普
什么是科学 豆瓣
8.6 (21 个评分) 作者: 吴国盛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 - 8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 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2019年4月21日 已读
本以为是像《什么是数学》一样的书,可是不然。作者居然还是哲学院主任,本书中有很多对于中西方的探讨以及作者深刻的观点,作者真正了解并且敢于说出真实的情况,佩服佩服。
哲学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