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人间自在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读者出版社 2021 - 10
《人间自在》分为 少年欢喜、美 至少要包含一点偶然、无事此静坐、人间可爱 四个章节,精选汪曾祺40多篇代表作,呈现汪曾祺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精华。
文集关乎成长追忆、阡陌故交、世间百态,也关乎作者本人在哪怕并不顺遂、平衡的外部景状中,心性依然顺着善与美的方向顺畅生长的恣意。在作者的笔下,一切都是流动的,是心性的挥洒,亦是对自我的无上坦诚,而他身上那份久违而珍爱的士大夫情调,那份超越现实、又沉浸于现实的浪漫主义生存哲学,也历久弥新地汲取着读者的向往与追慕。
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此间有真趣,格调与新意都尤胜想象。
2021年11月17日 已读
2021年11月24日 评论 简记 - 汪曾祺的文字其实不必多说,前些日子看了本人间烟火,这次看本书,同系列共四本,人间草木最为出名以及人间滋味也有许多个版本,就连人间有戏也曾整理出版过,唯独这本人间自在不曾听说,人间二字确实是他一直以来的主题,从他的诸多散文中抽出几篇便能成书,这里选的几十篇整体都比较短,也有种日记的感觉。很多节选的小片段还选取了几篇《逝水》的文章,虽有分门别类还是过于杂了。 “文章滥贱,书价腾涌。”可谓说到喜好读书人的心坎里,现在回头看可能觉得“腾涌”有些夸张,但这是现状的写照,以某大出版集团为首让一本普通小说定价飙升到60以上,再以五折或更高折扣来吸引顾客,这让实体书店购书变的更难了,我也只有两次路过北京没书看的情况下含泪高价买了三本。曾经大火的网络小说出版都比较麻烦,现如今什么公众号的文章都能整合出书了,更是好像没有编辑审核一样错漏百出,即使国家限制了书号的发放这一状况也没有改善,还是流量至上的。汪所说的“一折八扣书”着实令人眼馋。 作家来评论作家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难有如此犀利的人爱憎分明,喜欢契诃夫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喜欢自然的都德不喜欢做作的莫泊桑。用豆瓣这么久我似乎有一种趋向并试图理解大众审美的趋势,一年可能只有那么三两部电影与评分相差甚远。汪始终对恩师沈从文怀有极高的敬重之情,很多文章中都能看到他对老师的“保护”,也因此认真的愿与闲言碎语争执。回忆起当年西南联大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老师与同学都历历在目,我首次看到西南联大的老照片合影震撼感堪比索尔维会议,我们熟知的这些大家居然都在一起。 现在对他所讲的当老师的经历特别有感触,能有这么一个有脾气的“怪老师”是难得的福分吧。他还说“语言是个约定俗成的东西”,语言学家一直在试图整理研究语法,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其它语言,它不像数学规律它有可能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现如今的机器学习也放弃了语法而是直接拿样本大数据来学习。 P.S.鸟粪层是指鸟群栖息的地方堆积起大量富含氮磷钾的粪便层,很像天然的农家肥,也像东北叶子有机质堆成的黑土地。
散文 汪曾祺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读者出版社 2021 - 6
如何过好每一天?过出圆满自在的一生?
本书精选汪曾祺42篇文章,从生活的五个不同侧面反映汪曾祺的快意人生:读一本好书,吃一顿好饭,看一片好风光,认识一些草木虫鱼 ,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平凡的我们顿觉行走在喧嚣红尘,虽然有疲疲累累,却更有生活的千般可爱,万种风情。
一草一木,一食一味,人间值得。
2021年7月30日 已读
2021年7月30日 评论 简记 - 汪曾祺可以说是我第二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仅次于冯骥才,也许我偏爱北京天津这种生活化地地道道的语言风格。也是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虽是白话,却抹不去古典文艺的气息。汪曾祺评价自己的文风说“有意识平淡又不要显得枯燥”,显然他做到了。 辑一讲书,先是关于他爱书的文章,再是几篇序或书评。由此倒是对几本书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可以找来看看。尤其喜欢写边城那篇,据理力争驳斥一些人不合理的批评,引用大量资料来分析小说描述的理想化的现实与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到底是亲老师的书啊。“自有阿城,而后人始识哈尔滨。”虽然在哈尔滨上了四年大学,但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处于封闭的校园内,一直想看那本棋王但总没时间翻开,在这文中倒是增加了一番对哈尔滨的认知。 汪曾祺主张看书看得杂一些,他说“只要是书,翻开来读读,都是有好处的。”这也大致符合我的读书观甚至学习观,以什么都知道一点为目标。前几天去了中国书店一条街大的书店我找的类型居然只有一个书架,忽然发现也许我与作者对“书”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大一致。从比例上来讲现在出版的烂书要比当时多太多了,甚至可以说花钱就能出版,当然不是翻开看看就能有所收获。虽说读书是休息,可以增长知识,但拿起一本教材,又有几个人能放松下来享受学习呢。记得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看到,能让人获得成长的书也势必读起来更累,读起来轻松的书也难有多大的收获。 辑二讲吃,从北京的烤肉到内蒙的手把羊肉,吃总是毫不含糊,讲究起源发展到如今,从宰杀到制作地地道道的细节有如身临其境。各地名菜之外,野菜豆腐在汪曾祺这里也能有一席之地,总有种在看随园食单的感觉。辑三辑四讲景物,他喜欢自然,同时将很多小故事写下来与人分享既有趣味,又不失其文学性。上面说到读书放松与收获是一种矛盾,那对本书呢?也许是资讯的获取与知识的获取是不同的,这里资讯指新闻等信息,而知识是经过思考或数理逻辑推理得到的成果,因此本书的长知识只是获取了更多的信息。 最后一辑延续自己的风格,他说自己“有点孤独,也不赖”,融合矛盾的二者遵循民族传统且兼容并包,倒是有些有些像林纾,在疯狂的时代中其实很可能一句话说不好就直接被淹没了。当谈到作家时,他说作家要对生活有新奇感,而且“大学不承担培养作家的义务”也算是相信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分,当时读过林奕含的文字后我才发现,人与人的上限差距如此之大,即便不以此为职业还是要坚持多读书多写,总有些改变。每一辑的文章中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对老师沈从文的赞美之词,再结合最后对作家与写作的看法,格外令人感动。
散文 汪曾祺 随笔
人间草木 豆瓣
9.2 (18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4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2019年2月12日 已读
爱读汪曾祺也爱读冯骥才,他们二位一个北京一个天津,爱读是因为字里行间的“市井气”,贴近生活又能有所感悟。觉得汪曾祺的文章放到现在人们也愿意读,因为篇幅短小不啰嗦。
前半本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后半本游记传记都可以看出作者知识储备之丰富,看的很舒服。
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