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
什么也别说 豆瓣 Goodreads
Say Nothing: A True Story of Murder and Memory in North Ireland
9.2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译者: 熊依旆 格致出版社 2021 - 7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
※《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威尔奖获奖作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巴马2019年书单
.
1972年年底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一伙蒙面人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这是北爱尔兰冲突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桩案件。
2003年,在《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五年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当麦康维尔的孩子们被告知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母亲。
.
究竟是谁杀害了琼•麦康维尔?
.
试图追寻真相的人们像是撞到了一堵无声的、坚实的墙壁:谁都不愿提起这件事。
“无论你说什么,什么也别说。”诺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这样说道。
.
————
北爱尔兰冲突中的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不仅折磨着被害者麦康维尔的孩子们,也折磨着共和军的成员们。
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
本书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本书是基于大量研究、采访、文献数据写作而成的扎实可信的非虚构作品。
2021年8月6日 已读
事无巨细的纪实文学,魅力就在此。
通过一桩普通的谋杀案,来以小见大共和军的这段历史,很厉害。
2021年8月16日 评论 能否真实的记录历史? - 这个标题取自书中试图记录真实共和军故事的布拉德利流亡自杀后,里奇·奥拉韦的发问:“难道历史永远无法被真实地记录下来吗?”本书是一本纪实文学,同时书名又叫“say nothing”,三者形成一种奇妙的勾连。 格致·格尔尼卡的这系列的书主题为反战,通过讲述一些冷门的战争事件以及战时普通人的命运来传达格尔尼卡的精神。看到纪实文学首先想到的就是房思琪,除去像《黑箱》、《知晓我姓名》这种自传性质的小说外,由记者所撰写的纪实文学还有最近很火的被杀了三次的女孩,大陆译为《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至于没药花园的书从各个层面都没有可比之处。 我认为这本书的写作难度极大,明面上可见的合计几十页的注释,大量参考文献与报告、信件、视频、采访等,再将浩如烟海的信息筛选汇集按照时间线串联起故事的全貌,又调查很多人的背景、成长环境、同时期的事件。花费四年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如此呕心沥血的作者可谓是记者之光(当然也与作者有爱尔兰血统与机遇有关。) 什么也别说Say Nothing指的是什么呢,是P145审讯室中杜洛尔丝对妹妹的嘱托,是P261亚当斯引用谢默斯诗歌《Whatever You Say, Say Nothing》的名字,也是P326麦卡恩的告诫“不要写共和军的事”。即便大家都在掩盖事实,作者却尽可能的复原那段黑暗的时光。 我认为从小说或是阅读的意义上来看这本书并不算好,因为历史不像电影小说一样有恰到好处的节奏来吸引人,本书的描写事无巨细细致入微。书中有很多令人触动的事件:1972年1月的血色星期天、麦圭根的儿子等十一个人被残忍的“深度审问”、普莱斯姐妹在英国炸弹任务被叛变的共和军成员卖掉、共和军在法庭审判上的高呼、监狱为绝食的杜洛尔丝等人插管强制饮食、邋遢抗战等等。 共和军是个一直通过暴力活动实现政治诉求的组织,逐渐演变为“恐怖主义”,即便她们号称自由的共和党人,而本书的描写并未掺杂个人清高于其中,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面对一件事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杜洛尔丝讲刚出狱的时候像是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新的世界,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多年终被假释后自杀的人,很难重新开始新生活。 P220中采访者问雷政治变革能否通过非暴力手段实现,最近正在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也发出了同样的提问,也许最成功的非暴力的变革就是我们所经历的改革吧。 说到最后那我们能否真实的记录历史?我觉得是不能的。我们常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此时那些不利的消息就会被掩盖,就好像现在已经搜不到杨的三部曲,而等到当年的人都已不再,可能会再度公开被封禁内容,比如某纪录片。总之想要真实的记录历史,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是极为困难的。有些时候我总怕说的太多,一方面显得很激进,一方面也暴露自己对历史的无知,那就这样吧,放飞的鸽子最终会飞回家。 英文名真的太难记了
推理 纪实文学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