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什么是环境史 豆瓣
作者:
〔美〕唐纳德·休斯
译者:
梅雪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1
何谓环境史?它是一种立足于研究不同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理解人类所处、所做与所思的历史。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J. 唐纳德•休斯对环境史所思考的问题、其研究角度与从业者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绍。他着眼于全球,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形态各异的环境史整合在一起,并揭示了它们各自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与趋势。对这一学科已有深入思考的人能够从本书中获得新的视角;对初学者来说,这本书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多角度的启发,是一本无可替代的入门教材。
---
如果想理解环境史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议题以及撰述方法,那么,这本书将以涵盖全球的广阔视野、深入浅出的学术探索以及对前沿成果的良好把握,当之无愧地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向导。—— J. R. McNeill,乔治敦大学
《什么是环境史》是对历史学界一门最重要,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的权威性概览。它由一位古典学学者撰写,以全球的视野,从容地对古代、中世纪以及当代的环境史进行了考察。对学者们来说,这是一份出色的学术发展水平报告,而学生也可将其用作绝佳的入门指南。—— Sverker Sörlin,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研究所
---
如果想理解环境史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议题以及撰述方法,那么,这本书将以涵盖全球的广阔视野、深入浅出的学术探索以及对前沿成果的良好把握,当之无愧地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向导。—— J. R. McNeill,乔治敦大学
《什么是环境史》是对历史学界一门最重要,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的权威性概览。它由一位古典学学者撰写,以全球的视野,从容地对古代、中世纪以及当代的环境史进行了考察。对学者们来说,这是一份出色的学术发展水平报告,而学生也可将其用作绝佳的入门指南。—— Sverker Sörlin,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研究所
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二册) 豆瓣
作者:
劉翠溶
/
伊懋可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1995
- 6
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 豆瓣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Britain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作者:
布雷恩·威廉·克拉普
译者:
王黎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 11
《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内容包括:污染与宜人、挥霍的经济体制及其可能的改革等内容。《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将以历史学的分支——环境史问世,然而,在英国对环境史的研究及其成果却乏善可陈。的确,环境史所涉及的内容在理论与写作上至今仍有争议。因此,环境史学者有机会,也有责任去阐述其研究领域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断然认为自己的领域才是唯一值得研究的,这样的思维或做法未免过于轻率。不错,明确著述的范围可能有利于保护自己,或至少可以让那些喜欢抱怨的人们不敢妄加评论。否则,他们会说此书若是由他们来写,就不会沦落到这般地步。那么环境史到底应该论述哪些内容呢?
这片开裂的土地 豆瓣
The Fissures Land:An Ecological History of India
作者:
马德哈夫•加吉尔
/
拉马钱德拉·古哈
译者:
滕海键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 10
《这片开裂的土地:印度生态史》分为三大部分,总共八章内容。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针对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范畴的局限,引入了“资源利用模式”这一概念。作者抓住人类社会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以生态学视角,依次阐述了四种资源利用模式,提出了生态史的一般理论,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前殖民时期印度社会多元文化与多样化生态如何组合在一起给予新的解释,这是一种文化,生态学分析。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依据大量原始资料,对由英国引入并在印度独立后继续存在的新的资源利用模式进行了社会,生态学分析。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中文版) 豆瓣
作者:
[美] F.Stuart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 1
虎、米、丝、泥 豆瓣
作者:
马立博
译者:
王玉茹
/
关永强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1
本书首先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简要回顾了岭南地区从先秦到元朝的历史,之后以侣世纪为中心,详细考察了从明朝初期直到1850年前后岭南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互动过程。
本书指出岭南环境和经济史中有五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宋元时期汉族移民对瘴气免疫能力的提高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他们能够深入到土地肥沃的河谷地带,并逐渐取代了土著民族;珠江上游农业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在蒙古人?侵时被南逃到珠江口的汉人拦截下来,最终塑造出了珠江三角洲;16世纪中期开始的商业化进程;促使珠三角的农民改稻种桑(蔗),从而改变了土地耕作的模式;17世纪中期危机之后,岭南人口的持续增长促使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人类的垦荒活动使得岭南地区的森林分布日趋零碎,生态系统被不断消耗,以华南虎为代表的物种不断消失。而在这些里程碑式事件的背后,发挥作用的是三种驱动力量:气候变迁、人口变动和经济的商业化。
本书指出岭南环境和经济史中有五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宋元时期汉族移民对瘴气免疫能力的提高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他们能够深入到土地肥沃的河谷地带,并逐渐取代了土著民族;珠江上游农业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在蒙古人?侵时被南逃到珠江口的汉人拦截下来,最终塑造出了珠江三角洲;16世纪中期开始的商业化进程;促使珠三角的农民改稻种桑(蔗),从而改变了土地耕作的模式;17世纪中期危机之后,岭南人口的持续增长促使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人类的垦荒活动使得岭南地区的森林分布日趋零碎,生态系统被不断消耗,以华南虎为代表的物种不断消失。而在这些里程碑式事件的背后,发挥作用的是三种驱动力量:气候变迁、人口变动和经济的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