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Anna Calvi 豆瓣
Anna Calvi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1年1月17日 出版发行: Domino
Anna Margaret Michelle Calvi is an English singer-songwriter and guitarist. Her accolades include three Mercury Prize nominations, one Brit Award nomination, and a European Border Breakers Award.
Born to Die 豆瓣
8.7 (365 个评分) Lana Del Rey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2年1月31日 出版发行: IGA
Born to Die is the second studio album and major-label debut by American singer and songwriter Lana Del Rey. It was released on January 27, 2012 by Interscope Records, Polydor Records, and Stranger Records. Del Rey collaborated with producers including Patrik Berger, Jeff Bhasker, Chris Braide, Emile Haynie, Justin Parker, Rick Nowels, Robopop, and Al Shux to achieve her desired sound. Their efforts resulted in a primarily baroque pop record, which sees additional influences from alternative hip hop, indie pop and trip hop music.
Contemporary music critics gave Born to Die mixed reviews; some commended its distinctive production, while its repetitiveness and melodramatic tendencies were a recurring complaint. The record debuted at number two on the U.S. Billboard 200 with first-week sales of 77,000 copies; it was later certified platinum by the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RIAA) after moving one million units. Born to Die reached the peak position on eleven international record charts, and has sold 8.5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as of May 2015.
After attaining online success after its initial premiere on June 29, 2011, "Video Games" was released as the lead single from Born to Die on October 17, 2011; it peaked at number 91 on the U.S. Billboard Hot 100. Its follow-up singles "Born to Die", "Off to the Races", "Blue Jeans", "Summertime Sadness", "National Anthem", and "Dark Paradise" performed sporadically across Billboard component charts and international record charts. The Cedric Gervais remix of "Summertime Sadness" was released on July 11, 2013, and became Del Rey's highest-charting single in the United States, reaching number six on the Billboard Hot 100. Del Rey additionally promoted Born to Die with several televised performances, including a widely criticized appearance on Saturday Night Live. It was reissued on November 9, 2012 as an expanded version subtitled The Paradise Edition, which was packaged with her third extended play Paradise (2012).
内部参考2004 豆瓣
8.5 (28 个评分) 杨一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杨一
杨一就是那个传说中在北京街头唱歌并且卖自己唱片(而且卖得很好)的人,继4年前他那张《内部参考2000》之后,他现在又推出了第二张专辑《内部参考2004》,内容和音乐延续了他上一张专辑的脉络,但这次他是进录音棚录制的,音质上讲究了,其他的和从前一样。
专辑里11首歌曲,有7首杨一自己创作的,有4首是他翻唱的。《没有什么可以激动的了》是他对物质世界的一种无奈。《傻乎乎的老杨》是用叙事体写他的一段经历,两年前,杨一曾去西北采风,这首歌想就是他采风的过程和经历,歌词直白的像个流水账,但他写得很快乐,因为那是一次面对希望的出发。而《卖菜》、《站在十字路口的孤单女人》和《过路人》似乎更像是杨一的街头生活体验,繁杂的都市中,在杨一眼里总会有些细节触动他的神经,他用简单的白描把这些场景勾勒出来,就像他的音乐中只有一把吉它和一只口琴一样简单。
《内部参考2004》中最有意思的还是杨一翻唱的几首传统民歌,这也是他去西北采风的结果。在上一张专辑中,杨一翻唱的《画扇面》效果非常好,所以这次他一共翻唱了4首歌曲。他甚至说,他在这张专辑里要修复民歌,就像修缮古迹一样恢复民歌的原貌。
就像杨一在专辑中唱的《绣荷包》,它本是广泛流传在中国各地的传统民歌,从陕北到山东,从山西到河南,甚至云南都有关于绣荷包的歌曲,这一方面说明,荷包是很重要的传递男女感情的物件,每一针下去,都包含着说不出的情意。所以,在民间流传的《绣荷包》,数不清有多少个版本,现在人们常听到的是“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这个版本。而杨一翻唱的则是流行于河南和陕西一带的《绣荷包》,这个版本与流行的版本不同的是,姑娘不是上来就绣荷包,而是先矫情一阵,办些琐碎的事情之后,才开始以针一线地绣,曲调也不同。另一首《走西口》也是众多版本中的一个。
不管是创作歌曲还是翻唱的民歌,杨一唱的都是大白话,他唱起来也不太讲究节拍,甚至常常跑调,他唱歌时的口音很重,听惯了字正腔圆的歌手唱歌的人,杨一的歌声是最难听的。可是听过这张《内部参考2004》,或者你会明白他的歌曲为什么能打动人,能一下子唱到人们心里,能唱到从他的老据点中国美术馆一直唱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王小峰)
The Stars Are Indifferent To Astronomy 豆瓣
Nada Surf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2年1月31日 出版发行: Barsuk Record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Record Store Day single, New York City alt rockers Nada Surf have had a quiet 2011. Next year, however, will be a much different story. On January 24th, the band will release their seventh studio album, The Stars Are Indifferent to Astronomy, via Barsuk Records.
A Tribute To Your Taste 豆瓣
Electrocute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peror Norton
刚看到乐队的名字时还以为是只电子团体,但是在听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张碟的风格是Alternative Punk,可能是她们的歌曲融入了不少电子元素才会给自己的团体起这个名字吧。两个小女生,没有歇斯底里的呐喊,有的只是平静的念唱,但你还是可以从歌词中窥探出她们骨子里叛逆的Punk精神。
雨来 豆瓣
9.2 (46 个评分) 白水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MidNight Productions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秋,杜甫只身由蜀地抵京。长安城中秋风离离,落叶萧萧,满目秋索,连呼吸都透着彻骨的风寒。诗人衰骨支离,病卧旅次。时紧时疏的秋雨,凄迷不绝,更显得周天寒彻。屋外,逆旅的地上已积起一汪汪水潭。屋内,湿冷的木榻长出了一串串青苔,仿佛都要蔓延到身上了。“那一二旧友故人会来看我的吧”,诗人看着窗外那迷濛的雨幕想。这样想的时候,那颗枯冷的心似乎暖暖地跳了一下。
此后,雨来,便是故友,是知交,是冷寂秋夜里熨帖离人孤单的心的一壶热酒。
今春三月,我南下江城与白水、赵先生等故友相晤。我们白日放歌黑夜纵酒,荒唐恣肆癫狂顽劣,很是快意。临别的前日,白水陪我再去看一看岷江。那天阴霾深重江风刺骨,川南的初春竟好似北国的深秋。空旷的江畔只有一个瘦削的小姑娘在独自跑跳着玩耍,那孤寂的身影充斥于天地间,化为离愁别绪层层压在我们心头,仿佛浓浓的秋意。我们无语泪先流,如天空淅沥飘起雨来。归途中,我对白水说何不记录下这些呢,人生中此刻的友谊彼时的情绪。白水点点头,说“我也正在想这个”。
于是,有了《雨来》。所以,《雨来》是友情的寄予,是世间爱的承载,是漫漫人生中我们对当下春喜秋愁欢聚伤别的珍重。
花落春仍在。花开花落,流年似水,如花美眷于花落无声静水深流里成为鹤发鸡皮,心也在此间变得宁静岑寂,如呼吸里悠然淡远的花香。江对岸昂藏吼起的山歌惊飞了驻足窗台的雨燕,她们在微雨里呢喃盘旋着远去,在天空剪下依稀的翼影。是那个潦倒浊酒醉情山水交游禽鸟的痴汉吗?亦或那个狷狂落拓执著柳岸冥顽桃源的少僧呢?都是这一角南国水土孕育出的灵魄吧,他们驾御竹风飘逸雨中,是神仙的后代。
雨似乎从那个秋夜起就没有停过。夜如秋水,那寒意层层浸濡而来,仿佛要把人拉落水底。玉谿生独对烛光,恍如身在水中摇曳的孤筏。锈痕满布的铜镜里隐约的身影鬓已星星也。蹭蹬半世,如今又流落这巴山蜀地。院内池中干枯的荷叶被雨击打得噼啵作响,好似那日暝寂的花台寺里寥远的木鱼声,交织耳际,回荡在心底,一时烦嚣一时清宁。北国是否皓月当空,还是夜雨如斯?西窗烛影烁烁,你是否又弹起那具锦瑟,还是已经安睡?你的手冷吗?这缠绵的阶前雨该是你枕边滴落的相思泪吧?
春之落花与秋之夜雨都坠入在《雨来》里。《雨来》有魏晋风度,有晚唐气蕴,她是缱绻千年的一帘幽梦,是绵延古今的一曲骊歌。在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无论繁星满天,无论残月半弯,无论灯火璀璨,无论晦暗无边,夜阑人静时,她都会在耳边响起,从时光之海的彼岸,轻轻地一遍遍地吟唱,她唱着:雨来,来,来,跟我来……
文:雨来
Smoke Ring for My Halo 豆瓣
7.7 (7 个评分) Kurt Vil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7日 出版发行: Matador Records
The ever prolific Kurt Vile has announced that he will release a new long-player on March 7 via Matador. Smoke Ring For My Halo was recorded by John Agnello (Sonic Youth, Dinosaur Jr.) throughout 2010 at various studios in NYC and is the follow-up to this years Square Shells EP.
We Wish You An Indie X'mas 豆瓣
7.8 (10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 (香港一眾獨立音樂人及組合)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維港唱片 Harbour Records
維港唱片與本地多隊樂隊,祝樂迷有個快樂聖誕!冇錢請你食大餐,有力請你聽歌仔;人人快快下下下,載滿CD笑哈哈,聖誕送禮自奉,join our indie x’mas!
download link:
超级岁月1 豆瓣
SuperDay
发布日期 2008年4月8日 出版发行: 瑞成贸易有限公司
独立乐队Superday继2005年<<超级大日子>>后,推出全新专辑<<超级岁月>>。全新创作概念,关於我们80年代出生、90年代成长这代人的一点一滴,没有了初出茅庐的希冀,增添了成长的无奈。由龙虎门到新著龙虎门、由红白机到 Xbox360、由旧区到大型商场、由杂货店到超级市场…可有想过哪里是下一站?
<<超级岁月>>里带出了90 年代至今,社会过於急速发展的遗憾,由儿时玩意、电玩游戏、本地漫画、本地足球、超级市场袭断、扭曲的消费文化,到近期的旧区重建和保育,都啟发著我们这一代人。个中的感受和看法,我们以简单有趣的故事说出来,音乐风格以pop-punk为主调,亦作了一些新尝试。
Superday於 2002年5月组成,成员几经变动,约于2004年成员固定为三男一女的阵容,三位男成员主要负责鼓、结他和低音结他,而女成员则负责主唱。曲风以简单的 pop-punk再加上可爱的女声主唱为主,亦有一些清新的indie rock作品。歌曲较著重於旋律和歌词,歌词多以生活迭事或有趣故事来带出我们的讯息。没有愤世嫉俗的叫喊,只有生活的点滴,希望听者得到共鸣,就算听不到歌曲中的讯息,也希望引你们发笑,让你知道愤怒原来可以这么可爱。
风格可以算是 cutie pop 与punk pop之混合,因为两者都是成员喜爱的音乐风格,受美国乐队 Green Day影响最大,包括其爽快的节奏,悦耳的流行曲旋律,还有简单而年轻率性的歌词…还有SUM41、BLINK182等乐队。另一方面,香港90年代初的班霸独立乐队AMK对Superday的音乐态度和歌词表达手法,影响亦十分大,歌曲简单直接,讲的故事可爱、可笑,或许可以令人有另一番领会…
Superday大事典:
04年参与向AMK致敬的合辑,重玩了<巴士奇遇结良缘>。
05年11月推出首张专辑 <<超级大日子>>
08年04月推出全新专辑 <<超级岁月>>
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 豆瓣
9.0 (58 个评分) 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1日 出版发行: indie
「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以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命名,樂隊自我介紹中表示,前身為電影分享會,後來演變成各種文藝活動,其中兩名成員--My Little Airport的阿P與Pixel Toy何山的音樂演出廣受好評,而成立樂隊。 惟樂隊只出版過一張作品《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便告解散。
Anna Calvi 豆瓣
8.4 (5 个评分) Anna Calvi 类型: 摇滚
出版发行: Domino
Co-produced by Rob Ellis and recorded in London and France, Anna Calvi’s debut is an astonishing distillation of her talents as a songwriter, singer and guitar player. Haunted by the timeless sounds of Nina Simone and Maria Callas, as well as the classical romanticism of Ravel and Debussy, and the rock innovations of Jimi Hendrix and Captain Beefheart, the record plays like a fever dream of Wong Kar Wei imagery, being both mysterious and decadent, nostalgic and forward looking.
As in life, the record is one of two halves. Suffused with darkness, yet still hopeful, obsessed by a certain kind of David Lynchian surrealism, but still grounded in the struggles of a life lived. It’s an album that sounds consumed in sensuality and eroticism, but which never feels explicit or obviously sexual. In Anna’s dream world nothing feels black and white, just as it should be.
Adopting an intimate backing band consisting of Mally Harpaz on guitar, harmonium and percussion, and Daniel Maiden-Wood on drums for her live shows, Anna has managed to encapsulate all the drama and emotion of a flamenco dance into her performances. The art of flamenco has consequently had a massive impact on Anna’s fierce, upfront stage persona, and the outfits she and her band choose to perform in, the visual element of Anna’s art being of such huge importance to her.
'Anna Calvi' is a remarkable album from a woman who has more than justified the support of such luminaries as Brian Eno and Nick Cave, which as well as feeling like a fully formed piece of art in it’s own right, also serves as an enthralling insight into what may lay ahead for Anna in the future.
Party Is Over, Pornostar 豆瓣
8.7 (91 个评分) Snaplin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8日 出版发行: 兵马司唱片
介质为1CD!内附歌词!
兵马司唱片(Maybe Mars) 厂牌的第三张出品,是北京三人乐队Snapline的首张专辑《Party Is Over,Pornostar》。
由歌手陈曦、低音结他手李维思以及结他兼键琴手李青(她也是Carsick Cars 的团员) 所组成的Snapline,他们为当年发起No Beijing乐潮的四支乐团之一。外界把他们概括为一支Post-Punk乐伍,聆听其《Party Is Over,Pornostar》专辑时,总不难寻见师承自Joy Division、P.I.L.、The Cure的音乐熏陶而来,加上他们的歌曲又是全英语主唱,Snapline身上的英伦Post-Punk甚至是Art Punk底蕴之浓烈,乃毋庸置疑。
陈曦的主唱渗着冷冷而内敛的情感,演绎出一份后崩乐队的冷酷;利瓦伊思指上所游走出是典型不过的Post-Punk式Bassline;而李青的吉他弹奏时而扑朔迷离、时而却又筑起Noisenik的音墙。然而一行三人的他们并没有鼓击手,所以Snapline是那种“鼓机结他乐队”。从鼓机输出直击心房的电气化节拍驰骋,也成为了他们在音乐上的特质,甚至由于歌曲节拍的跳脱,故令到其音乐也可以纳入所谓Dance-Punk之类别。
为《Party Is Over,Pornostar》揭开序幕的是“Close Your Cold Eyes”,那宛如糅合了The Cure般由结他勾勒出的迷离氛围与Joy Division的紧凑节奏。然而紧接而来的“Holy Comments”却是由Industrial结他Riff驱动的工业摇滚曲目,陈曦的歌声却来得好比John Lydon般狂放不羁兼且神经质,是足以令人着魔的狂舞乱调。而“Catch You Low”则让急疾的鼓机节拍与连绵的后崩式Bassline丝丝入扣而来,为歌曲提供了一股低调的张力。
Snapline在这张专辑里所构成,是一段分崩离析的音乐里程。“Porno Star”叫人沉溺在其低回、缓慢、混沌而Dubby的曲式,凝聚着一份苍白的无力感,而且李青却在稍后为歌曲绽放出排山倒海而来的结他噪音独奏,相当之慑人心魄。另一方面,追女仔歌曲“Jenny”以及相当跳脱的“S#1”,是不折不扣的Dance -Punk之作;而“Let In”乘着4/4 Upbeat的节拍而来,配上迷离的结他弹奏,感觉可谓跟P.I.L. 的“Death Disco”来得同出一彻。“Single Beat”那简约的Post-Punk / New Wave曲风,又大可联想到Wire呢。要急激的Post-Punk攻略,“Yellow Cab“是他们最狂野的一刻。
外界好像暂时没有人为Snapline扣上Gothic的标签,然而李青一手扑朔迷离的吉他勾线,却不时为他们的歌曲扫上一片Gothic的幽悒色调。所以“S#2”足以跟那群Post-Punk / Gothic元老乐队的快板歌曲作相提并论;缓慢阴郁的Gothic曲目除了上述的“Porno Star”之外,那还有曲如其名地叫人听得眩晕迷幻的“Spinning”吧。
01 close your cold eyes 03:22:64
02 holy comments 03:21:63
03 catch you low 04:24:36
04 porno star 05:37:39
05 jenny 02:26:00
06 let in 03:54:23
07 single beat 02:49:03
08 s#1 03:32:08
09 s#2 03:25:70
10 spinning 04:06:22
11 yellow cab 04:23:70
屎捞人月光光 豆瓣
8.2 (8 个评分) 刘以达 / 黄秋生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2年8月1日 出版发行: Bliss
随碟附送《屎捞人·月光光》Music Video
* 另有精装版送屎捞人公仔
支离疏 豆瓣
8.8 (22 个评分) 黄秋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vickymetal
支离疏:见于《庄子》十五篇,假托的人名。“支离”隐含形体不全的意思,“疏”隐含泯灭其智的意思。
发行于1995年的《支离疏》是香港影人黄秋生的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当听到这个生得五大三粗,看似有肉没脑且酷似欧美后裔的香港人要出音乐专辑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他是不是被哪个有点神经病的富婆包了,因为如果不是这样,谁会替这个既无偶像特质想必也不会是如刘以达这样的音乐人、甚至进不了一线影星行列(虽然他拿过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黄秋生出唱片肯定是疯了。
拿到唱片时还是被封面上赫然印着的Have A Nice Day Fuck Someone吓了一大跳,尽管Fuck被涂抹得几乎看不清了,但却依稀让人想起了SEX PISTOLS在英女王嘴上贴上的那张封条。不了解也许会衍变成为一种洋洋得意的无知,但更多的人还是会从不了解中寻觅到一种由陌生的新鲜感伴随而来的刺激。如果你真的完完全全的的试着去听黄秋生的唱片,我想你会成为后者,但千万不要成为前者,在对香港乐坛抱有成见的基础上,用你对香港其它歌手的印象生生地套在黄秋生的头上,之后再说出一些让人会觉得你无知的话。
《支离疏》如果不是黄秋生的专辑,他可能会和许多的地下乐队一起被埋没,但幸好黄秋生在电影圈里的一点薄名还是给他的专辑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间接宣传作用。这是一张和四大天王或是狗仔队毫无关系的专辑,尽管他们都生活在这个物质已趋爆炸临界而主流文化依然俗不可耐的繁华都市里。当然它也不是跟随在香港地下乐坛普遍盛行的英式摇滚和电子乐的屁股后面的简单模仿之作。它是一张具有浓郁民谣风味的专辑,如果不是你听过的话,你无论如何不会把它和香港影帝这个名词放在一起想像。
开篇曲《冥想》用一段清澈的吉它开场,颇有Bob Dylan的韵味,Black Box的编曲与他们乐队曲风一样如晨风般新鲜又清新。黄秋生用一种一个无所事事的涉世未深的少年的口吻叙述了青年期必经的叛逆、批判、怀疑和自勉等等状态,演唱上表现得洒脱和自然,用一种市井的语调却给人了收放自如的感觉。虽然声线上杂质很多,但通过一停一顿之间,还是让人能感受到质朴的韵律感。
从《我是一把火》可以想见黄秋生是一个听过很多音乐的人,不是吗?你从里面听到什么了,我说如果有北京摇滚的影子的话,你一定会非常纳闷。但是没错,这就是一首拥有北京摇滚气味的歌曲,无论是编排、演唱还是黄秋生的遣词造句都可谓是北京摇滚乐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异地结下的一个异果。听——黄老兄用他那别扭的“北京话”把这歌唱得多认真,尽管这首歌并不好听而且还怪怪。哈哈!
听《习作九月二号》的前奏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达明一派的那首名曲《天花乱坠》,之后出现的是一本正经唱歌的黄秋生,天哪!怎么会那么像是哥哥在唱啊!西班牙吉它所营造的一种城市夜空下独有的孤寂和凄美和着暗哑的嗓音竟然难以轻易挥散。如果仅听此一曲,我肯定会将金像奖影帝和黄秋生唱歌这两个概念合谐地结合在一起。
《她》的歌词纯朴得不能再纯朴了,几乎是一个只有理想,没有现实的做梦青年谱写的一首幼稚情歌,幼稚得显得单纯、幼稚得让人怀念、幼稚得让人落泪,也幼稚得让人心碎,非常适合在午夜时分独自聆听。
贯穿始终的布鲁斯吉它、爵士电钢琴、颓废无力的演唱、噱头十足的香港本土粗口,倒是和庄子托借的那个“支离疏”神韵相同,曲尾一段混乱中那肆无忌惮的“我要困觉”活脱脱把一个香港烂仔呈现出来,这其实倒是和那个胡子拉碴的黄秋生很吻合。
《飞天婆婆》绝对够得上用动听这个词来形容,这是一首温情的有点伤感的励志歌曲,黄秋生不专业却非常磁性的中音在这里将一种挣扎和打拚的情绪很好的传递出来,而那种质感需要多少沙砾来浇灌啊!
《实在无法睡眠》里的黄秋生更像是一只挣扎很久的困兽,在恶梦惊醒之后的再度反抗,电箱琴和电吉它两种节奏将整首曲子很好地控制在怨愤却还没发颠的程度上,歌词很黑,肯定会让某些人脸色难堪,这也是专辑里唯一一首不是由黄秋生本人创作的歌曲。
《吓》的前奏肯定能让你回到重金属时期,也可能你会错以为这是“Gun’s N’Roses或“Metallica”的某首作品。不过黄秋生在处理这样生猛的作品时还是比较优雅的,虽然杀气,但杀气还未到逼人的地步。
《完全自杀》可是鬼气十足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专辑里最优秀的作品,无论从什么标准都够得上完美这个词。凄婉的笛子、愁怨的马头琴、激越的琵琶还有静默的让人心悸的箱琴,营造出一个鬼气冲天的场景,而在曲子后半鼓声加入的鼓和镲片声又如同骏马的狂奔,加上黄秋生唱喊不分的呓语,在混乱中让人也有种斩妖除魔的冲动。
《当阳光射湿我的床》有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但歌曲本身却不仅仅局限在自我居家的小床或者某些床主题的延伸上。在这里,黄秋生似乎想与多年前的罗大佑一比左右,在出乎意料的文人化用词中却能轻易让人读懂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拿出他的形体和这首歌相联系,我真可以称他为一个粗中有细的人。
《饥馑色香味》是《完全自杀》另一个版本,如果你是一个一本正经而且传统的人,并且还想为这首在中西结合上做得相当完美的作品下一个经典定义的话,那么你肯定会被之后看到的歌词活活气死:“迷上了雪冻冰箱,迷上了酱爆鸡丁,迷上了乳鸽清蒸,迷上了八角花椒”以及最后乐曲高潮时的“毛巾打包,牙签插损……停止呼吸,肚脐凸出”,如果不是看歌词,你在黄秋生似乎与哪位有不共戴天之仇般的愤怒里肯定能猜想到关于死亡、绝望等等的主题,可是黄秋生却把一个食客的欢愉溶入到这首鬼魅异常的音乐里。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也颇像整张专辑频频在编曲和监制名单上使用诸如“人海孤魂”、“秋天地的童话”、“倩女幽魂”、“天生杀人狂”、“冲上云宵”“三个相爱的少年”等等电影片名一样,有点无厘头,但更多的是对主流社会的一丝嘲讽。
这世上可能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演员能在头戴影帝桂冠后再像黄秋生这样以一个十足的平民形象发行一张有关于小市民主题的非主流唱片,只听音乐,我们只能想见的是一个上穿不扣扣子的花衬衣,下穿裤腿拖至膝盖的沙滩裤,脚踩拖鞋,口里还嚼着一根牙签,行走在庙街夜市的一个烂仔,他的歌唱是绝对平民化的,与排行榜、金像奖、明星访谈、涂脂抹粉等等娱乐行为无关,他的歌让人依稀想起多年前的许冠杰,但与许冠杰不同的是,黄秋生的音乐如他的长相般更透出一股痞气和杀气,像是黑社会里的某个打手,这倒也和他以地下的态度做音乐的想法颇为合拍。
《支离疏》作为黄秋生的第一张专辑,当然称不上完美,专辑中的对民谣、重金属、拉丁音乐甚至是北京摇滚等等曲风的运用上还有很浓的模仿印迹,但是你也可以看到一个在四大天王和英伦电子乐的夹息中的黄秋生,对于自己喜爱的音乐表达方式的坚持和一次次地再创造,你可以听到他那“我本纯真”般的年少往事,也可以听到他那略带夸张的不满与挣扎,音乐没有定式,只要用心去做它就会是好的音乐,哪怕听者寥寥,这也许是黄秋生的这张专辑的另一个主题。
——引自“形体不全的黄秋生”(by爱地人)[
]
地踎搖滾 豆瓣
8.5 (30 个评分) 黄秋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如果说《支离疏》还只是黄秋生在95年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地踎摇滚》就完全是一个全开放的黄秋生的大成之作。读读“香港地,我地要打飞机;系香港地,人人天天放屁;香港地,无事你早点死;是香港地,头晕晕乌烟瘴气”(地踎摇滚);“乡下细路无书读,学校烂到塌落地,首都高官挖私利,亿元落袋远处飞”(雷公劈友除世害);不解释、不公审——太碍事!横竖是罪,什么罪?没有意思”(莫须有);“等收工,就快拉柴,望改善,你系发梦”(无能用者); “学生哥,好返归罗,咪日日等住阿哥,世上明星多,你拜得边个,唔值为偶像捱饿”(学生哥’97),这些肆无忌惮的文字绝对地够味,又HI又爽。再听音乐,METAL、PUNK、REGGAE、FOLK、GRUNGE等多风格的音乐元素的交错使这张专辑甚至很难用所谓的定位将它划进某一类型,当然你更应该知道,在这张专辑的合作名单里有黑鸟、BLACK BOX、郭达年、亚龙大、胡伟聪这些终年混迹于香港地下音乐圈子被俗称颠佬的牛鬼蛇神们。
虽然这是一张注定不会在香港流行的专辑,但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它制作上的精良,尽管有缺少文化内涵的大背景,尽管有不如国内某些音乐那样具有独创性,但是你不能漠视这张专辑在意识和技术上的胜人一筹,在对于多音乐元素的综合,对于录音层次的处理上,这张专辑绝对是值得国内地下音乐圈好好学学的,或许这正是这些香港地下音乐人的理解:或许他们的唱片在唱片架的最底下,虽然他们住的比高级公寓的档次要更低下,虽然他们的名字永远被那些“星”们压在身下,虽然他们的音乐只能在地下传唱,但他们在对音乐从头至尾的制作过程中却一定要用一种向上的积极态度,当然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建立在他们扎实功底的基础上。
郭达年说:很多人都可以扮地痞(无产者),但不是每一个都愿意、有勇气站在地痞的一边骂社会的既得利益者,黄秋生虽然无法成为地痞,但他有这个意愿和勇气,这令他与所有娱乐圈的人截然不同,令他值得所有知识分子,撇开伪善,用心,去聆听。
——引自“爱地人语录 黄秋生《地痞摇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