Ż - 标记
警察 豆瓣
Politi
7.4 (28 个评分) 作者: [挪]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8
一名高大男子躺在国立医院重症病房,陷入昏迷,据说他掌握着奥斯陆贩毒集团的内幕消息。他的身份不能透露,他的名字讳莫如深,连病房门口全天候看守的警察都无权知道。然而,有人希望他永远不要醒来。与此同时,奥斯陆出现了一个“警察杀手”。每一名遇害警察死亡的地点和日期,过去都曾发 生过命案,至今未破,而且死者都是当初负责侦办那些悬案的成员。这显然不是巧合。这是当年凶手的复出重演,还是有人在惩罚办案不力的警察?哈利和他的伙伴们,能否像以前一样创造奇迹?然而他们浑然不觉,下一个遭残杀的人就在他们中间……
2017年9月7日 已读
【透】剧情三星,大小误导写法(医院重伤监护病人遇害、奥纳女儿疑似遇害等)太多了;还有“犯人在警察内部”已经是多次梗了,有点疲劳无趣。“哈利小组又有人牺牲”这点也是,作者拿不出创新的剧情只能重复。多一星是哈利终于得到了幸福,钻冰箱哈利考虑练瑜伽胡迪尼那段甚至搞笑,不想哈利再受难了。
絕叫 豆瓣 Goodreads
絶叫
8.8 (26 个评分) 作者: 葉真中顯 译者: 林佩瑾 圓神出版社 2017 - 5
她想要的,不過是最平凡的幸福,
如此微小的願望,卻成為她無法擺脫地獄的原因……
鈴木陽子死了,死在獨居的公寓裡。
正確說來,是鈴木陽子幾個月前死了。因為發現她時,遺體不但遭到屋內的十一隻貓啃食殆盡,連貓也全數餓死了。
鈴木陽子顯然是「孤獨死」的最佳範例,但這名女子為何落到這步田地?她的親人朋友同事在哪裡?她的人生軌跡又是如何?
另一方面,非營利組織「Kind Net」代表理事神代武遭人刺殺身亡,一名據稱是神代情婦的女子下落不明。聽說「Kind Net」是個假公益真斂財的不法組織,利用遊民騙取生活補助金,專門從事讓貧困者更貧困的「救援」活動。
是情婦痛下殺手嗎?兩人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那名情婦是誰,現在到底在哪裡?
鈴木陽子和神代武,看似完全無關的兩起死亡事件,背後所牽連的,卻是無數身處社會夾縫中人的無聲吶喊!
而隱身故事中,始終注視著「妳」的人,究竟是誰?
一開始,絕對是毫無惡意的。
她只是被動地、毫無自覺地,走一步算一步地,
竟然就這樣落到了地獄的最深處。
有誰願意從天降下一根蛛絲,救她脫離泥沼?
或者……?
2017年9月4日 已读
从小就不被父母爱的阳子,父亲负债逃走、与初恋结婚又离婚、进入保险推销骗局(本质利用有限熟人)被上司骗色、用身体换签单、变成流莺包养家暴小白脸、被黑社会抢劫…看到这以为又是“松子的一生”,但当阳子提出“假结婚-谋杀-骗保险金”时,好突然,直到457页“你变成我,我变成你”,令人绝叫
神通小偵探 42 豆瓣
Q.E.D. 証明終了
作者: [日] 加藤元浩 译者: 李文軒 東立出版社 2013 - 6
在以艾薛爾的畫為主題的豪華飯店中發生了一起命案,而在無限樓梯被人發現的死者,居然與20年前的某個事件有所關聯。究竟想與可奈能否解決這起案件呢?想與洛基的朋友米亞對身邊的關係人士提出了一道邏輯謎題,然而她所指定的地點居然是一棟位於拉斯維加斯、即將被爆破拆除的大樓?
2017年9月4日 已读
《错觉》里的埃舍尔的错觉酒店太棒啦,20年前的杀人证利用潘洛斯三角形错觉原理,不过白河本身就是错觉画家,为什么没察觉到呢。《逻辑之塔》里利用逻辑回路的“真伪情报”与“边界条件”寻宝也很有趣
神通小偵探(38) 豆瓣
Q.E.D.証明終了
作者: [日] 加藤元浩 译者: 李文軒 台湾东立出版社 2011 - 9
我以前曾經說過想要打造一個「自己專用的圖書室」,結果最後只完成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書庫」。如果有人問我圖書室跟書庫差在哪裡,當然就是室內有沒有桌椅的差別。沒有桌椅的話就會變成書庫。不過這間書庫還不錯,跟以前把書塞在裡面時相比,現在書本的封底都看得一清二楚!感覺還蠻新鮮。其實書庫也不錯嘛。…………加藤元浩
2017年8月24日 已读
《虚梦》当梦想变为自私的需求,将终究是一场虚梦。《十七》数学真是不断突破认知的浪漫语言。
絡新婦の理 4 豆瓣 Bangumi
7.7 (7 个评分) 作者: 志水 アキ / 京極 夏彦 講談社 2017 - 3 其它标题: 絡新婦の理 (4)
連続殺人事件・絞殺魔の杉浦は榎木津により確保された。だが、目潰し魔の平野は逃走中のまま未だに真相が見えない。二つの事件を結ぶ鍵である織作家に隠された禁忌の秘密…そして事件を裏で操る真犯人「蜘蛛」の正体。全ての謎を解き明かすべく京極堂の憑物落としが今、始まる。衝撃の完結巻!!
2017年8月23日 已读
人物非常贴合原著(颜艺有点夸张,出戏),看过原作再看,很多人物关系与情景再现会更清晰,比如有些比较混乱的场面。每话还会贴心地画出人物关系表与事件相关,作为原作补充很好了。画工比起前几作粗糙很多(尤其榎木津脸略崩),织作碧瞳孔能不那么大吗像歪杏仁…ps.其中某人物非常像某位豆瓣友邻
救贖者 豆瓣
Frelseren
作者: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漫遊者文化 2014 - 7
◎系列全球銷量1,800萬冊,版權賣出40餘國
◎蟬聯挪威暢銷榜116週
◎入圍2009年英國犯罪作家協會國際匕首獎決選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獨立書商協會》、《出版人週刊》暢銷榜
既然上帝不行其職,就得有人幫祂!
然而,救贖帶來的並非永生,而是死亡。
這是最後一項任務。這項任務只需要一發子彈。
他是人們口中的「小救主」,執行任務時從不懷疑,毫無畏懼。
然而,如果你無法懷疑,就無法真的相信。
如果你感覺不到害怕,就沒辦法活很久……
聖誕節前夕,奧斯陸最繁忙的市中心正舉辦一場街頭慈善義演活動。就在此時,一名救世軍成員卻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槍殺。凶手從近距離開槍,並迅速逃離現場,手法有如職業殺手。紛飛的大雪阻擾了警方的追查,現場沒有有效的證人,沒有刑事鑑識證據、行凶動機不明。唯一的線索,只有凶手脖子上繫的一條紅領巾。
奧斯陸警局最離經叛道的警探哈利,正面臨職業生涯和私人生活的雙重低潮,他雖然揪出了警界害蟲「王子」,卻遭同事孤立;一向默默支持他的上司轉調到卑爾根,空降的新長官和他不對盤;前女友蘿凱已然展開新生活,而他的戒酒之日仍遙遙無期。此時救世軍成員遇害的案子,帶他再度回到追緝罪惡之路。
哈利和同事貝雅特從現場照片中發現,嫌犯身上繫的紅領巾,打的是一種特殊的克羅斐結,源自克羅埃西亞;他循線遠赴該國,發現了前南斯拉夫解體後不為人知的歷史悲劇;而命案的源頭,則要追溯到一樁十二年前發生在救世軍夏令營的強暴事件。當他們一步步進逼,卻沒想到破案所付出的代價,竟如此難以承受……
這次,需要寬恕的不是罪行,他要得到的是救贖……
暨「奧斯陸三部曲」之後,奈斯博再度打造引人入勝的曲折故事,發揮其揉合歷史事件與小說情節的優點,佐以擅長的快速切換場景敘述,拋出謎團製造懸疑緊張氣氛。哈利這個沒有信仰、總是跟隨自己的嗅覺、自己的腳步的警局獨行俠,這次不只要和冷靜的殺手周旋,還有自己內心的善惡道德。書中刻畫挪威的現實黑暗面,包括吸毒問題、槍擊事件、被剝削的難民、社福團體背後的利益交換等等,並且深入探索了心理與神學面向。
名人推薦
「《救贖者》太讚了!尤‧奈斯博是我的驚悚小說家新歡,哈利‧霍勒是我的新英雄。這本小說從頭到尾都讓我的心跳維持在紅色警示狀態。」――麥可‧康納利(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犯罪小說大師)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家) 專文推薦
范立達(TVBS資深新聞評論員)、
高翊峰(小說家、FHM總編輯)、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好評推薦
媒體評論
「很少看見推理小說成功達到這麼多層次,隨著情節開展,《救贖者》深入探索心理與神學面向,超越世俗的善惡概念。奈斯博不僅是推理小說家,更開創獨樹一格的文學風格,北歐犯罪小說天王的稱號當之無愧……本書建構了精彩、豐富、邪惡的故事線……最後拼圖完成,故事也朝無比震撼的高潮推進。」――《科克斯書評》
「若你正在尋找讓自己上癮的新書,那我建議你挑一本尤‧奈斯博的哈利‧霍勒系列來看……《救贖者》可能是奈斯博到目前為止最複雜、完成也最高的作品。等你看到結局,一定會驚詫不已,甚至有點頭暈目眩,因為奈斯博讓你經歷了峰迴路轉的情節,令人大呼過癮……整體而言,《救贖者》稱得上是終極的殺手小說。」――美國報書者網站
「有一籮筐缺點的哈利依然故我:難相處、不禮貌、聰明過人、直覺敏銳……文字強而有力,令人捨不得把書放下。」――《出版者周刊》
「令人屏息的警探驚悚小說……節奏明快,充滿驚奇與意外轉折,以及奧斯陸冬季冰寒晶澈的風光……從怪誕到尖刻,從槍戰到宿醉,奈斯博的敘述緊扣讀者心弦,既有舒緩緊張的幽默話語,也有寡言的哈利安慰或讚美同事時微妙的心理變化。」――《華爾街日報》
「緊張刺激,懸疑詭譎,布局巧妙,讀來令人心滿意足,是力道強勁的續集作品。」――《克里夫蘭誠報》
「《救贖者》是奈斯博的第四本小說,跟前三本比起來毫不遜色,書中刻畫挪威首都奧斯陸的現實黑暗面,包括吸毒問題、公共場所槍擊事件、被剝削的難民,再加上引人入勝、曲折懸疑的情節……克羅埃西亞殺手是個迷人角色,他既是昔日的英雄,又具有致命的同志吸引力……奈斯博的作品經常出現這類散發獨特風格的細節,只希望奈斯博不會讓厭惡世界的哈利太早退休或被踢出警界。」――英國《標準晚報》
「殺手在飽受戰火摧殘的巴爾幹半島所經歷的童年,替峰迴路轉的故事平添深度,令人難以揣度,並證明即使品德高尚之人也有貪欲、色欲和復仇之欲。」――英國《每日電訊報》
「新一代的瑞蒙.錢德勒。」――《都市報》(英國)
「北歐犯罪作家人才濟濟,奈斯博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逐步攀升,到了《救贖者》,他筆下桀傲不遜、擇善固執警探哈利‧霍勒成了我的最愛……書中營造的震撼、張力、氛圍堪稱一流。」――《泰晤士報》
「上乘之作。奈斯博建構的情節縝密,令人嘆服,一旦翻開書本就捨不得闔上。書中敘述的是連續殺人犯的故事,衝擊力道驚人。」――英國《環球郵報》
「奈斯博找到了人生使命:撰寫令人愛不釋手的小說。」――《諾克》新聞周刊(荷蘭)
「非凡的奈斯博一如往常玩起他擅長的遊戲,但這次卻是在極高的層次上……他的小說懸疑萬分,極度令人上癮。」――《鹿特丹商報》(荷蘭)
「奈斯博獨樹一幟……好的驚悚小說如今在挪威很難見到。尤‧奈斯博足以和美國一流驚悚小說家相提並論,像是柯本、康納利、迪佛、葛里遜等人……」――《卑爾根時報》(挪威)
「奈斯博的筆調文風和多視角敘事方式是同類型小說中最優雅的。」――《奧普蘭工人報》(挪威)
「正中紅心……尤‧奈斯博拉動弓弦,瞄準並正中目標。他有文采,他有懸疑劇情,他還有哈利‧霍勒。這回尤‧奈斯博竟寫出一本道地的犯罪小說。他也是說故事高手,絕不容許讀者有片刻喘息機會,全書從頭到尾精彩萬分……若你尚未得到尤‧奈斯博的救贖,現在正是時候。」――《卑爾根日報》(挪威)
「尤‧奈斯博的《救贖者》是絕佳犯罪小說……翻開第一頁就被它迷住,看了幾行你就知道這本書將令你腎上腺素飆升,而且也的確如此……尤‧奈斯博熟練地將文字排入高速檔,從第一頁狂飆到最後一頁。」――《腓特烈斯塔報》(挪威)
2017年8月21日 已读
12年前救世军军校大庄园,几个少年男女的羁绊、权力家族、强奸案;现在这些通过“暗杀”命运再度交织—出色的结构,明明能有更精彩的发展,可惜被草草处理了。双胞胎设定基本可以察觉真相,亮点是经历过塞克战争的杀手“小救主”,固执而坚决,在各种波折下向目标无畏前进,在哈利黑化下终达成目的。
梅杜莎,看鏡子 豆瓣
メドゥサ、鏡をごらん
作者: 井上夢人 译者: 楊明綺 春天 2017 - 6
小說家藤井陽造自殺了。遺體被封在水泥中,形成石像,同時,藤井還留下遺書,說自己看見了蛇髮女妖梅杜莎。
身為藤井獨生女的戀人,我決定仔細調查藤井生前遺留的種種線索,發現他死前正在創作某篇故事,但小說原稿卻憑空消失。調查過程中,怪事接踵而來,令我甚至不由得開始懷疑眼前所見的一切。更讓我感到窒息痛苦的,是我終於找到的稿件,藤井所寫的內容讓我幾乎瀕臨崩潰……
梅杜莎,希臘神話中的悲劇角色。美麗的她因觸怒神明而被變成怪物,成為滿頭蛇髮、容貌醜惡恐怖的女妖,舉凡見到她的人,都必化為石像。後來,宙斯之子柏修斯以鏡盾作為反射,成功砍下了梅杜莎的首級。
明明就是存在於神話中的女妖,但藤井卻留下遺書,說自己看見了梅杜莎?
莫非正因為看見了梅杜莎,應驗了詛咒,藤井才化作石像而死?
難道,希臘神話裡的蛇髮女妖梅杜莎竟真存在於現實之中?
2017年8月19日 已读
三层嵌套的结构很有创意,看着“我”一步步迷走到“非我”的状态,还有“很久以前的作品真实写出自己几天前的行踪”的设定,都是很吸引的谜面。可惜作者能力不足以给出合理解答,自己也没审清题当推理小说看的,一直在从细节思考真相,可惜最后预期中的“推理神作”堕落为无逻辑的“恐怖神鬼解答”。
基地前传2·迈向基地(上下) 豆瓣
Forward the Foundation
8.9 (48 个评分) 作者: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 none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在克里昂一世统治下,第一银河帝国勉强维持最后的统一与繁荣,但帝国国势仍持续衰落。这主要是帝国的政治,经济盘根错李的因素所导致,并非当时任何人所能解决的。克里昂的二任首相哈里·谢顿发展出能预测未来的心理史学,为拯救帝国,他在群星尽头建立起第二基地,与第一基地互为呼应。哈里·谢顿,铎丝·凡纳比里,婉达·谢顿等人身上充满着传奇色彩,情节的发展匪夷所思,但敌对的力量异常强大,鹿死谁手实难预料。他们能使银河帝国复兴吗?结局如何?看来我们只有迈向基地,才能探测个中奥秘。
2017年8月16日 已读
【剧透】这本从谢顿的“心理史学”研究辉煌期,经历丹莫刺尔首相下台、谢顿成为帝国首相、遭遇“九九”残党覆灭帝国危机、克里昂一世遇刺、进入军阀混乱期、研究中心出现军阀叛徒(失去铎丝)、年老时被群众耻笑,直到发现希望--婉达的特别能力(读心术),开始真正建立第一第二基地,直到谢顿的遗书--这是谢顿的一生编年史,也是作者的临终作,谢顿不断失去最亲的亲人与朋友,最后孤独地迎接终结。说实话这部不算是最好的一部,没有主线,甚至很多地方有硬伤(丹尼尔哪去了、录像可以剪切没有威胁性、都被攻击过一次还要上街、林恩的计谋谢顿为什么察觉不到),但这确实是基地与心理史学艰难建立的历史,看到最后葬礼部分丹尼尔出现眼睛一热
我們偷走星座的理由 豆瓣
私たちが星座を盗んだ理由
7.8 (12 个评分) 作者: 北山猛邦 译者: Rappa 獨步文化 2017 - 7
事情變成這樣,
或許全是因為我許下了不該許的願望……
膽小倔強的單戀少女、無人島上的失憶妖精、
操弄死者手機的寂寞詐欺師、苦等偵探出現的男孩、
每日到醫院探望女孩的深情少年,
他們都在內心珍藏著閃閃發光的小小心願:
──想要暗戀的學長看自己一眼。
──想離開時間永遠不會前進的魔法島嶼。
──想逃離日復一日的失敗人生。
──想化為石像的青梅竹馬回到自己身邊。
──想為心儀的女孩摘下掛在夜空中的星星。
他們的願望一一實現,
但可別忘了,這個世界上不曾存在奇蹟,
噩夢來臨前,他們才明白惡魔取走了什麼作為代價……
【五則童話般美麗純淨,又似現實般無情殘忍的黑暗物語】
2017年8月16日 已读
【透透透慎慎慎】美好的童话被残酷现实砸碎。《为情所困》是最喜欢的一篇,女主朦胧青涩恋爱心情、友情描述细腻,美好到甚至忘记了腰封上的警告,甚至相信这篇里真的存在魔法,最后的真相看得浑身一冷。《妖精学校》查了一下坐标大概知道在讲述什么了,不过查了一下图片,好像很小的样子啊...《骗徒绅士》没什么童话感,而且女方一直没发觉太可疑了。《永别的童话》第二喜欢,加入了“石化”的奇幻元素,有种ICO的感觉,但多了一丝真实的残酷。《我们偷走星座的理由》标题很美,但谜题真的有点无趣,感情上的羁绊也是常见桥段。
【测试字数限制】
大唐悬疑录4 豆瓣
作者: 唐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 - 8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象征大唐百年功勋与荣耀的凌烟阁,突发异象。玩火球的猿 猴、一枯一荣的巨树……数个古怪图像,深夜时分出现在凌烟阁中。更为诡异的是,这些图像竟与相传预示大唐国运的《推背图》一一对应。
此时的大唐,削藩成功,正值中兴。然而大明宫内,人人自危。皇帝服用金丹,日趋虚弱。皇子、贵妃、权臣、宦官为谋求前路,各怀鬼胎。游离在宫廷斗争之外的女神探裴玄静,敏锐地发觉,此次《推背图》异变,与之前遇到的《兰亭序》、《璇玑图》、《长恨歌》中的种种谜团有着一脉相承的诡异与野心。
纯勾出鞘,落幕的时刻即将来临……
2017年8月13日 已读
【透】这本完全是解答篇,通过李忠言道出从“真兰亭现”到最后的陈弘志,把宪宗变为孤家寡人的复仇计划(认为是宪宗杀死先皇)、通过襄阳公主得知当年先皇自杀真相(宪宗一直认为自己承担杀父责任而自服毒药)。在宪宗得到救赎,百废待兴时,却因刺杀戛然终止,一丝怅然。裴崔二人终在一起,顺流而去。
独眼少女 豆瓣
隻眼の少女
7.3 (6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麻耶雄嵩 译者: 张舟 新星出版社 2014 - 8
准备在初雪降临之日告别人世的大学生种田静马,来到了位于深山中的栖苅村。在这个“栖苅”大人以蓬莱之琴击败巨龙的地方,他遇到了拥有一只水晶义眼的御陵御影——一位出身侦探世家、年仅十七岁的天才美少女。在这“栖苅”传说之地,她将首次以侦探的身份,投身扑朔迷离的犯罪舞台……
2017年8月12日 已读
相隔很久再次读,觉得为了呈现最后的“逆转”,很多地方不合情理(主要涉及到人,伪解答的凶手乖乖认罪、凶手最后的奇葩动机),以及漏洞百出的“物理线索”(基本都是可以多重解答的弹性设定)。整本书(静马与御影的初遇及感情发展、小御影、琴折家)可谓都是为凶手的形象完善以及最后崩坏服务的。
天使的呢喃 豆瓣
天使の囀り
7.8 (31 个评分) 作者: [日]贵志佑介 译者: 郑晓兰 重庆出版社 2015 - 3
作家高梨参加了一场亚马孙科考活动之后,性情大变,原本有“死亡恐惧症”的他,突然对“死亡”之事兴趣陡增,其后更以自杀的方式身亡。与此同时科考队的其他成员也一个接着一个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自杀,这些人在亚马孙丛林到底遭遇过什么?死者死前不断提到的“天使的呢喃”又意味着什么?高梨的女友早苗,一位精神科医生,就此对在亚马逊期间,探险队的经历展开调查……
2017年8月12日 已读
“对无意义的万物加以凝视分析,只会发现所有事都丧失了意义”“人创造的黑暗世界是面对真正黑暗与虚无的缓冲地带”。从第一个人出现症状(听到天使的呢喃—嗜吃、性欲旺盛),到更多人用自己最恐惧的事物自杀,到浴室4阶感染者现身,浑身冰冷恶心。依田黑化很套路与不合情理,女主对线虫的利用很妙。
第二基地 豆瓣
Second Foundation
9.5 (100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第二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谜”一般的第二基地的存在成了众矢之的,骡要铲除它,而第一基地的移民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理由也必须找到它,但是它究竟在哪里呢?
骡倾全力寻找并铲除第二基地,却失败了。随后,基地人员也千方百计寻找第二基地,因为他们不愿把建立新帝国的功业拱手让人。谁也没想到,寻找的线索竟维系在一位小女孩身上。十四岁的艾嘉蒂娅怕得要死,她究竟发现了有关第二基地的什么秘密呢?
2017年8月3日 已读
看完机器人系列(心里一疼),再看基地系列,真的……差很远,这本还不如第二部的《骡》,完全没有可以打动人心的地方。“自以为聪明”的小女孩+政治阴谋+一大帮心灵控制第二基地人的设定完全沦为爆米花情节。谜底就是猜第二基地在哪而已,按照阿西莫夫爷爷习惯,出现得最“凑巧”的人物当然就是啦。
基地前传1·基地前奏(上下) 豆瓣
Prelude to Foundation
9.1 (59 个评分) 作者: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在银河帝国的川陀星球,学者哈里·谢顿在数学十年年会上,透露其“心理史学”理论可以证明人类可以用数学预测未来!搅动了银河系若干星球。帝国皇帝要求他“预测一个好的未来”,谢顿答道:“不可能。”皇帝下令行政长官丹莫茨尔掌控谢顿。为逃避,谢顿在记者夫铭安排下开始在银河系逃亡。在川陀大学,他在穹顶上遇险,在麦曲生星球,竟意外得到秘不示人的典籍,开始接触“朴仆”(机器人)问题,冒险闯入麦曲生人的圣堂,长老阁寻找“朴仆”,触犯大忌,与元首日主十四正面交锋,又是夫铭现身营救。一连串难解的遭遇,躲不开关于“长生不老”的机器人的传说。
难以置信的是“他”就是机器人,更不想到的是谢顿所钟情的“她”也是机器人,一个在人的感染下懂得恋爱的机器人。
本书以“心理史学”为引子,走入银河系,展示了人和机器人分不开理不清的联系,我们不能不问,在银河帝国人和机器人谁主沉浮?
2017年8月3日 已读
【透】因为知道这部连接了机器人和基地系列,所以某人(和某人)出现的时候就大概猜到了真相,所以一直关注着这“两人”的动向,反而对主角团没什么兴趣。一万两千年啊…吉斯卡当时交到丹尼尔手里的东西,是如此沉重,而丹尼尔竟然…守着帝国的残躯、守着承诺与信仰、等着“谢顿”出现(铎丝是机器人?
毕达哥拉斯谜案 豆瓣
Pythagorean Crimes
7.2 (5 个评分) 作者: (希腊)特福科洛斯•米哈伊里迪斯 译者: 姚人杰 新星出版社 2010 - 10
1929年,雅典,斯特法诺斯•坎达茨斯在其居所遭到谋杀,他的好友米海尔•伊格瑞诺伊斯被警方找去辨认尸体。望着好友冷冰冰的尸体,米海尔回想起1900年的夏天,自己与斯特法诺斯相遇的情景。在索邦大学拥挤的讲堂里,两个希腊人在异国他乡奇妙地相遇,并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1900年的巴黎,同时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奥运会、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标志着人类迈入文明的新时代。在聆听大卫•希尔伯特的演讲后,斯特法诺斯矢志于解开希尔伯特提出的第二难题。
公元前五世纪,发生了史上第一宗毕达哥拉斯凶案。发现了无理数真相的希帕索斯遭到了无情的谋杀,但真理前进的车轮并没有因此而停转……两千多年后,毕达哥拉斯凶案再一次发生,疯狂的凶手自以为是维护数学的尊严,但却只是再一次用谋杀玷污数学真理。
《毕达哥拉斯谜案》不仅是一部关于数学与谋杀的精彩小说,更将引领读者漫步于二十世纪初的巴黎、雅典、哥廷根,结识希尔伯特、庞加莱、毕加索等众多名家。
“一部令人思维激荡的惊险小说。”
——田纳西州立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数学教授Amy Szczepanski
“数学与谋杀似乎是对快乐的搭档。然而本书不仅仅是犯罪小说而已。米哈伊里迪斯聪明地将许多和数学家有关的好故事编织进小说里,他对二十世纪初的巴黎与希腊生活的描写更是令人神往。”
——牛津大学数学教授马库斯•杜•桑托伊(Marcus du Sautoy)
“特福科洛斯•米哈伊里迪斯将一位希腊中学数学教师遇害的谜团建立在早期现代史和现代数学核心的哲学问题之上。这种组合令人欣喜,带给人阅读的趣味,增长见识,也让读者可以一瞥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文化意义。”
——《遇见哥德巴赫猜想》作者阿波斯多罗斯•多夏狄斯(Apostolos Doxiadis)
“《毕达哥拉斯谜案》是一个关于爱情、艺术、历史、政治诡计、数学的故事,叙述娴熟,所有的元素都被编织在一起案件中,一定能从第一页就勾起你的兴趣,直到最后一页。”
——伊莱•马奥尔(Eli Maor),《毕达哥拉斯定理》、《无穷之旅》作者
“一起不可思议、令人激动的谋杀谜案,令人想起二十世纪初数学界、艺术界和社会发生的巨变。故事的核心是一宗构思精妙的智识冲动犯罪,古老传说的现代演绎。”
——哈佛大学数学教授巴里•梅休尔(Barry Mazur)
“一本有趣的小说。我特别喜欢数学家和画家们在蒙马特高地的小酒馆里交流碰撞的段落。我向所有对数学史有兴趣的读者推荐《毕达哥拉斯谜案》。”
——《笨蛋也会的微积分》、《笨蛋也会的几何学》作者马克•瑞恩(Mark Ryan)
“在越来越多的以科学家或数学家为主角的小说中,很高兴能读到一位不仅真诚热爱数学、更对其有深刻领悟的作者的佳作。”
——安德鲁•库鲁梅(Andrew Crumey)博士
2017年8月1日 已读
主角好友命案为外壳,实为20世纪初数学艺术圈的掠影画卷—希尔伯特、罗素、皮亚诺、庞加莱、弗雷格、毕加索,在数学家大会、红磨坊、煎饼磨坊谈笑风生思想碰撞,中心是对数学疯狂的爱—“数学是探索与创造性的伟大旅程,而不是循规蹈矩的机械工作”与“数学公理可被证明完备”水火不容下产生的动机
聖母 豆瓣
聖母
7.8 (8 个评分) 作者: 秋吉理香子 译者: 詹慕如 春天 2017 - 6
最後21頁,翻轉世界!
本屋大賞TOP 13︱日本讀者驚嘆聲不斷!︱年度必看的推理小說最佳傑作
《暗黑女子》秋吉理香子構思兩年長篇力作!
即使不擇手段,我也要保護我的女兒
求子若渴的保奈美歷經多次不孕治療終於產下女兒。女兒的誕生改善了家中冰冷的氣氛,以及保奈美與婆婆的關係,正因為如此,女兒的存在對保奈美更顯得珍貴。就算賭上自己的性命,保奈美也絕對會好好保護女兒。
東京都藍出市發現幼稚園兒童遺體 獵奇命案?
十五日早晨五點半左右,帶狗散步的主婦發現有男童遺體倒臥在藍出川河岸邊鋪有瓦楞紙箱的地面上。前一日下午五點左右,男童跟母親一起到市內超市購物,正當母親在收銀機付錢、稍沒注意時男童不見蹤影,雙親已確認遺體。證實是四歲男童。
看到案件新聞報導後,保奈美鎮日擔心自己心愛的女兒安危而坐立不安。儘管警察已傾盡全力持續調查,歹徒依舊逍遙法外。
為了保護女兒,保奈美將不惜──
《聖母》是結合我眾多思緒的一部作品。包括我一直想生個小孩,每天殷殷期盼,卻一再失望。儘管好不容易達成願望,每日沉浸在育兒的喜悅中,但萬一幸福突然離開,這該是多麼可怕的事……等等。這是我經歷過許多事情後,為之煩惱、受之打擊,經過兩年構想時間才完成的推理小說。希望能在各位讀者心中留下餘韻。——秋吉理香子
名人推薦
・完全被作者玩弄於手掌心中。衝擊可比《愛的成人式》(30~39歲女性)
・走在公平邊緣的精采傑作!討論今年推理作品時不可缺席的一部作品。(40~49歲男性)
・「母親」的強韌和可怕令人恐懼,意料之外的結局叫人驚訝。集結了所有閱讀的樂趣、精髓。(20~29歲女性)
・超級有趣!文字流暢,很有畫面感,也具備文學美感。(30~39歲男性)
・大約200頁之後,揭示許多通往結尾的真相,令人折服。甘拜下風。(30~39歲男性)
・被一騙再騙的驚人故事走向。不安的情緒絲毫無法收束,始終持續。(40~49歲女性)
・不由自主地陷入緊張的故事情節中。出人意表的驚愕。母親的愛帶來無比震撼,讀畢後仍久久無法自己。(30~39歲女性)
2017年7月31日 已读
【透·慎】当真实的母亲(提前回家)出现,结合真实看“薰”的录像,就猜到了最终谜底(伪造性侵痕迹、切掉手指、杀掉蓼科秀树的“保奈美”,就是真实的母亲)。没有想到的是真实与薰、蓼科秀树的关系(被强奸后生下的女儿、强奸犯)。不太明白一开始真实的代词为什么用“他”?虽是个误导但没有理由。
灰姑娘的陷阱 豆瓣
Piège pour Cendrillon
作者: 〔法国〕塞巴斯蒂安·雅普瑞索 Sébastien Japrisot 译者: 宋冬深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 - 7
「假使我战栗,那是因为寒冷。没什么比寒冷更为真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法国“侦探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 黑色小说杰作《吾栖之肤》灵感之源
›› 侦探小说版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 献给所有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与真相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法国的格雷厄姆· 格林”
《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法文译者
文学 ∕ 电影双栖鬼才
塞巴斯蒂安·雅普瑞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名字叫米歇乐•伊索拉。
我现年二十岁。
我讲的故事是一桩谋杀案。
我是办案人员。
我是证人。
我是受害者。
我是凶手。
我集这四人于一身,可我是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欣赏塞巴斯蒂安•雅普瑞索。他的作品是那样的抽象、严谨、合乎情理,但又是那么的疯狂,对此我激赏不已。雅普瑞索无疑是位象棋高手。他的《灰姑娘的陷阱》实在妙不可言,具有不可思议的逻辑性,《吾栖之肤》即深受其影响。
——蒂埃里·荣凯,《吾栖之肤》作者
对我而言,他的确是一位顶级大师,一位能同时将侦探元素和文学风格熔于一炉的作家。他具有某种天赋,总能把离奇的情节与身份的焦虑结合在一起,围绕极为复杂、令人眩晕的破案过程展开。
——让-克里斯托夫·格朗热,《暗流》作者
一个讲述爱情与恐惧的好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最后的胜者是宿命。
——《世界报》
雅普瑞索惊人的描述力体现在每一页文字都能迷惑、吸引并牢牢抓住读者。
——《日内瓦电讯报》
因为里面有一桩犯罪案件,这本奇怪的书就成了一部侦探小说。实际上,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心理文学作品。
——《洛桑论坛报》
2017年7月30日 已读
【透慎】作者的构思很巧妙,不过罔顾事实的“巧妙感”只是文字游戏而已。如果“我”真的是(得知“多”和让娜计划要取代她的真相)的米琪,根本没有必要让自己的脸和手被火毁容,甚至承担受更重伤的风险(脸比那点报复财产重要多了,男作者不理解)。“教母”突然改变遗嘱也毫无理由,只为逆转而逆转。
兰亭序杀局1 豆瓣
7.2 (10 个评分) 作者: 王觉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7
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爆发;
禁军中郎将吕世衡临死前留下了四个诡异的血字,令李世民百思不解。
十六年后,玄甲卫郎将萧君默奉旨追查《兰亭序》真迹,意外卷入绝世谜局。
《兰亭序》的惊天秘密浮出水面,江湖与庙堂风起云涌。
夺嫡之争愈演愈烈,盛世大唐面临危亡……
萧君默能否在步步杀机中突出重围,拯救大唐?
2017年7月30日 已读
从吕世衡去世开始,由兰亭序发展出的神秘组织、王羲之后人以及《兰亭序》下落、四王夺位、女扮男装、一见钟情、青梅竹马、舍身救人…每个要素都十分眼熟,只能说是一篇无功无过常见梗集合的历史悬疑休闲读物。没有任何推理、需要思考、新颖情节,还不如看金庸呢。唯一的秘密就是玄泉是哪位高官而已。
幽灵 豆瓣
Gjenferd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挪]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6
也许生命只教过你一件事,那就是时光无法倒流。哈利自我放逐到香港之后,以为从此远离警探生涯给他造成的创伤。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曾与哈利情同父子的少年欧雷克,因涉嫌杀人而被警方逮捕。哈利无法相信欧雷克是杀人凶手,因此返回奥斯陆试图找出真凶,挑战一桩在警方看来已经罪证确凿的毒虫命案。
为了拯救他誓言守护的少年,在律师汉斯和昔日旧友贝雅特的帮助下,哈利只身展开调查。然而他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让人彻底迷失的处境。如幽灵般神秘飘忽的贩毒组织幕后首脑,渴望权力的政客,收受黑钱的警方……没人希望哈利回来,找出真相……
2017年7月28日 已读
【透】这部的主题明显是“父子”,但作者为了这主题,强凹悲剧在濒临破碎时好不容易快要复得幸福的哈利身上,非常不齿这种做法,口亨。另外,迪拜的身份、和古斯托的关系都太容易想到了。古斯托对米凯的悸动、哈利电话对萝凯求婚、萝凯在飞机场抬头嫣然一笑是本书三大景点。“死亡是灵魂的解脱”,呸。
达芬奇幽灵 豆瓣
Da Vinci's Ghost: Genius, Obsession, and How Leonardo Created the World in His Own Image
作者: [美] 托比·莱斯特(Toby Lester) 译者: 金玲 中信出版集团 / 楚尘文化 2017 - 3
★揭露“人是宇宙的缩影”在欧洲文化中的特殊含义,追溯隐藏在《维特鲁威人》背后关于达·芬奇之所以成为全才的秘密!
★用侦探小说般的笔法,以一幅画为钥匙打开文艺复兴之门,为理解欧洲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解释西方世界为何迷恋“维特鲁威人”这一文化图腾!
【内容简介】
大约1495年,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画下了一幅用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命名的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一个站在一个方形和圆形中具备完美人体比例的男人,这幅画一方面传达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宇宙幻想、神权迷思、宗教灵光,另一方面也昭示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人文主义的日益昌盛,是欧洲黑暗时代到近代文明转换时期的代表之作,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艺复兴典范!
本书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即从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的那段时期,以一幅画为钥匙,开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门,为我们展现那个艺术、科学、哲学似乎正合二为一的时代,对于人到底有多少创造性与力量的可能性给予达·芬奇般的展现与解释,也为我们理解文艺复兴甚至整个欧洲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017年7月27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