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午夜列车上的告别 豆瓣
7.8 (23 个评分) Lu1 & Cee 类型: 说唱
发布日期 2016年6月29日 出版发行: 明堂唱片
等待7年
华语说唱指标人物Lu1 联手 上海地下说唱传奇Cee
横跨Hip-hop、爵士、Future Beats、流行之全新合作专辑
《午夜列车上的告别 / Farewell on a Midnight Train》
氛围化的概念制作,以情绪为起点,去往回忆探索热情。
关于回忆与热情的全新合作专辑
《午夜列车上的告别 / Farewell on a Midnight Train》
回忆满满,给你一整夜的感动。

等待7年,
中文嘻哈黄金名盘终于祭出
蛋堡 x 14? x 白天不亮x Ceezy x Harikiri
SoundzImage x Octave 20 x Posheric
PeteNut x Eddie Beats x Snarelop
肥宝 x FatKit x Illmo x Manhand
超梦幻阵容一次到站。

2009年
从美国返回上海探亲的Lu1遇见了上海地下说唱传奇”竹游人””不可抗力”的灵魂人物Cee,
一见如故的两人,在录音棚里无拘无束地发挥着天马行空的创意,
一起录制了不少精彩的合作曲目。
彼时以“狠”著称的Cee早已凭借所在的“竹游人”团队以及其领导的“不可抗力”成为整个中文地下嘻哈圈的重要人物,
而Lu1也凭借言之有物的歌词与清爽迷人的爵士嘻哈曲风在StreetVoice与豆瓣上积攒了大量人气。
年中,两人公布了合作专辑的计划,14?、白天不亮、蛋堡、Ceezy等中文嘻哈圈的大名字确定会出现在专辑中。
在网络上接连放出《不能带你去》《自己做决定》等优质单曲,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便获得超过百万的试听,备受乐迷喜爱。

2010年
从UCLA毕业后的Lu1进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进行咨询工作。
Cee则成为日本著名家居公司的设计师,闲暇为不少知名艺人与知名品牌操刀音乐制作。
就在乐迷翘首以盼这张专辑的发行时,两人不约而同的在网络上慢慢消失了。
时间来到2014年
明堂唱片通过制作人14?和Lu1展开接触,Lu1首张专辑《男孩》与这张尘封多年的合作专辑同步展开了企划与重新制作的工作。
2015年夏天,
Lu1发行首张专辑《男孩》,大获成功,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超级新人。
2016年初,
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修改、推翻与重来后,专辑进入制作尾声。
专辑定名为《Farewell on a Midnight Train》,
Lu1和Cee他们说这是一张关于回忆的专辑:
关于2016年对2008年的回忆,
关于2008年对2008年以前的回忆。

这也是一列载满回忆的列车,穿梭在LA与上海两个时空,
记录了两个热爱生活、热爱hip-hop的男孩各自经历的7年心路,
在他们褪去青涩后,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初心任然清晰可见。

回忆,让热情用不到站。
十万个为什么 豆瓣
7.5 (91 个评分) 惘闻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24日 出版发行: Space Circle
“第一次是先有了专辑名字才开始的歌曲创作,然而这也没有帮我们确定内容的框架和边界,大家一如既往的天马行空起来。唯一不同的是在《十万个为什么》创作的两年里,我不像以往那样在意专辑的时间计划和工作的节奏,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过程本身。结果就是更多的时间在不断的试来试去,大部分时间里歌曲本身并没有太多进展,但这帮我解开了很多的“为什么”。就好似“十万个为什么”本来的源头 “One million Hows, two million Wheres,and seven million Whys!”总是有那么多需要弄明白的事情,也只有浸入在这个过程里才能逐渐理清自己的思路吧。
我们一直喜欢做「专辑」而不是「单曲」,因为这需要一段相对长的过程,正是这一相对长的过程赋予了专辑「时间」的烙印。一首歌并不能记录某个阶段相对完整的思考,但一张专辑可以。而对于这张专辑里每一首歌,讲述的又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它可以是关于无数的“?”,也可以是关于遥远处依旧需要去探寻的光亮。”
2020 年 9 月 22 日 谢玉岗
2020年9月29日 听过
大概听了两遍,有很多实验和电子元素。

听《幽魂》的时候我正在晚课迟到的路上,一个人都没有,然后上楼梯的时候起了好多鸡皮疙瘩,打开看到歌名之后想明白了…

最喜欢的是《孤独的鸟》,像飞在空中,扇动翅膀飞向天空,目的地。
中间有一些沙沙的、低频感觉的效果音,和吟唱在一起。可能我上辈子是一只鸟,才对树有独特的偏好。

烟有点潮,幻觉让我感觉自己也在奔向未知的远方。
Electronic post-rock 中国 后摇 大陆
动情祭 豆瓣
7.7 (25 个评分) 西楼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4月21日 出版发行: 虾米音乐人
假如浪漫是一种罪 有两个字是至高刑罚
假如浪漫是一种症 有两个字是无药可治
假如浪漫是一个秘密 有两个字是决不可说
有幸
从《再别康桥》《唐人街》《旅途》《花又开好了》再到《烟火里的尘埃》
那么多耳朵
有心
做了共犯、病友、同谋
他们同在那些歌曲里 懂了
浪漫 是一个名词 而
西楼 是一个形容词
这样便好 不必被懂得更多
允他以一个念头的时间
来让自己被感动
如果
你仍对浪漫心怀期待
西楼——这位被林宥嘉称为比他更迷幻的人,在寻光计划的支持下,首次集作曲、作词、编曲、制作、演唱于一身,即将推出个人首张全创作专辑。
全辑十首歌曲将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同名主打《动情祭》抢先放送,这首歌邀请到金牌制作人颜仲坤和资深词人向月娥协力打造。更多或许在你意料之中却绝对在你想象之外的歌曲,即将揭晓,敬请期待。
幕后 台前
在这一幕之隔的距离
已无需一一尽诉行了多少路,穿过多少风,经过多少星月更替,才能换来今天这场相遇
正如一朵花开
动容之前
只要你明白它曾经历过一整个冬天的等待
出品 Published – 虾米音乐人 i.xiami.com 、西楼 Westloft
监制 Chief Executive Officer–朱七 Seven Zhu
总统筹 Chief Operating Director–赵宗 Zong Zhao
音乐人统筹 Artist Supervisor – 李唐甲子 Tangjiazi Li
企划统筹 Marketing Supervisor –西楼 Westloft、周为 Paul Chou
线上推广 Online Promoting – 周为 Paul Chou
线上推广支持 Online Promoting Support – 朱琪芳 Qifang Zhu、陈皓 Howie Chen
媒体推广 Media Supervisor – 闫超 Fieldy Yan
专辑文案 Copywriter – 夏鸢Yuan Xia
法务支持 Legal Support – 苏嫚 Susan Su 鹏阅 Pei Feng
财务支持 Financial Support – 符文 Chao Kong 杨杨 Yang Yang 希米 Ximi 夏郅 Xiazhi
视觉总监 Art Director – 王威 Wei Wang (xxxstudio乘以创意)
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er – 王威 Wei Wang、 歪酱 Cotton Lin
平面摄影 Photographer –陈威 Wei Chen、陈佳Jia Chen
生产管理 Production Management – 郭诚 Cheng Guo
唱片发行 Record Publishing – 独音唱片 Indie Music Store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7号 010-64022692
总出品:虾米音乐 Xiami.com
总出品人:王皓 Hao Wang
发行时间 Release Date – 2015.3
P & C – 虾米音乐人 i.xiami.com
唱片编号 Record Number – XA-011
西楼主页 The Home Page:
@西楼
2020年5月18日 听过
今天听第二次。这张专辑的编曲和词都很棒,才知道花的《烟火中的尘埃》是西楼的编曲,果然是有他自己的特色。这张如果作为ex的生日礼物很合适。
中国 流行
鱼翅与花椒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8.2 (380 个评分) 作者: [英] 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其它标题: 鱼翅与花椒
扶霞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非常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这本屡获殊荣的《鱼翅与花椒》无疑是很多外国人写中国食物的书籍里极为鲜活有趣和精准的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这里是中国,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
这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 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大地孤独闪光 豆瓣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李海鹏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1 - 7
《南方周末》记者文丛之一,作者李海鹏。本书为作者特稿作品精选合集,其中多篇作品如《举重冠军之死》、《无情戒毒术》等追踪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深入采访剖析,在《南方周末》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
野草 豆瓣
9.6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野草》收入鲁迅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创作的散文诗23篇及1927年编成集子时所作《题辞》1篇。《野草》贯穿着严肃的自剖和不懈的思想探索。它的艺术特色鲜明——象征和隐喻手法,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2019年7月6日 已读
“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中国 文学 现当代文学 鲁迅
潦草 豆瓣 Goodreads
7.6 (21 个评分) 作者: 贾行家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8
【编辑推荐】
1)白岩松、许知远、史航、李静、东东枪、蒋方舟、李诞……联袂诚挚推荐!
“凝胶一般的文笔”,难得一见的赤诚,把目睹和亲历的低下说出来,把孤独说出来,把无能为力说出来,把柔软和温暖也说出来。
2)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是“锐利又精微的人间白描”,记录广阔的人生、人心、人性,钩画出一个个潦草的生命,以及我们对于生命的潦草。这些文字“有劲儿又无力,热热闹闹地伤感”。
3) 《潦草》原本以“他们”为名,在网易微博连载;后受张立宪老师青睐,在《读库1604》选刊了部分,深得白岩松老师激赏,并推为《读库》当年已出的四期里“最牛的一篇”。“他们”就是“我们”。
4) 作者贾行家(网易博客“阿莱夫”作者)首次出版的散文作品集《尘土》,获“新浪好书榜”2016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2016年度文学类好书。
【重点推荐】
白岩松:这几年,东北的土地上,小品产得少了。像是补偿,很多有意思的文字在生长,贾行家,在其中种了几亩。这一本书里头的文字有劲儿又无力,热热闹闹地伤感着,该算是什么品种?
许知远:如今很难找到像贾行家这样赤诚写作的人,在黯然无光的现实和历史重负面前,他们依靠文章字句,用力地活着。
史航:今年最期待的出版物。寒意陡生春心俱泯,一段文字一个现场,行家真是行家。
众生皆苦,我的行家兄弟,把这些苦一点点揿进书里,就像在墙上揿灭了一个个烟头。奇怪的是,我这样的读者,从中获得了不可理喻的~~~安慰。
生活潦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作者一笔一画记录下这些潦草,这是对每个人的最深刻的善待。他写下他要写的,上帝帮他校对了一遍,然后一字不改,只是亲手按下了“发送”。
蒋方舟:当灰尘从桌子上被扫下来的时候,他在说什么?他在说:“请记住我吧。”灰尘的声音是如此低,以至于只有少数人能够听到。贾行家听到了,在所有人都只注意到时代的弄潮儿时,他看到那些匍匐着、静止着如背景的配角,在舞台的大幕拉下之前,潦草地记下他们几乎轻不可闻的哀叹。
李诞:《潦草》看过太多次了,这些文字本来的名字是《他们》,他们其实就是我们,“他们曾使我空虚”。贾行家笔里都是旁观,但是——我非常自作多情地——能感受到他的痛苦,他的痛苦完全不是出于同情,只是诚实。比起贾老师凝胶一般的文笔,我更羡慕、敬佩他的诚实,诚实消耗人太多。
贾老师的文笔是松脂,滴落下来,包裹住他们,成为琥珀。琥珀的观赏价值有着巨大的残忍,他们这些虫子没有做错什么,我们这些看客没有做错什么,松脂也没有做错什么,可结局就是这样了,成为《潦草》。也许我们都错了。
东东枪:贾行家老师的文字硬度极高,密度极大。这些被名为“潦草”的记述,因为这硬度与密度而变得庄重。这些锐利又精微的人间白描,每一笔的落笔处都能听到刀锋刻入石头的声音。他曾说,有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就像后来者面前的一堵高墙,让我们只可在墙下仰望慨叹,自惭渺小——其实,在我眼里,贾行家老师的文字,已经是我面前的那堵墙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和生命的笔记,作者贾行家以凝胶一般的文笔和极为罕见的赤诚,一笔一画刻录下这些“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又由“市井”“乡里”“风物”“活受”“无常”“弃绝”“畸零”“柔软”“活法”“外邦”“卑污”“阴森”“仇隙”“行业”“温故”等线索缀连,展现广阔的人生、人心与人性,钩画出一个个潦草的生命,以及我们对于生命的潦草。
诚如作者所说: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作者自述】
本书大部分内容写于五六年前,或是从五六年前删去的,如今已经显得衰老,因为大家都在为“现在”焦虑——
在时间里,“现在”制造因果,是当权者。越期许委身于“现在”,越会恐惧——
人从情感体验中认识自己:自我形成于孤独之后;等候痛苦,使人显得庄重。对世界的感知也如此,说到底,对于“现实”,可能知道些什么呢——
辨认“现实”的依据,是它在持续、反复,把生活形容得既渺小又煞有介事;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惊奇与悲哀同样神圣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