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二手时间 豆瓣 Goodreads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8.9 (248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德行、商业和历史 豆瓣
Virtue, Commerce, and History
作者:
波考克
译者:
冯克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9
波考克是“剑桥学派”代表性人物之一,曾在剑桥大学任教多年,后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哈里•C•布莱克讲座教授,发表和出版多部具有影响的论著。
本书收入的文章涉及内容大体限于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100年里英国的政治思想,与当前社会具有很多相关性。该书既包含对《马基雅维里时刻》一书的核心问题——以马基雅维里和哈灵顿等人为代表的共和主义传统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英国社会的具体表现的深入阐述,又有波考克后来的巨著《野蛮与宗教》中主题的预演,因此可为全面了解波考克的思想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
本书收入的文章涉及内容大体限于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100年里英国的政治思想,与当前社会具有很多相关性。该书既包含对《马基雅维里时刻》一书的核心问题——以马基雅维里和哈灵顿等人为代表的共和主义传统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英国社会的具体表现的深入阐述,又有波考克后来的巨著《野蛮与宗教》中主题的预演,因此可为全面了解波考克的思想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
美国秩序的根基 豆瓣
Roots of American Order
6.8 (5 个评分)
作者:
[美]拉塞尔·柯克
译者:
张大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6
20世纪70年代初,本书首次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和个人活力的发挥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
柯克念兹在兹的是,让美国保持自由和繁荣的那些永恒之道,而这些永恒之道就蕴藏在美国和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和个人活力的发挥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
柯克念兹在兹的是,让美国保持自由和繁荣的那些永恒之道,而这些永恒之道就蕴藏在美国和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
赛德克·巴莱 (2012) 豆瓣
賽德克·巴萊
8.5 (381 个评分)
导演:
魏德圣
演员:
林庆台
/
马志翔
…
其它标题:
賽德克·巴萊
/
赛德克·巴莱 (上下)合集
…
此条目为国内上映合集条目,上下集条目分别为:
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
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英雄莫那鲁道(林庆台 Ching-tai Lin 饰),见证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係,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
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
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英雄莫那鲁道(林庆台 Ching-tai Lin 饰),见证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係,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
光荣与梦想(套装共4册) 豆瓣 Goodreads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72
8.8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 3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以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为依据,创造了一种全景式的还原细节的历史写作手法。
对于建国历史仅二百多年的美国来说,这段历史的特殊意义一定会被永远的铭记。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国内的繁荣程度领跑世界,战胜国领袖的身份使得国际声望达到顶峰,都使这样一个曾经远离世界政治核心的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光。曾经满足偏安于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开始将他的目光投向全球,开始对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充满自信,开始梦想着自己将会永远的繁荣下去,并成为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领袖……
变革的时代,似乎总是闪着让人兴奋的光芒。而小细节与大历史的关系,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当一个历史学家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我们就更容易清晰的洞察历史。因为优秀的历史作品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对于建国历史仅二百多年的美国来说,这段历史的特殊意义一定会被永远的铭记。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国内的繁荣程度领跑世界,战胜国领袖的身份使得国际声望达到顶峰,都使这样一个曾经远离世界政治核心的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光。曾经满足偏安于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开始将他的目光投向全球,开始对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充满自信,开始梦想着自己将会永远的繁荣下去,并成为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领袖……
变革的时代,似乎总是闪着让人兴奋的光芒。而小细节与大历史的关系,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当一个历史学家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我们就更容易清晰的洞察历史。因为优秀的历史作品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意志的胜利 (193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riumph des Willens
8.0 (151 个评分)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Adolf Hitler
/
马克斯·阿曼
…
其它标题:
Triumph des Willens
/
Triumph of the Will
…
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影片由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为配合拍摄,帝国提供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无数的聚光灯,十六名一流摄影师、三十台 摄影机、二十二辆配备司机的汽车和身着制服的机动警官,这庞大且豪华的摄制队伍加上里芬斯塔尔天才的创造力和美学理念,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为完美也最受争议的杰作。
《意志的胜利》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它荣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意志的胜利》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它荣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奥古斯都 豆瓣 Goodreads
Augustus
9.0 (75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5
◆ 《斯通纳》作者约翰•威廉斯的扛鼎之作,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不同于《斯通纳》在蒙尘50年后才重回大众视野,《奥古斯都》一面世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时隔40多年仍然受赞誉,且因《斯通纳》的畅销而为更多读者所了解和喜爱,是一部经时间洗礼而魅力有增无减的佳作。如果说《斯通纳》 是每一段人生的镜子,那么《奥古斯都》就是每一个灵魂的肖像。
◆ 如果人生没有退路,至少可以选择义无反顾。
纤弱的少年,忽然被卷入残酷的权力之争——“是命运抓住了我,而我选择不躲开它的怀抱。”命运成就了奥古斯都,而奥古斯都将这个名字铸成了永恒。
------------------------------------
本书以书信体形式写成,其中也夹杂了日记、回忆录、会议记录、军事传单等,借罗马众人之笔描绘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一生。
奥古斯都本名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身亡,遗嘱指定屋大维为其养子和继承人。这个男孩纤瘦的身影在空旷的操场上缓缓而行,方向不定,好像要找出一条路来——他向谋杀者施援,与旧友为敌,和对手结盟,使派系之争横行的罗马恢复了自由。36岁时,屋大维获得尊号“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全力维护着罗马的秩序与和平,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女称作“我的小罗马”。凭着对这二者的爱,他在权谋倾轧的罗马世界中义无反顾地前行着……
--------------------------------------
威廉斯重新创造了罗马帝国——从尤利乌斯•恺撒之死到奥古斯都的生命终点,从一个病弱的男孩到一个在远征中险些送命的病弱男人再到一个貌似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宫廷、元老院和人们尔虞我诈。他采用书信体和多视角,末了所有的声音如拼贴画一般融汇于主人公身边。
——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
沉浸于《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和《奥古斯都》——特别是《奥古斯都》——就是进入一位能工巧匠的建筑,他无畏地直面人生的危机与救赎。
——《洛杉矶书评》
这个世界令人着迷,它的复杂、奢华、政治犬儒主义、民众的轻信以及暴力酷似我们自己的世界。
——《纽约客》
在美国作家所写的历史小说中,这是一部卓越之作。
——《华盛顿邮报》
《斯通纳》和《屠夫十字镇》的读者会在这里遇到一个他们所不知的全新的约翰•威廉斯:《奥古斯都》是一部设定在古罗马的书信体小说。他在自己的后期小说中还能展现全新形象并获得高度评价——是一位难得的天才。
——The Millions网站
一部极广阔又极精细的小说,两方面相辅相成,无一失色。
——《金融时报》
《奥古斯都》让人欲罢不能,充满生气。
——《巴黎评论》
如果有人已准备好暂且把现代道德观放在一边并获得一点关于自己的知识,这部关于一位老皇帝的小说会让你颇有启发……这位让人震惊的美国作家展现了遥远的生命如何酷似我们自己,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
——《新政治家》
不同于《斯通纳》在蒙尘50年后才重回大众视野,《奥古斯都》一面世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时隔40多年仍然受赞誉,且因《斯通纳》的畅销而为更多读者所了解和喜爱,是一部经时间洗礼而魅力有增无减的佳作。如果说《斯通纳》 是每一段人生的镜子,那么《奥古斯都》就是每一个灵魂的肖像。
◆ 如果人生没有退路,至少可以选择义无反顾。
纤弱的少年,忽然被卷入残酷的权力之争——“是命运抓住了我,而我选择不躲开它的怀抱。”命运成就了奥古斯都,而奥古斯都将这个名字铸成了永恒。
------------------------------------
本书以书信体形式写成,其中也夹杂了日记、回忆录、会议记录、军事传单等,借罗马众人之笔描绘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一生。
奥古斯都本名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身亡,遗嘱指定屋大维为其养子和继承人。这个男孩纤瘦的身影在空旷的操场上缓缓而行,方向不定,好像要找出一条路来——他向谋杀者施援,与旧友为敌,和对手结盟,使派系之争横行的罗马恢复了自由。36岁时,屋大维获得尊号“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全力维护着罗马的秩序与和平,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女称作“我的小罗马”。凭着对这二者的爱,他在权谋倾轧的罗马世界中义无反顾地前行着……
--------------------------------------
威廉斯重新创造了罗马帝国——从尤利乌斯•恺撒之死到奥古斯都的生命终点,从一个病弱的男孩到一个在远征中险些送命的病弱男人再到一个貌似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宫廷、元老院和人们尔虞我诈。他采用书信体和多视角,末了所有的声音如拼贴画一般融汇于主人公身边。
——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
沉浸于《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和《奥古斯都》——特别是《奥古斯都》——就是进入一位能工巧匠的建筑,他无畏地直面人生的危机与救赎。
——《洛杉矶书评》
这个世界令人着迷,它的复杂、奢华、政治犬儒主义、民众的轻信以及暴力酷似我们自己的世界。
——《纽约客》
在美国作家所写的历史小说中,这是一部卓越之作。
——《华盛顿邮报》
《斯通纳》和《屠夫十字镇》的读者会在这里遇到一个他们所不知的全新的约翰•威廉斯:《奥古斯都》是一部设定在古罗马的书信体小说。他在自己的后期小说中还能展现全新形象并获得高度评价——是一位难得的天才。
——The Millions网站
一部极广阔又极精细的小说,两方面相辅相成,无一失色。
——《金融时报》
《奥古斯都》让人欲罢不能,充满生气。
——《巴黎评论》
如果有人已准备好暂且把现代道德观放在一边并获得一点关于自己的知识,这部关于一位老皇帝的小说会让你颇有启发……这位让人震惊的美国作家展现了遥远的生命如何酷似我们自己,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
——《新政治家》
激荡三十年(上) 豆瓣 Goodreads
8.9 (79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雷蒙·阿隆回忆录 豆瓣
Mémoires (édition intégrale inédite)
作者:
[法国] 雷蒙·阿隆
译者:
杨祖功
/
王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7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政治教育、政治愿望、祸患之中的教师、当官的年代和死缓阶段。一方面,阿隆追述了20世纪法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细致地描绘了各种行为人的面貌。他把自身生活以及公共生活的周边环境都写了进去,而内心波动和事件起伏只是稍有触及。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全部著述都收 集和归纳到书中,每篇著作的核心内容,他用几页提要加以说明。阿隆还补充了对其评论的各种反应,收入了他曾收到的赞同或反对他的信件,以及他自己写的回顾性评论。从某种程度上讲,《雷蒙•阿隆回忆录》归纳了他的整个人生和全部著述。
邻人 豆瓣
Neighbor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Jedwabne, Poland
8.5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杨·T.格罗斯
译者:
张祝馨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9
◆最具勇气的大屠杀写作经典,揭露一段尘封60年的惊人往事,颠覆主流“二战”史观念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如侦探小说般丝丝入扣的历史著作
◆乔治·斯坦纳、托尼·朱特、波兰前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一致推荐
···
【内容简介】
1941年的一个夏日,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的一半人谋杀了另一半人:所有的犹太男人、女人和儿童,共计1600人,仅7人幸存。镇上的犹太人被棍打、溺毙、烧死,这一系列恶行并非出自抽象的“纳粹”,而是拥有真实面孔和姓名的人们,这些犹太人所熟识的人:他们过去的校友、向他们买牛奶的人、与他们在街上闲聊的人——他们的邻人。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犹如一本侦探小说,7月那一天发生的事被一步步复原和重构。格罗斯在本书中以“二战”期间的波兰—犹太关系为讨论核心,揭开了人类现代史上公认的受害者波兰人在极端环境下残暴的一面,也引导我们思考普遍潜伏的危险:人类的兽性在何种情况会被激发?为何会有民族之间的仇恨?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民族失败和黑暗的历史?
本书为我们反思历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立场,它是几十年来关于波兰—犹太关系最重要的研究,亦是大屠杀写作的经典。
···
【媒体及学者推荐】
对战争引发的人类兽性的重要论述。
——《纽约时报书评》
·
就像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永远不会终止……仇恨就这样在人类本性中渐渐根深蒂固,随时可能再次爆发。《邻人》就是给我们的预警。
——《洛杉矶时报》
·
《邻人》是一本真正具有先锋性的著作,是大师级历史学家的杰作。杨·格罗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震人心魄的悲剧故事,他讲故事的技巧、对叙事的把握都炉火纯青。本书已经在波兰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反响,它凭借一己之力,强行撬开了波兰现代史上紧闭的、沉痛的一章。但《邻人》并不仅仅是关于波兰的,它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种族问题做出了激动人心的反思。没有哪个经历过或研究过20世纪的人,能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托尼·朱特,著名历史学家
·
这本小书揭露了一个被尘封了60年的惊人故事,也在波兰开启了一轮新的自我反省。但本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普通人”为何会突然心甘情愿地变成“刽子手”?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能从“民族性”的历史中学到什么?让当代人为前几代人犯下的过错承担一定责任,还是抱着“父债子还”的观念让子女因其父辈的罪过遭到报应,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我们应如何画定?对于这些问题,杨·格罗斯没有轻率地做出回答,但他所讲述的故事让我们以新的视角、新的立场来思考它们。
——戴维·恩格尔,纽约大学历史系希伯来与犹太研究教授
·
不论是从宽泛的“二战”时期犹太大屠杀问题来看,还是从波兰社会对大屠杀之反应这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来看,《邻人》都无疑是这十年来我所读过的最重要的书之一。本书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以炉火纯青的叙事展现出来。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仍对其中描写的事件震惊不已,同时又对作者在处理这个沉痛、艰难、复杂的主题时所展露出的智慧与技巧感到由衷敬佩。
——安东尼·波隆斯基,波兰犹太史学者、布兰戴斯大学犹太学教授
···
【编辑推荐】
◆《邻人》是波兰裔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杨·T. 格罗斯的代表作,一经出版就在波兰和英语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
◆本书已在德、意、荷、西、法等多国出版,曾入选美国国家书评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最终决选书单。
◆本书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主流史学观点,质疑“二战”期间波兰人所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二战”史上的“弱者”波兰人,也自发性地参与了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其残忍程度,有时更甚于纳粹。
◆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研究著作的写法,本书更像是一起残忍谋杀案的调查报告,一本追究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的侦探小说,叙述的故事性和画面感极强,层层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接近真相。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如侦探小说般丝丝入扣的历史著作
◆乔治·斯坦纳、托尼·朱特、波兰前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一致推荐
···
【内容简介】
1941年的一个夏日,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的一半人谋杀了另一半人:所有的犹太男人、女人和儿童,共计1600人,仅7人幸存。镇上的犹太人被棍打、溺毙、烧死,这一系列恶行并非出自抽象的“纳粹”,而是拥有真实面孔和姓名的人们,这些犹太人所熟识的人:他们过去的校友、向他们买牛奶的人、与他们在街上闲聊的人——他们的邻人。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犹如一本侦探小说,7月那一天发生的事被一步步复原和重构。格罗斯在本书中以“二战”期间的波兰—犹太关系为讨论核心,揭开了人类现代史上公认的受害者波兰人在极端环境下残暴的一面,也引导我们思考普遍潜伏的危险:人类的兽性在何种情况会被激发?为何会有民族之间的仇恨?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民族失败和黑暗的历史?
本书为我们反思历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立场,它是几十年来关于波兰—犹太关系最重要的研究,亦是大屠杀写作的经典。
···
【媒体及学者推荐】
对战争引发的人类兽性的重要论述。
——《纽约时报书评》
·
就像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永远不会终止……仇恨就这样在人类本性中渐渐根深蒂固,随时可能再次爆发。《邻人》就是给我们的预警。
——《洛杉矶时报》
·
《邻人》是一本真正具有先锋性的著作,是大师级历史学家的杰作。杨·格罗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震人心魄的悲剧故事,他讲故事的技巧、对叙事的把握都炉火纯青。本书已经在波兰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反响,它凭借一己之力,强行撬开了波兰现代史上紧闭的、沉痛的一章。但《邻人》并不仅仅是关于波兰的,它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种族问题做出了激动人心的反思。没有哪个经历过或研究过20世纪的人,能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托尼·朱特,著名历史学家
·
这本小书揭露了一个被尘封了60年的惊人故事,也在波兰开启了一轮新的自我反省。但本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普通人”为何会突然心甘情愿地变成“刽子手”?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能从“民族性”的历史中学到什么?让当代人为前几代人犯下的过错承担一定责任,还是抱着“父债子还”的观念让子女因其父辈的罪过遭到报应,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我们应如何画定?对于这些问题,杨·格罗斯没有轻率地做出回答,但他所讲述的故事让我们以新的视角、新的立场来思考它们。
——戴维·恩格尔,纽约大学历史系希伯来与犹太研究教授
·
不论是从宽泛的“二战”时期犹太大屠杀问题来看,还是从波兰社会对大屠杀之反应这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来看,《邻人》都无疑是这十年来我所读过的最重要的书之一。本书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以炉火纯青的叙事展现出来。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仍对其中描写的事件震惊不已,同时又对作者在处理这个沉痛、艰难、复杂的主题时所展露出的智慧与技巧感到由衷敬佩。
——安东尼·波隆斯基,波兰犹太史学者、布兰戴斯大学犹太学教授
···
【编辑推荐】
◆《邻人》是波兰裔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杨·T. 格罗斯的代表作,一经出版就在波兰和英语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
◆本书已在德、意、荷、西、法等多国出版,曾入选美国国家书评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最终决选书单。
◆本书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主流史学观点,质疑“二战”期间波兰人所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二战”史上的“弱者”波兰人,也自发性地参与了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其残忍程度,有时更甚于纳粹。
◆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研究著作的写法,本书更像是一起残忍谋杀案的调查报告,一本追究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的侦探小说,叙述的故事性和画面感极强,层层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接近真相。
影 (2018)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影
6.9 (1084 个评分)
导演:
张艺谋
演员:
邓超
/
孙俪
…
其它标题:
三国·荆州
/
荆州保卫战
…
战乱年代,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沛国安于现状,一任国主沛良(郑恺 饰)慨歌太平。要冲之地境州早年为强邻炎国借去,而今据而不还。沛国都督子虞(邓超 饰)前往讨伐,却中了对方大将杨苍(胡军 饰)的拖刀,重伤不愈。心有不甘的子虞暗中派出替身境州(邓超 饰)假扮自己,总理军政,内则使令夫人小艾(孙俪 饰)襄助。真假子虞切磋战法,寻求破解杨苍刀法的绝技。而另一方面,沛良恼怒子虞私自约战杨苍,不惜将妹妹青萍(关晓彤 饰)嫁于杨苍之子为妾媾和。淫雨霏霏,连日不开。境州上空,杀戮与机谋纠缠撕裂……
本片根据朱苏进的剧本《三国•荆州》改编。
本片根据朱苏进的剧本《三国•荆州》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