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社交网络 (2010) TMDB 豆瓣 IMDb Min reol
The Social Network
8.1 (1761 个评分) 导演: David Fincher 演员: Jesse Eisenberg / Andrew Garfield
其它标题: The Social Network / The Social Network
2003年秋,在哈佛大学中,恃才放旷的天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愤怒之际,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学校的系统,盗取了校内所有女生的资料,并制作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辣妹评分。他的举动引起了轰动,一度令哈佛大学的服务器几近崩溃,马克因此遭到校方的惩罚。正所谓因祸得福,马克的举动引起了温克莱沃斯兄弟的注意,他们邀请马克加入团队,共同建立一个社交网站。在没有明确拒绝他们的同时,马克和室友爱德华多·萨维林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站。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看似小小的网站制作计划,却带来了全球性网络社交的革命。凭借他们创立的名为facebook的网站,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就聚集了5亿用户,马克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彻底改变了他和他身边人的生活。但是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在辉煌的事业成就和巨额的财富背后,却不得不面对与朋友的分道扬镳,以及更多让他身处利害关系的陷阱当中。
音樂使人自由(暢銷經典版) 豆瓣 谷歌图书
音樂は自由にする
9.2 (5 个评分) 作者: 坂本龍一 译者: 何啓宏 麥田出版社 2010 - 12
國際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第一部正式自傳。
親身敘述前半生,不斷迴盪在生命中的音樂。
全書選錄自歷時2年又2個月的長篇專訪。
小時候,我就感到非常納悶,人怎麼會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親口描述自己的人生與音樂,從幼稚園的首次作曲體驗、對於嚴父的記憶、高中罷課、YMO的狂放歲月、《末代皇帝》的幕後花絮與榮耀、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衝擊,以及全新音樂的成形經過。
『國小的時候,我迷上了巴哈的音樂,接著又陸續喜歡上貝多芬、德布西,以及所謂的現代音樂,感覺像是一路跟著時代變遷,聽著這些西洋音樂;而到了六○年代快要結束時,我逐漸愛上了與我出現在同一個時代的音樂。西洋音樂的歷史與我個人的生涯相互交錯,赫然發覺自己與作曲家身處在相同的時間中。這也代表著,我自己與這些音樂家感受到的問題能夠達成一致了。
這個時候已經接近高中生活的尾聲,我當時正投身於學生運動,試圖瓦解學校與社會的制度,而同時代的作曲家也正運用極端的形式,力圖打破現有的音樂制度與結構。當時,我一直在思考著,西洋音樂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我們必須從傳統音樂的束縛中,讓聽覺獲得解放。那個時候正是「解構的年代」。』
坂本龍一在敘述自身的過往時,雖是本著個人的記憶,但字裡行間讀者仍可深刻感受到交織其每段人生的音樂和歷史氛圍,如六○年代末曾經歷日本國內的學潮與左派抗爭,西洋音樂的解構與變革,目睹911的恐怖攻擊,以及地球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破壞,促使他近年來積極以音樂投入環境保護和推動世界和平等工作。
魂之糧 豆瓣
魂の糧、稽古の言葉
作者: [日] 大野一雄 / [日] 大野慶人 译者: 自體舞踏苑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2018 - 11
「所謂舞踏的場所即是母親的腹中。生與死是緊密相連的一體,就如同人的出生必然也有死亡跟隨,總是內含著矛盾,而我們的生命就這樣誕生。」 日本舞踏家大野一雄與土方巽並列為日本舞踏(Butoh)的創始人,對現代和後現代舞蹈有著巨大的影響。1906年生於北海道函館的他,在看了舞蹈家阿根廷娜的演出後受到啟發,於1933年開始正式學習現代舞,於1977年屆70歲之時,以《阿根廷娜頌》向她致敬,並受邀參加南錫國際戲劇節,於國際聲名斐然。
本書集結兩本著作而成:第一部「魂之糧」,是大野慶人對父親大野一雄及其舞蹈的解說,以130多張照片呈現了他的舞蹈和哲學;第二部「練習時的言語」,是1977年至1996年間大野一雄在排練場對學生發表的談話,以格言形式整理而成。想要瞭解現代舞、舞踏及日本現代美學的讀者,都可以從中一探究竟,深入了解這位二十世紀日本最具特色之一的當代藝術家。 「在看過大野先生的演出和演講後,也許我該說讓我們「認真地」去生活。」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藝術總監 「大野一雄是我們所知道最令人驚嘆的藝術家。他是舞蹈史上最具原創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舞蹈和人性探索毫不受限。同樣感人的是他的兒子慶人對一雄的藝術和生活所作的坦率且真誠的評論。
他們兩位一起創造了奇蹟。」 永子(Eiko)&高麗(Koma) 「大野一雄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舞踏藝術家,在他的舞蹈和後裔中與瑪莎.葛蘭姆和摩斯.康寧漢一樣重要。他的言語帶讀者到達通常無法經由舞蹈和跳舞企及之處。」 Carol Martin,紐約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愤怒的公牛 (1980)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Raging Bull
8.3 (301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罗伯特·德尼罗 / 凯西·莫拉蒂
其它标题: 분노의 주먹 / レイジング・ブル
  杰克•拉莫塔(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出身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自小便进行拳击训练的杰克很快就在拳击界崭露头角,他因在比赛中出拳迅猛,打击对手毫不留情,表现得就像一头公牛,被称为“愤怒的公牛”。
  虽然杰克表现出色,但因为他为人耿直,不肯屈服于黑手党的安排,所以在当时他一直无缘于挑战拳王金腰带。在多次失意后,杰克终于向黑手党屈服,听从安排输掉了一场比赛。之后杰克如愿挑战了拳王并顺利加冕。
  加冕后的杰克不仅没有体会到预想中的兴奋,反而看透了拳击界的种种黑幕,决意退出。
冬日笔记 豆瓣
Winter Journal
7.7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btr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6
一扇门关上了。
另一扇门打开。
你已经进入了生命的冬天。
2011年1月3日,大雪纷飞,保罗•奥斯特坐在桌前,写下《冬日笔记》的第一行字,此时距离他六十四岁生日还有一个月,距离他第一部作品《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则已三十年。
这是保罗•奥斯特对自己一生的剖白。他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从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审视自我、解剖自我;他以一种近乎随意而散乱的逻辑,组织起六十多年的人生碎片,描述了从童年到晚年之间的身体意识、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他与父母的牵绊以及对父母的探索与迷思,记录下从少年时代的性觉醒到中年深沉的婚姻之爱,以及他对食物、睡眠的思索和1987年他以作家身份开启的人生新旅程,而读者总能从字里行间找到他小说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以及原型。
一部热情洋溢的回忆录……充满沉思默想,哀婉动人……一本优美的深刻之作。
——《华盛顿邮报》
生动地记录下思考的瞬间,反省了青春期和渐渐逼近的老年所感受到的屈辱,每一次都描写得诚实坦率,又透着优雅。
——《星期日独立报》
这是一本回忆录,但……它并没有如一般回忆录那样复述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相反,在生命即将迈入六十四岁之际,奥斯特思考了身体上的痛苦与愉悦、时间的流逝以及记忆的重量。
——《图书馆杂志》
塞尔玛 (2014) 豆瓣 TMDB
Selma
7.2 (46 个评分) 导演: 艾娃·德约列 演员: 大卫·奥伊罗 / 卡门·艾乔戈
其它标题: Selma / 马丁·路德·金-梦想之路(港)
历史传记题材电影《塞尔玛》由阿娃·杜威内执导,蒂姆·罗斯、大卫·奥伊罗、小库珀·古丁、汤姆·威尔金森主演,影片聚焦美国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1965年组织的“由塞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行动。
嚎叫 (2010) 豆瓣
Howl
7.5 (70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爱泼斯坦 / 杰弗里·弗里德曼 演员: 詹姆斯·弗兰科 / 大卫·斯特雷泽恩
其它标题: Howl / 詩吼(港)
本片是美国“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詹姆斯·弗兰科 James Franco 饰)的传记片,片名《嚎叫》沿用了金斯堡的同名长诗。
艾伦·金斯堡,是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里的代表性诗人。他的代表作《嚎叫》出版后备受争议,其出版社甚至被起诉出售淫秽资料。金斯堡的父亲是个无名诗人,他的母亲后被送往精神病院。金斯堡是个同性恋者,他有过三段同性恋情,前两次都无疾而终,而第三段与彼得·奥莱斯基(艾伦·特维特 Aaron Tveit 饰)的恋爱,使他感到无比幸福,这段经历成为他的长诗《嚎叫》的部分灵感来源,而彼得成为了他的终身伴侣。
本片主要以法庭审判长诗《嚎叫》、金斯堡剖白自己、金斯堡在众人面前朗诵长诗这三个场景,来表现传主金斯堡50年代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思想,金斯堡的合作者、漫画家埃里克·杜克还会以动画形式来展示诗歌《嚎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