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9-12世纪伊朗的棉花、气候与骆驼 豆瓣
Cotton, Climate, and Camels in Early Islamic Iran: A Moment in World History
作者: [美] 理查德·W. 布利特 译者: 孙唯瀚 2022 - 8
《9-12世纪伊朗的棉花、气候与骆驼: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时刻》运用定量分析和新科学发现,首次将棉花产业、气候、骆驼驯养与伊斯兰伊朗的繁荣和衰落及突厥游牧部落的入侵联系起来。作者认为,棉花生产和出口的繁荣使伊朗成为9-10世纪伊斯兰世界生产力最强盛、文化最活跃的地区;而到11世纪,由于“大寒潮”的到来,棉花大繁荣在伊朗北部逐渐消失,伊朗经济急速下滑,并促进了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奠定了后者延续几个世纪的政治统治地位。全书以整体史的眼光重新构建伊斯兰伊朗的历史,颇有新意。论证清晰,简洁易读。
波斯笔记 豆瓣
7.8 (6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0
这部关于波斯帝国历史的新著,是北京大学李零教授研究中国先秦、秦汉历史的延伸。与以往从希腊视角解读波斯帝国史不同,《波斯笔记》从波斯与中国比较的视角出发,换了个方向看波斯,也换了个方向看希腊、罗马。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车书一统”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不论是贵重商品、动植物还是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以波斯为中介。本书对波斯帝国史的深入探讨,为中国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新的视野。
伊朗与西方 (2009) 豆瓣
Iran And The West
演员: 托尼·加德纳 / Mohsen Aminzadeh
1979年霍梅尼在伊朗掌权是现代激进伊斯兰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这部三集纪录片中,当年的一些关键人物会向您讲述这其中的故事。
美国前总统卡特第一次在电视面前讲述那次使其在选举中失去总统职位的事件。伊朗扣押了在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人员,这总共的444天一点一点的夺去了卡特的时间和能量。卡特总统的最后任期被绝望的试图营救人质计划所笼罩。那些和他一起在白宫中试图营救人质,如何谈判,最终怀疑自己能否救回人质的人们,他们都讲述了自己在其中的故事。其他参与者包括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前副国务卿克里斯多夫以及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另一面的故事由伊朗高层讲述:霍梅尼的顾问,大阿亚图拉蒙塔泽里;他的第一位外交部长,亚兹迪;其美国谈判代表,萨迪克·塔巴塔巴伊;伊朗革命卫队创立者之一,穆赫辛。
2023年8月19日 看过
了解伊斯蘭革命之後的「新伊朗」如何與西方尤其美國一路走到今天這一步
伊朗 美國 衝突 西方
伊朗五百年 豆瓣
作者: 【美】阿巴斯·阿马纳特 译者: 冀开运 / 邢文海 读客/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 - 10
这是一部伊朗近现代通史,囊括了1501—2009年这500多年的历史。
从16世纪萨法维王朝建立统治,到欧洲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大战时期的艰难求存,再到巴列维时期的西方化改革,最后是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耶鲁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阿巴斯·阿马纳特讲述了今日伊朗是如何形成的。
2023年8月10日 已读
七九年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與四九年中共的掌權有很多的相似性,都是激進的反西方,消滅前朝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都被國際社會制裁和孤立,但是唯一的區別是,即使在伊斯蘭革命之後,整個社會依然在城市化,伊斯蘭政府也是興建大學,對於知識的尊重從來沒變過,雖然對於異己分子和大眾的反抗不手軟,採取高壓政策,但是伊朗從來沒有想過要通過『愚民』政策來達到長治久安。
伊朗 地緣政治 歷史 波斯
歐亞帝國的邊境 下: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 Goodreads
貓頭鷹 2020 - 6
來自邊境的警告<br /><br />你知道嗎?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為止,無數戰爭與世界危機,全都爆發於帝國的邊緣。從波羅的海到日本海之間,克里米亞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一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以及韓戰,皆爆發在這些邊境熱點,甚至冷戰的開始與結束也是如此。<br /><br /><br /><br />歷史悠久的大帝國<br /><br />近五百年來,歐亞大陸上曾有過五個大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俄羅斯帝國、鄂圖曼帝國、伊朗帝國以及清帝國,他們在不斷變動的軍事邊境上進行擴張,並以戰爭、外交和文化手段彼此對抗,而受統治的臣民也努力維繫自身文化、捍衛自主權。這些帝國的統治相當實際且有彈性,懂得利用征服、移墾、改宗與收編菁英來讓帝國延續。不過,既然各大帝國能在歐亞邊境上彼此對抗好幾世紀,又為何在進入二十世紀後,短短十年間一一崩解?<br /><br /><br /><br />轉型失敗的後果<br /><br />在波羅的海東岸及南岸地區、多瑙河中下游地帶、東歐大平原、高加索地峽、外裏海地區及內亞草原,帝國在這些邊緣交錯之地遭遇軍事上的失利,各自開始進行無數改革。為了維持統治,帝國開始接受西歐的憲政思想、軍事改革、文化實踐和經濟滲透,也建造超越族群的帝國意識型態,但接受新思想的人民卻無法再認同帝國的統治和制度,最終導致它們都在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三年間因為革命和戰爭而相繼瓦解。<br /><br /><br /><br />生活在帝國的邊緣<br /><br />有帝國就有邊緣,我們生活的臺灣,也長期處於帝國的邊緣,從明、清到中國皆可說是如此。在邊緣地帶有文化交流,更有許多文明衝突,在一次次的軍事征伐裡,不見得能促使族群的融合,而可能把各具特徵的族群區隔開來。舊帝國已經在上世紀崩解,新的無形帝國仍在繼續,邊緣究竟等同於失去資源,或是更具彈性與生存力,都值得我們從前人的經驗一一驗證。
我在伊朗长大 (2007)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Persepolis
8.6 (700 个评分) 导演: 文森特·帕兰德 / 玛嘉·莎塔琵 演员: 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 达尼埃尔·达里约
其它标题: Persepolis / 茉莉人生(台)
电影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画,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反映了伊朗的社会变迁。
1979年之后,伊朗发起了伊斯兰教革命,社会动荡不安,革命的失败更使伊朗失去民主的希望,日渐保守,人民苦不堪言。九岁的Marjane早熟、敏感,她聪明地瞒过官方爪牙,迷上了西方朋克乐队和流行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两伊战争爆发之后,伊朗的生活更加艰难,Marjane渐渐长大,越来越大胆的行为让父母担心不已,她14岁那年,被父母送到了奥地利上学。
在奥地利,Marjane身为一个伊朗人,不得不面对别人的歧视和自卑的情绪。当她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赢得大家认可的时候,爱情的伤痛和对家乡的思念,却使她决定回到父母身边。
此时的伊朗,依然经历着战火的洗礼,宗教对妇女生活的限制越发严苛,Marjane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在这个充满专制的国度继续生活下去。
波斯之剑 豆瓣
The Sword of Persia: Nader Shah, from Tribal Warrior to Conquering Tyrant
作者: [英]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Michael Axworthy) 译者: 周思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4
集杀戮、独裁、疯狂于一身,亚洲最后一个非凡的军事征服者跌宕起伏的一生
东方拿破仑的崛起和陨落,堪称一部微缩的伊朗早期现代史
◎ 编辑推荐
☆非常优秀的人物传记,将马背上的枭雄纳迪尔沙跌宕起伏的一生娓娓道来,叙事精巧,可读性强,既使读者能够真正见识到东方拿破仑的风采,又能深入洞察其惨淡结局背后的成因。
☆大量运用新的一手史料和研究成果,将纳迪尔沙置于核心位置,串联起波斯历史中一段极其动荡的时期,形成一部缩微的伊朗早期现代史。
☆详细讲述伊朗这段历史和纳迪尔沙生平的书非常少,本书在这方面填补了空白。
◎ 内容简介
纳迪尔沙(1736—1747年在位),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建立者,是伊朗早期现代史的核心人物。本书重现了这样一个非凡、冷酷的军事征服者的故事。他从一个牧羊幼童成长起来,将他的国家从外国占领者手中解放出来,并自立为波斯沙阿。他将18世纪的伊朗从政治崩溃和分裂引导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他收复了之前失去的所有领土,还入侵了莫卧尔帝国,掠夺了印度的无数宝藏。他多次击败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占领了属于现今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并多次威胁要占领巴格达。但从其成功的顶峰开始,他陷入了精神癫狂的状态,这导致他做出了诸多疯狂和可怕的野蛮举动,对波斯民众、他的朋友甚至他的家人犯下了可怕的暴行,直到最后他死去。本书参阅了大量的一手史料,是想要了解伊朗历史和纳迪尔沙传奇一生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
◎ 名人推荐
年度传记佳作,阿克斯沃西的《波斯之剑》将纳迪尔沙从一片混乱中拯救出来,它不仅塑造了一位集独裁、征战、残忍和疯狂于一身的非凡的人物形象,还展示了一幅伊朗的全景图像。这本书语言优美、内容详实,而且富有参考意义。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非常成功的人物传记。迈克尔·阿克斯沃西了解他的波斯……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他写得很好。
——戴维·摩根,《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阿克斯沃西在解释什么改变了纳迪尔的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无论对于学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称得上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感谢作者精巧的叙事,让纳迪尔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人,他的行为也变得可以理解……研究严谨……这是一本很棒的书,就算带去海滩度假也可一读。
——威廉·弗洛尔,《中东学刊》
通读下来,全书学术性强,可读性好……对历史学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都很有帮助……这本书展现了大量到目前为止还未曾面世的资料,还就阿夫沙尔王朝纳迪尔沙的崛起和统治提出了新鲜、独到的见解。
——乔治·布尔诺提安,《美国历史评论》
我怀着极大的乐趣与仰慕读完了这本书……阿克斯沃西提取了新的研究成果为己用,写出了一本不仅受学者认可,更受到广泛的历史爱好者欢迎的著作。
——查尔斯·梅尔维尔博士,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
2022年3月14日 已读
戰爭狂人,無論是成吉思汗還是帖木兒,建立的帝國皆是曇花一現,其統治合法性和各部落的效忠源於不敗的戰爭業績和不斷的賞賜,一旦神話破滅,自然帝國內叛亂四起,一切歸於原點,所以納迪爾沙的結局早已註定。
伊朗 歷史 波斯 納迪爾沙 軍事
波斯 (2020) 豆瓣
Art of Persia
8.1 (8 个评分) 演员: Samira Ahmed
踏上难能可贵的探索之旅,了解拥有两千年历史的绚烂艺术文化,及其铸就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
故事中的这片土地拥有两个名字:波斯——古老而神秘,充满冒险气息,强大的国王建造了大批雄伟的寺庙和宫殿,美景超乎想象;伊朗——骄傲、孤立,对外界的干扰不屑一顾。
BBC Studios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特许,得以深入伊朗进行拍摄,展现这座古国非凡的历史与文明。从迷宫式的集市到波斯古代君主的都城波斯波利斯,再到圣火燃烧逾千年的火神庙,主播兼记者萨米拉·艾哈迈德(Samira Ahmed)带领观众一同踏上这段独一无二的难忘旅程。
在三集的内容中,萨米拉将揭示波斯文明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跌宕起伏的演变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其一次次的辉煌与陷落。在这趟旅程中,萨米拉还有一个重大发现:波斯人曾有一度几乎迷失了自我,直到一本书的出现,才使他们得以重新认识自身,继而实现波斯文化的复兴——《列王纪》(Shahnameh)。菲尔多西凝聚毕生精力的史诗巨著,没能在他生前为他赢得期望中的赞许与财富,却在他死后长久流传——《列王纪》不仅掀起了波斯语言与文化的复兴大潮,更在后世绵延千年的数度王朝更迭与社会变迁中,成为了维系波斯传统的重要纽带,为伊朗人民的文化认同提供了坚定的基石。
伊朗前传 豆瓣
SHADOWS IN THE DESERT:ANCIENT PERSIA AT WAR
作者: [英]卡韦赫·法鲁赫(Kaveh,Farrokh) 译者: 高万博,李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4
指文图书出品:波斯金狮奖年度历史图书,挑战西方学术霸权的波斯视角中东史,解密现代中东乱局的历史渊源。
古代伊朗人创建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波斯帝国,对东、西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方世界的历史记忆中,波斯帝国一直是令欧洲人感到敬畏与恐惧的东方强权。阿契美尼德王朝与希腊-马其顿争雄,帕提亚王朝与罗马帝国鏖战,萨珊王朝则是拜占庭帝国的劲敌。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早期,波斯人一直站在 东西方对决的风口浪尖,直到被阿拉伯人取代。本书从军事史角度叙述波斯这个千年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分析波斯人博采众家之长的战争艺术,也涉及波斯的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探讨了伊朗保持强盛与对抗西方的秘密。
苹果 (1998) 豆瓣
سیب‎
7.2 (8 个评分) 导演: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 演员: Massoumeh Naderi / Zahra Naderi
其它标题: سیب‎ / Sib
德黑兰附近的一户人家里,十二岁的双胞胎姐妹扎赫拉与玛索默赫被关在铁门后多年,她们的母亲失明,为贫困的生活奔波的保守父亲只能在离家时将大门一锁了事。邻居们不满小姐妹被囚禁的童年,联名致信福利部。社会工作者介入了这家人的生活,父亲为自己受到的指责气愤,又为无望的日子苦闷。姐妹俩被社工推到了街上,她们虽然没钱但是用计吃到了雪糕,又被一个男孩用苹果吸引着前进……而在家里,父亲终于被社工说服,用锯子切断铁条门,孩子们失明的母亲,为触摸不到两个女儿惊慌失措……
本片是伊朗名导穆森·马克马巴夫之女莎米拉·马克马巴夫的处女作。当时她年仅十八岁。
黑板 (2000) 豆瓣
تخته سیاه: خانه
7.9 (27 个评分) 导演: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 演员: Said Mohamadi / Behnaz Jafari
其它标题: تخته سیاه: خانه / 老师的黑板
在两伊战争时期,一群逃难的教师背着黑板在荒原上行走,他们中间有一个叫萨义德(萨义德•莫哈默迪Said Mohamadi 饰)的男人,胸怀非常远大的抱负,那就是让村里的孩子都能阅读,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窘迫的困境。为此,他放弃了跟富家女成亲的机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教授孩子读书的道路。他和同伴为了生计,脱离了大部队。萨义德后来终于收了一位好学的弟子,在成年人赌博的时候,他教弟子写下名字、爱等字眼,然而谁想师徒二人遭到飞来横祸……萨义德的同伴遇到了一群迷路的伊拉克难民,后者出钱要他做向导,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得以转变。这两个教师多舛的命运仿佛是那个时代挥之不去的阴影……
本片获得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奖。
天堂的颜色 (199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رنگ خدا
8.4 (45 个评分) 导演: 马基德·马基迪 演员: 侯赛因·马哈古 / Mohsen Ramezani
其它标题: رنگ خدا / 太陽は、ぼくの瞳
  八岁的墨曼(Mohsen Ramezani)是盲人学校里最用功的孩子,视障也没能妨碍他对美妙的自然万物的独特感受力,他时常虔诚地用双手去找寻心中的真主安拉。然而,命运却喜欢同他开玩笑,母亲离去多年后,父亲(Hossein Mahjoub) 为了再娶,决定甩掉他这个拖油瓶。   父亲先把墨曼从盲人学校接回家,在家乡,墨曼从奶奶(Salameh Feyzi)与两个妹妹那里,得到真挚的爱,感受到了秀美风景里所藏的快乐,快乐总是暂时的,他接着就被父亲连拖带拽送到了一个盲人木匠处当学徒…… ©豆瓣
生命的圆圈 (200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دایره
6.9 (19 个评分) 导演: 贾法·帕纳西 演员: Nargess Mamizadeh / Maryiam Palvin Almani
其它标题: دایره / 七女性(港)
本片讲述了7个伊朗女性的悲惨故事。妇女从医院领到了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但是她并不开心,因为此前的超声波显示,她怀了一个男童,如今倒凤颠鸾,令她措手不及。当地重男轻女的风俗,令她如堕冷宫。刚出狱的女孩跟女伴到处找钱,历尽千辛万苦,凑齐了钱,却最终怯于踏上返乡的列车。未婚先孕的少女被哥哥扫地出门,在男友死亡后只得去做了人工流产,出狱后的中年女人发现男人已出轨。当了护士的女孩想方设法帮她,自己的婚姻却陷入僵局……
本片获5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樱桃的滋味 (199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طعم گیلاس
7.9 (335 个评分)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演员: 赫玛永·厄沙迪 /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其它标题: Taste of Cherry / Ta'm e guilass
巴迪(Homayoun Ershadi 饰)驾驶着自己的汽车,在遍布工地的郊外漫无目的的行驶,他搭载了一名入伍不久的新兵,和他讲述当年从军的经历,而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出钱要新兵掩埋自己自杀后的尸体,新兵惊慌失措,跑掉了。巴迪继续寻找埋尸人,可工地上的流浪汉、神学院的学生,全部拒绝了他的请求。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老人巴格里(Abdolrahman Bagheri 饰)上了巴迪的车,巴格里曾经自杀,但最终为樱桃的甜美滋味所挽留,巴格里为了治疗儿子的病,应承下了巴迪的请托。巴迪在博物馆外踯躅,心中似乎产生了动摇……
本片获1997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98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伊朗简史 豆瓣
A History from Zoroaster to the Present Day
作者: [英]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译者: 赵象察 / 胡轶凡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1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
千年丝路上的明珠,享有盛誉的波斯诗歌,中东火药桶,当下举世瞩目的核危机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一个多面的伊朗?
一部简史,浓缩了伊朗前世今生5000年的精髓
◎ 编辑推荐
☆由职业外交官所书,20余年的审慎观察,打破西方对于伊朗固有的他者印象,重塑对于伊朗的理性认知。对于伊朗这样一个独特的文明古国,可以不赞同它,但必须去了解它。
☆穿过漫长岁月,在不断的战争与和平交替中领略古波斯的宗教文化、诗歌、建筑、细密画之美,超出国家和文明的范畴,感受伊朗作为一个心智帝国经久不衰的力量,很好地集中解答了伊朗历史的连续性问题。
☆见解独到,深刻地挖掘了伊朗为何会成为国际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比如为何在中东独树一帜以什叶派为国教?伊朗的传统是扩张主义,还是被动防御?伊朗女性的地位和享受的权利到底如何?作者尽力呈现一个最真实的伊朗,解除我们对于伊朗的诸多误解。
☆为何美国和伊朗势不两立?伊朗政府为何执意发展核计划?来之不易的伊核协议是如何促成的,在伊朗内部和美国分别面临哪些威胁?作者冷静解读了伊朗核问题,并做出了前瞻性思考。
◎ 内容简介
从先知琐罗亚斯德时代到强大的古代波斯帝国,再到1979年革命、人质危机和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时期,作者生动且完整地描述了伊朗数千年的历史。他清晰又详细地解释了古代伊朗复杂的王朝更迭和在共同的文化纽带联系下各族群融合而成的现代伊朗文明混合体。书中多处具有启发意味的独到见解使得本书成为理解伊朗这片复杂土地的重要指南。
◎ 媒体&名人推荐
每一页都是对伊朗历史的精辟提炼,闪现出深刻的洞察力。迈克尔·阿克斯沃西,当代伊朗事务方面的作家和学者,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伊朗事务处的前负责人,从头开始,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金融时报》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是波斯事物的爱好者,比如伊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文明之一的历史、波斯诗歌和现代电影等。作者在本书中将伊朗理解为一个心灵帝国(一个更深层次、人道、深思熟虑的伊朗)和一个革命性的伊斯兰帝国(对自己的独特性有了更高的认识)。
——《犹太先驱之声》
对伊朗历史绝佳的单卷版介绍。
——《新政治家》
比小说更扣人心弦……本书对于当代伊朗及其面临的挑战的描述相当于一千部纪录片和新闻简报。
——罗伯特·欧文,《展望》
这本书引人入胜、论证有力和文笔优美,描述的是一个发现自己再次处于国际事务中心的国家。
——贾斯廷·马罗齐,《帖木儿大帝》
特写 (1990)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کلوزآپ
8.9 (213 个评分)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演员: Hossain Sabzian /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其它标题: کلوزآپ / نمای نزدیک
德黑兰,记者法拉兹曼德前去报道年轻人霍塞·萨布齐恩因诈骗被捕的事件。原来,失业的油漆工萨布齐恩是一个影迷,他自称是著名导演穆赫辛·马克马尔巴夫,取得阔绰的阿汉卡赫一家信任,向他们借钱拍片。事发后,萨布齐恩被抓。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就此案展开了纪录片似的跟踪调查,他采访了警察,阿汉卡赫全家,以及萨布齐恩本人。
审讯过程中,萨布齐恩为骗取了阿汉卡赫一家的感情而后悔,但他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如果有钱,他真地会拍摄自己的电影。而且,假扮导演马克马尔巴夫赋予了他自信。最后,原告阿汉卡赫家撤销了起诉,而萨布齐恩也见到了真正的马克马尔巴夫,后者骑小摩托带这个年轻人重访阿汉卡赫。
旅客 (197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مسافر
8.5 (65 个评分)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演员: Hasan Darabi / Pare Gol Atashjameh
其它标题: مسافر / Le Passager
卡齐姆喜欢在放学后跟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而不是待在家里做作业。得知国家足球队将在德黑兰举行比赛,他就想方设法前去观战,甚至不惜偷窃父母的钱财。当他乘坐公共汽车日夜兼程赶到德黑兰时已是筋疲力尽,就在比赛开始前躺在球场附近睡着了。
巴伦 (2001) 豆瓣
باران
8.5 (12 个评分) 导演: 马基德·马基迪 演员: 侯赛因‧艾博迪尼 / 萨拉·拜赫尔米
其它标题: باران / 天堂挚爱
伊朗德黑兰北部的一个建筑工地上,阿富汗工人纳贾夫摔断了腿,作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他的受伤立刻使全家陷入困境中,好心的工头梅马不忍看到惨象,同意让他的大儿子莱麦特(Zahra Bahrami)接替他的职位,不久,梅马发现莱麦特十分不适合干扛水泥的体力活,可是却会细心地布置餐桌,于是决定让他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Hossein Abedini),负责工队的膳食。
梅马此举惹恼了粗暴的拉提夫,他在嫉妒莱麦特好运的同时,不断地制造事端干涉阻挠他的工作,甚至破坏了他的厨房。不久,当拉提夫发现莱麦特原本是名叫巴伦的女孩,为了得到工作养活全家才女扮男装时,他沉默了。
中国伊朗编 豆瓣
Sino--Iranica: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of Cultivated Plants and Products
作者: [美]劳费尔 译者: 林筠因 商务印书馆 2015
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著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民族语言(蒙、藏、维吾尔)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伊朗四千年 豆瓣
作者: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 [法]伊夫·博马提 译者: 安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四千年的历史,一把理解伊朗的钥匙。
★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各大文明交织碰撞的熔炉。
★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域,一个尚未被世界理解的历史大国。
★它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世界历史的注脚。
◎编辑推荐
☆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对4000年历史的全景式呈现。
☆丰富的史料,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严谨的同时富于情感和趣味。
☆13幅精美彩图,包括历史古迹、重要文物、艺术作品,直观感受伊朗的历史和文化气韵。
☆精美装帧,外封反面彩印朝代更迭示意图,纷繁朝代更迭一目了然。
————————————————————————————————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