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腓特烈大帝和普鲁士之谜 (2010) 豆瓣
Frederick the Great and the Enigma of Prussia
导演:
Chris Wilson
演员:
Christopher Clark
/
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
其它标题:
Frederick the Great and the Enigma of Prussia
TA是希特勒崇拜的偶像 为了法西斯的需要和反法西斯的需要, 腓特烈大帝已经被历史篡改的面目全非 这个片子要给大家展示的则是一个真实的腓特烈大帝 他为了爱情与父亲抗争 却不得已娶了自己不爱的女人 爱情的失败导致了他性格的扭曲 从此不近女色,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战争之中 胜利女神对他青眼有加 从而造就了所向披靡的普鲁士帝国
帝國的勝利 豆瓣
Imperial Triumph: The Roman World from Hadrian to Constantine (AD 138-363)
作者:
麥可.庫利科斯基(Michael Kulikowski)
译者:
何修瑜
馬可孛羅文化
2022
- 3
羅馬的全盛時期,橫跨歐亞非的文明帝國
從哈德良到君士坦丁的羅馬帝國,古代世界的最強霸主
看羅馬如何統治廣土眾民,如何一步步走向極盛而衰的前奏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翁嘉聲 審定、導讀|
馬可孛羅文化全新歷史書系──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帶領讀者重回希臘與羅馬時代,了解西方學界當前最新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帝國的勝利》是馬可孛羅文化「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的第四本著作,內容主要講述從西元一二五年的哈德良皇帝時代,到三六三年尤利安皇帝戰死於波斯的兩百多年歷史。
五賢帝時期(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奧理略)的羅馬,控有橫跨歐亞非的廣大土地,統治各色人種不同族群,是羅馬文治武功皆清明強盛的時代。不過,強盛的羅馬帝國其實有許多不穩定因素:皇位繼承制度不穩定、行省軍團長官擁兵自重、禁衛軍操控皇帝廢立、邊境蠻族虎視眈眈、羅馬與東方的帕提亞帝國連年烽火,這些苦果將在三世紀、四世紀一一浮現。
此外,本書也細緻分析本時期羅馬政治、制度與文化上的重大改變,諸如騎士階級如何取代元老階級,外邦人如何取代義大利人成為帝國官僚核心;戴克里先如何在「三世紀危機」後重新劃分行政區域,施行「四帝共治」來治理廣大的帝國疆土;基督教如何逐步成為羅馬國教,影響此後千年的西方世界;君士坦丁大帝如何力挽狂瀾,重振帝國聲威;以及帝國的東西兩部如何漸行漸遠,並永遠分歧成擁有不同政治、制度與文化的政體。
《帝國的勝利》作者庫利科斯基教授專研古代世界晚期史,本書帝王的故事引人入勝,分析討論鞭辟入裡,值得想探究羅馬帝國晚期歷史發展的讀者一讀。
【國際書評】
這是一部綿延數世紀的精采羅馬史。它訴說羅馬皇帝精采的統治故事,從神祕的哈德良以降,經過西元三世紀許多軍閥和爭奪皇位的篡位者,來到西元四世紀的幾位基督教皇帝──這場全世界前所未見最大的宗教與文化革命之後。 ──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劍橋大學紐漢學院古典學教授
庫利科斯基清晰的敘事,熟練地帶領讀者穿越羅馬帝國史上最錯綜複雜的一段時期。《帝國的勝利》是一部巨變與復甦的歷史,既富戲劇性又具啟發性。 ──格雷格.伍爾夫(Greg Woolf),倫敦大學古典學研究學院主任
庫利科斯基清晰的敘事,熟練地帶領讀者穿越羅馬帝國史上最錯綜複雜的一段時期。《帝國的勝利》是一部巨變與復甦的歷史,既富戲劇性又具啟發性。 ──格雷格.伍爾夫(Greg Woolf),倫敦大學古典學研究學院主任
庫利科斯基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以生動迷人的口吻呈現全新的歷史敘事,他清晰獨特地依序解釋從羅馬帝國顛峰時期,到古典時代晚期這段關鍵而又複雜的轉變時代。 ──班耐特.索威(Benet Salway),倫敦大學學院古代史高級講師
這是一本令讀者大開眼界的著作,它以銳利而又新穎的觀點,闡述歷代羅馬統治者如何在兩個半世紀之間,為因應接踵而來的壓力重新打造羅馬帝國。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羅馬史設定的地理背景極其廣大,從蘇格蘭延伸至衣索比亞乃至於中國。 ──理查.塔爾伯特(Richard Talbert),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歷史和古典研究教授 引人入勝的口吻生動描述羅馬皇帝的樣貌,包括無止境的宮廷政治、外界事件帶來的震撼、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最重要的是,不斷奮力求生與設法保住皇位。 ──傑利.透納(Jerry Toner),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古羅馬文學研究主任
【關於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本系列是由英國出版社Profile Books策劃,邀集英美兩地古代史專家,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杜倫大學、密西根大學、賓州大學等學校的一線歷史教授,統合西方學界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專為一般讀者書寫從西元前1000到西元568年,將近一千五百年的全面古代歷史。本系列的美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征服的時代》(Age of Conquests)
《羅馬的崛起》(The Rise of Rome)
《帝國的誕生》(The Origin of Empire)
《帝國的勝利》(Imperial Triumph)
《帝國的悲劇》(Imperial Tragedy),預計2022年下半年出版
從哈德良到君士坦丁的羅馬帝國,古代世界的最強霸主
看羅馬如何統治廣土眾民,如何一步步走向極盛而衰的前奏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翁嘉聲 審定、導讀|
馬可孛羅文化全新歷史書系──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帶領讀者重回希臘與羅馬時代,了解西方學界當前最新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帝國的勝利》是馬可孛羅文化「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的第四本著作,內容主要講述從西元一二五年的哈德良皇帝時代,到三六三年尤利安皇帝戰死於波斯的兩百多年歷史。
五賢帝時期(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奧理略)的羅馬,控有橫跨歐亞非的廣大土地,統治各色人種不同族群,是羅馬文治武功皆清明強盛的時代。不過,強盛的羅馬帝國其實有許多不穩定因素:皇位繼承制度不穩定、行省軍團長官擁兵自重、禁衛軍操控皇帝廢立、邊境蠻族虎視眈眈、羅馬與東方的帕提亞帝國連年烽火,這些苦果將在三世紀、四世紀一一浮現。
此外,本書也細緻分析本時期羅馬政治、制度與文化上的重大改變,諸如騎士階級如何取代元老階級,外邦人如何取代義大利人成為帝國官僚核心;戴克里先如何在「三世紀危機」後重新劃分行政區域,施行「四帝共治」來治理廣大的帝國疆土;基督教如何逐步成為羅馬國教,影響此後千年的西方世界;君士坦丁大帝如何力挽狂瀾,重振帝國聲威;以及帝國的東西兩部如何漸行漸遠,並永遠分歧成擁有不同政治、制度與文化的政體。
《帝國的勝利》作者庫利科斯基教授專研古代世界晚期史,本書帝王的故事引人入勝,分析討論鞭辟入裡,值得想探究羅馬帝國晚期歷史發展的讀者一讀。
【國際書評】
這是一部綿延數世紀的精采羅馬史。它訴說羅馬皇帝精采的統治故事,從神祕的哈德良以降,經過西元三世紀許多軍閥和爭奪皇位的篡位者,來到西元四世紀的幾位基督教皇帝──這場全世界前所未見最大的宗教與文化革命之後。 ──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劍橋大學紐漢學院古典學教授
庫利科斯基清晰的敘事,熟練地帶領讀者穿越羅馬帝國史上最錯綜複雜的一段時期。《帝國的勝利》是一部巨變與復甦的歷史,既富戲劇性又具啟發性。 ──格雷格.伍爾夫(Greg Woolf),倫敦大學古典學研究學院主任
庫利科斯基清晰的敘事,熟練地帶領讀者穿越羅馬帝國史上最錯綜複雜的一段時期。《帝國的勝利》是一部巨變與復甦的歷史,既富戲劇性又具啟發性。 ──格雷格.伍爾夫(Greg Woolf),倫敦大學古典學研究學院主任
庫利科斯基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以生動迷人的口吻呈現全新的歷史敘事,他清晰獨特地依序解釋從羅馬帝國顛峰時期,到古典時代晚期這段關鍵而又複雜的轉變時代。 ──班耐特.索威(Benet Salway),倫敦大學學院古代史高級講師
這是一本令讀者大開眼界的著作,它以銳利而又新穎的觀點,闡述歷代羅馬統治者如何在兩個半世紀之間,為因應接踵而來的壓力重新打造羅馬帝國。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羅馬史設定的地理背景極其廣大,從蘇格蘭延伸至衣索比亞乃至於中國。 ──理查.塔爾伯特(Richard Talbert),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歷史和古典研究教授 引人入勝的口吻生動描述羅馬皇帝的樣貌,包括無止境的宮廷政治、外界事件帶來的震撼、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最重要的是,不斷奮力求生與設法保住皇位。 ──傑利.透納(Jerry Toner),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古羅馬文學研究主任
【關於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本系列是由英國出版社Profile Books策劃,邀集英美兩地古代史專家,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杜倫大學、密西根大學、賓州大學等學校的一線歷史教授,統合西方學界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專為一般讀者書寫從西元前1000到西元568年,將近一千五百年的全面古代歷史。本系列的美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征服的時代》(Age of Conquests)
《羅馬的崛起》(The Rise of Rome)
《帝國的誕生》(The Origin of Empire)
《帝國的勝利》(Imperial Triumph)
《帝國的悲劇》(Imperial Tragedy),預計2022年下半年出版
维也纳:帝国、王朝和梦想 (2016) 豆瓣
Vienna: Empire, Dynasty And Dream
8.1 (13 个评分)
导演:
Dominic Ozanne
演员:
Simon Sebag Montefiore
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神圣罗马帝国,维也纳是中欧的统治中心。历史学家Simon Sebag Montefiore讲述欧洲名城维也纳的兴衰。
峰会 豆瓣
Summits: Six Meetings that Shaped the Twentieth Century
作者:
[英] 戴维· 雷诺兹
译者:
马俊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8
- 6
曾经,几个大国元首会面,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运。
1938年,慕尼黑会议,张伯伦和希特勒会面,此后纳粹更加肆无忌惮,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生灵涂炭。
1945年,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密会八日,确立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会议是希望的序曲,也被视为冷战的前奏。
1961年,维也纳会议,这是冷战开始后首度重启峰会,在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火药味十足的碰撞之后,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1972年,莫斯科会议,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互相让步,冷战走向缓和。
1978年,戴维营会议,卡特、贝京和萨达特分别代表美国、以色列和埃及,为中东和平斡旋。成果斐然,却未能持久。
1985年,日内瓦会议,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破冰会晤,冷战走向和平结束。
六场峰会,十四个站在权力之巅的人各怀心事,为利益,为野心,为理念,或为实现战争的企图,或为达成和平的愿景,在外交场上展开竞逐。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顶着政治、身体、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在现实政治和理想主义间权衡,施展各样手段来摆布对手,达成目标。他们究竟是创造了历史,还是败给了时势?无论如何,20世纪的历史,都因他们而改变。
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戴维•雷诺兹用这六场峰会,串联起20世纪的国际大事。从被删改得规规矩矩的庞杂政府文件中,他读出了鲜活的历史真相,他考察字里行间的深意,还原当初与会者因不知道对方筹码而无法了解的事实,带我们重回六大峰会的历史现场,重新审视那些塑造了当今世界的力量。
【编辑推荐】
1.六场峰会透视20世纪进程,见证战争世纪中的和平努力
20世纪,突如其来的大战催生了前所未见的外交努力,大国元首的艰难会谈成为推动历史前行的力量。数十亿人的命运,就在一次次冲突后的谈判中定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中东冲突……种种危机与转机的背后,是或成功或失败的斡旋,明智与不明智的妥协,战场和谈判场上的较量。借助飞机这一20世纪的新发明,掌控历史的关键人物跨越重洋,试图阻止灾难从天而降。张伯伦、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里根、戈尔巴乔夫……十四个元首,六场会谈,历史关键点上的绥靖、遏制、缓和、改变,塑造了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
2.纪录片手法重建历史现场
身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雷诺兹在二战史和冷战史领域深耕多年,哪怕政府文件被删改得规规矩矩,他也能比照日记、回忆录等历史资料,从字里行间读出隐藏的真相。读《峰会》,有如观看历史纪录片。雷诺兹仿佛对各大峰会全程跟拍,台前幕后无不顾及,时而近景拍摄手握重权的各国元首,观察他们在交手中展现的性格和手腕,时而远景展现宏大的历史进程,时而切换视角,透露当初与会者所无法了解的事实。张伯伦的误判、希特勒的狡诈、罗斯福的敏锐、贝京的强硬、萨达特的灵活……在那个充满仇恨又不乏希望的战争世纪里,影响着命运的轨迹。
3. 观看峰会上的妥协与谈判,理解决策背后的动力
国家元首在国内呼风唤雨,在外交峰会上追求和平时却有如攀登珠峰。众目睽睽之下,他们艰难前行,为的是在峰顶会面,再带着各自的成果回到山下。他们爬得很高,很危险,相信能在峰会上改变世界。他们无不想创造历史,却不得不受制于时势。
六场峰会上,有许多精明的算计,许多艰苦的谈判,有过于软弱的妥协,也有事后看来毫无必要的强硬。《峰会》回到历史现场,深入当时决策者的内心,研判大国的实力对比,探究那些带给他们恶名或美名、带给世界苦难或福祉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这串联起20世纪的六场峰会,既是已有秩序的缩影,又在旧秩序上打开缺口,以待新秩序的创生。
1938年,慕尼黑会议,张伯伦和希特勒会面,此后纳粹更加肆无忌惮,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生灵涂炭。
1945年,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密会八日,确立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会议是希望的序曲,也被视为冷战的前奏。
1961年,维也纳会议,这是冷战开始后首度重启峰会,在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火药味十足的碰撞之后,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1972年,莫斯科会议,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互相让步,冷战走向缓和。
1978年,戴维营会议,卡特、贝京和萨达特分别代表美国、以色列和埃及,为中东和平斡旋。成果斐然,却未能持久。
1985年,日内瓦会议,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破冰会晤,冷战走向和平结束。
六场峰会,十四个站在权力之巅的人各怀心事,为利益,为野心,为理念,或为实现战争的企图,或为达成和平的愿景,在外交场上展开竞逐。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顶着政治、身体、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在现实政治和理想主义间权衡,施展各样手段来摆布对手,达成目标。他们究竟是创造了历史,还是败给了时势?无论如何,20世纪的历史,都因他们而改变。
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戴维•雷诺兹用这六场峰会,串联起20世纪的国际大事。从被删改得规规矩矩的庞杂政府文件中,他读出了鲜活的历史真相,他考察字里行间的深意,还原当初与会者因不知道对方筹码而无法了解的事实,带我们重回六大峰会的历史现场,重新审视那些塑造了当今世界的力量。
【编辑推荐】
1.六场峰会透视20世纪进程,见证战争世纪中的和平努力
20世纪,突如其来的大战催生了前所未见的外交努力,大国元首的艰难会谈成为推动历史前行的力量。数十亿人的命运,就在一次次冲突后的谈判中定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中东冲突……种种危机与转机的背后,是或成功或失败的斡旋,明智与不明智的妥协,战场和谈判场上的较量。借助飞机这一20世纪的新发明,掌控历史的关键人物跨越重洋,试图阻止灾难从天而降。张伯伦、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里根、戈尔巴乔夫……十四个元首,六场会谈,历史关键点上的绥靖、遏制、缓和、改变,塑造了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
2.纪录片手法重建历史现场
身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雷诺兹在二战史和冷战史领域深耕多年,哪怕政府文件被删改得规规矩矩,他也能比照日记、回忆录等历史资料,从字里行间读出隐藏的真相。读《峰会》,有如观看历史纪录片。雷诺兹仿佛对各大峰会全程跟拍,台前幕后无不顾及,时而近景拍摄手握重权的各国元首,观察他们在交手中展现的性格和手腕,时而远景展现宏大的历史进程,时而切换视角,透露当初与会者所无法了解的事实。张伯伦的误判、希特勒的狡诈、罗斯福的敏锐、贝京的强硬、萨达特的灵活……在那个充满仇恨又不乏希望的战争世纪里,影响着命运的轨迹。
3. 观看峰会上的妥协与谈判,理解决策背后的动力
国家元首在国内呼风唤雨,在外交峰会上追求和平时却有如攀登珠峰。众目睽睽之下,他们艰难前行,为的是在峰顶会面,再带着各自的成果回到山下。他们爬得很高,很危险,相信能在峰会上改变世界。他们无不想创造历史,却不得不受制于时势。
六场峰会上,有许多精明的算计,许多艰苦的谈判,有过于软弱的妥协,也有事后看来毫无必要的强硬。《峰会》回到历史现场,深入当时决策者的内心,研判大国的实力对比,探究那些带给他们恶名或美名、带给世界苦难或福祉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这串联起20世纪的六场峰会,既是已有秩序的缩影,又在旧秩序上打开缺口,以待新秩序的创生。
日俄海战1904—1905 豆瓣
Maritime Operations in the Russo-Japanese War, 1904-1905
作者:
[英] 朱利安·S. 科贝特
译者:
邢天宁
台海出版社
2019
- 3
本书的内容包括日俄战争的起源、双方的作战计划以及战前关系持续紧张时期的历史,并介绍了至1904 年9 月的*一周之前,双方作战行动的基本脉络,也就是日俄战争第一阶段的内容。本书还详细研究了鱼雷攻击、战术机动、战列舰的航速和航程等,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据,指出了“有限战争的利弊,日军作战中的优势所在,还把现代技术的发展同长期研究风帆时代的成果结合起来,使本书具有巨大的出版价值。
朱利安·S. 科贝特爵士,20世纪初伟大的海军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被海军历史学界奉为经典。然而,在他的著作中,有一本却从来没有面世的机会,这就是《日俄海战1904—1905》。1914年1月,英国海军部作战参谋部的情报局(the Intelligence Division of the Admiralty War Staff)发行了该书的第一卷本(仅6本),其中包含了来自日本官方报告的机密信息。1915年10月,海军部作战参谋部又出版了第二卷,其总印量则慷慨地超过了400册。虽然被归为机密,但在役的海军高層军官却可以阅览该书。然而其原始版本只有几套幸存,直到今天,公众都难以接触这部著作。学习科贝特海权理论不仅可以促使我们了解强大海权国家的战略思维,而且可以辨清海权理论的基本主题,使中国的海权理论研究有可借鉴的学术基础。虽然英国的全球海权已经被美国取而代之,但美国海权从很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科贝特的海权思想。如果我们检视一下今天的美国海权和海军战略,可以看到科贝特理论依然具有生命力,仍然是分析美国海权的有用工具和方法。
朱利安·S. 科贝特爵士,20世纪初伟大的海军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被海军历史学界奉为经典。然而,在他的著作中,有一本却从来没有面世的机会,这就是《日俄海战1904—1905》。1914年1月,英国海军部作战参谋部的情报局(the Intelligence Division of the Admiralty War Staff)发行了该书的第一卷本(仅6本),其中包含了来自日本官方报告的机密信息。1915年10月,海军部作战参谋部又出版了第二卷,其总印量则慷慨地超过了400册。虽然被归为机密,但在役的海军高層军官却可以阅览该书。然而其原始版本只有几套幸存,直到今天,公众都难以接触这部著作。学习科贝特海权理论不仅可以促使我们了解强大海权国家的战略思维,而且可以辨清海权理论的基本主题,使中国的海权理论研究有可借鉴的学术基础。虽然英国的全球海权已经被美国取而代之,但美国海权从很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科贝特的海权思想。如果我们检视一下今天的美国海权和海军战略,可以看到科贝特理论依然具有生命力,仍然是分析美国海权的有用工具和方法。
战后欧洲史(套装共4册)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Postwar: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尼·朱特
译者:
林骧华等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首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亚历山大继业者战争 豆瓣
作者:
(英) 鲍勃·本尼特 (Bob Bennet)
译者:
张晓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公元前323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去世。这位世界征服者的骤然离世,使亚欧大陆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亚历山大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其麾下部将开始为王座的归属展开殊死搏斗,昙花一现的庞大帝国很快分裂。这些曾跟随亚历山大南征北战的骁勇战将,用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拉开了“希腊化时代”的序幕。佩尔狄卡斯、克拉特鲁斯、安提帕特、波利伯孔、卡山德、安提柯、欧迈尼斯、塞琉古、托勒密、利西马科斯、德米特里乌斯等人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在刀光剑影中争夺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他们当中的佼佼者,还凭借军事实力割据一方,建立了家族世袭的王国。从克拉农战役到加邦战役,从萨拉米斯战役到伊普苏斯战役,继业者们在帝国的辽阔疆域内鏖战数十年,众多民族与部落卷入其中,形成一幅宏大而瑰丽的战争画卷。
本书上卷主题为“将领与战役”,作者以继业者战争的重要人物为主线,勾勒出这一动荡时代的轮廓,其中既展示了英雄们的命运浮沉,又叙述了各大阵营的兴衰,还介绍了各个继业者王朝的建立过程;下卷主题为“军队、战术与战斗”,聚焦于希腊化世界的战争艺术,呈现出沙场征战的细节。此外,作者绘制了12幅战场部署图,使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当时的重大战役。
本书上卷主题为“将领与战役”,作者以继业者战争的重要人物为主线,勾勒出这一动荡时代的轮廓,其中既展示了英雄们的命运浮沉,又叙述了各大阵营的兴衰,还介绍了各个继业者王朝的建立过程;下卷主题为“军队、战术与战斗”,聚焦于希腊化世界的战争艺术,呈现出沙场征战的细节。此外,作者绘制了12幅战场部署图,使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当时的重大战役。
不折之鹰 豆瓣
THE EAGLE UNBOWED: Poland and the Pole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作者:
[英]哈莉克·科汉斯基
译者:
何娟
/
陈燕伟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
- 11
这是一本关于二战的长久以来缺失的作品。
波兰二战史——解读二战的别样视角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
波兰只是拉开二战帷幕的第一个受害者,
但波兰人后来在二战中的经历,你绝对想不到。
是骑兵和坦克的惨烈对决,还是别有用心的精心宣传?
是一场民主对极权的正义战争,还是小国的利益可以被牺牲?
波兰后裔告诉你一个截然不同的 他们眼中的二战
2012年《经济学人》最佳历史图书
这是一只苍蝇反抗两个巨人的战斗。——切斯瓦夫·米沃什
波兰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这成为二战史的一大空白……直到哈莉克·科汉斯基写出了全面的英文版波兰二战史,才成功填补了这个空白。——《经济学人》
一部杰出而宏大的作品……她能同时在个人的故 事与更宏观的主题之间转换得游刃有余。
——安妮·阿普尔鲍姆,《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
科汉斯基通过引人入胜的细节讲述了波兰20世纪的历史故事,从1919年现代波兰的重生到1989年的苏联解体。……科汉斯基对战时波兰身处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痛苦挣扎、备受折磨的描述是一大亮点。——丹尼尔·福特 《华尔街日报》
一直以来,人们对战时的波兰有所误解,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让人望眼欲穿。哈莉克·科汉斯基的研究可谓正当其时……她的作品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广泛青睐。——诺曼·戴维斯 《纽约书评》
波兰的二战经历迥异于任何其他国家,没有第二个国家被轴心国和盟军双方都侵略过:波兰的西部变为纳粹德国的附属,东部并入了苏联。书中以不同于以往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正义战争”来解读二战,而波兰人的观点可能更触及国际政治的本质。
作者的父母和整个家族都生长在波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毁灭了他们的生活,不仅让他们家族,也让整个波兰民族堕入灾难,颠沛流离。科汉斯基女士的这本书不仅记录了波兰的命运,也记录了家族的迁徙,二者融为一体。
波兰二战史——解读二战的别样视角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
波兰只是拉开二战帷幕的第一个受害者,
但波兰人后来在二战中的经历,你绝对想不到。
是骑兵和坦克的惨烈对决,还是别有用心的精心宣传?
是一场民主对极权的正义战争,还是小国的利益可以被牺牲?
波兰后裔告诉你一个截然不同的 他们眼中的二战
2012年《经济学人》最佳历史图书
这是一只苍蝇反抗两个巨人的战斗。——切斯瓦夫·米沃什
波兰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这成为二战史的一大空白……直到哈莉克·科汉斯基写出了全面的英文版波兰二战史,才成功填补了这个空白。——《经济学人》
一部杰出而宏大的作品……她能同时在个人的故 事与更宏观的主题之间转换得游刃有余。
——安妮·阿普尔鲍姆,《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
科汉斯基通过引人入胜的细节讲述了波兰20世纪的历史故事,从1919年现代波兰的重生到1989年的苏联解体。……科汉斯基对战时波兰身处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痛苦挣扎、备受折磨的描述是一大亮点。——丹尼尔·福特 《华尔街日报》
一直以来,人们对战时的波兰有所误解,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让人望眼欲穿。哈莉克·科汉斯基的研究可谓正当其时……她的作品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广泛青睐。——诺曼·戴维斯 《纽约书评》
波兰的二战经历迥异于任何其他国家,没有第二个国家被轴心国和盟军双方都侵略过:波兰的西部变为纳粹德国的附属,东部并入了苏联。书中以不同于以往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正义战争”来解读二战,而波兰人的观点可能更触及国际政治的本质。
作者的父母和整个家族都生长在波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毁灭了他们的生活,不仅让他们家族,也让整个波兰民族堕入灾难,颠沛流离。科汉斯基女士的这本书不仅记录了波兰的命运,也记录了家族的迁徙,二者融为一体。
三十年战争史 豆瓣
Europe’s Tragedy A New History of the Thirty Years War
作者:
[英] 彼得·威尔逊
译者:
宁凡
/
史文轩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
当下最全面、最前沿的三十年战争史研究专著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英语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史、中欧史、军事史权威专家,本书荣获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
☆全书分开端、冲突、后果三部分,细致全面地将三十年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斗过程全景展现
☆批评了以往三十年战争研究的粗疏错漏之处
◎ 内容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将城镇和村庄夷为平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以比例而言,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三十年战争给后来的德国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彼得·威尔逊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这场战争,内容广泛,不仅囊括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涉及了文化、社会层面。威尔逊分析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细致描绘了战争的进程,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媒体推荐
一部杰出、全面且详细的著作。
——蒂姆·布兰宁,剑桥大学欧洲现代史教授
一部权威、明智、视野广阔的著作,研究得极为细致。
——劳罗·马丁内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极为成功,作者的学识令人钦佩,文笔轻快优雅,持论公正。
——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需要这样一部博学多识……一锤定音的历史著作。现在彼得·威尔逊提供了这样一部作品。
——杰弗里·科林斯,《华尔街日报》
当下最全面、最前沿的三十年战争史研究专著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英语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史、中欧史、军事史权威专家,本书荣获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
☆全书分开端、冲突、后果三部分,细致全面地将三十年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斗过程全景展现
☆批评了以往三十年战争研究的粗疏错漏之处
◎ 内容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将城镇和村庄夷为平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以比例而言,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三十年战争给后来的德国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彼得·威尔逊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这场战争,内容广泛,不仅囊括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涉及了文化、社会层面。威尔逊分析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细致描绘了战争的进程,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媒体推荐
一部杰出、全面且详细的著作。
——蒂姆·布兰宁,剑桥大学欧洲现代史教授
一部权威、明智、视野广阔的著作,研究得极为细致。
——劳罗·马丁内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极为成功,作者的学识令人钦佩,文笔轻快优雅,持论公正。
——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需要这样一部博学多识……一锤定音的历史著作。现在彼得·威尔逊提供了这样一部作品。
——杰弗里·科林斯,《华尔街日报》
血战钢锯岭 (2016) 豆瓣 TMDB I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Hacksaw Ridge
8.3 (1427 个评分)
导演:
梅尔·吉布森
演员:
安德鲁·加菲尔德
/
萨姆·沃辛顿
…
其它标题:
Hacksaw Ridge
/
钢锯岭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作为邪恶轴心重要成员的日本,其嚣张态势已成强弩之末。是年,决定战局走向的冲绳岛战役拉开序幕,成千上万斗志昂扬的美国大兵被派往冲绳,等待他们的则是敌军重兵防守、凶险异常的钢锯岭。在这群人中间,却有一个不愿拿起武器的军医。他名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 Andrew Garfield 饰),来自美国的弗吉尼亚。太平洋爆发之际,瘦弱的戴斯蒙德志愿成为救死扶伤的军医而应征入伍。可因童年和家庭的原因,他始终不愿拿起枪支操练,为此宁愿背上拒服兵役的罪名被送上军事法庭。几经周折,戴斯蒙德最终和战友来到了钢锯岭。枪林弹雨,转瞬之间无数人应声倒地。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戴斯蒙德仅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数十条濒死的生命……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鬼子来了 (2000)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鬼子来了
9.4 (1386 个评分)
导演:
姜文
演员:
姜文
/
香川照之
…
其它标题:
Devils on the Doorstep
/
鬼子來了
…
二战期间,中国河北唐山挂甲台村的农民马大三(姜文 饰)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晚上,游击队绑架了日军陆军士兵花屋小三郎(香川照之 饰)和翻译董汉臣,把他们捆绑塞入麻袋放在马大三家里,并吩咐马好好看管,几天后的大年三十来带人。马大三和村民战战兢兢地看守两人,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数次发出求救信号,皆被村民化解。半年过去了,村民们担心事情暴露,却又不敢把花屋等放了。
马大三最终被董汉臣说动,把花屋和董送到了日军宪兵队驻地,以换取粮食。日军宪兵军官酒冢猪吉是花屋的同乡。他表面上对马等人客气,但背后指责花屋让皇军蒙耻并殴打了他。宪兵队整队去马的村子里和村民联欢送粮,酒到酣时却乍露杀机……
马大三最终被董汉臣说动,把花屋和董送到了日军宪兵队驻地,以换取粮食。日军宪兵军官酒冢猪吉是花屋的同乡。他表面上对马等人客气,但背后指责花屋让皇军蒙耻并殴打了他。宪兵队整队去马的村子里和村民联欢送粮,酒到酣时却乍露杀机……
战狼2 (2017)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战狼2
5.7 (1047 个评分)
导演:
吴京
演员:
吴京
/
弗兰克·格里罗
…
其它标题:
新战狼
/
新战死沙场
…
由于一怒杀害了强拆牺牲战友房子的恶霸,屡立功勋的冷锋(吴京 饰)受到军事法庭的判决。在押期间,亲密爱人龙小云壮烈牺牲。出狱后,冷锋辗转来到非洲,他辗转各地,只为寻找杀害小云的凶手。在此期间,冷锋逗留的国家发生叛乱,叛徒红巾军大开杀戒,血流成河。中国派出海军执行撤侨任务,期间冷锋得知有一位陈博士被困在五十五公里外的医院,而叛军则试图抓住这位博士。而从另一位华侨(于谦 饰)口中得知,杀害小云的凶手正待在这个国家。
在无法得到海军支援的情况下,冷锋只身闯入硝烟四起的战场。不屈不挠的战狼,与冷酷无情的敌人展开悬殊之战……
在无法得到海军支援的情况下,冷锋只身闯入硝烟四起的战场。不屈不挠的战狼,与冷酷无情的敌人展开悬殊之战……
困守与反攻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林孝庭
九州出版社
2017
- 5
本书为作者过去十年来,从美国、英国与台湾各地的学术与史政档案机构所收集的档案中爬梳而来,包括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务院与历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档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台北“国史馆”、“国防部”史政局等地的大量解密史料,对冷战时期的两岸关系、台美关系与国民党的海外秘密活动,进行有系统的建构、分析与论述。内容包括: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冷战初期蒋介石的“敌后工作”与“第三势力”、台海危机与两岸密使、冷战高峰时期的西藏问题、东南亚冷战场上的蒋介石、冷战与台湾研发核武争议。
红海行动 (201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红海行动
7.3 (1187 个评分)
导演:
林超贤
演员:
张译
/
黄景瑜
…
其它标题:
刀锋·红海行动
/
红海风暴
…
中东国家伊维亚共和国发生政变,武装冲突不断升级。刚刚在索马里执行完解救人质任务的海军护卫舰临沂号,受命前往伊维亚执行撤侨任务。舰长高云(张涵予 饰)派出杨锐(张译 饰)率领的蛟龙突击队登陆战区,护送华侨安全撤离。谁知恐怖组织扎卡却将撤侨部队逼入交火区,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所难免。与此同时,法籍华人记者夏楠(海清 饰)正在伊维亚追查威廉·柏森博士贩卖核原料的事实,而扎卡则突袭柏森博士所在的公司,意图抢走核原料。混战中,一名隶属柏森博士公司的中国员工成为人质。为了解救该人质,八名蛟龙队员必须潜入有150名恐怖分子的聚集点,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和鲜血铸成中国军人顽强不屈的丰碑!
本片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
本片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
芳华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芳华
7.1 (1297 个评分)
导演:
冯小刚
演员:
黄轩
/
苗苗
…
其它标题:
歌声离我远去
/
Youth
…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寄人篱下的少女何小萍(苗苗 饰)经过重重试炼终于加入了梦寐以求的文工团,哪知道这里和她曾经待过的那些地方并无不同,她依然得忍受遭人唾弃和欺侮的生活。唯一给过她温暖的,是刘峰(黄轩 饰),不仅仅是对何小萍,被称为“活雷锋”的刘峰把自己的爱情和温暖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人。
实际上,刘峰一直爱慕着美丽活泼的林丁丁(杨采钰 饰),当他选择将这份感情勇敢的表达出来时,却让自己的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战争开始了,刘峰、何小萍和萧穗子前赴后继的走上了前线,在枪弹和炮火之中,每一个人都在用生命和热血绽放着属于他们的芳华。
实际上,刘峰一直爱慕着美丽活泼的林丁丁(杨采钰 饰),当他选择将这份感情勇敢的表达出来时,却让自己的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战争开始了,刘峰、何小萍和萧穗子前赴后继的走上了前线,在枪弹和炮火之中,每一个人都在用生命和热血绽放着属于他们的芳华。
深入敌后 (200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Behind Enemy Lines
7.0 (40 个评分)
导演:
约翰·摩尔
演员:
欧文·威尔逊
/
吉恩·哈克曼
…
其它标题:
Behind Enemy Lines
/
冲出封锁线
…
圣诞节前夕,波斯尼亚战争终于达成停火协议,亚得里亚海上的美军官兵们即将返回家乡。海军领航员伯纳中尉(Owen Wilson 饰)早已厌倦这场无意义的战争,长官莱斯利(Gene Hackman 饰)出面劝解却无济于事。圣诞当天,伯纳与搭档驾驶大黄蜂战机执行航拍任务,无意中瞥见非安全区中有武装人员行动,两人决定介入,却被对方的萨姆导弹击落,搭档被对方处死,伯纳侥幸脱险,但对方搜寻人员沿路追踪不舍。与此同时,接到伯纳求救信息的莱斯利苦于北约将军节制,在所谓顾全大局的考虑下无法介入非安全区搭救伯纳,莱斯利只好借助媒体力量甚至不惜盗用盟友设备,展开了一场对落入敌后下属的拯救行动。
模仿游戏 (2014) IMDb 豆瓣 Min reol TMDB DeaDvey's Reviews 维基数据
The Imitation Game
8.4 (1803 个评分)
导演:
莫滕·泰杜姆
演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凯拉·奈特莉
…
其它标题:
The Imitation Game
/
解码游戏(港)
…
二战期间,盟军苦于德国的秘密系统”英格玛“无法破译,政府召集了一批民间数学家、逻辑学家进行秘密破解工作,图灵(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饰)就是其中之一。计划刚开始图灵遭到了以休(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为首的组员和领导的排斥,幸好军情处部长孟席斯(马克·斯特朗 Mark Strong 饰)帮助他立项研究破译密码的机器,而图灵则变成了负责人,招收了新的成员琼(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开始了艰难的工作。琼很快就迷上了图灵,由于她的帮助所有组员空前的团结,并于两年后成功破解德军的密码。图灵一度与琼订婚,但实际上他隐瞒了一个秘密,因为这个秘密他也遭受了非人的待遇……
本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上映后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本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上映后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