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
克里米亚战争 豆瓣
The Crimean War:A History
9.2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 吕品 / 朱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争端入侵今属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两公国。随后,摇摇欲坠而勉力维持其欧洲势力的奥斯曼帝国、担心俄国扩张的英国,以及想要重塑辉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陆续对俄宣战。持续18个月的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并彻底改写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
费吉斯大量引用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文献资料,全面展现了民族主义情绪、帝国势力博弈和宗教冲突是如何影响各国介入战争的。从国王与大臣、报道战争的记者与作家,到战场上的军官与士兵、围城内的妇孺,费吉斯不仅从多个视角还原了战争的全景,也为今天理解19、20世纪的“东方问题”,黑海地区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世界裂痕提供了新的入口。
费吉斯在伦敦、巴黎、伊斯坦布尔、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尘封档案中仔细求索,揭露了政治家们的图谋,同时展示了战争造成的可怕人员伤亡……这本书追溯了许多现代冲突的根源。
——加里·巴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
扎实的研究……内容丰富而吸引人……基于大量资料,从政府档案到新闻报道、到回忆录、到几乎不识字的士兵的家信,费吉斯出色地平衡了政治、军事和社会历史……关于战争本身的篇章如冒险小说一般激动人心……《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战争的集锦,一部学术的庆典。
——《波士顿环球报》
[费吉斯]在描述高层政客对普通人的影响方面展露了极其出色的天赋,清楚地呈现了引发战争的反常外交手段……这本书清晰易懂、文笔流畅、情节生动。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为什么这场被忽视的冲突和为此殉难的人值得我们长久铭记。
——《独立报》
这部著作重要而让人印象深刻……俄罗斯的资料提供了鲜活的补充,在这方面费吉斯是一位大师。……《克里米亚战争》令人敬佩地描述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国际形势和宗教背景的重要意义。
——《纽约图书评论》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 (2005)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Babam ve Oğlum
8.3 (57 个评分) 导演: Çağan Irmak 演员: Fikret Kuşkan / Ege Tanman
其它标题: 나의 아버지, 나의 아들 / Babam ve Oğlum
无政府主义记者Sadik(菲克雷特·库斯坎 Fikret Kuskan 饰)在一次军事政变当天,因为无法把临盆妻子及时送去医院而导致妻子失血过多去世。儿子Deniz刚出生他就被送进了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后的Sadik新生活没过多久,为了儿子他带着一个秘密回到了早已断绝关系的父母家。父亲Huseyin(Çetin Tekindor 饰)因为Sadik当年没有听自己的话学习农业而无法原谅他。母亲竭尽全力修复着父子俩的关系。就在一家人逐渐磨合快要看到曙光的时候,Sadik的秘密像道晴天霹雳再次打翻了宁静的生活。
奥斯曼帝国 豆瓣
Osman’s Dream
7.8 (5 个评分) 作者: [英] 卡罗琳·芬克尔 译者: 邓伯宸 / 徐大成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7
以土耳其语材料为基础的奥斯曼通史
畅销伊斯坦布尔各景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倾情推荐
◎ 编辑推荐
☆英语世界第一部以内部视角描写奥斯曼帝国崛起至衰落历程的著作,完全摆脱西方中心视角和东方主义
☆伊斯坦布尔旅游景点最畅销的英语奥斯曼通史著作
◎ 内容简介
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它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的一举一动,对欧亚大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它却渐渐衰落,沦为备受欧洲压迫、剥削的“欧洲病夫”,并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崩溃。
本书主要讲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13世纪末建国起,至1927年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发表伟大演说之间的悠久历史,用16个章节叙述了奥斯曼帝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有早期奥斯曼苏丹为领土扩张、国家强盛所做的各种努力,奥斯曼人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挑战时的各种反应,也有奥斯曼末期各种势力挽救国家于颓败的努力,并在其中展现了奥斯曼的成就与文明特色。
本书笔法生动,内容翔实,并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大量运用奥斯曼土耳其语原始材料写成的奥斯曼通史。不同于过去西方学者的著作,它试图以一种更加中立的角度叙述这段长达6个世纪的历史,在土耳其颇受欢迎,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大力推荐。
◎ 名人推荐
卡罗琳·芬克尔游刃有余地展示了奥斯曼帝国充满戏剧性的历史。
——奥尔罕·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如今,对伊斯兰教的了解已不再是文雅博学的标志,而成了一种必需,卡罗琳·芬克尔出色的研究应该列入人们的必读书目。
——威廉·达尔林普尔,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
精彩力作……有史以来最权威的奥斯曼帝国叙事史。
——《文学评论》
芬克尔的创新之处在于,她展示了奥斯曼人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们的帝国的……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出版人周刊》
芬克尔为大家书写了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奥斯曼帝国六百年的历史。本书研究深入,文辞优美……对于希望了解这个帝国的人来说,本书必不可少。
——希斯·W. 洛瑞,普林斯顿大学奥斯曼与现代土耳其研究阿塔图克讲席教授
2022年1月12日 已读
第一本奧斯曼通史,進度推進地艱難,裏面的人名真是目不暇接,作為最後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今天巴爾幹半島、中東以及高加索地區的民族、宗教和政治形態塑造,都避不開它。
世界历史 世界史 伊斯兰 历史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豆瓣
Ottoman Centuri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urkish Empire
8.7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译者: 栾力夫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8 - 10
【内容简介】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强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世界的十字路口,国运兴衰牵动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徙到亚洲的最西端,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土耳其人拥有草原民族一贯的凌厉作风,而他们的灵活与包容则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仅仅经过三位开国苏丹的励精图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国”自立,在欧洲留下战无不胜的威名。
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苏莱曼大帝陈兵维也纳城下——鼎盛时代的奥斯曼帝国,为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建起新的繁荣,被汤因比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在亚洲,它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带领伊斯兰世界回归了团结与强盛。这一切,使得奥斯曼帝国在那个帝国时代无往不利,成为“三洲两海、东方西方、世界中心伊斯坦布尔的主人”。
随着世界现代的降临,奥斯曼帝国却落后了。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站上历史变革的潮头,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沙皇俄国、拿破仑帝国、大英帝国,与东方强权奥斯曼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1683年奥斯曼军队再度围攻维也纳遭遇惨败,从此,“胜利”愈发成为一种奢望:奥斯曼帝国在军事、制度、科技上都被欧洲赶超了。帝国尝试过种种维新道路,新与旧的交锋异常残酷,一些大臣甚至苏丹为了改革事业献出了生命。
帝国的改革亦步亦趋,而世界近代的帝国主义争夺和民族独立运动却来得无比迅猛。1821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爆发独立战争;同时期的埃及也自立门户。此后,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中东和非洲领土上陆续分裂出二十多个国家。其中很多国家迅速沦为英国、法国、俄罗斯等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最终,奥斯曼帝国本身也在“一战”战败后倾覆。六百年世界帝国的历史成了被人怀念、叹惋的过去,而现代土耳其以一个共和国的面貌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土耳其的跌宕国运中,中国读者能找得到祖国的影子,也找得到很多国际现状的根源。那段帝国时代是欧亚两洲,乃至整个世界近代不可磨灭、无法回避的历史记忆。
【编辑推荐】
1. 奥斯曼帝国史,即土耳其的古代、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世界近现代变迁必不可少、又常常忽略的一块拼图。奥斯曼帝国的国运兴衰,强时称霸欧洲,弱时被欧洲赶超、欺凌,加上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使得土耳其成为理解近代全球力量变迁绝好窗口。从这里,你在了解土耳其自身的同时,也将从另一个视角理解现代欧洲和现代中东的形成。
2. 历史读者的感官盛宴!本书作者曾受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称赞,说作者兼为“形象刻画的大师”和“叙事写作的大师”。《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作为作者的生涯收官之作,完美诠释作者的大师文笔。傲视欧亚群雄的伟大苏丹,被守旧势力烧死在塔楼中的维新大臣……洋洋洒洒的奥斯曼历史,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
3. 土耳其时政局势动荡,牵动欧亚两洲乃至全世界的神经。这个地处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之交,背负数百年奥斯曼帝国传统的国家,为何如此重要?这部奥斯曼帝国通史将给你答案。
4. 土耳其旅游访古、感受风情的必备读物。土耳其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国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这本书让你不再对土耳其一无所知,你将对伊斯坦布尔的街巷、伊兹密尔的古城、地中海岸的秀丽风光都有不一样的亲切。
5. 你是否是诺奖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粉丝?那么《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也将让你一见如故!这是《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白色城堡》等书背后的历史布景。
6. 土耳其与中国同为亚洲文明古国,到了近代又一同沦为欧洲主导的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的落后被欺者。近代的土耳其史称“西亚病夫”。是什么导致了中土两国的相似命运?了解土耳其的历史命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近现代世界。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 豆瓣
Ara Güler's Istanbul
9.2 (16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阿拉·古勒 摄影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序 译者: 邓金明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11
阿拉•古勒之于伊斯坦布尔,如海伦•莱维特之于纽约,罗伯特•杜瓦诺之于巴黎,森山大道之于东京。
古勒是启迪奥尔罕•帕慕克书写伊斯坦布尔的摄影师。帕慕克说:“每次我细细观看古勒的伊斯坦布尔照片时,我都会有一种奔回书桌去书写这个城市的冲动。”
酒馆里出神的客人、贫穷但快乐的渔民、雾气迷蒙的街道、在天空摇曳生姿的煤烟……全书精选古勒拍摄的153张有关伊斯坦布尔的黑白照片,记录上百万人的城市记忆,见证半个世纪间的日常生活和不朽诗意。
-----------------------------
本书包含153张照片,是对1940年代到1980年代伊斯坦布尔日常生活的生动记录。透过“伊斯坦布尔之眼”阿拉•古勒精确的镜头,这个城市的忧郁之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发生震荡。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处,伊斯坦布尔的性格和它的历史一样层次丰富,而古勒的照片就传达了这一切。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黑白照片之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撰写的详细而深情的序言。这位作家和摄影师古勒一样,都生于伊斯坦布尔,他们年轻时都曾渴望成为画家。二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的故乡,通过图像和文字,捕捉了伊斯坦布尔的灵魂。
奥斯曼之影 豆瓣
God's Shadow: Sultan Selim, His Ottoman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作者: [美]阿兰·米哈伊尔(Alan Mikhail) 译者: 栾力夫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11
耶鲁大学历史系主任修正现代世界起源叙事的重磅新作。
奥尔罕•帕慕克推荐,安德鲁•卡内基杰出非虚构作品奖提名作品
以一位冷酷苏丹的生平为主干,勾勒出:
●奥斯曼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传奇历程
●奥斯曼帝国的宫斗大戏
●奥斯曼与波斯、埃及、西班牙在地中海和中东的缠斗
●大航海、宗教改革背后的东方推手
【内容简介】
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千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欧洲震动。随后半个世纪,奥斯曼人继续扩张。到了16世纪初,虽然扩张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奥斯曼仍是一个以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为主体的中等国家,直到它迎来了第九任苏丹:塞利姆一世(1470—1520)。
塞利姆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孙子。作为非长子的他本与苏丹大位无缘。然而,由于哥哥与父亲反目,他借机通过政变成为苏丹。登上大位的塞利姆发动了三次东征。查尔迪兰战役,塞利姆击败了势头正盛的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开国君主伊斯玛仪,压制了萨法维的上升势头,也拉开了伊斯兰教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持续斗争的序幕。达比克草原战役,塞利姆一天便击溃了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马穆鲁克苏丹阵亡,阿勒颇、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等名城相继落入塞利姆手中。赖丹尼耶之战,塞利姆不到一个小时便再次大败马穆鲁克军队。不久,塞利姆在马穆鲁克首都开罗称哈里发,确立了在伊斯兰世界的至尊地位。短短不到4年,奥斯曼帝国就在塞利姆的领导下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帝国。
塞利姆不仅重塑了奥斯曼帝国和中东的政治生态,在他带领下蒸蒸日上的帝国还将影响辐射到了全球。帝国对东西方商路的垄断,导致哥伦布等人冒险穿越大西洋,最终发现了新大陆。而殖民美洲的欧洲人也用他们在旧大陆与奥斯曼人打交道的方式,与印第安人打交道,从而引发了新大陆的一系列冲突。同时,帝国的扩张也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压迫感,一些欧洲人将欧洲相较于奥斯曼的劣势归因为道德堕落,主流信仰遭到挑战。因此,倘若忽略奥斯曼帝国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完整地理解大航海时代和现代早期的世界。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塞利姆的传记,充斥着手足相残、父子反目、诸子夺嫡等权斗故事,以及塞利姆的赫赫战功;也是一部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描绘1470—1520年全球历史的创新之作,强调了奥斯曼帝国在大航海、宗教改革等重大事件背后的作用,补全了我们对现代世界起源的认知图景。
“奥斯曼之影”与“真主之影”永远投在了世界上。
【编辑推荐】
●奥斯曼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传奇历程。短短不到10年时间,一个中等强国便成为横跨三大洲的世界帝国。扩张中的奥斯曼帝国、初创的波斯萨法维帝国、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垄断了欧亚商路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四股势力相遇,为何奥斯曼帝国最终主宰了中东和地中海?
●抛弃欧洲中心论,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重新书写1500年前后的全球史,重新解释现代世界的起源。欧洲人的大航海不再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主旋律,而是笼罩在奥斯曼帝国扩张的阴影下;哥伦布、达•伽马等人不再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主角,奥斯曼苏丹塞利姆才是;宗教改革、欧洲人在新大陆和印第安人的冲突,背后也都有一只东方推手;塑造现代世界的不只有欧洲,还有奥斯曼帝国!
●以一位冷酷苏丹传奇的一生,全景展现奥斯曼帝国的宫廷斗争和对外扩张。他出生于帝国边陲,从小便目睹了叔父和父亲的生死斗争;他年轻时便表现出了杰出政治家的能力,积极结交实力派,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本与苏丹大位无缘,却最终通过手足相残、逼父退位等手段成功上位;他在位只有8年,却大败波斯萨法维王朝,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使迅速帝国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他却经常被历史学家忽略,他就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九任苏丹:塞利姆一世。
●奥尔罕•帕慕克推荐。安德鲁•卡内基非虚构作品奖提名作品,《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出版人周刊》《今日历史》年度图书,《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选书。彼得•弗兰科潘、玛丽•比尔德、伊恩•莫里斯、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等诸多学术大咖倾力推荐。
【各界人士及媒体推荐】
米哈伊尔是一位非常有独创性的历史学家。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扣人心弦……一项引人注目的的重要修正。米哈伊尔对现代社会的重新解释是雄心勃勃的、带有挑战色彩的……正如人们对一位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所期望的那样,米哈伊尔的写作很有权威性。他的写作很生动,也很容易让人理解,这意味着这本书虽然学术,但颇具可读性,读起来津津有味、令人越快……一部关于大变革时代奥斯曼帝国的优秀入门读物。
——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
奥斯曼帝国深藏在现代世界背后。米哈伊尔的这本新书很好地介绍了奥斯曼历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苏丹塞利姆一世。
——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作者
本书充满了跨文化交流的细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米哈伊尔的另一个主题:奥斯曼帝国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他将他的这本书称作一种修正主义的解释……强调伊斯兰教在塑造欧洲历史、美洲历史和美国历史的一些基本面向时所扮演的角色。由此出发,他说,“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产生了,它将推翻主导了人类上千年的信念。不管政治家、学者和传统历史学家喜不喜欢,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由奥斯曼帝国塑造的”……这个故事总是很有趣……一本历史书所能获得的最大褒奖就是它将让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
——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
米哈伊尔对苏丹塞利姆及其征服和改革的研究,正确地将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教置于早期现代史的核心地位。一本既重要又生动的作品。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得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马丁•盖尔归来》作者
天才的历史学家阿兰•米哈伊尔讲述了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的一生,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堪比《权力的游戏》。通过宫廷阴谋、战争、手足相残和纯粹的马基雅维利式狡诈,塞利姆在16世纪从默默无闻一步步登上世界权力的顶峰。但是,米哈伊尔所写的历史远不止塞利姆非凡的一生。本书是对世界现代史叙事的一次激进式修正,认为奥斯曼帝国在刺激哥伦布航海,困扰欧洲民族国家的恐惧和野心,以及深刻影响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自我理解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沿着这条研究路径,米哈伊尔表明,塞利姆统治下的穆斯林文化在很多方面比基督教西方的文化更进步、更宽容、更具世界性。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普利策奖得主,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特聘教授,《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作者
米哈伊尔的这部巨著是地缘政治方面的杰作,书中对西方自诩的主宰地位做了深入研究,对西方历史上以种族为中心的自大做了非常值得的、亡羊补牢式的修正。阅读本书是一场重要的学习经历。
——戴维•利弗林•刘易斯(David Levering Lewis),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得主,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真主的锻炉:伊斯兰和欧洲的形成,570—1250》作者
像他的作品一样,米哈伊尔的野心是很大的,他将三四本书的内容融合进一本书里。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一部快节奏的传记,讲述了主人公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被控谋杀父亲,以及战场上的战功等故事,因此可读性很强。
——马克•梅佐尔(Mark Mazower),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巴尔干五百年》作者
米哈伊尔的这本书是一部令人惊叹的全球史作品。通过考察天主教大西洋与伊斯兰教地中海之间漫长而纠结的互动,米哈伊尔提出了一个大胆且完全令人信服的新方法来思考现代世界的起源……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格雷格•格兰丁(Greg Grandin),班克罗夫特奖得主,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必然帝国:奴役、自由与新世界的骗局》作者
米哈伊尔敏锐地重现了哥伦布时代一位土耳其苏丹的生活。塞利姆一心追求全球霸权,通过压制东部邻国和欧洲基督教势力,戏剧性地扩张了他的奥斯曼帝国。通过探索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过去的竞争和相互影响,米哈伊尔提供了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新见解。
——艾伦•泰勒(Alan Taylor),普利策奖得主,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企鹅美国史”第一卷作者
作为耶鲁大学历史系主任和研究奥斯曼历史的专家,米哈伊尔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极具影响力的苏丹是如何定义他的时代并让世界臣服于他的……米哈伊尔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描绘了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中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贾斯廷•马罗齐(Justin Marozzi),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白金汉大学高级研究员,《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作者
阿兰•米哈伊尔用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不是从欧洲各王国狭小的疆域写起,而是从1492年左右奥斯曼帝国的巅峰时期写起。当苏丹塞利姆和他的军队征服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大片土地时,哥伦布和少数几个同伴正在寻找绕过强大的伊斯兰势力的途径……本书会改变你对过去和现在的看法。
——戴维•奈恩伯格(David Nirenberg),芝加哥大学神学院院长,《邻近的信仰:中世纪和今天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这本深入研究和优雅书写的书恢复了奥斯曼帝国在世界历史上应有的地位。米哈伊尔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欧洲以外的领导人在塑造我们所知的世界方面发挥的强有力作用。
——安妮特•戈登-里德(Annette Gordon-Reed),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蒙蒂塞洛的海明斯一家》作者
在本书中,米哈伊尔使读者重新校准了自己的历史感。在他对征服和探索时代的描述中,地位崇高的是奥斯曼苏丹塞利姆,而不是哥伦布或达•伽马。这位武士苏丹将自己统治的辽阔疆域扩大了一倍,使帝国成为三大洲的威胁。米哈伊尔追溯了这场震动从中国到墨西哥造成的全球影响,认为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充满野心的政治世界中的核心力量。
——莱斯莉•皮尔斯(Leslie Peirce),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东方皇后:一个欧洲女奴如何成为奥斯曼皇后》作者
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书,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观……它挑战了传统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关于“摩尔人杀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新教改革导火索的叙事。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画面:奥斯曼帝国是一个“统一的庞然大物”,征服并控制了三大洲,而欧洲则是一个“争吵不休的政治马赛克”。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但丁密码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Inferno
6.0 (278 个评分) 导演: 朗·霍华德 演员: 汤姆·汉克斯 / 菲丽希缇·琼斯
其它标题: Inferno / 地狱(台)
《但丁密码》改编自丹·布朗2013年的小说《地狱》,讲述了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在意大利一所医院中醒来,发觉自己头部受到重创且失忆,同时还受到多组人马追杀,女医生西恩娜·布鲁克斯(费莉西蒂·琼斯 Felicity Jones 饰)帮助他逃出医院,寻回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隐藏在但丁、米开朗琪罗等大师作品里的一个惊天阴谋,有极端邪恶的科学家妄图利用病毒把地球变成但丁《神曲》中描绘的地狱。
007:大破天幕杀机 (2012) T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Skyfall
6.9 (858 个评分) 导演: 萨姆·门德斯 演员: 丹尼尔·克雷格 / 朱迪·丹奇
其它标题: Skyfall / 007系列23:大破天幕杀机
数月前军情六处一块记载了潜伏于全世界恐怖组织内部所有特工名单信息的硬盘丢失,而追索硬盘的行动也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后,行动主要负责人M(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被高层解雇,而军情六处也遭到惨烈的袭击,伤亡惨重。为了查到幕后真凶,M召来佯死的传奇特工詹姆士·邦德(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 饰)。经过一轮严苛的特训和测试,邦德重新服役。在伊芙(娜奥米·哈里斯 Naomie Harris 饰)和新搭档Q(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的协助下,邦德追寻着某前CIA特工的踪迹来到繁华大都会上海。
在这一过程中,特工的名单不断泄露,而邦德最新一次的生死冒险也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