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外邦圖 豆瓣
外邦図――帝国日本のアジア地図
作者: [日]小林茂 译者: 林詠純 光現出版 2019 - 4
要成為「帝國」還是「殖民地」?
日本--對國家命運的選擇。
◎什麼是「外邦圖」?
「外邦圖」指的是日本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間,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所製作的地圖。當時的近代日本正面臨抉擇:未來是要躋身在海外擁有殖民地的「帝國」之列,還是成為被殖民的對象?日後日本就以製作外邦圖為起點,開始邁向歐美的「帝國」型國家之路。對當時的日本而言,戰爭可說是無可避免的課題,只能積極製作本國之外的外邦地圖,做為面對戰爭的準備。
◎「外邦圖」的作用是什麼?
在海外未知的土地戰鬥時如果沒有可靠的地圖,不僅找不到攻擊目標,也看不見盟友的所在,甚至,可能輕則白費工夫,重則全軍覆沒;此外,若成為帝國的日本希望在戰爭中獲得的殖民地施行近代化的行政管理,就需要地圖輔助。換句話說,戰爭與殖民地統治都需要地圖,日本也因此成立製作地圖的機構,製作各式各樣的地圖。
◎「外邦圖」為什麼消失?
首先,戰場或可能成為戰場的區域的地圖屬於軍事情報,必須嚴加管理,並對外部人員保密。此外從測量到印刷為止的製作過程,也一直都被視為機密。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累積的地圖與航照圖因為保密的關係被大量銷毀,使得外邦圖變得更加神秘。另一方面,海外殖民地的地圖,尤其是初期的地圖也因為失去管轄單位,而幾乎成為被遺忘的存在。
然而,雖然整理留存下來的外邦圖的工作持續在進行,但仍因為數量龐大,所以進度非常緩慢,直到二○○○年才加快整理速度,這一段被塵封的戰爭、殖民往事,才又系統性的回歸到眾人面前。
◎「外邦圖」,也包括台灣?
本書中除中國、韓國與東南亞各國外,也提到台灣的「外邦圖」;其中提到的不只是甲午戰爭前後台灣戰略用地型圖的測量過程,也談到甲午戰後日本如何重新丈量台灣土地,整理稅負,是日台史中比較少提及的一個環節。
然而,「外邦圖」反映出來的,不僅只是日本的帝國藍圖,也是日本在對自己的命運做出選擇時,無可避免的殫精竭慮與代價。透過本書,我們不但可以看見日本如何走向帝國之路,以及面對可預見必將來臨的戰爭時如何進行備戰,也能夠從一個過去難以著手的角度重新省視近代日本參與的幾個重要戰爭,以及帝國日本如何做好統治殖民地的準備。除了呈現出日本發展與進入戰爭時期的進程外,也可說是從不同於過去的角度,呈現日本與亞洲太平洋在這段時期的關係。
★《地理課沒教的事》系列暢銷書作家 廖振順 專業導讀
俄国历史地图 豆瓣
作者: 马丁·吉尔伯特 译者: 王玉菡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 3
《俄国历史地图(最新版)》通过165幅地图将长达2000余年错综复杂且常常居于动荡不安中的俄国历史生动地描绘出来。《俄国历史地图(最新版)》除了描写俄罗斯的战争和扩张之外,还大量表现那些并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细节:从饥荒和无政府主义,到海军扩张和发达的内河航运系统。时间跨度从公元前800年至苏联解体,是了解俄罗斯历史的必备手册。内容包括:
战争和冲突——从公元200—400年哥特人的胜利征战,到二战结束时德国人战败和冷战的结束;
政治——从中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到革命、君主政体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
工业、经济和交通——从1891—1917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到开垦处女地运动和重工业的发展;
社会、贸易和文化——从修道院的繁荣,到农民的不满、劳改营和俄罗斯族人的地理分布情况。
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 豆瓣
9.9 (11 个评分) 作者: 谭其骧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 10
《中国历史地图集(共8册)》(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