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
國家.社會關係與八九北京學運 Goodreads
作者: 趙鼎新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0 - 12
1989年春夏之交,中國國內貪污猖獗,物價飛漲,學術界委靡不振,北京巿逾萬名學生上街,引發人類史上最大型的學生運動。時勢遽變,改變了中國政經和社 會發展的軌道,迫?人們省思八九學運的始末和影響。 《國家.社會關係與八九北京學運》是一部社會學的專著,闡釋八九學運的進程,從四個角度解當時的政經局勢——包括國家合法性、生態環境與動員結構、話語和 行動模式,以及公共輿論;作者趙鼎新採訪了70位當時的運動參與者,又考究了許多鮮為人識的國內文獻,理論與實證環環緊扣。 本書榮獲美國社會學協會2002年度「傑出書籍獎(集體行動 / 社會運動)」,以及2001年度「傑出書籍獎(亞洲及亞裔美國)」。
2022年3月14日 已读
距離六四發生已經三十多年,雖然事件的痕跡在中國已經被抹地乾乾淨淨,當年經歷過此事的人要麼緘口,要麼出國,但是官方的掩耳盜鈴和裝聾作啞,無法掩蓋「產生大規模反體制運動的社會結構在中國依然存在」這樣的事實。從二零二二年當下來看,一個個當年導致運動的因子都在再次成型中,七六年之後的政權合法性無論是在道德還是經濟績效方面,對中共統治階層都在構成巨大的挑戰,而官方卻返祖寄希望于加強意識形態宣傳和訴諸於民族主義來解決政治結構上的根本矛盾,如作者所述「對於一個像中國這樣幅員遼闊、問題叢生的國家來說,如果政治改革被迫在經濟危機和社會動亂中倉惶啟動,那麼,社會衝突不僅會衝垮現有的政治力量,還會釋放出具有分裂傾向的民族主義和其他種種傳統勢力,這不僅會給中國、甚至整個世界帶來災難。」或者,這不過就是另一次王朝末路戲碼的重演。
八九六四 北京 天安門 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