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战时的第三帝国 豆瓣
The Third Reich at War
9.3 (21 个评分) 作者: [英]理查德·J. 埃文斯 译者: 陈壮 / 赵丁 九州出版社 2020 - 8
编辑推荐
★透过宏观的战争描绘与普通人的战时经历,细致讲述纳粹的军事征服与毁灭。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直到1945年5月投降为止,德国以闪电战攻势横扫欧陆,占领法国、丹麦、挪威、荷兰等国,进攻英国、苏联和北非。从波兰战役、冬季战争、突出部之役、巴巴罗萨行动,到大不列颠空战、斯大林格勒战、诺曼底战役等,埃文斯以流畅的叙事和清晰的分析,娓娓道来一场场决定二战走向的关键战役,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
★深入探讨纳粹的种族灭绝与优生政策,从参与者、动机、手段、地点、人数、各界反应等面向完整剖析纳粹罪行。从纳粹重建欧洲种族秩序的企图,对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等“劣等民族”的偏见,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人的意识形态,种族转移与清洗对战争经济与资源分配的影响,杀害精神病人和残疾儿童背后的“净化”心理,奥斯维辛、比克瑙等集中营内的惨无人道,大规模枪杀与毒气室建立的计划,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人数,以及德国民众对此的支持或反感,全面理解这场20世纪人类最大的浩劫。
★打破过去聚焦在战役或集中营的单一视角,全方位揭露第三帝国的战时体制及其运作,洞察纳粹自我毁灭的根源。本书以战争的推进为时间轴,鞭辟入里地探讨德国如何全面动员内政、外交、经济、殖民、人口管理、武器研发、企业合作、媒体宣传、宗教信仰、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如何控制擘画帝国的方方面面,倾全国之力投入“总体战”。
★不仅聚焦希特勒、戈培尔等少数纳粹高官,还扩及希特勒盟友、政府官僚、军事将领、普通民众,呈现更完整更真实的第三帝国。通过大量官方文件、会议记录、电报、信件、报纸、日记、回忆录等史料,埃文斯不但细腻地还原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纳粹领导的心理、决策,更描绘影响帝国存续的装备部部长施佩尔、波兰总督府总督弗兰克、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B集团军群指挥官博克、党办公厅主任博尔曼、元首办公厅主任鲍赫勒、帝国首席新闻官迪特里希、奥斯维辛集中营长官霍斯等等,立体且全面地展现纳粹德国的内部机制。
★《时代》《出版人周刊》《卫报》《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名家推荐
埃文斯行云流水的文字,展现他对第三帝国历史及其浩瀚的文献资料的透彻理解……埃文斯对第三帝国最终覆灭的描述,扣人心弦的精彩程度堪比当年盟军对德国步步逼近的包围。……无论是历史学者或广大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后,都会为作者的叙事能力而倾心。
——《出版人周刊》
为什么如此渴望秩序和民族自豪感的德国人民,却毫不犹豫地跟随史上最鲁莽的罪犯走向灭亡?《战时的第三帝国》,理查德·埃文斯完成的历史杰作,几乎回答了这个问题的每个可能的面向。……这段历史已如此熟悉,但埃文斯凭借智慧、良好的架构与令人钦佩的清晰文笔,对这过去几十年来已被广泛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最好和最新的总结。
——《时代》周刊
我们都知道这段历史的結局,但理查德·埃文斯的三部曲更精妙地引領我们看清全貌
——《卫报》
鲜少历史学家敢尝试这样的宏大叙事,难以想象还有谁能改善这部作品,更遑论超越。
——《华盛顿邮报》
埃文斯将纳粹种族政策、内部党争和外交政策等传统研究方向和文化生活、教育政策和经济掠夺等更晚近的学术焦点结合在了一起;利用的材料五花八门,既有盖世太保文件和社民党秘密报告等经典的官方信息,也有当时德国人的信件和日记等一手记录,毫无遗漏地将纳粹德国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可谓包罗万象。
——《德国历史》
埃文斯避免了许多第三帝国历史著作的缺点:将第三帝国的历史等同于希特勒的个人传记,而普通的德国人不是希姆莱恐怖统治的受害者,就是戈培尔宣传狂潮的无脑容器。在他的笔下,第三帝国的历史没有主角,有的是一群被一视同仁的恶棍,他为读者呈现的是一个更加饱满而真实的第三帝国。
——《纽约时报》
“第三帝国三部曲”是现今所有语言中有关纳粹德国的最全面的历史作品。
——伊恩·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作者
“第三帝国三部曲”全面描绘了希特勒政权起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读起来令人叹为观止。它可能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衡量相关著作的标杆。
——罗伯特·奇蒂诺,美国历史学会学者
内容简介
直到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仍相信欧洲不会再次陷入一场全面战争,相信希特勒在重振德意志荣光时会通过外交手段维系和平,但这一丝希望在9月1日150万德国大军入侵波兰的那一刻彻底破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正式揭开,德国开始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随着占领区的扩大,第三帝国实行新的种族秩序和优生计划,对象从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逐步扩展到“反社会者”、精神病人、残障儿童。从“安乐死”计划到种族灭绝,纳粹一步步实行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大规模谋杀。
从冬季战争、大不列颠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理查德·J. 埃文斯结合战争进程的宏观叙事与各阶层、各种族民众的个人陈述,揭示德国如何点燃欧洲战火,洞察希特勒的野心与动机,完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他更聚焦纳粹党的普通成员、一般德国人和“非德意志”人的日常经历与心境,细腻地描绘在这段悲惨的烽火岁月中,“普通人”是怎么生存的。全书融合了叙事、描述和分析,从战役、政策、党内斗争、经济发展,乃至文化宣传、武器研发、科学研究到种族屠杀,完整而精确地展现第三帝国从1939年全面开战到1945年彻底覆灭期间的各个面向。
什么是民粹主义? 豆瓣 Goodreads
What is Populism?
7.9 (57 个评分) 作者: [德]扬—维尔纳·米勒(Jan-Werner Müller) 译者: 钱静远 译林出版社 2020 - 5
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但人民去了哪里?——贝尔托·布莱希特
★★民粹主义诊断之作:仇视精英、反对多元、垄断人民★★
☆紧扣国际政治新趋势,教你看懂现代社会的民粹危机☆
☆民粹主义不仅事关政治,更事关人性的弱点☆
☆普林斯顿教授精到解读,国内知名政治学者刘擎作序推荐☆
“米 勒这本小书……对澄清“什么是民粹主义”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阐 释,并针对当下的政治现象提出许多敏锐而深邃的批判分析。”——刘擎
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见证了玛丽娜•勒庞等民粹主义者的崛起。他们宣扬自己代表真正的普罗大众,借助“平民政治”和“沉默的大多数”等口号,对精英包揽的政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可是,到底什么是民粹主义?它真的是对民主的纠错和补充吗?
在本书中,米勒定义了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它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民粹主义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它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
在米勒看来,危险和误解都源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只有明确了民粹主义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它的挑战。
纳粹德国 豆瓣
Nazi Germany
作者: 【美国】克劳斯·费舍尔 译者: 佘江涛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深入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这使得《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成为研究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著作。
德国 豆瓣 Goodreads
Germany: Memories of a Nation
9.3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尔·麦格雷戈 译者: 博望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9 - 6
一部国家史,一部民族史。
六大部分,三十个主题,建筑、雕塑、绘画、瓷器、啤酒、香肠、汽车、货币……以“物”串连起德国政治、文化、艺术等数百年历史变迁。
在过去的一百四十年里,德国一直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力量。二十八年前,一个新的德国诞生了。
我们对这个新生的德国有多少了解?
它的民众又是如何认识他们自身的?
尼尔• 麦格雷戈认为,对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来说,想要构建一段清晰连贯又全面的德国历史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在地理层面还是历史层面,德国总是动荡的。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地游移。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伊曼努埃尔• 康德的故乡——柯尼斯堡现今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德国最伟大的作家约翰• 沃尔夫冈• 冯• 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大教堂里发现了德国艺术与历史的特质,而斯特拉斯堡如今在法国境内。本书讲述的内容时间跨度长达五百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德国由众多独立的政体组成,而每一政体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1914 年以前的德国人或许会讲述的那些自己民族与国家的动人故事,早已被之后三十年的诸多事件摧毁了。
或许德国的历史天生就是破碎的,但它包含了大量广泛共享的记忆、意识与经历。对它们中的一部分进行检视便是本书的目的。从十五世纪古腾堡发明的现代印刷术开始,作者选取了那些在新生的德国仍然能引起共鸣的对象与观念、人物与场所,比如德累斯顿的瓷器及其废墟中的碎石瓦砾、包豪斯的设计和德国香肠、查理大帝的皇冠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营门,以此向我们展现它的集体想象。
还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这般地讲述“德国”。
梅特涅:帝国与世界 豆瓣
Metternich. Stragtege und Visionär. Eine Biografie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德] 沃尔弗拉姆•希曼(Wolfram Siemann) 译者: 杨惠群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6
他是马克思笔下旧时代的开明专制 领袖,也是基辛格极力推崇的“均势外交”代表人物;
.
他的一生既见证了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皇朝的兴衰沉浮,也左右了世界秩序的走向;
.
从反对拿破仑、遏制法国大革命,到恐惧欧洲革命,他开启了国际关系史上的“梅特涅时代”。
.
【内容简介】
在历史叙事中,梅特涅一直以与一切自由、民族力量反其道行之的敌人形象出现,是反动的化身。相反,历史学家沃尔弗拉姆•希曼却为这位影响欧洲四十余年的国务活动家赋予了全新的形象。希曼教授在新史料的基础上,第一次精准且形象地阐述了19世纪上半叶梅特涅在诸多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以及有哪些动机在长时期驱使着他……梅特涅的思想在当时颇为现代,他对社会历史的诊断也洞若观火、极富预见性。所有这些论断与人们到目前为止加罪于他的指责迥然不同。
.
【本书获誉】
一部杰作。
——约戈•西姆海斯,《新苏黎世报》(Neue Zürcher Zeitung)
.
沃尔弗拉姆•希曼为传记写作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约翰内斯•威姆斯,《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
人们当然可以继续为梅特涅作传,但能更好吗?这将十分渺茫。
——安德里亚斯•法姆戈,历史教授,2016.10.25
.
为具有牢固学术基础的、永葆价值的、著述优秀的历史类书籍,干净利落地树立起一个范本。
——马提亚斯•施蒂克勒,《历史杂志》(Historische Zeitschrift),卷304/1,2017
.
多民族欧洲的幻想家……从一个遭人愤恨的反革命分子,变成一位多民族欧洲的思想先驱,以及一位对弱者的需求有着细腻敏锐感觉的政治家。
——托马斯•温特,《艾夏赫日报》(Aichacher Zeitung),2018.2.17
.
日后谈及梅特涅,此书将为起始。
——蕾娜特•瓦格纳,梅尔克在线(Online Merker),2016.7.13
.
沃尔弗拉姆•希曼将以他的这部传记改变梅特涅的形象,因此,本书会在长时间内作为一部标准著作而存世。
——乌尔斯•布尔曼,《每日邮报》(Die Tagespost),2016.6.4
.
确定无疑的是,历史学者沃尔弗拉姆•希曼以他几近千页的传记,让一百五十年来的“梅特涅研究”成了一堆废纸。
——贝托尔特•泽瓦尔特,《文学世界》(Literarische Welt),2016.3.19
.
沃尔弗拉姆•希曼写了一部关于梅特涅侯爵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著作。安格拉•默克尔应该仔细品读。
——亚历山大•卡曼,《时代》(Die Zeit),2016.2.18
奥斯特利茨 豆瓣 Goodreads
Austerlitz
9.1 (4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译者: 刁承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内容简介
人到底需要多少记忆?
当孤身穿过时间,我们真正需要记住什么,面对什么?
一个追寻真相的高贵灵魂,一幅奇异梦幻的记忆拼图,
从威尔士到伦敦到布拉格到巴黎,
一个维特根斯坦式的男子,在理性与罪之间徘徊,
穿越时间之雪,抵达先于身体的伤口。
本书是德国作家温弗里德 •塞巴尔德享誉国际的代表之作,也是其离世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这一名字本身便是一种隐喻,它既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名字,又是一场著名战役的名字,同时还与奥斯维辛(Auschwitz)的发音如此相似。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被一对英国夫妇收养的犹太男孩,得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奥斯特利茨”后,终其一生追索自己的身世之谜。从威尔士到巴黎,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而伴随着他对“自我”的探寻,一块又一块不可或缺的记忆拼图逐渐连缀起来,还原出一份悲恸的个人史,一段令人难以释怀的家族往事,以及欧洲大陆曾发生过的那段黑暗的历史。塞巴尔德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语调,突破传统小说文体的各种边界,将虚构与事实、记忆与历史、图像与语言、叙事与评论等糅杂在一起,编织出一个既有理性的深度,又有感性的迷人的故事。通过奥斯特利茨,我们穿越到一片带着深不可测的时间感的广袤之地,一个由朦胧的画面与人影组成、笼罩于光与雾之中的世界中。
◉媒体推荐

塞巴尔德是二十一世纪的乔伊斯。他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穿越欧洲历史黑暗时期的奥德赛之旅,乃欧洲大陆思想及文学集大成之作,是战后世界最感人至深、最真挚的小说之一。——《泰晤士报》

若你认为现代文学已死,试试塞巴尔德吧。如卡夫卡及博尔赫斯这般的大师之魂正活在塞巴尔德身上。对塞巴尔德来说,那些“宏大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他也想要对其提供解答。——《华尔街日报》

大多数作家,即使优秀的那些,写能够被写出的东西;而非常伟大的那些,写无法被写出的东西,譬如塞巴尔德。——《纽约时报》

塞巴尔德属于一个稀有而难以捉摸的种类……他让人上瘾,而一旦你被他的作品所虏获,就再也不愿、也不想放下了。——《纽约客》

你所能想象到的最扣人心弦的作家之一。具有难以被分类的独创性,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声音。其作品应被列入卡夫卡、博尔赫斯和普鲁斯特的行列。
悲痛,绝美,奇异,萦绕不去……塞巴尔德的秘密是他将自己视为在这个时代似乎已显过时的良心之声,他为逝者呼吁,不忘正义。
极少数能让人意识到语言之魅力的作家。——《纽约时报书评》
◉编辑推荐

现代主义文学最后的大师塞巴尔德,跻身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之列的风格开创者。横扫欧美各大文学奖,包括柏林文学奖、不莱梅文学奖、海涅奖、海因里希•伯尔文学奖等,在法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作家中的作家,苏珊•桑塔格尊为“伟大文学”,扎加耶夫斯基写诗致敬,詹姆斯•伍德长文推荐。

塞巴尔德绝唱之作《奥斯特利茨》:悲痛、绝美、奇异、高贵,21世纪德国文学的桂冠,为责任与良心而写作。

他的写作有着“钟声的庄严”,既是对宏大问题的回答,又迎合了当前文化讨论中的热点,因而引起普遍讨论、获得广泛赞誉。

“塞巴尔德是21世纪的乔伊斯!”——欧洲媒体评论《奥斯特利茨》
荷马的奥德修斯是对常青的伊萨卡的返乡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对平庸的都柏林的忍受
塞巴尔德的奥斯特利茨则是对奥斯维辛的认领

获得奖项:
美国国家书评人奖
Koret犹太图书奖
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
英国文格图书奖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之选
《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年度最佳图书
神圣罗马帝国 豆瓣
作者: [英] 詹姆斯·布赖斯 译者: 孙秉莹 / 谢德风 商务印书馆 2016 - 6
本书主要论述了神圣罗马帝国将近千年的历史,但正如作者所说,他的目的不是要撰写一本叙述性的历史著作,不是要为曾经包括在神圣罗帝国版图之内的德意志和意大利撰写历史,而是要将这个帝国当作一种体制或体系来加以剖析。因而,与人们通常理解的不同,作者把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定为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在罗马加冕之年。在他看来,这是一件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无此则“世界历史将会是另一种样子”。那么,这一体制或体系如何形成的,作者认为,它是那些业已过时的宗教信仰和历史相糅合的畸形产物,就是说是在基督教和罗马帝国古老传统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罪孽的报应 豆瓣
The Wages of Guilt: Memories of War in Germany and Japan
8.2 (22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9
德国有心结,一提到犹太人,德国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猛增。
君特·格拉斯说,“有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回忆,德国就应该永远分裂。”
倘若说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是可以“应对”的话,那么德国人总体而言可谓应对自如。战后德国人曾经“无力哀悼”,然而如今,对国家罪行的内疚转化成一种美德,对比某些国家的死不悔改,甚至成为一种优越感的标志。
日本缺心眼,正如麦克阿瑟所说,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是个十二岁小孩。
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曾这么说:“日本近代史上没有令人羞愧的篇章。”
有了广岛和长崎原爆造成的冲击,日本人在谈论战争罪时,感到有资格反戈一击,指责“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复一年地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员会把教科书里有碍爱国自豪的史实一概阉割干净。
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普法战争 豆瓣
The Franco-Prussian War: the German conquest of France
作者: (美) 杰弗里·瓦夫罗 (Geoffrey Wawro) 译者: 林国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6
★ 关于普法战争的权威之作
★ 深入挖掘欧洲和美国的众多档案材料
★ 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惊的、权威的、详实的普法战争史
【内容简介】
1870-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惊惧于普鲁士在1864年普丹战争和1866年普奥战争中的大胜,以及俾斯麦的政治野心,希冀通过战争让普鲁士臣服。1870年7月两军开始动员,这场战争显然已经是“箭在弦上”。普鲁士及其德意志同盟的军力两倍于法军。不过,巴赞元帅麾下的“老兵”已然是战场传奇,不可等闲视之。他们经验丰富,更配备了当世最为精良的步兵武器“夏塞波”步枪。俾斯麦、毛奇筹谋已久,拿破仑三世、巴赞各怀心事,法国一路溃败,从格拉沃罗特、色当的血腥战役,再到卢瓦尔河和巴黎的残暴收官,这场战争始于政治谋略,终于政治谋略。
经过普法战争,战败的法国经历了自我革新,共和观念深入民心;胜利的德意志,形式上实现了统一,然而其帝国体制只会推动军国主义集团的崛起,将德意志的发展同战争与扩张相联结。在作者看来,究竟谁赢得了普法战争,答案不像看起来那般简单。
【本书获誉】
这部作品毫无疑问是权威之作,研究精湛且引人入胜。本书以俾斯麦和拿破仑三世为主角,塑造出那个时代的璀璨群星。这本书展现了普法战争对于现代世界的重要性,也令现代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迈克尔·贝施洛斯,《征服者:罗斯福、杜鲁门与希特勒德国的毁灭,1941-1945》
瓦夫罗将广博素材同敏锐洞见融为一体,在这个已经被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的作品主宰了半个世纪的历史论题上,为我们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见解。本书可与霍华德的那部经典比肩。
——丹尼斯·肖沃尔特,科罗拉多学院历史学教授
不仅是对于普法战争,还包括对于欧洲大陆以及19世纪的研究,本书都可谓熠熠生辉。杰弗里·瓦夫罗给我们讲了一个宏大的故事。
——里克·阿特金森 ,《破晓时的军队》,普利策奖得主
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 (201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Resident Evil: Afterlife
6.0 (468 个评分) 导演: 保罗·安德森 演员: 米拉·乔沃维奇 / 艾丽·拉特
其它标题: Resident Evil: Afterlife / 生化危机4: 来生
爱丽丝(米拉·乔沃维奇 饰)重回在东京,向安布雷拉公司复仇。后者潜藏在地球的底部,威斯克(肖恩·罗伯茨 饰)执行着自以为是的安全技术标准。爱丽丝闯入了禁区,直捣黄龙。而威斯克竟然不惜毁灭城市做困兽斗。最终,当他驾驶着直升机逃离时,却被爱丽丝胁迫,情急之下,他向爱丽丝身上注入了具有对T细胞的免疫病毒,令她丧失了超能力,只能驾机飞翔荒无人烟的阿拉斯加。地球上已经177天没有生命迹象。然而,爱丽丝却意外发现了克莱尔(艾丽·拉特 饰)。她们循着阿卡迪亚信号,回到了地狱之城,满眼的僵尸令人触目惊心。迎接她们的是同样听到信号的幸存者。在神秘犯人克里斯(文特沃斯·米勒 饰)的帮助下,她们向阿卡迪亚之船进发……
生化危机3:灭绝 (200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Resident Evil: Extinction
6.8 (448 个评分) 导演: 拉塞尔·穆卡希 演员: 米拉·乔沃维奇 / 奥德·菲尔
其它标题: Resident Evil: Extinction / Resident Evil 3
爱丽丝(米拉·乔沃维奇 饰)被保护伞公司实验室复制,成了伊萨克博士(伊恩·格雷 饰)的研究标本。因为她体内的DNA可以对抗T-病毒,所以博士以此来提升僵尸的杀伤力。爱丽丝接到了人类的求救信号,但却中了奸计,几经拼杀,方才自救。她如释重负,然而在睡梦中,她却强烈地感受体内强大力量的召唤,显然保护伞公司实验室对她做了手脚。而且,伊萨克博士还给僵尸注入了人类血液,激活其人类的心智。僵尸变得更强大,根本无法被控制,他们残忍地杀害了实验室助手,被训练对付爱丽丝。3年后,地球成了不毛之地。内华达州的幸存者结成了同盟,爱丽丝也在其中,但是她不敢表露身份,因为实验室给了她超能力,同时也让她被迫做了间谍。爱丽丝被孤立,只有卡洛斯懂得她的苦衷,二人也因此陷入了暧昧之中……
有答案的男子 (2021) 豆瓣
The Man with the Answers
7.2 (79 个评分) 导演: 斯特里奥斯·卡米蒂斯 演员: 瓦西里斯·马古里奥蒂斯 / 安东·威尔
其它标题: The Man with the Answers
维克多自幼和奶奶生活在希腊的海边小镇,奶奶去世后,他决定开车去往德国,开始一段公路旅行。在前往意大利的船上,维克多偶遇英俊、自由、奔放的德国男人马蒂亚斯,二人相互吸引,越走越近。在驱车北上的过程中,马蒂亚斯逼迫维克多走出舒适区,二人因此发生激烈的冲突。当旅行临近结束,他们各自的问题是否能找到答案?
2021年11月2日 看过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旅途上的缘分,能到这,也足以刻骨铭心了
2020s 2021 6 LGBT LGBTQ
希特勒的男孩 (2004)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
8.2 (155 个评分)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演员: 马克思·雷迈特 / 汤姆·希林
其它标题: 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 / 英雄教育(台)
1942年的德国,17岁的少年Friedrich(马克思·雷迈特 Max Riemelt 饰)努力训练自己,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加入纳粹的训练营。在通过重重考试之后,他获得了机会,然而他的父亲却极力反对,于是他伪造父亲在文书上签名,成功成为了训练营的一名成员,开始了每天艰苦的训练。在其中,他认识了Albrecht(汤姆·希林 Tom Schilling 饰),一个德国军官的儿子,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Albrecht却不热衷于纳粹,反而更喜欢文学和写作。Albrecht的父亲却希望儿子跟他一样,以后成为一名纳粹军官,两人矛盾不断。在训练营里,Friedrich和Albrecht发现了许多丑恶的现象,Friedrich的信仰开始有所动摇。而在一次水中训练中,Albrecht却再也没有从水中出来......
本片获2003德国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撞车 (200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KevGa-NeoDB Eggplant.place
Crash
8.3 (686 个评分) 导演: 保罗·哈吉斯 演员: 桑德拉·布洛克 / 唐·钱德尔
其它标题: Crash / 冲击效应(台)
一个黑人电视导演和他的妻子,莫名其妙地因为莫须有的违章驾驶受到了白人警察的侮辱;看似该受到谴责的警察却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那名曾遭他侮辱的黑人妇女;老实巴交的波斯商店店主,却差点谋杀了有着刺青的墨西哥修锁匠(迈克尔•佩纳Michael Pena饰);地区检察官(布兰登•费舍尔Brendan Fraser 饰)和他的妻子(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饰)被抢吉普车后只能把怨气发泄到无辜的修锁匠身上;黑人警察(唐•钱德尔 Don Cheadle 饰)在承受着上司的威胁和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弟弟。
这一切看似无关的琐事,却在36小时内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绞缠在一起,在这个以暴力,性,金钱闻名的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洛杉矶街头一幕幕上演……
神祇、陵墓与学者 豆瓣
Götter, Gräber und Gelehrte. Roman der Archäologie.
8.3 (14 个评分) 作者: [德]C.W.策拉姆 译者: 張芸 / 孟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6
这是一本有关考古学的经典畅销书,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C. W. 策拉姆追寻着伟大学者和冒险家的足迹,从欧洲来到中东,又转至中美洲,带领人们进入一个个考古学传奇:施里曼发现特洛伊、卡特开启图坦卡蒙传奇般的墓室、科尔德维挖出巴比伦城、汤普森潜水寻找玛雅宝藏,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读者们宛如身临其境,亲历这些湮没已久的世界被揭开神秘面纱的过程。
本书首次出版于1949年。迈入21世纪以后,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德国罗沃尔特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了彻底修订,补录考古学的最新成果,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补充了附录,进行了多方完善。
谍影重重3 (200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The Bourne Ultimatum
8.7 (885 个评分) 导演: 保罗·格林格拉斯 演员: 马特·达蒙 / 朱丽娅·斯蒂尔斯
其它标题: The Bourne Ultimatum / 叛谍追击3:最后通牒(港)
失去了心爱的女人,杰森·伯恩(马特·戴蒙 饰)面临更为艰难的日子,他努力回忆,却只能在睡梦中被脑海里一知半解的闪回所惊醒,依然无法记起自己的身份。
但是伯恩注定不是平凡人,不等他冷静下来好好“找回”自己真正的身份,中情局派出的杀手又接踵而至。在接连的几次较量之后,伯恩终于被彻底激怒,决定反戈一击——他主动追击杀手,到过莫斯科、马德里。巴黎,也在伦敦和丹吉尔做过停留。
随着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杰森回到了纽约,在那里,他将会找到一切的答案,寻回自己的身份。
朗读者 (200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he Reader
8.5 (1015 个评分)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演员: 凯特·温丝莱特 / 大卫·克劳斯
其它标题: The Reader / 为爱朗读(台)
15岁的少年米夏·伯格(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饰)偶遇36岁的中年神秘女列车售票员汉娜(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后来两个发展出一段秘密的情人关系。汉娜最喜欢躺在米夏怀里听米夏为他读书,她总是沉浸在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年轻的米夏沉溺于这种关系不能自拔的同时,却发现他自己根本不了解汉娜。忽然有一天,这个神秘女人不告而别,米夏在短暂的迷惑和悲伤之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战虽然结束了,但德国对于纳粹战犯的审判还在继续。成为法律学校的实习生的米夏,在一次旁听对纳粹战犯的审判过程中,竟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虽然已经事隔8年,但米夏还是一眼便认出那就是消失8年的汉娜。而这一次,她坐上了纳粹战犯审判法庭的被告席,这个神秘女人的往事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逐渐清晰。然而,米夏却发现了一个汉娜宁愿搭上性命也要隐藏秘密。
汉娜最终被判终身监禁,而此时米夏(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与汉娜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2009年初的第81届奥斯卡上,该片共获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5项提名,最终温丝莱特凭借该片折冠当年奥斯卡影后。
谍影重重2 (2004) TMDB Min reol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he Bourne Supremacy
8.3 (823 个评分) 导演: 保罗·格林格拉斯 演员: 马特·达蒙 / 布莱恩·考克斯
其它标题: The Bourne Supremacy / 伯恩的全面控制
经历过腥风血雨之后,伯恩(马特·达蒙 饰)和女朋友玛丽(弗兰卡·泼坦特 饰)隐居在印度偏僻的海边小镇,想忘记以前的生活。一天,神秘组织的杀手来到小镇打破了伯恩二人世界的宁静,女友玛丽也在逃亡途中被杀。
为了查出真相,伯恩重新开始战斗,他发现以前工作的中情局开始重新寻找他,自己被卷入了一场刺杀活动中,被人诬陷破坏了中情局的一次情报交易,杀害特工。伯恩别无选择,他只能找到冒充自己的人,才能洗刷清白,为女友报仇。
谍影重重 (2002)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Bangumi 维基数据
The Bourne Identity
8.1 (1052 个评分) 导演: 道格·里曼 演员: 马特·达蒙 / 弗朗卡·波滕特
其它标题: The Bourne Identity / 叛谍追击(港)
杰森·伯恩(马特·达蒙 饰)在意大利被人从海上救起,他失去了记忆,除了臀部的瑞士银行帐号之外,他完全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
杰森从瑞士银行找到了大量的现金,六本护照,一把枪,同时他发现自己格斗、枪械、和语言等方面的能力,他开始追查自己的身份,并且把陌生女子玛丽(弗兰卡·泼坦特 饰)也卷了进来。两人从瑞士到巴黎,一路上受到神秘杀手组织的追杀,危机重重。
杰森能否化险为夷,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否有勇气面对真相?
哈利·波特与密室 (2002) TMDB Min reol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8.3 (1744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哥伦布 演员: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 艾玛·沃森
其它标题: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 哈利波特2:消失的密室(港/台)
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结束了假期,即将回到霍格沃兹继续学习魔法。一个叫多比的家养小精灵警告哈利不要回到霍格沃兹,否则会陷入极大的危险。哈利没有听从多比的劝告,回到了霍格沃兹。很快,霍格沃兹发生了一连窜怪事:接二连三出现学生被石化,一直找不出原因。而哈利总能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从墙壁里传出来。
传说,霍格沃兹有一个密室,里面记录着伏地魔年轻时的秘密,只有斯莱特林的人才能打开密室。哈利偶然发现自己能听懂蛇说话,一时传闻是哈利打开了密室。难道多比所指的危险就隐藏在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