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学
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 豆瓣
東アジア古代における諸民族と国家
作者: (日) 川本芳昭 译者: 刘可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4
★ 汉民族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 一个不同于秦汉社会的“中华帝国”是如何在与诸民族互动形成的?
★ 东亚大陆形成的统一帝国对周边民族与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外诸民族间的抗争与流动,足与西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相匹敌,甚至超过其规模。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使周边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中原王朝内部也出现了“胡化”“蛮化”现象。这种双向的“中华化”让一个迥然异于秦汉社会的“新的中华”最终形成。
汉民族乃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川本芳昭一直关注其形成过程极其与周边诸民族的互动关系。上至汉唐,下至辽、金、元,川本芳昭从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与倭国的“中华化”,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东亚古代的民族与国家。
【本书突破】
① 从“中华帝国的构造”的观点来看,北朝与辽、元、汉代彼此间在国家体制上具有同质性的一面(本书第1篇第4章);
② 朝鲜、日本的古代国家体制也可以看到与上述类似的发展历程(第2篇第1章);
③ 当东亚大陆形成统一帝国时,周边地域(如古代云南、日本等)也会产生同样的波动,这一波动又与周边地域的自立化相互关联,从而呈现出与大陆同样的发展轨迹(第3篇第1章);
④ 北魏史研究中的发现,在辽、金、元甚至清代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到同类现象,且这种类似性绝非仅仅因为同是非汉民族入华而产生的(第4篇第4章);
⑤ 所谓汉民族的形成,要等到解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问题后才能得以实现,此时的汉民族已是个较秦汉时期进一步扩大、深化了的概念(第3篇、第4篇第1章)。
契丹古代史研究 豆瓣
作者: [日]爱宕松男 译者: 邢复礼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4 - 8
北方民族史译丛:契丹古代史研究》共由三编十一章所组成,要特别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对于古代北亚游牧部落有深刻的理解,又有社会学方面的素养,所以能把上述中国史料和散见于《辽史》的契丹族自己的传说,巧妙地加以揉合和对比,从而清楚地反映出契丹部族制社会的情况,在许多方面显示了作者自己的灼见卓识,解答了过去存在的疑问。例如他指出契丹部族自始至终都是由耶律、萧两姓组成的集团,他们之间有一种半族结合关系,因而使史实与传说泾渭分明。此外,还有一点是在作为《北方民族史译丛:契丹古代史研究》重点的第三编中,对于迄今为止几乎令人有架空感的遥辇氏Kitai的实在性进行了探讨。
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 豆瓣 谷歌图书
キメラ——満洲国の肖像
7.6 (5 个评分) 作者: 山室信一 译者: 林棋禎 八旗文化 2016 - 5
  傀儡國家? 偽滿政權?
  在傳統國共史觀中,
  滿洲國是受日本關東軍扶持之政權,以奪取中國利益,已是一種定見。

  王道樂土?民族協和?
  但對於日本人而言,無論在科學上、良心上,
  滿洲國都是果敢地往理想邁進、十分獨特的近代國家建設。

  日本左翼學者筆中的滿洲帝國,理想與現實衝撞下的愛恨情仇。

  ◎日本爭奪滿蒙之目的是為了與勁敵美國展開「世界最終戰」?
  ◎王道樂土、五族協和等建國理想均是日本創造出來的美好幻象?
  ◎在溥儀執政的風光表象下,關東軍的獨裁與歧視政策才是滿洲國的真面目?
  ◎滿洲國其實並非「日本唯一之活路」,而是日本帝國崩潰的最終因素?

  「日本這個國家並未舉辦滿洲國的葬禮,就像偷吃東西後,卻又抹乾嘴巴般裝作不知道。」——日本漢學家 |竹內好

  「無論如何,滿洲國的一生,在中國東北這片大地上吸取無窮的養分,並不時轉變其形貌,與東北大地這個母體同生共死。希臘神話之中的奇美拉,正是口中噴著火焰,焚毀大地,掠奪家畜而去的怪物。」——本書作者 | 山室信一

  在華人世界裡,滿洲國無疑是被歷史遺忘的角落、被政治掩蓋的議題。這個近代日本所創設出來的「幻造國家」,原本應是某種烏托邦理想,卻以最慘烈的現實之姿誕生;它打著王道樂土與五族協和的大旗,但不可否認它是關東軍主控下的傀儡國家;它是與西洋文明相逢的最前線,但這個石原莞爾所謂的「日本唯一之活路」最終卻隨著帝國日本一同幻滅。

  滿洲國,是絕非用「偽政權」這樣的簡化思考就可輕易定位的存在。它是日本與中蘇等鄰國關係下的產物,應該將之當作世界或東亞近代史的一環來思考。滿洲國也和二十世紀的各種議題,如戰爭、革命、壓迫與解放等問題環環相扣。從這個角度思考滿洲國的問題,就等於探討了二十世紀這個時代的問題。


  糾纏的日滿關係是理解滿洲國的關鍵,日本學者山室信一從日本觀點,深入探究了滿洲國與日本的關係以及滿洲國建國的來龍去脈。對於山室而言,滿洲國就像是隻擁有獅頭(關東軍)、羊身(日本天皇)與蛇尾(中國皇帝)的幻獸(奇美拉),此政權確實是以關東軍為首之傀儡國,目的在於掌控日本於滿蒙之利權。但從「善意的惡政」此論點出發,我們也能看到,滿洲國得以建立並非僅靠關東軍,眾多抱持復辟、保境安民理想的東北要人,與抱持興亞主義、民族協和、王道樂土理念的在滿日人,以及期望改革日本的日本知識分子,基於各自的考量,對滿洲建國也紛紛展現出樂觀其成的態度。

  然而,滿洲國的美好幻象,經由自我民族中心主義的日本人所實踐之成果,卻成為了令人畏懼的「沒有國民的軍營國家」,以致興起「反滿抗日」浪潮,而原本冀望滿洲成為「唯一之活路」的日本帝國,也在「日滿一體化」的實相惡果下,雙雙於一九四五年走向滅亡。

作者簡介

山室信一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日本政治史、法政思想史。除《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外,亦著有《法制官僚的時代——國家的設計與知識的歷程》(一九八四年每日出版文化獎)、《作為思想課題的亞洲——基軸.連鎖.投企》(二○○一年亞洲太平洋特別獎)、《憲法九條的思想脈絡》(二○○八年司馬遼太郎獎)、《日俄戰爭的世紀——從連鎖視點所見的日本與世界》等書。

譯者簡介

林琪禎

  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學術),曾任出版社外稿譯者多年,現為和春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專任助理教授,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內容力有限公司內容流通總監。著有《帝国日本の教育総力戦:植民地の「国民学校」制度と初等義務教育政策の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日本學研究叢書18)。

沈玉慧

  九州大學人文科學府東洋史講座博士、同人文科學研究院專門研究員。譯有中島樂章〈十七世紀初九州中部海港與閩南海商網絡:肥後地域之明人墓與唐人町〉等。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

黃耀進

  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究員,現為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候選人,內容力有限公司內容製作總監。譯有《東京日和》、《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等書。

徐浤馨

  日本國立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博士後研究、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助理教授。現為真理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內容力有限公司代表。
2021年8月29日 已读
国共对于已经盖棺定论的滿洲國的态度,浓缩在一个“伪”字,但是作为滿洲國的直接缔造者——日本,其视角和诠释对于世人补充完整这段十三年半的历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 日本 日本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 港台版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魏晋南北朝 豆瓣 谷歌图书
中華の崩壊と拡大︰ 魏晋南北朝
8.2 (36 个评分) 作者: 川本芳昭 译者: 余晓潮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4 - 2 其它标题: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