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不平靜的半島 豆瓣
동아시아 해양과 대륙이 맞서다
作者: 金時德 译者: 林珮緒 馬可孛羅文化 2019 - 4
一本重新定義東亞各國勢力角逐的新史書!
為何韓半島成為大陸與海洋勢力短兵相接的地緣政治要衝?
「大東亞共榮圈」的起始點在韓半島上?
幾百年來,各國勢力消長,然而海洋、大陸的勢力交鋒仍影響世界局勢,
身處在東亞,該如何鑑往知來,在國際舞台占據一席地位?
韓半島,北與中國、俄羅斯相連,南隔一道海峽與日本相望。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讓許多韓國人認為韓半島因位處地理要衝,才屢屢遭外部強權侵略。如此看待歷史,雖然情有可原,卻欠缺宏觀角度理解幾百年來風起雲湧的列強競逐。
十六世紀前,韓半島政權一直跟中國皇朝保持緊密的關係,從史前的箕子朝鮮起,接著到朝鮮三國等後續政權,都跟中國的「大陸勢力」密不可分,半島上的人們,因此重視大陸遠過於海洋。事實上,對日本來說也是如此。一五九二年,豐臣秀吉渡海攻打韓半島,還想一舉攻入中國,長達六年的「壬辰倭亂」揭開了海洋勢力的抬頭。「海洋」與「大陸」,終於在韓半島交會,一觸即發的衝突持續威脅著住在半島土地上的人們。
十七世紀以來,西方遠洋貿易的船隻遍布東亞,台灣、中國、日本,無一不進入世界交流體系裡,特別是日本,雖然江戶幕府採取鎖國政策,但特地開放荷蘭駐在港口長崎。透過荷蘭這扇窗,日本逐漸形成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蘭學」,隨著日本開國、大政奉還、明治維新等過程,日本蛻變成近代強權,甚至重燃占領中國、建立「東亞共榮圈」的野心。於此同時,突破重重障礙終於抵達太平洋沿岸的俄羅斯帝國,也想跟日本一較高低。而傳統上代表「大陸」的中國則苦苦追趕,試圖跟各方強權競爭。
韓半島的人民與政權,卻還沒體會到這個現實,幾乎阻斷與西方各國的來往,只能仰賴浪跡東亞海域的漂流民看到截然不同的海洋世界。海洋勢力正展現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從巴達維亞、新加坡、澳門、香港乃至臺灣,這些港口城市都欣欣向榮,而韓半島卻在列強巨大的陰影下,逐漸失去主控權。面對自信滿滿的「海洋帝國」及與之抵抗的「大陸帝國」,韓半島只能在這當中受人擺佈,最終被迫併入日本。
二戰結束後,韓半島仍無法脫離海洋與大陸的競爭,代表新興海洋勢力的美國與再起的大陸勢力蘇聯,相互攻防,導致一九五〇年的韓戰及南北韓的分裂。面對歷史,韓半島人民抱持悲觀的心態,認為夾在海陸之間的這個半島,生來是衝突的交會點。而面對這種史觀,作者透過十六至十九世紀的歷史,重新爬梳韓半島與各國強權互動的過程,警醒我們應該利用海洋與大陸要衝的地理優勢,摸索出自立與繁榮的生存策略。
不平靜的江河 谷歌图书 豆瓣
8.8 (9 个评分) 作者: 楊猛 eCrowd Media Inc. 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6 - 6
獨一無二的報導
當敏感封閉的北韓遇上經濟開放的共產中國——
世界上最神祕、最奇幻的邊境線
中國和北韓間的異次元隱祕世界
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邊境,兩條用滿語命名的河流——鴨綠江和圖們江,以及其發源地長白山,曖昧地切割開兩個專制共產國家,又神祕地把它們的人民連在一起。
在這條邊境線上,你無法避開歷史。古高麗王國的遺跡散佈在鴨綠江畔。滿洲皇帝出身並祭拜的神山——長白山,也是北韓金氏家族三代人塑造的血統之源——白頭山。而生活在中國境內的百萬名朝鮮族人尷尬地承載、映照了此段曖昧的歷史。
只有在這裡,你才會發現金氏極權神話的崛起秘密。你才會發現中國北韓偉大友誼的幕後真相和畸形的外交關係。只有在這裡,無言的江河折射出歷史,中國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過去——狂熱的領袖崇拜、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對人民無所不在的精神控制,巨大的貧窮;而北韓人似乎從中看到未來。
走私犯、脫北者、傳教士、謀殺案、主體思想、金氏家族的特許貿易、中國朝鮮族人說不出的『恨』——
你中有我,我中有我,只有共構共生的共產國家,才會出現中韓邊界特有的奇幻世界。
這是帶有奇幻色彩的旅程。掌控中國、南韓、北韓三國敏感海域的走私大老、潛藏在一百萬名中國朝鮮族人中的五萬名脫北者、遊走於共產黨和勞動黨之間創辦大學的美籍韓國人牧師、依靠金氏政權而大發其財的中共元老後代、在大河兩岸輾轉遷徒的朝鮮人家族的無言之『恨』……行走在中國和北韓邊境的大江大河邊,好似穿梭在一條時光隧道。如今那些有形、無形的界限似乎正在被衝垮,但河水冷寂,動蕩無聲,似乎並不平靜。
本書記錄了作者2010年到2015年這五年間,三次沿著中國和北韓的邊境旅行的故事。這個帶有奇幻色彩的旅行,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的北韓情結。只有中國人最能夠理解北韓,因為中國的過去就是北韓的現在。中國人審視北韓,就像回望自己昨天的身影。
丰臣秀吉朝鲜侵略关系史料集成 豆瓣
作者: 北島万次 編 平凡社 2017 - 1
豊臣秀吉朝鮮侵略関係史料集成(全3巻)
日朝関係史、また東アジア史を決定づけた戦争。その全貌を示すべく日本?韓国?中国の史料を網羅。第一人者による初の待望の集成。
北島  万次 編
出版年月 2017/02
ISBN 9784582468205
Cコード?NDCコード 3021 NDC 210.49
判型?ページ数 A5 3080ページ
在庫 未刊?予約受付中
ネット書店で購入 選択して下さい
本体 : 46,000円+税
この本に対するお問い合わせ?感想
日朝関係の根源にわだかまり、東アジア史を転換させた戦争。その全貌を示すべく日本?韓国?中国の史料を網羅、懇切な解説?注釈を加えて編む。第一人者による初の待望の集成。
全3巻揃(分売不可)。
属国与自主之间 豆瓣
属国と自主のあいだ――近代清韓関係と東アジアの命運
作者: 冈本隆司 (Takashi Okamoto) 译者: 黄荣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3
本书是关注近代东亚历史状态的一本专著。作者立足于对立的东西世界秩序状态,将叙述时期限定为19世纪中叶至甲午战争,以清韩宗属关系为主轴,凸现当时东亚的焦点问题——朝鲜“属国自主”,并将其放入多国间之交涉的背景当中,去捕捉近代东亚构造的变迁过程。作者运用了多种语言史料,从多角度观察了近代清韩宗属关系,试图从客观上恢复近代清韩宗属关系的真实历史面貌,继而揭示出近代东亚的真实历史状态。
“自主”一词对朝鲜半岛的人们来说可谓意味深长。朝鲜半岛统一的重要原则即为“自主”的再继续。作者以“属国自主”为话题,再现近代的东亚秩序状态,无疑对目前东亚局势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本书荣获第二十七回三得利学艺奖。作者冈本隆司,男,1965年生,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副教授,被日本史学界称为鬼才,已先后出版三部专著,一直力图再现近代东亚的真实历史面貌。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 豆瓣
作者: 李大龙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3 - 5
《三国史记》是邻国朝鲜较早出现的汉文史书,作者是王氏高丽的大臣金富轼。《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本纪》专门记载了汉唐时期我国东北地区高句丽政权的历史,由于《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有些内容不见于中国史书记载,因而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资料。本书从高句丽政权与中原王朝包括割据政权关系这一侧面对《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与中国史书记载存在的异同进行系统考述,进而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及作者金富轼的治史态度等做了探讨,提出了新的看法。本书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研究,尤其是《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孙卫国 商务印书馆 2007 - 11
本书主旨为探讨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原因,分析这种思想的表现及其对清韩关系的影响,阐明自号“小中华”的朝鲜王朝对中华文化的倾慕、利用之以建立其政权的正统性,并对这一时期的中朝关系作出全面的榫和重新解释。为此作者研读了中、韩和日本的几乎所有相关文献,穷十余年之功,撰写了这部被相关专家誉为具有震撼性的著作,持论公正,述事理性客观而有深度。应当说,这是近年出现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從漢城到燕京 豆瓣
作者: 吳政緯 秀威資訊 2017 - 7
【一部東亞交流史的縮影,一個探索世界的故事】
一個生於十六到十八世紀之間的朝鮮人,他腦海中的「世界」是甚麼樣子?要徒步多遠,才能離開朝鮮?越過邊境,直至盡頭,是北極或南極嗎?
明清時期,「朝鮮使節團」按例連年組織三百人左右的盛大隊伍,浩浩蕩蕩地出使中國。這趟行程長達一千兩百公里,使節團沿著鴨綠江,要走四十天至六十天不等,才能穿過山海關,來到北京。
越過高山與深河,他們親歷中國,看見了什麼?
以朝鮮的「他者」視角,跳脫「中國」思維,從世界史的格局呈現16-18世紀對於東亞的另類觀察──「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人氣作家吳政緯,藉由珍貴的古地圖以及使臣日記,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東亞!

1592年,一場波及中日韓三國的世界大戰「壬辰之戰」,就在朝鮮半島開打!豐臣秀吉揮兵朝鮮,朝鮮國王連夜逃走,使者急向中國求救,當時的大明王朝,救,還是不救?!
這是十六世界的東亞,當時的朝鮮身為明朝的藩屬,每年派遣朝天使(後稱「燕行使」)出使中國。本書以這場驚動天下的「壬辰之戰」揭開序幕,帶出這群罕為人知的「朝鮮使者」的故事。
這群使者中,有人成功說動明朝官員出兵援救自己的國家,如鄭崑壽;有人在戰爭中被俘虜,流亡日本,淪為人質,最後終於逃出生天,如魯認與姜沆;也有因語言不通,只能與中國人透過筆談交流,卻從中培養出至死不渝的跨國友誼的,如洪大容與金在行。在他們眼中,明朝並非積弱不振,反而是援救朝鮮免於日本攻佔的強盛國家,中華文化以及「中國製造」的布疋、貨物與商品更是備受推崇,每逢朝鮮使節團出訪中國,都是一趟滿載而歸的商貿交流。
然而隨著清人入關,明清鼎革,孺慕大明的朝鮮人在心態上該如何自處?他們怎麼面對大時代的崩裂?又該如何看待大清帝國的存在?朝鮮的世界觀,至此產生了劇烈的改變!他們先是熱衷於撰寫明朝歷史,甚至放棄仕途,為明朝守節;然而終究遺忘了明朝,並逐漸走向今日的韓國主體認同,這段艱難的轉折,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明清時期的朝鮮使者每次出使都留下許多觀察紀錄,作者由兩幅韓國人繪製的古地圖說起,從這些史料中,再現一個又一個真實生動的故事;並且更進一步,探索朝鮮人心底的中國與天下究竟有多遠有多大,為讀者描繪出一幅朝鮮的思想地圖。
我們最幸福(增訂版) 豆瓣 谷歌图书
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9.3 (24 个评分) 作者: 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 译者: 黃煜文 / 祁怡瑋 麥田 2015 - 5
☆亞馬遜讀者五星書評,授權多國語言出版,中文版銷售突破10萬冊!
☆增訂版收錄芭芭拉‧德米克新寫的長篇後記:金正日辭世後,北韓依舊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牢籠,近萬字的內容解析金正恩如何以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元首之姿,鞏固看似垂危的政權,並補述六名脫北者的生活現況。
=極權主義文獻開創之作=
榮獲「2010年英國年度圖書獎」
入選「201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文學決選作品」
《我們最幸福》是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一部作品!──英國圖書獎評委
芭芭拉‧德米克用一種引人注目,而又讓人難忘的方式為人們展示出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的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次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次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電力、自來水和食物短缺之苦,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脫北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是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我們最幸福》追溯六名北韓人超過十五年來的生活──在這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混亂時代裡,他們遭遇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在無人挑戰下接掌大權,以及蔓延全國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奪去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獲獎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國度,她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今日最壓迫的極權主義政權下會是什麼感受──這是個歐威爾筆下的世界,沒有網路,廣播與電視選臺鈕全固定在政府頻道上,就連表露情感也會遭到懲罰;在這個警察國家裡,告密者受到獎賞,而無心的言論很可能讓人終生監禁於古拉格。
德米克帶領我們穿過政府的重重檢查,進入到北韓深處。從謹慎而敏銳的報導中,我們看到她的六名主角──他們全是尋常的北韓平民──戀愛、養家活口、懷抱野心,以及努力求生。然後,一個接一個,他們終於發現自己被政府背叛,而我們全程參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我們最幸福》是極權主義文獻的開創之作,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豆满江 (201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두만강
8.3 (67 个评分) 导演: 张律 演员: 尹兰
其它标题: 두만강 / 图们江
电影《豆满江》描述了从朝鲜偷渡图们江来到中国边境小村庄(吉林省图们市江沿乡新田村)的少年脱北者的故事。豆满江,在中国被称为图们江,位于中朝边界。影片主人公是12岁的少年昌浩,他有个哑巴姐姐顺熙、年迈的爷爷以及远在韩国挣钱的母亲,父亲则在当年为救落水的姐姐而在豆满江里丧生。昌浩与一位过河而来的热爱足球的朝鲜少年郑真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