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蒙古國 豆瓣
Mongol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Land and its People
作者: 邁克·迪倫(Michael Dillon) 译者: 苑默文 時報文化 2021 - 8
1921-2021蒙古國獨立百週年
臺灣首見呈現20世紀以來現代蒙古國史的權威之作
蒙古國——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
在龐大野心威脅下,從自我覺醒到認清現實,
一路顛簸但也逐步走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獨立之路。
在僅僅一百年多一點的時間裡,蒙古國經歷了1911和1921年的革命;還經歷了作為蘇聯附屬國的70年;以及作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的將近30年時間。這段百年史因其夾在中俄之間特殊的地緣政治而足以成為許多邊緣小國該關注的借鏡。
傲然於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巨人
現代蒙古國被夾在兩大強國——中國和俄羅斯的中間。當西方提及蒙古時,總是把它輕視為一個被強大的鄰國主導的又小又不重要的國家。蒙古國目前的人口也許很少,但它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面積僅比伊朗略小,但比土耳其和法國都大得多。而且,決定蒙古國在現代世界中角色地位的主要是這個國家的戰略位置,而不是它的國土面積。
作為最重要的蒙古國研究的專家之一,邁克‧迪倫帶來這個迷人國度的現代歷史
邁克‧迪倫在本書中講述這個迷人國度的現代歷史。他審視了這個國家曾經發生的鎮壓歷史、對該國佛教徒的屠殺、在蘇聯統治和獨裁統治下的痛苦經歷和腐敗的歷史。但如今,它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它現在有一個運作良好的議會民主制度,廣泛地代表了蒙古國各民族的混合。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雖是另一個問題,但當這個國家開始對世界事務產生自己的影響,這本短小精悍、尖銳而權威的《蒙古國》將會成為關於該地區歷史的一本經典之作。
蒙古國的經驗很重要,它作為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在和兩個強大鄰國的交手過程中,為了國家和獨立所作出的奮鬥凸顯出了許多地緣政治帶來的壓力和妥協,非常值得許多國家借鏡。
2023年2月12日 已读
因為新冠錯過了二零二一年蒙古獨立百年,二零二四年蒙古建國百年可不能再錯過了,努力成行。
歷史 獨立 生存 蒙古
哈萨克汗国:不败之剑 (2017) 豆瓣 TMDB
Қазақ Хандығы: Алмас Қылыш
导演: 鲁斯坦·阿卜杜拉舍夫 演员: Kayrat Kemalo / 多斯卡汗·索沙季诺夫
其它标题: Қазақ Хандығы: Алмас Қылыш / 钻石宝剑
本片剧本由编剧萨马古力•叶鲁拜根据著名小说家伊利亚斯•叶森贝尔林长篇历史小说《游牧人》第一部《不败之剑》改编而成。 影片主要以哈萨克语为主,此外还使用了卫拉特语和蒙古语北部方言。电影院还将播放俄语配音版本。"我们将根据第一季的收视情况,来决定第二季的拍摄工作。哈萨克的历史十分悠久,其中更有着丰富的故事可以搬上荧幕。主权独立,让我们拥有了制作这部影片的机会。"导演鲁斯帖穆说。 据导演透露,《哈萨克汗国--不败之剑》第一季初期预算为20亿坚戈,而最终成品的耗资为500万美元。 据悉,连续剧《哈萨克汗国》是根据总统指示,由沙肯•阿伊马诺夫哈萨克电影制片厂拍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为连续剧提出主题思想。
在中國與蒙古的夾縫之間:一個蒙古人未竟的民族自決之夢 Goodreads
中囯とモンゴルのはざまで:ウラーンフーの実らなかった民族自決の夢
作者: 楊海英 译者: 陳心慧 八旗文化 2018 - 8
草原的統治者,蒼狼的後代,成吉思汗以來最有權勢的蒙古人。
中國人稱呼他為「蒙古王」,對他既敬且畏。
他的名聲響徹草原,留下的卻是毀譽參半的評價。
他是烏蘭夫,一位在時代風雲中興起的「紅色之子」。
一九四六年,數以萬計的蒙古人相信中共許下的諾言,
歡天喜地期待著「蒙古人的自治國家」降臨;
二十年後,這些信賴中國共產黨、追隨共產黨直到最後的蒙古人,
最終沒有一人能夠逃過血腥屠殺和無情肅清……
本書作者楊海英教授,繼《沒有墓碑的草原》之後,從近代蒙古史上最關鍵的人物――烏蘭夫的一生著手,探討中國對蒙古的壓迫,以及蒙古人在大漢族主義下的掙扎求生。蒙古與中國、遊牧與農耕、大漢沙文主義的進逼與蒙古自我認同的維持……在無盡的夾縫之間,身受重壓的蒙古人,該如何做出抉擇?眼見同胞的苦難處境,「蒙古王」烏蘭夫,所做出的抵抗又是什麼?
這是一段湮沒在沙塵中,交織著期待、背叛、抵抗與幻滅的傳奇;直至今日,人們仍然訴說著「當代蒙古王」的故事,然而,蒙古已經再無第二個成吉思汗,蒼茫的草原被漢人墾殖破壞後,變成滾滾沙土……
●自詡為「成吉思汗第二」的民族主義者――烏蘭夫
一般讀者對蒙古歷史的了解,往往只限於成吉思汗與忽必烈的時代,很少人知道,在近代蒙古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一位手握雄兵、號稱「蒙古王」的傳奇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烏蘭夫。
二○一六年,蒙古人布小林成為內蒙古政府主席;布小林是有「蒙古王」稱號的開國上將烏蘭夫的孫女,祖孫三代接連擔任內蒙古最高領導人,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烏蘭夫家族究竟有何特色,讓中國領導人不得不借重他們的力量?開創這一切的創始者烏蘭夫,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在中國官方歷史上,烏蘭夫被描述成「少數民族融合的典範」,位列開國上將之一,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領導人、為民族團結復興和祖國統一繁榮建立了卓越的功勳」。然而,他內心自詡為「成吉思汗第二」,其實是一位令中共深感棘手的蒙古民族主義者。他一方面高呼「毛澤東萬歲」,一方面卻又全力保護蒙古民族,力圖追求蒙古人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獨立自主,不惜和毛澤東展開明爭暗鬥;但是,他的努力最終以失敗作收。
有人說他是「蒙古史上最大的蒙奸」,但透過還原被竄改的文件,卻又發現他對追求蒙古民族自治獨立,充滿著熾熱的情感。同時具有兩個矛盾面相的烏蘭夫,不管在身前身後都充滿了謎團,也是歷史上常常被忽略,卻光彩逼人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文革中遭到批鬥,甚至身後都不能歸葬故土,必須以「中華驕子」的名義葬在北京官方墓地……
●蒙古族vs.大漢族主義――「在蒙古草原上,農耕是落後,放牧才是先進」
內蒙雖然在名義上是由蒙古人當家,但面臨漢人的墾殖,蒙古族其實已經淪為少數民族。二十世紀中葉的內蒙草原上,蒙漢人數的比例是一比九;漢人在蒙古草原上實施「土改」,以粗劣的農耕方式大肆侵奪蒙古人的牧場。在這種不顧生態的農耕之下,蒙古的豐美草原漸漸化為沙漠,而蒙古人也日益受到壓迫。
面對這種局勢,烏蘭夫挺身而出,為保衛蒙古族人而竭力奮戰。他大膽主張「在蒙古草原上,農耕是落後,放牧才是先進」,反對漢人鯨吞蠶食的土改,豎立蒙古人自己的偶像(如成吉思汗),主張漢人幹部應該更加了解蒙人,漢蒙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然而,他的堅持引起了毛澤東和大漢族主義者的側目,中共不只派遣了大量間諜監控他的行動,一九六六年起更大舉批鬥「烏蘭夫反黨集團」,烏蘭夫因此失勢,數以萬計的蒙古人則遭到殘酷肅清。
●開放與封閉――蒙古族的人道精神
即便面臨大漢民族主義的壓迫,烏蘭夫和蒙古人仍然保有傳統的質樸人道精神。一九五九年,烏蘭夫收養了三千名長城以南的漢族孤兒,當時他是這樣說的:「最好的方法是將孩子們交給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每一個人都很喜歡小孩。無論是哪裡來的孩子,都會受到所有人的關愛。」
對於孩子包容,不分彼此用心照顧,是蒙古社會的傳統美德與榮譽。只要接受草原的生活型態和價值觀,誰都可以成為遊牧民。這是中央歐亞世界自古以來的傳統,屬於開放性的民族觀。比起種族,只要共同擁有遊牧的生存方式,誰都可以成為草原的一員,是現代平等精神的表露。相較於自私、偏狹的大漢族主義,蒙古這種博愛的傳統,又是另一個「先進」之所在。
●「蒙古民族自決」的理想與幻滅
一九四六年,日本人退出內蒙草原後,蒙古民族分別組織了好幾個政府,不斷嘗試建立「由蒙古人自治自主的國家」。這些組織最後經由烏蘭夫之手獲得統一,而烏蘭夫的主張正是「在中華聯邦的體制下,建立起高度自治的加盟共和國」。
烏蘭夫主張蒙古人要有自己的政治組織、自己的軍隊,呼籲「要有正視蒙古人獨立的勇氣」;對此,毛澤東起初承諾了要給少數民族「高度自治」,最後卻拋棄承諾,只給予蒙古人文化上的「有限自治」。據說烏蘭夫後來在成吉思汗陵痛哭流涕,悔恨受到中國人的欺騙,但已於事無補――內蒙古的地位已被降級為中國底下的「自治區」,連內蒙古共產黨都變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分支。
●從蒙古族追求自治、獨立的經驗,台灣可以學到什麼?
台灣對內蒙古的理解相當粗淺,對於近代以來內蒙古追求獨立和自治的歷史更是一無所知。蒙古的歷史,並不只代表它本身,更象徵著中國當代民族問題的根源。
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雖然號稱「大國崛起」,但周邊的民族問題卻有增無減。不只是新疆、西藏,就連實際上同為漢族的香港、台灣,都產生了對大中國主義的反彈與不安。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追根究柢,其實就在於中國本身並沒有解決民族問題的誠意。烏蘭夫和蒙古人因為相信「中共不會騙人」,所以投入中國的懷抱,但最後迎來的卻是血淋淋的背叛;烏蘭夫疾呼「彼此理解、相互尊重」,但中共卻充耳不聞。
蒙古的歷史,可以讓我們知道,和一個不懂得彼此尊重的強權妄談共存,其實是相當危險的事。這也是我們讀這本書最大的意義:一方面警醒於台灣的未來,另一方面,也理解到自由與自治,乃是多麼珍貴之事。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吳叡人(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誠摯推薦
張中復(政大民族學系副教授)
藍美華(政大民族學系副教授)
蔡偉傑(政大民族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烏蘭夫的一生,見證著中國共產黨與蒙古民族之間各種影響深遠的歷史糾葛,與錯綜複雜的互動關係。而官方對烏蘭夫的評價一向只定調為制式的革命功績。但在本書中,卻展現出烏蘭夫做為蒙古民族主義者另一種罕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其挑戰黨國體制下漢族中心主義的思路值得關注。──張中復(政大民族學系副教授)
烏蘭夫曾是內蒙古最重要的領導,受到族人愛戴。文革期間遭批鬥軟禁,後獲平反,成為中共推崇的人物,還當上國家副主席。然而,烏蘭夫並未受到官方完全信任,北京將其塑造成「中華驕子」,卻不容他回鄉扮演「成吉思汗第二」。本書作者同樣推崇烏蘭夫,但他提供的證據與推論卻與中共官方大相逕庭,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來認識這位追求民族自決的勇者。――藍美華(政大民族學系副教授)
本書利用了作者自己所蒐集的關於文革批判烏蘭夫的未刊行一手材料,加上中英日文的二手研究與文獻,刻畫了烏蘭夫在近代內蒙政治界的崛起與領導內蒙人民追求民族自決未果,但仍試圖在中共的民族自治框架下,維持蒙古族人民在內政與語言文化上的獨立自主所做的努力。――蔡偉傑(政大民族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2022年4月13日 已读
如王珂所說,中共各階段的民族政策都是非常失敗的。投機取巧和不可持續性註定了其公正和信用的破產。雅爾塔體系下的國際政治格局堵塞了南蒙古獲得獨立或與蒙古國合併的選項,烏蘭夫唯有通過中共治下的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政治架構來獲得民族的解放,然而,此一毛澤東允諾的蘇聯式加盟共和國的選擇隨著中共全國奪權變成了允許部分文化自主的民族區域自治,然而,即使如此依然躲不過持續不斷的漢人墾殖所帶來的的草原環境沙化以及土地掠奪問題,反對氾濫的大漢族主義居然被誣蔑為國家分裂主義,這些了解中共階級鬥爭手法的都不會陌生。難怪烏蘭夫要驚呼:原來中國的社會主義是指漢族主義。中共一直把內蒙古的民族區域自治模式作為解決其他民族問題的範本在全國加以推廣,楊海英的這本書剛好可以用以還原其歷史真面目,戳破其不堪的謊言。
烏蘭夫 獨立 自決 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