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穹顶之下 (2015) 豆瓣
9.0 (587 个评分) 导演: 范铭 演员: 柴静
其它标题: 穹顶之下:柴静雾霾调查 / 同呼吸,共命运
“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柴静
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在2015年2月28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这也是柴静辞职后首度公开亮相。纪录片中,柴静披露了自己离开央视的原因,她称在自己怀孕期间,女儿被诊断有良性肿瘤,出生后便要接受手术,而她自己辞职后用了一段时间专程陪伴照顾女儿。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柴静开始了这个调查。
2022年1月22日 看过
柴靜在片裡說到:“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像我原來想的那樣,像一個小鳥破殼的過程,一出來是一個完整的活潑潑的生命,它更像一個知了蛻殼的過程,一點一點一點從原有的殼裡面蛻出來,而能源就是留在這個殼當中的最後一個部分。” 留在“殼”裡拒絕“出來”的豈止只是能源改革,而是政治體制改革,只有徹底將黨政權力永遠關進籠子,熔掉鑰匙,使政治上的無邊無際和無法無天斷送一切可能性,那麼,所有過去三十多年,已經行之有效的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改革才不會一朝回到原樣。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紀錄片上映後的七年裡,中國社會呈現的變化和發生的事情足以說明。
2010s 2015 @2015 Documentary ★★★★☆
最后的熊猫 豆瓣
The Last Panda
9.3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治·夏勒 译者: 张定绮 译 / 胡锦矗 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3
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一九八〇年,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
熊猫项目能否改变熊猫命运?
外方代表乔治•夏勒亲笔披露往事。
“熊猫教父”胡锦矗为中译本修订作序。
熊猫会被奉为环保偶像,其实毫不足奇。这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能打动和改变所有看见它的人;只要有它在场,气氛就焕然一新。对熊猫而言,自由就是在山林环绕的竹海中平静的生活。它不能调整自身来迎合我们,它的需求无法妥协。如果任凭熊猫灭绝,那么所有的高尚情操、人道关怀,所有使它们永垂不朽的企图,都没有意义。
熊猫没有历史,只有过去。它来自另一个时代,与我们短暂交会。我们深入丛林追踪它的那几年,得窥它遗世独立的生活方式。本书就是那段短暂光阴的实录,而非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