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
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 豆瓣 谷歌图书
Sakamoto Ryōma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马里乌斯·詹森 译者: 曾小楚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5
★ 改变日本历史的传奇武士——在日本,坂本龙马被誉为完美的民族英雄,是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人盛赞的维新志士,甚至位居“改变日本历史的伟人”第一位。如此传奇的人物,究竟有何样的人生经历?幕末的大潮中,偏远农村出身的龙马,如何一步步走入时代中心,接触大人物,并青史留名?
★ 许知远作序推荐 了解明治维新不可或缺的经典——“在冬季的江户,他们身穿薄薄的便服,光脚踩着木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们不修边幅,而且大肆挥霍,必要时也不是不会向商人借款或者干脆强取豪夺……作为一群没有计划的革命者、正在寻找领袖的追随人,他们在摸索一个更有机会出人头地的社会。”
★ 行销五十余年的学术著作,《剑桥日本史》主编詹森代表作之一——著名日本研究专家、日本文化功劳者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首任系主任马尔乌斯·詹森的重要著作。司马辽太郎也参考的权威学术作品。
★ 丰富的细节和实物,还原坂本龙马真实的面容——本书收集几乎全部的一手资料,通过坂本龙马的书信等,描述他丰富的一生。他是提出明治政府施政方针草案的武士,也创办了日本第一家公司;他是萨摩、长州联合进而倒幕成功的关键推动者,也是开启新婚旅行的第一人。
坂本龙马首次提出“日本国”概念,他的“船中八策”确立了近代日本国体的基本构架;他促成互为仇敌的萨长两藩联合,并提出“大政奉还”口号,和平推翻了德川幕府几百年的统治;他仰慕西方科技,深怀民主思想,创建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公司,还自学法律与外国人对峙公堂。
然而,就在明治维新大幕拉开的几个月前,坂本龙马于京都遇刺,备受赞誉的天才流星般突然陨落。
百年之后,坂本龙马借着历史小说和影视剧复活,声誉日上,成为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这种小说与影视剧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坂本龙马是否一致?来自僻乡僻壤的低级武士如何成长为维新领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森详细勾勒坂本龙马和中冈慎太郎的一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还原明治维新前夕的时局。真实的经历未必传奇,但依然令人振奋。
日本之镜 豆瓣
A Japanese Mirror: Heroes and Villains of Japanese Culture
8.0 (33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4
★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6)——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内田康专文导读,以“亚文化”为关键词,梳理日本在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大量地吸收、模仿外来文化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精辟地点出日本文化静谧、沉稳,同时庸俗、下流的独特魅力。
★ 《日本之镜》对日本的神话传说、电影、戏剧、文学、艺术进行深刻又有趣的探讨,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极端且矛盾的文化特性。伊恩·布鲁玛以幽默风趣的文笔,带领读者窥见日本大众文化中色情、暴力、变性等元素背后,追求美及自我解放的意图。
★ 《日本之镜》聚焦于日本的流行文化,通过各类漫画、女扮男装的宝冢歌剧团、演艺圈的偶像明星,到黑帮、色情、家庭等各式电影,伊恩·布鲁玛都揭示隐藏其后的日本传统文化、民族性、社会氛围,以及自我认同,也解释了为何这些流行文化或励志向上,或怪诞荒唐,或血腥低俗,卻都能在商业及文化传播上異軍突起,取得成功。
★ 获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读者票选之书。
【内容简介】
强调礼节、秩序及仪式,温柔文雅、合群顺从的日本人,其大众文化中却处处糅合了极端病态的暴力与色情美学。以“家庭”为价值判断的核心,对“母亲”“父亲”形象的期望、幻想,造成日本人对性别的焦虑与矛盾。男性对“母性”的渴望、对女性力量的恐惧,以及对女性性欲的忧虑,通过谷崎润一郎、吉行淳之介、沟口健二、铃木清顺等人的作品展现无遗。而重视合群、强调集体的日本人,个人内心情感与自我主张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期许面前毫无作用。群体和人际关系的束缚,造成在义理人情之前,道德、法律都需退让,进而说明日本人往往缺乏个人责任承担意识的民族性。
《日本之镜》通过对电影、戏剧、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鞭辟入里的分析,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这些两极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时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样貌。无论是黑泽明的电影、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文乐《忠臣藏》、宫本武藏的传说,或是黑帮片与家庭剧,伊恩·布鲁玛都信手拈来,幽默风趣地探索有如镜子般反射出现实的戏剧性幻想。他对日本大众文化中病态怪诞的行为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让读者能理解这个被迫温文尔雅的民族如何借由“人为”的风格化与仪式感,寻求压抑自我的解放。
【名家推荐】
本书列举了当代日本流行文化的怪象,从拥有庞大发行量和充斥荒诞暴力元素的色情漫画,到多愁善感的黑帮片和流浪者电影,无所不包。笔触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纽约时报》
文笔大胆,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日本之镜》融会了大量涉及两性的奇闻轶事,让人在读得津津有味之余,不免泛起阵阵不适感。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是从日本的神话展开论述,清楚何时应拉开幕布。
——《新政治家》
大开眼界……本书是对(日本人)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这两大问题的一项探索,既怪诞诡奇,又充满智慧……实在是妙笔生花。
——《每日电讯报》
《日本之镜》呈现了一名游客最想看见的真实日本,他应该把这本书放进行李袋中。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这本精彩绝伦的文化研究和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一样,用电影探索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但布鲁玛更进一步利用电视剧、漫画和黑白情色片强化他的分析……迷人的民族掠影。
——《卫报》
这本书精妙地解释了日本混合的国家体制和文化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柯克斯评论》
创造日本 豆瓣 谷歌图书
Inventing Japan: 1853-1964
7.7 (35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2
从为黑船震动惊恐的江户幕府,到主办东京奥运迎向全球的现代化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罪孽的报应 豆瓣
The Wages of Guilt: Memories of War in Germany and Japan
8.2 (22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9
德国有心结,一提到犹太人,德国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猛增。
君特·格拉斯说,“有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回忆,德国就应该永远分裂。”
倘若说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是可以“应对”的话,那么德国人总体而言可谓应对自如。战后德国人曾经“无力哀悼”,然而如今,对国家罪行的内疚转化成一种美德,对比某些国家的死不悔改,甚至成为一种优越感的标志。
日本缺心眼,正如麦克阿瑟所说,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是个十二岁小孩。
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曾这么说:“日本近代史上没有令人羞愧的篇章。”
有了广岛和长崎原爆造成的冲击,日本人在谈论战争罪时,感到有资格反戈一击,指责“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复一年地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员会把教科书里有碍爱国自豪的史实一概阉割干净。
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帝制时代的中国 豆瓣
作者: [美]贺凯 译者: 赵婧 理想国丨海南出版社 2021 - 11
美国版“国史大纲”,美国大学中国通史教材
“帝制”二字,讲透中国历史四千年
“走进帝制”的历史,“走出帝制”的进程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贺凯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著作,
197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专门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写的,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文明从史前到1850年的漫长历程。
这部涵盖整个中国历史的著作篇幅并不很大,但选材独到,叙述精当,很符合美国大学优秀通史教材的特色。自出版以后,被美国的大学广泛地作为中国史的基本教材而采用。
作者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形成阶段,从远古时期到前3世纪;早期帝国时代,从前3世纪到10世纪;晚期帝国时代,从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古代的这三个时期都以数章的篇幅分析,分别涉及通史或政治史、统治模式、社会经济组织、宗教文化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汉学经典名著,美国大学广为流行的中国通史教材。
全书仅仅400多页的篇幅,就能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较为详实地叙述了中国4000年的历史。
“帝制”二字,讲透中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历史特点。
◎ 媒体及学者推荐
此书是伟大的汉学之精华与经验之集成,是愉悦又艰辛的治学之体现……在贺凯教授诸多杰出的学术成就中,此书是最富有魅力的。——《哈佛亚洲研究学报》
贺凯巧妙地完成了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他向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文明方方面面的丰富知识……为汉学家、老师和学生展示了通史式中国史的另一种写法。——《亚洲历史学刊》
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其组织结构……如此结构可以给予读者一个关于中国历史的直观又综合的视野……——《历史》
毫无疑问,它将成为大学课程中的标准。它扎实但不艰涩,可以被推荐给任何一个想要了解关于古代中国文明的入门知识的人。——《华裔学志》
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帝制时代的中国——中国历史文化简史》是一个完美的入门。它文字极佳,组织合理,是一部记录了从历史之初到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史的著作。——《东方学报》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著作,试图用四百多页的篇幅囊括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亚洲华尔街日报》
这部书的优点在于一卷在手,中国史的大体脉络很清楚,而且作者关注很多文化的例证,因为他有过很好的汉学训练,这是晚近新的西文中国史不具备的。——陆扬(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魏晋南北朝 豆瓣 谷歌图书
中華の崩壊と拡大︰ 魏晋南北朝
8.2 (36 个评分) 作者: 川本芳昭 译者: 余晓潮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4 - 2 其它标题: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