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朝觐之路 (2012) 豆瓣
The Chinese Hajj
7.8 (5 个评分)
其它标题: The Chinese Hajj / 中国穆斯林朝圣之旅
中国穆斯林每天都朝西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方向膜拜,但今天非比寻常,全世界最大的年度宗教聚会就要开始倒数计时。教徒会穿越几千公里,展开朝圣之旅,展现虔诚信仰。朝圣之旅总共要花上五天时间,但对踏上朝圣之旅的穆斯林来说,却要花上一辈子準备。
中国有10个民族的2000多万穆斯林,分布广泛;目前每年约有13000余人前往麦加朝觐。《朝觐之路》是一部与国外媒体合作拍摄的真实纪录中国穆斯林赴麦加朝觐历程的高清纪录片。在上万名朝觐者中,节目选取了分别来自不同地域和生活背景的北京、宁夏、新疆、云南的五位穆斯林,跟随他们从国内出发直到在麦加完成朝觐夙愿。五位朝觐者经过多年的向往与努力,终于来到伊斯兰教的圣地,激动之情在环环相扣的朝觐历程中转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全篇在朝觐高潮中结束,数百万穆斯林身着白色戒衣游转天房的景象宏伟壮观,令人心灵震撼……节目注重对朝觐者感情的渲染,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心路历程;电视镜头也展示了中国不同穆斯林聚居地区的绚丽风光和民俗风情,画面优美动人,意境深远。
这部纪录片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宗教事务局共同监制,五洲传播中心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出品。纪录片选在2月5日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圣纪日”当天播出。
2022年2月21日 看过
十年前的喀什火車站原來挺正常的,還有維語標識,喀什的高臺民居也還在,城市的面貌挺有異域風情而非現在如口內城市千篇一律令人乏味;十年前的清真寺穹頂還能保住星月標誌,寺外還沒有矗立突兀世俗的五星旗,寺院大門口也不會懸掛辣眼睛的紅底白字政治術語;十年前的穆斯林還能蓄長鬚,能讓孩子就讀穆斯林幼兒園,學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文化和風俗,一般人能上培訓班學習阿拉伯語……一個沒有實現政治、文化、思想現代化,無法約束權力的國度,為了滿足掌權者的絕對安全感,卻讓國境之內其他人都無安全感。這份社會透支會走向何處,請參照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中國穆斯林 宗教 朝覲 穆斯林 纪录片
口述文革(文革那些事儿) (2006) TMDB
民衆が語る中国・激動の時代〜文化大革命を乗り越えて
其它标题: 民衆が語る中国・激動の時代〜文化大革命を乗り越えて
为纪念文革发动四十周年,NHK与テムジン(鉄木真电视公司)合作制作的四集众说文革系列,于2006年12月25-28日,NHK-BS台四夜连续播放。本片荣获平成19年第44届银河奖(ギャラクシー賞 日本国内电视广播最高荣誉的评奖)优秀奖。

本片采访了四十余位各地各阶层、在文革中身处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士,回忆从文革前夕,到改革开放起步为止的各自亲身经历。各集按时间顺序,以被采访者的回忆为中心,间隔以简短的历史背景介绍,平易而生动地地勾略出了文化大革命的全貌,在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中,倾听中国普通民众口述文革那些事.....
印巴分治的真相 -世界火药库的诞生 (2005) 豆瓣
インド・パキスタン分離独立 世界の火薬庫が生まれた日
导演: NHK 演员: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 路易斯·蒙巴顿
其它标题: インド・パキスタン分離独立 世界の火薬庫が生まれた日
本片是[世界の戦後60年・歴史を変えた戦場](世界的战后六十年 改变历史的战场)系列之一。印度新德里巴士车程十二小时,巴基斯坦拉合尔巴士车程五小时的瓦伽,是两国两千八百多公里国境线上唯一允许通行的陆路关卡。每天日落时分,在这个关卡会举行一个奇妙的降旗仪式....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境的边防所。每天边防卫兵都要举行一次仪式,揎拳捋袖的粗野气氛,正是这两个国家关系的写照。1947年8月15日,经过长期的反殖民地斗争,英国领地印度终于实现独立,被分割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新国家。然而当时两国陷入巨大混乱,被突然驱离故乡的据说达一千万人的难民,在两个国家之间蹝履彷徨,骚乱中丧生的人数据说达五十万到一百万。独立仅仅两个月后,两国便在克什米尔地区兵戎相见,这就是克什米尔纷争的开始。1998年5月两国相继实施了核试验。两个核拥有国的对垒,被称为世界火药库的深刻对立是如何形成的?世界的火药库是如何诞生的?1947年。让我们回顾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刻。
穹顶之下 (2015) 豆瓣
9.0 (587 个评分) 导演: 范铭 演员: 柴静
其它标题: 穹顶之下:柴静雾霾调查 / 同呼吸,共命运
“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柴静
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在2015年2月28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这也是柴静辞职后首度公开亮相。纪录片中,柴静披露了自己离开央视的原因,她称在自己怀孕期间,女儿被诊断有良性肿瘤,出生后便要接受手术,而她自己辞职后用了一段时间专程陪伴照顾女儿。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柴静开始了这个调查。
2022年1月22日 看过
柴靜在片裡說到:“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像我原來想的那樣,像一個小鳥破殼的過程,一出來是一個完整的活潑潑的生命,它更像一個知了蛻殼的過程,一點一點一點從原有的殼裡面蛻出來,而能源就是留在這個殼當中的最後一個部分。” 留在“殼”裡拒絕“出來”的豈止只是能源改革,而是政治體制改革,只有徹底將黨政權力永遠關進籠子,熔掉鑰匙,使政治上的無邊無際和無法無天斷送一切可能性,那麼,所有過去三十多年,已經行之有效的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改革才不會一朝回到原樣。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紀錄片上映後的七年裡,中國社會呈現的變化和發生的事情足以說明。
2010s 2015 @2015 Documentary ★★★★☆
为什么贫穷? (2012) 豆瓣 TMDB
Why Poverty? Season 1 所属 : 为什么贫穷?
9.1 (57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希尔 / 本·刘易斯 演员: Abu Badr / Umm Badr
贫富不均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穷人真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 INTERNATIONAL 所推动的《为什么贫穷?》(Why Poverty?)跨媒体计划,参与协同制作工作,与全球同步播出一系列探讨21世纪贫穷问题的纪录片。
《为什么贫穷?》是由总部位于丹麦的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 INTERNATIONAL推动的非商业计划。Steps曾在2007年推动过《为什么要民主?》(Why Democracy?)。而《为什么贫穷?》即以此为基础,希望用影片刺激大众讨论贫穷问题;计划共同发起人还有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丹麦广播公司(DR),这两家电视台也是本计划的主要合作伙伴和推动者。
这计划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以“为什么贫穷”为共同题目,拍摄了每集一小时共八集的纪录片,让世界共同思考贫穷问题,探讨全球10亿赤贫人口的过去与未来。本系列纪录片于2012年11月起全球播放,台湾PTS与英国BBC、美国PBS、日本NHK、香港RTHK等在内的70余家电视台均加入联合播出,估计观众总数超过 5 亿人。
第1集 Poor Us: An Animated History of Poverty / 当我们穷在一起:动画贫穷史
第2集 Welcome to the World / 人之初 性本穷
第3集 Park Avenue: Money, Power and the American Dream / 有钱有庇护:金钱、权力和美国梦
第4集 Land Rush / 耕者无其田
第5集 Give Us the Money / 摇滚救贫穷
第6集 Stealing Africa / 生财有“盗”
第7集 Solar Mamas / 太阳能妈妈
第8集 Education, Education / 出路
2022年1月16日 在看 第八集:《读书致贫》王振祥说他们不是一个学校,而是一个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弄进来,交了钱,然后再把他们弄走”,一年两万的学费,民办学校和专科学校,什么都学不到,老师混日子,学生混日子,就为了一纸文凭,然后进入社会找工作时,这样的代价,却只能找到月均1000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不见得你还能轻易拿下。
2012 BBC Documentary NHK 中国
好久不见,武汉 (2020) 豆瓣
7.9 (150 个评分) 导演: 竹内亮
其它标题: Long Time No See, Wuhan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现在还有很多隐瞒的感染者?”
我的日本朋友对武汉有很多偏见。我是作为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作为纪录片的导演,特别想去拍武汉,想给全世界介绍真实的武汉。于是我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我们拍摄的武汉人,然后一百多个人报名了,最后我们选择了十个人的故事。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武汉。——摘自导演微博
2022年1月15日 看过
竹內亮紀錄片鏡頭裏的武漢的確比現實更美,才離開兩周,有點想念武漢的熱幹面和豆皮了,買了武漢通就表明這是一個以後會還會拜訪多次的城市,期待不久可以再見。
2020 2020s CN Covid-19 中国
英国史 (2000) 豆瓣
A History of Britain
9.0 (23 个评分) 导演: Liz Hartford / Tim Kirby 演员: 西蒙·沙玛
章节内容简介:
1 Beginnings(3100 B.C.——1000 A.D.)
(本片在时间上横越了4000年从铁器时代直至今日。)
古代英国是一个兴旺的地区,罗马人称它是一个声望和财富聚集的地方。当时很多英国酋长已经并接受了罗马式的规则并采取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Hadrian墙的建成标志着省在英国的出现。
在罗马帝国灭亡400之后,它的统一的梦想却流传了下来。Alfred公然向伪王国挑战,并且把海盗从王国的土地上赶走,最终一个王国被诺曼人征服了。
2 Conquest(1000——1087)
九个小时的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诺曼人取代了盎鲁——萨克逊人,英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当法国人到来时,Harold解除了他哥哥Tostig的武装。他率领他的最后的部队向南冲锋了187英里。最后他在Senlac山上面对着向他冲来的威廉的骑士和弓箭手。
1066年的圣诞节那天,威廉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英国成为诺曼人帝国的一部分,而威廉也成为第一个王。
3 Dynasty(1087——1216)
1066年之后,Angevin王朝征服了,Schama(作者)说“征服所迎得的是混乱、屠杀、饥荒、勒索”
留在英国人心里的是亨利2世,那个建立了延续到今日的法律体制和城市服务的男人。尽管被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谋杀了最powerful的烈士Thomas Becket。
在亨利的四个儿子中,两个当了国王。其中Richard对他的父亲宣战并在十字军东征中被捕,而John的失败则是被他的男爵鼓动印刷了Magna Carta.
4 Nations(1216 ——1348)
威尔士, 苏格兰 和爱尔兰在放弃取走他们的民族统一身份之后,统一了他们的思想,宣言要从Edward I残暴统治下独立。
苏格兰对英格兰发动战争,并请威尔士加盟一同反对他们的最高统治者。而这却导致了爱尔兰血灾。
威尔士,紧接着苏格兰,一个个倒在爱德华一世的铁锤下。爱德华一世建立了自罗马以来的最强大的帝国系统。
5 King Death(1348——1500)
这是一个关于黑死病的故事——一个肮脏的疾病在一周内传遍整个英国。
6 Burning Convictions(1500——1558)
亨利想从罗马教皇分离,声称自己就是英国的教皇。这导致了英国的改革。在那几十年里英国的天主教被抛弃。1536 和 1538年10000名僧侣被uprooting。修道院分解,他们的财产被重新分配。
伊丽莎白成功的策划了宗教的政变
7 The Body of the Queen(1558——1603)
这是关于两位女皇的故事——务实的精明谨慎的伊丽莎白和苏格兰的玛丽。
伊丽莎白清楚身为一个女子要统治一个国家十分困难,并且要控制宗教世界,更加困难。当玛丽离开英格兰,她发现她自己已经被囚禁,唯一的自由就是听从伊丽莎白女王的命令。
伊丽莎白完全掌握了英国的命运,在英国呼风唤雨,经过了宗教的改革和,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她成就了伟大的大不列颠。
8 The British Wars(1603——1649)
在国家统一之前,查尔斯一世相信君权神授能解决能够安定当时分崩离析的国家。
从苏格兰的祈祷书开始蔓延到对税收抵制和议会的要求。在这场王权与议会、骑士与圆卢党、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的战争中,最终死亡了75万人。
这场战争最终以英国的统一为结局,但统一后不再是联合王国,取而代之的是联合共和国。
9 Revolutions(1649——1689)
内战的结果是英国成为由奥利佛?克伦威尔领导的无君主的共和体。克伦威尔通过强暴的手段进行统治。当议会公然挑战的他的权威,他攻击议会并将它关闭了。他除了给自己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之外,一切所作所为与国王毫无差别。
但当克伦威尔死后,查尔斯二世复辟了帝国。
10 Britannia Incorporated(1690——1750)
17世纪90年代英格兰,沉浸在光荣革命的胜利的喜悦中,他们迎来了新的时代,新的国王——威廉三世。然而在正在遭受的贫穷和饥饿的苏格兰,依然支持被罢免的王国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转这点是1692年的Glencoe屠杀。半个世纪后,两个国家在利润的驱动下成为了合伙人,并且在1707年实现的联合。
11 The Wrong Empire(1750——1800)
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自由过多地区从与世界。 一个对自己军队不信任的国家,变成了地球上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帝国的自由变成了帝国的奴隶吗?
在野心、奴隶和勇敢地探险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将它的国旗插遍了全球。通过令人上瘾的茶叶、糖和咖啡贸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12 Forces of Nature(1780——1832)
英国从1789年法国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这个章节将解释这一点。
13 Victoria and her Sisters(1830——1910)
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统治一个令人疼痛但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国家。
混乱和革命预示着s和t,但事实上家庭生活习惯和传统依然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14 The Empire of Good Intentions(1830——1925)
大英帝国承诺了和平、稳定和繁荣。但在爱尔兰和印度却如此相像的充斥着暴力和饥荒。
15 The Two Winstons(1910——)
最后一章陷入了对过去的英国20世纪的历史的沉思中。
探讨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命运。消沉和不安的战后和平。
十字军东征和世纪宣言给我们什么暗示 Orwell's 1984的英雄Winston Smith预见了同时代的政治前景?
英国史介绍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它有15个章节组成。从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在短时间内使英国一半的人丧生。Henry II, Anne Boleyn和Thomas Wolsey的政治操控致使英国与罗马天主教决裂……
在古代、中世纪时期,英国这个大西洋中的蕞尔小岛,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英国被置于地球边缘的天涯海角。当时欧洲大陆的人,隔着英吉利海峡,隐隐约约见到不列颠岛岸边雾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称之为阿尔比昂。在古代诗歌中,这个名称就是指英国。至于岛上的具体情况,知道的人很少。直到中世纪,一些欧洲大陆的人还以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它。1414年,在黑海岸边的康士坦察召开的一次天主教国际会议上,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代表认为,英国不过是像丹麦、葡萄牙一样的小国家,它的代表不能与其他大国代表平起平坐,不应享有表决权。
但到了近代,英国一跃而为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在国际斗争中,它的代表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各国统治者无不对之刮目相看。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英国先后在16、17、18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英国的船舰,驰骋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上,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逐步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凡阳光一天24小时照耀之处,都可以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旗帜在飘扬,英国近代历史也就成为这时期世界历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像世界上别的国家、民族一样,英国历史也有它的特点,其重要特点之一是,长期而持久的议会传统。从中世纪以来,英国的议会就一直存在,未曾长时期停止过。到17世纪时,议会作为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发动了推翻君主专制的斗争,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建立了没有国王、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掌握最高权力的共和国。这次革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发生危机的环境下产生的。它是欧洲封建制危机的最深刻、最尖锐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革命中,社会中下层人民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桎梏,意气风发,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性。革命时期人民的精神焕发、热情蓬勃的气概,引起了当时人的极大振奋。诗人弥尔顿对此欢呼道,他好像看到一个强大的民族,“像从沉睡中醒来的巨人,摇撼着他那沉重的枷锁,奋然站立了起来!”
虽然后来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专政的护国公制,将革命的民主进程加以扼杀,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开辟了道路,但在王政复辟时期,王党分子竭力将历史车轮扭转到革命前的企图遭到了失败。经过二三十年的复杂斗争后,斯图亚特王朝再度被推翻,詹姆斯二世只得流窜国外,才逃脱了像他父亲那样被斩首的命运。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逐渐建立并巩固了起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治体制。在这段时期,欧洲大陆和东方各国,普遍存在着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社会各阶层劳动群众都在专制君主的枷锁下忍受熬煎。法国的路易十四,自称“朕即国家”,把国家与他个人等同起来。那些匍匐于他的足下的臣僚,阿谀地称他为“太阳王”。在“太阳王”的凡尔赛宫廷豪华奢靡的阴影下,有多少人在专制暴政的重轭下,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那个著名的巴士底狱“铁面人”的故事,只是由于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加以揭露,才为世人所共知。实际上远比这一事件更为凄惨的事又有多少!在沙皇专制农奴制的“黑暗王国”,在“身穿裙子头戴皇冠的答尔丢失(骗子手)”叶卡特琳娜二世及“戴着王冠的警察”尼古拉一世的野蛮统治下,俄国的千千万万农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叶卡特琳娜二世曾先后把约达80万个农民赏赐给她的宠臣作农奴。农奴主可以任意对这些农奴加以买卖、虐待,甚至杀害。在当时俄国的两家报纸《莫斯科新闻》和《圣彼得堡新闻》上,经常登载着把农奴和跑马、猎犬一起出卖的广告。女地主萨尔蒂科娃把许多农奴活活折磨至死。在这些暴君的严密控制下,人们在公开场合只能听到对“太阳王”和“仁慈沙皇”的歌功颂德,但实际上,受压榨和迫害的千万劳动群众,却对残害人民的统治者怀着刻骨的愤恨。18世纪时,法国的梅里叶曾尖锐地指出:“暴君是当代最大的强盗和刽子手。”俄国的拉吉舍夫在1790年出版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一书中揭露,在专制农奴制的俄国,农民遭遇的是“带枷的罪犯的命运、被囚于地牢的囚徒的命运、轭下牛马的命运”。他认为沙皇是“一切凶手中最凶残的凶手、一切罪犯中最严重的罪犯”;一死还不足以偿其辜,他应该“死一百次”。
和上述这些国家比较起来,英国具有相对自由、民主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学文化界人士得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科学文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有人估计,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全世界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中,大约有40%都是由英国学者作出的。在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中,包括从牛顿到达尔文等一系列英国伟大的学者。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也是群星璀璨,先后出现了洛克、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休谟、吉本、麦考莱、韦伯夫妇、汤因比等人;在文学艺术上,莎士比亚、拜伦、雪莱、狄更斯、萧伯纳等,更是妇孺皆知。
英国的相对民主自由的政治和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不仅为本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积极性奠定了条件,而且也为欧洲大陆专制君主制国家的进步人士提供了避难所。在近代早期,当法国掀起宗教迫害的浪潮时,数万名胡格诺教徒逃到了英国。后来,在流亡到英国的大批人物中,包括马克思、赫尔岑等革命家、思想家。《资本论》及其他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就都是在英国出版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伦敦创办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并出版《北极星》、《钟声》杂志,发表革命民主主义文章,鼓吹在俄国推翻沙皇专制农奴制。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就是在伦敦的圣马丁堂成立的。
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成为封建专制国家的先进人士向往的榜样。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法国其他一些政治家,都曾在他们的著作中,表示了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向往。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政治制度是维新派人士效法的榜样。
英国历史上的另一特点是,从中世纪以来,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比较薄弱,同时它的社会阶级关系流动性比较大,阶级之间的界限不太严格。这些特点,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早期,英国没有常备军和固定的警察,甚至国王本人都没有固定的卫队,遇到紧急状况时,国王临时能够召集起来的武装人员不过几十人。在国家政治、军事生活中,武装力量主要由民兵组成。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仍是世界上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最薄弱的国家之一。马克思曾根据这一点,认为英国在客观上有可能通过实行普选权,用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同时,这些特点使英国的政治生活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往往通过小的变动即可调整,不致蓄积起来,爆发为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在英国历史上,除了17世纪革命时期的内战之外,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暴力斗争事件。
上述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阶级关系特征,造成了在英国各种政治党派政策中和政治思潮中浓重的和平渐进的改良主义。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社会阶级关系流动性、灵活性较大,对科学技术发明的鼓励,以及善于吸收国外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加上其他自然条件,使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当英国工业革命刚发生的时候,在大陆上,法国大革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法国大革命的翻天覆地的暴力场面所吸引,未曾注意在英国发生的不太喧嚣的经济技术变革进程。但一个多世纪以后,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却日益显现了出来。它不但在生产技术上和经济上引起重大变革,而且导致了社会阶级结构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生产技术上,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量和生产率成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棉纱产量增加了四五十倍,生产率也迅速增长;19世纪初,英国一个普通纺纱工纺出的棉纱,相当于工业革命前二三百个手工纺纱工同时间纺出的棉纱产量。
工业革命也大大改变了人同自然的关系和人同人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千万年的时期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在无法克服的自然界威力面前,只能以依赖和屈从的态度去取得与自然界的协调。世界上大多数人,虽然终年辛劳,含辛茹苦,仍无法从自然界取得维持温饱的衣食。直到中世纪时,在欧洲,无论乡村或城市,约有一半的人经常处于难以维持生命的最低生活水平。遇到荒年,往往饿殍遍野。直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在英国的坎布利亚等地还曾有许多人饿死,甚至在首都伦敦也有饿死人的事发生。就全世界来说,工业革命前,即1750年,全世界人口约7.5亿人,以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来看,全世界顶多只能养活的人为10亿。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激增,100年后,即1850年为12亿人,1950年为25亿人。虽然人口激增,但工业革命后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足以保证全世界人口平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人口增加了3倍,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收入仍然增加了4倍。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因为它的结果是:“在人口增加的同时,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在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实际上超过了一般的政治革命事件。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所造成的重大技术发展,在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方面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前,各地区和各国之间的交通非常不便,山川阻隔,往往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各地区、各国人民之间,永世隔绝,互不来往,这是造成了人们之间互相隔阂、猜忌以至争战的客观因素。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工具飞速发展,人际来往、国家关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与各地区都由统一的经济链条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利害一致性日益增强。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四海一家的前景越来越近。
然而,我们说近代英国的政治比较民主自由,只是与欧洲大陆及东方的专制君主制相比较而言。实际上,英国在近代历史时期,主权在民的民主进程始终未能贯彻到底。即使在17世纪革命高潮时期,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当权派即已用残酷手段,将要求把民主进程深入发展下去的中下层人民,及代表他们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加以镇压。平等派的领导人李尔本等被逮捕、监禁,要求民主的士兵阿诺尔德、洛克叶和汤普逊被枪杀。书报检查制度虽然在1695年被废除,并且以后也未再恢复,但揭露和批判现实政治腐败的作家仍遭到迫害。著名的威尔克斯案件就是一个例证。托马斯?潘恩也因为发表了批评英国政府的著作而遭受迫害,他不得不逃往国外。18世纪末,英国国内激进民主主义兴起时,英国政府颁布法令,暂停“人身保护法”生效,又制订“叛逆行为法”和“叛乱集合法”,限定人民的言论、集会自由,违者将遭严惩,直至判处死刑。法庭以“散播不满和叛乱种子”的罪名将激进民主人士托马斯?缪尔流放到澳大利亚。在19世纪英国进行的三次议会改革中,选举权虽然不断扩大,但约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妇女,始终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一直到1918年第四次议会改革时,妇女才取得了选举权,而且年龄被限定在30岁以上。英国工人运动兴起后,英国统治阶级多次用武力对工人加以镇压。1819年发生了“彼得卢屠杀”惨案。宪章运动时,政府调集军警,屡加破坏,最后竟命令“铁公爵”威林顿率大批武装力量来对付工人群众。
当英国作为国外先进人士避难所的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在对外关系上却执行着镇压革命和殖民侵略的政策。法国革命开始后,英国统治者成了当时反对法国革命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从18世纪末到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英国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反法战争。在英国推行殖民侵略过程中,英国的殖民主义者在世界广大地区抢占土地、屠杀人民、掠夺财货。英国国内的工商业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血汗。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挟其坚船利炮,用血与火的手段,通过鸦片战争强加到我国人民头上的。所以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英国也扮演了反动的角色。
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但在它的早期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财富飞速增长,但劳动群众却反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无论作为一个人或一个阶级,都不能像人一样的生活、感觉和思想”。拿卡莱尔的话来说,工业革命后所建立起来的工厂,不过是像“昏暗、肮脏的牢房”。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举行世界博览会时,英国的产品琳琅满目,参观者都对之赞不绝口。英国的工商业者作为“世界工厂”的主人而志满意得。帕麦斯顿在讲演中说:“我们的民族显示出一个榜样,即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一个阶级都以欢乐愉快的心情,接受了上帝安排给他们的命运。”然而事实却是,工业革命时期,在新的工厂制度下进行劳动的工人阶级,他们的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生活条件都处于非常悲惨的状况下。在迅速兴建起来的大城市中,社会秩序混乱,环境污秽肮脏,工人们麇集在嘈杂、喧嚣的厂房中,无日无夜地辛苦劳动。大工业城市成了没有诗歌、花朵和友爱的荒漠。英国学者哈孟德说,这些“新式的纺纱厂和新式炼铁厂,就好像是金字塔一样,把它们长长的阴影投射在这个以它们为自豪的社会之上。”工业革命后,“迈达斯的祸害”在社会上到处弥漫,就好像古希腊寓言中的国王迈达斯一样,人们贪婪地企图把一切都变成黄金,结果却丢掉了许多远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工业化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说明“人类社会的被奴役,而不能说明人类社会有力量”。汤因比指出:“工业革命证明了,自由竞争可以创造财富,但不能创造幸福。”现在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吸取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注意。
波斯 (2020) 豆瓣
Art of Persia
8.1 (8 个评分) 演员: Samira Ahmed
踏上难能可贵的探索之旅,了解拥有两千年历史的绚烂艺术文化,及其铸就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
故事中的这片土地拥有两个名字:波斯——古老而神秘,充满冒险气息,强大的国王建造了大批雄伟的寺庙和宫殿,美景超乎想象;伊朗——骄傲、孤立,对外界的干扰不屑一顾。
BBC Studios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特许,得以深入伊朗进行拍摄,展现这座古国非凡的历史与文明。从迷宫式的集市到波斯古代君主的都城波斯波利斯,再到圣火燃烧逾千年的火神庙,主播兼记者萨米拉·艾哈迈德(Samira Ahmed)带领观众一同踏上这段独一无二的难忘旅程。
在三集的内容中,萨米拉将揭示波斯文明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跌宕起伏的演变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其一次次的辉煌与陷落。在这趟旅程中,萨米拉还有一个重大发现:波斯人曾有一度几乎迷失了自我,直到一本书的出现,才使他们得以重新认识自身,继而实现波斯文化的复兴——《列王纪》(Shahnameh)。菲尔多西凝聚毕生精力的史诗巨著,没能在他生前为他赢得期望中的赞许与财富,却在他死后长久流传——《列王纪》不仅掀起了波斯语言与文化的复兴大潮,更在后世绵延千年的数度王朝更迭与社会变迁中,成为了维系波斯传统的重要纽带,为伊朗人民的文化认同提供了坚定的基石。
南斯拉夫的死亡 (1995) 豆瓣
The Death of Yugoslavia
导演: BBC 演员: 米洛舍维奇 /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色彩:彩色
片长:50 min (5 episodes)
上映:1995 1996出碟版
南斯拉夫的死亡, BBC电视1995年播放, 1999年重播. 由Mediaslag编译.
关于把南斯拉夫分裂成几个国家并造成国际政治和人道主义危机的政治事件和战争的历史.
利用对所有主要的参与者的采访和历史录像, 这个系列令人感动地完成了既使人们理解似乎无法解决的的问题, 又"及时"的记录了历史. 1999年重新剪辑加了个新的结尾. 与此系列相伴的有一本同名的很好的书包含了更多的细节. .
第一集:米洛舍维奇, 42分17秒
第二集:克罗地亚人的反击,48分14秒
第三集:争夺波思尼亚,一小时26分42秒
沙皇帝国: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 (2016) 豆瓣
Empire Of The Tsars: Romanov Russia With Lucy Worsley
7.4 (7 个评分) 演员: 露西·沃斯利
Lucy Worsley travels to Russia to tell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the dynasty that ruled the country for more than three centuries. It’s an epic tale that includes giant figures such as Peter the Great and Catherine the Great, the devastating struggle against Napoleon in 1812, and the shocking murders of Nicholas II and his family in 1918 which brought the dynasty to a brutal end.
The Romanovs were the most powerful European monarchs since the Middle Ages, wielding unmatched authority into the 20th century. Lucy will see how they embraced and sponsored the arts on an astonishing scale, commissioning artworks and building spectacular palaces that still dazzle today. Yet many ordinary Russians were little better than slaves, and the failure of the Romanovs to address their condition would ultimately lead to revolution.
In this new three-part series, Lucy will apply her characteristic insight,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wit to the Romanov dynasty. Her understanding of royal tradition and culture, and her gift for bringing historical characters vividly to life, will create a fresh and compelling account of this unique royal family.
穆罕默德生平 (2011) 豆瓣
The Life of Muhammad
导演: Faris Kermani 演员: Rageh Omaar
距离今年贵斋月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英国广播公司(BBC)宣告摄制完成一部历史名人传记纪录片《穆罕默德生平》(The Life of Muhammad)。 负责监制这部纪录片的经理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名穆斯林学者阿基尔‧艾哈迈德﹐影片的旁白讲解员是一位《半岛电视台》英文节目主持人拉加尔‧欧麦尔。
英国《卫报》宗教事务记者丽雅扎特‧布特星期四(7月7日)应邀出席了这部传记纪录片的预演式﹐事后她在《卫报》发表了影评﹐对这部影片大加赞赏。 她说﹕“一个普通的男子﹐只用了二十来年的时间﹐就永远改变了世界历史。”
她说她带着对伊斯兰和穆斯林许多现代问题走进放映厅﹐当影片落幕时﹐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答﹐而且是看到了这些问题的起源和道理的解释﹐如吉哈德﹑妇女权利﹑祈祷礼仪﹑妇女服装﹑骑骆驼朝觐﹑第一部社会宪章。 先知穆圣在归真之前完成了社会改造﹐创建了新模式。 影片中所表现的历史事实印证了英国历史学家卡伦‧阿姆斯特朗的论述﹐她写过许多宗教书籍﹐曾经参加2002年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专题讨论先知穆圣的生平﹐ 她坚持论证伊斯兰的理性与公道。
布特女士说﹐“面对穆斯林敌对势力对伊斯兰的亵渎和攻击”﹐而BBC在这部纪录片中所展现的《穆罕默德生平》是对伊斯兰的正面尊重和赞扬。 她说﹐在全部影片中﹐“没有出现穆罕默德的脸面和形像﹐而是采用戏剧性的艺术技巧表现他的重要言行。”
“这部纪录片是时代的需要﹐让现代的人看到先知穆圣时代的真实性﹐因此摄影队走遍许多国家取景﹐如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约旦﹑英国和美国。 伊斯兰在西方是被广泛忽略的知识﹐但从事这部影片编剧和摄制的创作组成员﹐都是著名的学者﹐他们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堂最为可靠的必修课。”
欧麦尔在画面外解释说﹕“影片的第一部曲是说明先知穆圣出生时的阿拉伯社会环境和当时的世界﹐在这个环境中他开始了童年成长的过程。 影片中表现了他的礼拜﹑祈祷﹑沉思﹑商旅﹑谈话﹑爬山﹐他完全是一个普通男子。 他坚持要人民相信﹐他是一名使者﹐向人间传播真主的启示﹐要追随者们严格分清他个人行为与启示的界线﹐因此不许可在他出生的地方建立纪念碑和追念遗物。” 他告诫信士们说﹕“你们应当敬畏真主﹐而不许可崇拜使者。”
2002年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曾经公演过一部电视文献片《穆罕默德﹕一位先知的传统》(Muhammad﹕Legacy of A Prophet)﹐内容不如今天英国影片充份﹐引起过许多争议﹐而《穆罕默德生平》显然大有改进﹐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分为三大时期。
“他出生在一个积怨和仇杀的时代﹐暴力和战争成为家常便饭﹐随意流血杀人﹐人类面临末日﹐文明毁灭﹐人人悲观失望。 一位先知诞生了﹐他把社会从黑暗引向光明﹐教民众敬畏真主和互相慈善﹐给人类带来新希望。 在短短的二十三年间﹐社会巨变﹐阿拉伯人为全世界高举平等与和平的火炬﹐开创了新生活﹐在人们心中建立了新的希望。”
欧麦尔说﹕“我们对先知穆圣的生平细节所知并不多﹐但这三部曲式的文献电影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伊斯兰诞生时的曙光﹐一个光明的信仰降临了人间。 今天的世界对于认识这位先知﹐与一千多年前同样至关重要。”
印度的故事 (2007) 豆瓣
Michael Wood: The Story of India
8.7 (9 个评分) 导演: Jeremy Jeffs 演员: 迈克尔·伍德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印度曾是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是这个国家起源于何时?又是怎么样渐变成如今这样?这就是Michael Wood跨越这个国家竭力向我们回答的两个问题。   在这一系列中,Michael Wood将探索在使印度历史文化成形的一些古老的地方:巴特那-一个曾经最伟大的城市; 马杜赖-一个自公元前一千年就存在一直至今的城镇;和其它一些曾经是印度香料贸易中心的古老地区。
古代埃及人 (2003) 豆瓣
Ancient Egyptians
演员: 伯纳德·希尔 / Alain Aswani
《古代埃及人》这部纪录片试图用叙事的方式来重现古埃及社会,在每集所讲述的历史故事中,演员们都一丝不苟的用古埃及的语言来交流着,尽管CGI技术在重现已经不复存在的历史场景上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人物角色依然是纪录片的重点。他们只对展现历史细节的对话加上字幕,而另外的场景则由解说员来解说。
• Episode One: The Battle of Megiddo - The struggle that gave birth to an empire.
•第一集:魔奇都山谷之战-新生帝国的垂死挣扎
• Episode Two: The Tomb Robber’s Tale - The great tomb robbing scandal of the 20th dynasty.
•第二集:古墓奇兵-二十王朝最大的盗墓丑闻
• Episode Three: Murder in the Temple -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Egypt’s Renaissance.
•第三集:神殿里的凶杀案-埃及复兴的最大的悲剧
• Episode Four: The Twins’ Tale - Murder, betrayal and decadence in Egypt’s dying days.
•第四集:双胞胎的故事-埃及灭亡时期的谋杀、背叛、堕落
——夏末秋字幕组
不朽的埃及 (2016) TMDB 豆瓣
Immortal Egypt Season 1 所属 : 不朽的埃及
9.6 (5 个评分) 演员: Joann Fletcher
In this four-part series for BBC Two, Professor Joann Fletcher explains how Ancient Egypt’s extraordinary story fits together, from nomads to pyramid builders, from tomb robbers to the last of the pharaohs. The result is the world’s most fascinating and enduring civilization.
古希腊的瑰宝 (2015) 豆瓣
Treasures Of Ancient Greece
8.8 (23 个评分) 导演: David Vincent 演员: Alastair Sooke
In this three-part series Alastair Sooke (Treasures Of Ancient Rome, Pride and Prejudice: Having A Ball) explores the riches and unique legacy of Greek art. Episode One tells the story of Greek art from its surprising, often mysterious origins, travelling from Crete to Santorini, Mycenae to Delphi. Episode Two explores the astonishing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art - the so called 'Greek revolution', asking how did the ancient Greeks get so good, so fast? The final instalment looks in detail at a handful of works that have achieved the status of masterpieces, tracing the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story of western civilisation’s love affair with Greek art, from the Romans to modern times.
時代革命 (2021) IMDb TMDB
時代革命
9.0 (264 个评分) 导演: 周冠威
其它标题: Revolution of Our Times
《时代革命》分为8个章节,以香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为主题,通过示威运动中七组不同示威者的视角,展现了运动的宏观背景和参与者的个人体验。影片开篇介绍1984年香港主权移交的历史背景,其后详尽记录了2019年夏天开始的示威运动的过程。

包括初期的6月12日金钟冲突、梁凌杰之死引发的616大游行和占领立法会。其后721元朗袭击、8月11日示威引发的便衣警察乔装示威者拘捕示威者,爆眼少女案和太古站近距离开抢,加上太子站袭击事件,让示威者明白无法信任政府和警方,将运动升级。其后亦有记录持续抗争的温和活动,如香港之路、机场“和你塞”示威、罢课集会和中秋节光影人链活动。到10月1日示威武力升级,加上之后香港中文大学冲突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冲突等关键事件,反映警民双方动武更趋激烈。但在警方包围校园下,示威者在无力感下结束。

最后以部分受访者流亡海外,次年《香港国安法》的通过和实施,多名民主派人士被捕,并播出歌曲《愿荣光归香港》作结。

《时代革命》的拍摄和制作历时约两年,全程在秘密中进行,送交戛纳电影节放映的版本于2021年6月29日电影节开幕前夕才正式完成[4][5]。据导演周冠威介绍,作为剧情片导演的他最初之所以决定着手拍摄这部影片,缘于一位看过他此前执导作品《十年》[a]的商人联系到他,表示愿意资助他拍摄一部高品质的以反修例运动为题材的纪录片,“把香港的故事讲给世界听”[4][6]。《十年》导演的身份也使他在运动前线获得了示威者的信任[7]。他在示威运动期间跟随拍摄示威者数月;在理大围城期间,他在校园中生活了三天两夜[4]。除了周本人拍摄的素材外,影片也使用了由传媒和10个摄影师拍摄的片段,其中一名电影人因《香港国安法》实行而放弃制作自己的纪录片作品,转而将拍摄的素材赠予周冠威[6]。

影片中出现的受访者大多数均遮面和变声以隐藏身份,还有一些由演员扮演;为保障创作者的安全,影片职员表中除周冠威外的所有职员都使用化名(例如出品人被列作“亲爱的手足”),电影的宣传品和片尾字幕也称这是一部“香港人作品”[5][6][8][9]。周本人则坚持公开身份,以表达对抗自我审查的立场和对言论自由的诉求[4]。

截至影片完成时,片中的部分受访者已隐居、入狱或逃离香港[3][8][9];周冠威本人在戛纳电影节后受访时则称现时并无计划离开香港[6][10]。2021年7月19日,周受访时回应外界对他人身安全的担忧,表示暂时尚未受到来自中国内地方面的压力[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82%E4%BB%A3%E9%9D%A9%E5%91%BD_(%E7%B4%80%E9%8C%84%E7%89%87)
逃亡 (202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Flee
8.3 (161 个评分) 导演: 乔纳斯·波赫·拉斯穆森 演员: Rashid Aitouganov
其它标题: Flee / 逃不出的記憶
阿富汗裔的阿密,已在丹麥落地生根,即將與同性伴侶成婚。面對伸手可及的幸福,內心卻有難解的結,童年時的苦難記憶,長大後仍揮之不去。小時候迷戀尚格雲頓,但生逢亂世,家鄉平靜生活被戰火摧毀,他隨家人逃到莫斯科,再千辛萬苦偷渡到哥本哈根。以動畫形式紀錄真人真事,導演讓好友阿密傾吐隱衷,回憶顛沛流離的日子,以及遇過的貪腐警察、冷血蛇頭。最後逃避不了的,是一直壓在心頭的秘密。辛丹斯電影節世界紀錄片評審團大獎。
2021年12月25日 看过
一位阿富汗同志的成功逃亡奔向自由世界之旅,母國父親突然地被“消失”,中轉國俄羅斯警察以“遣返”為由的勒索,跨越邊境,穿過黑森林,蛇頭安排的密閉無光的船艙進水,好不容易九死一生,碰到了愛沙尼亞的客輪,以為有了一線生機,結果卻是被打入監獄,繼而遣返回俄羅斯,作為一個逃亡者,這些PTSD將伴隨一生,找回心底的平靜將是一生的課題。
2020s 2021 Coming 丹麦 动画
特写 (1990)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کلوزآپ
8.9 (213 个评分)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演员: Hossain Sabzian /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其它标题: کلوزآپ / نمای نزدیک
德黑兰,记者法拉兹曼德前去报道年轻人霍塞·萨布齐恩因诈骗被捕的事件。原来,失业的油漆工萨布齐恩是一个影迷,他自称是著名导演穆赫辛·马克马尔巴夫,取得阔绰的阿汉卡赫一家信任,向他们借钱拍片。事发后,萨布齐恩被抓。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就此案展开了纪录片似的跟踪调查,他采访了警察,阿汉卡赫全家,以及萨布齐恩本人。
审讯过程中,萨布齐恩为骗取了阿汉卡赫一家的感情而后悔,但他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如果有钱,他真地会拍摄自己的电影。而且,假扮导演马克马尔巴夫赋予了他自信。最后,原告阿汉卡赫家撤销了起诉,而萨布齐恩也见到了真正的马克马尔巴夫,后者骑小摩托带这个年轻人重访阿汉卡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