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豆瓣
Ottoman Centuri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urkish Empire
8.7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译者: 栾力夫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8 - 10
【内容简介】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强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世界的十字路口,国运兴衰牵动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徙到亚洲的最西端,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土耳其人拥有草原民族一贯的凌厉作风,而他们的灵活与包容则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仅仅经过三位开国苏丹的励精图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国”自立,在欧洲留下战无不胜的威名。
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苏莱曼大帝陈兵维也纳城下——鼎盛时代的奥斯曼帝国,为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建起新的繁荣,被汤因比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在亚洲,它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带领伊斯兰世界回归了团结与强盛。这一切,使得奥斯曼帝国在那个帝国时代无往不利,成为“三洲两海、东方西方、世界中心伊斯坦布尔的主人”。
随着世界现代的降临,奥斯曼帝国却落后了。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站上历史变革的潮头,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沙皇俄国、拿破仑帝国、大英帝国,与东方强权奥斯曼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1683年奥斯曼军队再度围攻维也纳遭遇惨败,从此,“胜利”愈发成为一种奢望:奥斯曼帝国在军事、制度、科技上都被欧洲赶超了。帝国尝试过种种维新道路,新与旧的交锋异常残酷,一些大臣甚至苏丹为了改革事业献出了生命。
帝国的改革亦步亦趋,而世界近代的帝国主义争夺和民族独立运动却来得无比迅猛。1821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爆发独立战争;同时期的埃及也自立门户。此后,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中东和非洲领土上陆续分裂出二十多个国家。其中很多国家迅速沦为英国、法国、俄罗斯等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最终,奥斯曼帝国本身也在“一战”战败后倾覆。六百年世界帝国的历史成了被人怀念、叹惋的过去,而现代土耳其以一个共和国的面貌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土耳其的跌宕国运中,中国读者能找得到祖国的影子,也找得到很多国际现状的根源。那段帝国时代是欧亚两洲,乃至整个世界近代不可磨灭、无法回避的历史记忆。
【编辑推荐】
1. 奥斯曼帝国史,即土耳其的古代、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世界近现代变迁必不可少、又常常忽略的一块拼图。奥斯曼帝国的国运兴衰,强时称霸欧洲,弱时被欧洲赶超、欺凌,加上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使得土耳其成为理解近代全球力量变迁绝好窗口。从这里,你在了解土耳其自身的同时,也将从另一个视角理解现代欧洲和现代中东的形成。
2. 历史读者的感官盛宴!本书作者曾受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称赞,说作者兼为“形象刻画的大师”和“叙事写作的大师”。《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作为作者的生涯收官之作,完美诠释作者的大师文笔。傲视欧亚群雄的伟大苏丹,被守旧势力烧死在塔楼中的维新大臣……洋洋洒洒的奥斯曼历史,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
3. 土耳其时政局势动荡,牵动欧亚两洲乃至全世界的神经。这个地处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之交,背负数百年奥斯曼帝国传统的国家,为何如此重要?这部奥斯曼帝国通史将给你答案。
4. 土耳其旅游访古、感受风情的必备读物。土耳其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国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这本书让你不再对土耳其一无所知,你将对伊斯坦布尔的街巷、伊兹密尔的古城、地中海岸的秀丽风光都有不一样的亲切。
5. 你是否是诺奖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粉丝?那么《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也将让你一见如故!这是《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白色城堡》等书背后的历史布景。
6. 土耳其与中国同为亚洲文明古国,到了近代又一同沦为欧洲主导的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的落后被欺者。近代的土耳其史称“西亚病夫”。是什么导致了中土两国的相似命运?了解土耳其的历史命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近现代世界。
非洲通史(第四版) 豆瓣
History of Africa
作者: [英] 凯文·希林顿 译者: 赵俊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3
非洲史巨匠凯文•希林顿半生心血
国内外各大院校经典非洲历史教材
从史前时代直至当下时代
非洲大陆悠久历史被作者用心凝聚在单卷本中
200余幅地图与插图
让读者直面历史上的非洲
◎编辑推荐
☆清晰的风格,平白的语言,以及易于理解的时间顺序与区域性叙述结合的结构,使《非洲通史》成为本学科的理想导论。
☆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内容,囊括了最近发生的事件、最新的学界研究成果和读者的反馈,增添一个关于废除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新章节。
☆第四版《非洲通史》对丰富的 插图与地图进一步增添与改善,总数近乎300张的图片首次以彩色的形式呈现。
☆全书章节结构优化调整,相关主题词使读者更容易阅读本书。
☆作者立场中立,平衡各方观点,坚持非洲本位立场,避免了常见的西方偏见与立论。
☆译者十年磨一剑,反复推敲、搜集、商定书中相关译名,以求为相关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的起源地,非洲大陆历史悠久。《非洲通史》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从石器时代至后殖民地时代非洲社会的兴衰沉浮,审视了非洲各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非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作者凯文 •希林顿坚守非洲本位立场,将非洲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置于非洲本身的历史场景中,强调非洲人本身的能动性,驳斥“欧洲中心主义”思想,避免了很多论述当代非洲大陆的作品中所具有的严重负面论调。凯文• 希林顿为当代非洲史研究大家,这部《非洲通史》是其耗费半生心血的研究力作,历经四版修订,堪称经典的非洲历史教科书。
◎名人推荐
希林顿撰写的《非洲通史》,是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佳作。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此书,给越来越多希望了解非洲前世今生的读者,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中国前驻南非、津巴布韦大使,中国政府首任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
《非洲通史》,行文生动,大可一读。作者不仅探寻了整个非洲从史前到现在的历史轨迹,而且还揭露了欧美人对非洲历史认识上的一些偏见,重现了非洲人克服逆境而取得的成就。我相信,《非洲通史》也有助于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非洲、理解非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舒展
作者凯文•希林顿用生动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为我们带来了观察非洲历史的不同视角。“非洲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但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是政治稳定。”确实,内部与外部因素的良性互动对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李安山
在浩繁的非洲史学著述中,凯文•希林顿编纂的《非洲通史》可以用基础性、通俗性、学术性、专业性加以概述。这部以编年体形式著就的史学著作,从纵、横两个维度向世人展示了非洲历史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脉络,内容涵盖非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凸显了凯文•希林顿非洲本位的治学理念,既是一部通俗易懂的院校教材,也是一部具有专业水准的学术著作。
——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