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
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 豆瓣
作者: 陈浩 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20 - 10
一窥突厥汗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若干重要历史问题
内容简介:
作为商务印书馆“突厥学研究丛书”的第一种,《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既是一部突厥简史—— 读者从中可以管窥突厥汗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若干重要历史问题,也是20 世纪西方突厥历史研究的一部学术史,可以借此了解西方学者研究突厥历史的路径和范式。作为该领域内的第一部“文选”,我们希望《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能对读者了解突厥汗国和突厥语人群的历史有所裨益。
本书所收9 篇文章和1 篇书评,都是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德国、美国、俄国和土耳其。这些国家都有研究突厥历史和语言的深厚传统。当然,中国学者对突厥的研究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考虑到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汉语文献相对容易获得,所以就没有将其纳入本书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一取舍,也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外国学者在研究突厥和突厥语人群历史时的关怀和问题意识,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丹尼斯·塞诺内亚研究文选 豆瓣
作者: [美]丹尼斯·塞诺(Denis Sinor) 译者: 北京大学历史系民族史教研室 中华书局 2006 - 10
丹尼斯•塞诺是迄今在中央欧亚研究(the Central Eurasian Studies)领域取得最卓越成就的学者之一。如今广为学界接受并习用的“中央欧亚”(the Central Eurasia)概念,就是由他1940年在巴黎首先提出的。在塞诺那里,中央欧亚是一个迥然不同于大陆边缘地带的独特的文化区。作为一位富有传奇经历的学者,在他的弟子和朋友圈子里,塞诺的绰号是“大汗”(the Great Khan)。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丹尼斯•塞诺(Denis Sinor)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都是研究内亚(Inner Asia)诸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成果。换言之,如果要深入了解内亚的历史文化,塞诺的作品不可不读。本书也是塞诺的第一本中译本著作,书后所附塞诺的著作目录,也是第一次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
远祖的倾诉 豆瓣
作者: 杨泽蒙 2008 - 1
《远祖的倾诉:鄂尔多斯青铜器》主要内容:自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始,我国古代先民在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基础上,又逐步掌握了锻铁技术。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考古学上称谓的“铁器时代”,也就是封建社会阶段。《远祖的倾诉:鄂尔多斯青铜器》所讲述的,便是青铜时代及早期铁器时代发生在北方草原上的被历史尘封了两千余年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
2022年6月2日 已读
作者好像是鄂爾多斯博物館館長,話術上還得受制於官方大一統說辭的限制,不過敢於直接指出比起當時中原,鄂爾多斯青銅器從出土文物的風格和形製上更多地與外貝加爾-南西伯利亞地區和黑海北邊地區出土的文物相似,也實屬不易了。
歐亞 歷史 考古 遊牧
文明的遊牧史觀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楊海英 讀書共和國╱八旗文化 2019 - 4
遊牧文明野蠻、粗魯,充滿暴力? 摘下中華有色眼鏡,從文明的遊牧史觀出發—— 中國史不過是中國人天真浪漫的幻想! 被中國史定位為蠻族的遊牧民才是世界史的主要推手!   大部分漢字文化區的讀者,都會有「遊牧民族雖然軍事力量強,但野蠻、粗魯、暴力」的既定印象。然而這只是戴著中華思想的有色眼鏡來看的結果。 《文明的遊牧史觀》這本書告訴我們,遊牧文明其實是歷史的驅動力。所謂「軍事力量」,是當時科學技術與社會體系、作為群體的凝聚力、資訊蒐集能力等各式各樣要素的總和。現在世界上擁有最強軍隊的,毋庸置疑乃是美軍,它也是世界秩序的締造者和維護者,應該沒人會說他們的強悍是一種「落後、野蠻的力量」吧!   █將地圖的南北顛倒,看世界的眼光便會截然不同! 遊牧文明是技術先進、資訊發達、富有組織力的歷史驅動力!   在支撐遊牧民族「強悍」的技術中,最重要的就是「畜力」。對馬、牛、駱駝等大型動物的馴育、養成、管理等技術,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的文明。另一方面,蓄力在當時的條件下,也是青銅或鐵製的武器、絲綢等物品最快的運輸工具。眾所周知,即使對馬車的運用,也是西亞先於支那地區,然後才漸漸地往東傳播開來。也就是說,和馬這種「畜力」相關的技術是遊牧文明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資訊力。和定居農耕民族比較起來,遊牧民在廣大的地區中遷徙,不斷地進行見聞和調查,因此掌握了最全球化的資訊。這種資訊力也被活用在通商上。運輸能力優越、往來於各個地區間、對各地產品與市場需求瞭若指掌的遊牧民,同時也是優秀的商業民。遊牧民族的寬容性,對各種文化的包容和開放姿態,也是與此密切相關。 軍事力量、資訊力,再加上具高度流動性與開放性的組織原理,這就是遊牧民的「驅力」。 從「文明的遊牧史觀」重新看待中國,會如何逆轉出一部中國史呢?作者指出,在今日中國中心地區產生了黃河文明固然是事實,但考古學指出,這個古代文明與現在的「中國人」之間的關聯,不管在文化上,或是人種上,都早已斷絕殆盡。跟現代的希臘人,與古代希臘文明之間並沒有關聯是一樣的道理。   █「漢文明」並非普遍性的世界文明,而是一個地方文明。 「中國四千年的歷史」不過是現代中國人天真浪漫的願望與幻想!   今天的讀者多以中國為「中心」,所以歐亞就變成了「邊陲」。這種世界觀其實是奠基在「漢民族」這種二十世紀初期才出現的假設之上。真相是,根本沒有「漢民族」這種東西,是歐亞興起的各個文明,不斷向黃河流域遷徙,才形成今日的樣貌。所以「中國四千年的歷史」不過是現代中國人天真浪漫的願望與幻想。 從「歐亞史」的觀點來看,被「中國史」定位為蠻族的遊牧民,分布範圍東起西伯利亞、西到歐洲世界,文化與人種繁多,是世界史的主要推手;相對於此,所謂「漢文明」不過是以所謂的「中原」為中心,相當地方性且侷限的一個文明。故此,與其說「漢文明」是普遍性的世界文明之一,倒不如把它想成是一個地方文明,才比較接近真實狀況。 若追溯中國地區的歷史,則會發現,它進行跨歐亞交易、在國際文化上大放異彩的唐、被認為是世界最大帝國的蒙古帝國(元)和清等,這些繁榮的國度都堪稱為名符其實的「亞洲大帝國」。但是,它們全都是非漢民族所建立的征服王朝;從這些看來,不受漢民族中心主義控制、而是由異民族的國際主義所統治時,才是所謂「中國」最繁榮的時代,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中國史」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它屬於一種「被害者史觀」。在這種史觀裡,「漢民族」常常遭到異民族所侵略;近代以前是北方遊牧民族,近代以後則是跨海而來的西洋列強以及日本,這些都被他們描繪為「敵人」。可是,我們試著深入思考便會發現,「支那地區乃是某個特定民族的居所」這種主張根本就不成立。擁有不同根源、文化與生活型態的集團,進行流動,不斷重複著繁榮與改變的過程,這樣的歐亞大陸史,才是真實的「中國史」。 身為日本籍蒙古學者,作者的看法是:以所謂漢民族為中心的「中國史」,在充滿地域性的狹隘同時,不過是混合了他們自己普遍相信的世界觀,以及被害者意識的產物罷了。正因為此,今天的支那地區才出現名為「中國史」與「中華文明」的束縛。而今天的中國,似乎越發被所謂的「中華思想」所囚禁。   作者簡介 | 楊海英 蒙古裔文化人類學家。蒙古名字為「俄尼斯.朝格圖」,蒙譯日文名「大野旭」。1964年生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大學日本語系。1989年赴日本留學。修完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綜合研究大學院的博士課程,獲博士(文字)學位。現為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曾獲司馬遼太郎大獎(第14回,2010年)、大同生命地域研究獎勵賞(2015年)、樫山純三賞(2015年)、正論新風賞(第19回,2018年)。   主要著作: ◎繁體中文版:《沒有墓碑的草原》(八旗文化,2014年)、《蒙古騎兵在西藏揮舞日本刀:蒙藏民族的時代悲劇》(大塊文化,2017年)、《在中國與蒙古的夾縫之間:一個蒙古人未竟的民族自決之夢》(八旗文化,2018年)。 ◎日文版: 《沒有墓碑的草原(上、下、續)》(岩波書店,2009-2012年)、《種族滅絕與文化大革命――內蒙古的民族問題》(勉誠出版,2014年)、《狂暴國家――中國的正體》(扶桑社,2015年)、《蒙古人民的自決權和「對日協力」――中國文化大革命繼續存在》(集廣舍,2016年)、《名為「中國」的神話──習近平「偉大中華民族」的謊言》(文藝春秋,2018年)、《最後的馬賊――「帝國」將軍李守信》(講談社,2018年)、《蒙古族人的中國革命》(筑摩書房,2018年)、《中國當代獨裁史――從毛澤東到習近平》(文藝春秋,2019年)等書。   譯者簡介 | 鄭天恩 台大歷史所碩士,曾任日文小說編輯,目前為專職翻譯。譯有《來自擇捉島的緊急電報》、《二十世紀旗手》、《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等書。
2022年6月1日 已读
第二章「草原上誕生的文明」和第三章「西邊的斯基泰、東邊的匈奴」獲益不少
中國 中央歐亞 歷史 遊牧
哈萨克汗国:金王座 (2019) 豆瓣
Казак хандыгы. Алтын так
导演: 鲁斯坦·阿卜杜拉舍夫 演员: Yerkebulan Daiyrov
其它标题: Казак хандыгы. Алтын так / Kazakh Khanate: Golden Throne
故事发生在十五世纪。几个世纪以来,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后代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粉碎了异族国家。其中一个是传奇人物阿布海尔·沙伊巴尼,他在白衣部落中篡夺了权力。两位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克烈和扎尼别克,要求部分游牧部落离开强硬的统治者。在经历了一番迁徙之后,他们恢复了古老的哈萨克汗国。第一位可汗选举了乔其和鸠鲁·可汗的直系后裔,苏丹·克里。在这里,人民可以自由和平地生活。但是,敌人正在试图扼杀脆弱的哈萨克斯坦汗国,等待着他们的是严峻的考验,损失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时刻。
哈萨克汗国:不败之剑 (2017) 豆瓣 TMDB
Қазақ Хандығы: Алмас Қылыш
导演: 鲁斯坦·阿卜杜拉舍夫 演员: Kayrat Kemalo / 多斯卡汗·索沙季诺夫
其它标题: Қазақ Хандығы: Алмас Қылыш / 钻石宝剑
本片剧本由编剧萨马古力•叶鲁拜根据著名小说家伊利亚斯•叶森贝尔林长篇历史小说《游牧人》第一部《不败之剑》改编而成。 影片主要以哈萨克语为主,此外还使用了卫拉特语和蒙古语北部方言。电影院还将播放俄语配音版本。"我们将根据第一季的收视情况,来决定第二季的拍摄工作。哈萨克的历史十分悠久,其中更有着丰富的故事可以搬上荧幕。主权独立,让我们拥有了制作这部影片的机会。"导演鲁斯帖穆说。 据导演透露,《哈萨克汗国--不败之剑》第一季初期预算为20亿坚戈,而最终成品的耗资为500万美元。 据悉,连续剧《哈萨克汗国》是根据总统指示,由沙肯•阿伊马诺夫哈萨克电影制片厂拍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为连续剧提出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