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
洞见 豆瓣
Why Buddhism is True?
8.1 (40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赖特 译者: 宋伟 读创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8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
★樊登博士——重磅推荐
★“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作序解读
★查理·芒格家族财富管理者、“巴菲特接班人”李录——年度好书必读
★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提名奖得主,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罗伯特·赖特重磅作品
☆人的大脑是为了幸福而设计的吗?
☆“我”到底存不 存在?
☆一切为“空”,还是我们赋予一切的“内涵”为“空”?
☆如何才能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
【编辑推荐】
1.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
2.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提名奖得主,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罗伯特·赖特重磅作品。
3.现代进化理论与佛学的碰撞与交融,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4.伟大的沉思与实践之旅,世俗时代精神生活的基础。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作者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帮助我们认清基因载体、进化心理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让我们冲破大脑错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以超然的视角,抵达更广义的同情;洞见事物的真相,真正体验到世界的本原之美。
-
【媒体推荐】
一本超凡脱俗、让人头脑清醒的书。
——《卫报》
赖特的书具有启发性,内容丰富,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纽约时报》
一本令人愉悦的个人著作,意义重大。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他(赖特)的书中包含了许多有趣而有启发性的观点。
——《华盛顿邮报》
Why Buddhism is True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Robert Wright Simon & Schuster 2017 - 8
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is a 2017 book by journalist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 Robert Wright. As of August 2017, the book had peaked at The New York Times No. 4 bestseller in hardcover nonfiction.
In Why Buddhism is True, Wright advocates a secular, Westernized form of Buddhism focusing on the practice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stripped of supernatural beliefs such as reincarnation. He further argues that more widespread practice of meditation could lead to a more reflective and empathetic population and reduce political tribalism. In line with his background, Wright draws heavily on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o defend the correctness of Buddhism's diagnosis of the causes of human suffering. He argues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 idea of the modularity of mind resonates with the Buddhist teaching of no-self (anatman).
认识佛教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释净空 线装书局 2010 - 2
《认识佛教》内容简介:佛教究竟是什么?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佛教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活在此时此刻:一行禅师修行手记 豆瓣
作者: 【法】一行禅师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1
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一行禅师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生活经历。他向我们展示全神贯注活在此时此刻的意义。
如果你身处繁重的工作,感到焦虑或内心迷惘,无法获得平静与归宿。
这本书将使你思绪清晰,安住当下,获得生命的平静和此刻的丰盛。
一行禅师 修行手记
本书为一行禅师第一本自传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一行禅师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生活经历,并告诉我们全心全意地活在此时此刻的意义。如果你身处繁重的工作,感到焦虑或内心迷惘,无法获得平静与归宿。这本书将使你思绪清晰,安住当下,获得生命的平静和此刻的丰盛。
一行禅师 现代著名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梁文道先生受其影响走上佛学道路。
当你能够改变现在,你就能治愈过去
我们可能被夺取很多东西,但没人能偷走我们的决心或自由,也没人能偷走我们的练习。当你能够改变现在,你就能治愈过去。
找到内心的岛屿
生活里总有些日子让人感觉不是你的日子,一切都不顺利。如果我们仅依赖外部条件,我们就会迷失。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一直依赖的庇护所、一座内心的岛屿。
在简单寻常的事物中得到安慰,珍重每个此时此刻
它可能是喝一杯茶,等一场雪,一次散步,一段陪伴,心怀愉悦、美好、简单,好好生活,每一件寻常事都可以是冥想的练习。
名人推荐
一行禅师说的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曾听过。但是,不知为什么,简单的道理通过一行禅师说出来,却带来那么大的摄受力。
——梁文道 (著名学者 作家 主持人)
一行禅师的书长期以来给我巨大的力量,那个力量来自最简单的文字和道理。他会教我们,应该说提醒我们,许多我们早已遗忘的简单事物——像是呼吸,像是快乐,像是不要忘记,自己活在这美好而难得的人生里。我在写自己的《创意学》时曾参考他的文字,在创意方面他给我很大的启发。对于这一位作者,我心中充满感恩。
——赖声川 (知名剧作家 导演)
我觉得奥修、克里希那穆提、一行禅师的书都非常值得一看。
——张德芬 (心理学家 畅销书作家)
当我在曼哈顿遇见一行禅师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宁静,这位禅宗大师的身边似乎萦绕着一种深深的祥和气息。
——奥普拉 (Oprah,美国知名脱口秀女王 作家)
禅师的教导,对于我们繁忙的生活及人类本位主义的理解方式来说,是一剂至关重要的解毒药。
——阿诺德‧卡特勒 (一行禅师著作英文版编辑)
正见 豆瓣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8.4 (7 个评分) 作者: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译者: 姚仁喜 2007
在这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2020年1月16日 想读 佛学入门。
宗萨钦哲仁波切可能是最擅长深入浅出讲佛理的人之一了,竟能时髦地用现代流行文化的元素做类比和对照。
佛学 佛教 宗教 汤质 灵修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译者: 马君美 / 杨忆祖 新星出版社 2016 - 4
★ 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深入人心的佛学力作。2016年全新修订,布面精装典藏。
★ 一位让你彻底解决内在困惑的佛法导师,你可以不认识或者不和他说话,但若没看过他的书那种损失,将是一种无法估计的可惜!
★ 一本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经典通论!
★ 提升你对生命的信心,印证你的修行方法。
★ 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 王菲、孙俪、李连杰、张德芬、胡因梦、梁文道、陈坤、杨幂、安意如等名人联袂推荐。
/
如果你只想好好地看一本佛教入门的书,请考虑选择本书,你是不会失望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教已经有一定的成见,说不定本书会让你对佛教完全改观。
如果你是佛教徒,请以本书印证你的修行。
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内观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威廉·哈特 译者: 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翻译小组 海南出版社 2009 - 8
《内观》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广对佛陀教导的了解,以及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遵照乌巴庆尊者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的教导内观(Vipas sana)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 豆瓣
作者: 惟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5
《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印度说一切有部的禅定论则对大乘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佛教禅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以梵文原典《俱舍论》第八定品为基础,参考其梵汉注释以及汉、法、英等各种译本,并辅以巴利文经典,对四禅、四无色、等持、等至,以及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重要的术语从翻译和历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证和辨析。
正念的奇迹 豆瓣
8.5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一行禅师 译者: 丘丽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 1
目录:
序言一 这本书本身就是奇迹
序言二 一行禅师:以慈悲之眼观照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第二章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第三章 正念日
第四章 鹅卵石
第五章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五蕴
第六章 你庭前的杏树
第七章 三个绝妙的答案
第八章 32个正念的练习
附录 佛经选读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豆瓣
作者: 郭良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 3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内容简介:在《经集》第3品《大品》和《婆塞特经》中,佛陀回答婆罗门青年婆塞特提出的问题:“一个人成为婆罗门是靠出身,还是靠行为?”佛陀指出,生物“由于出身形成的特征多种多样”,如蛆、蛾、蚂蚁、蛇、鱼和鸟等。“而在人类中,由出身形成的特征并不多种多样”。人都是同一类的人。“人类不存在身体上的差异,人类中的区别由名称表示”,如农民、手艺人、商人、仆人、盗贼、士兵、祭司和国王等。这些名称都是由人各自的行为决定,而不是由出身决定。佛陀认为人类中以祭祀为生的人是祭司,而不是婆罗门。至于什么样的人是婆罗门,佛陀则依据佛教的修行理想作出重新解释。
大乘起信论讲记 豆瓣
作者: 印顺 2010 - 6
《大乘起信论讲记》主要内容包括:悬论,作者与译者,一般公认的传说,古今怀疑者的意见,维护《起信论》的近代大师,从合理的观点来重新审定,大乘起信,本论在佛法中的地位,正释,归敬与造论之意趣,归敬三宝,归敬,归敬之意趣,标举五分等等。
Selfless Insight 豆瓣
作者: James H. Austin The MIT Press 2009 - 1
When neurology researcher James Austin began Zen training, he found that his medical education was inadequate.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e has been at the cutting edge of both Zen and neuroscience, constantly discovering new examples of how these two large fields each illuminate the other. Now, in Selfless Insight, Austin arrives at a fresh synthesis, one that invokes the latest brain research to explain the basis for meditative states and clarifies what Zen awakening implie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Austin, author of the widely read Zen and the Brain, reminds us why Zen meditation is not only mindfully attentive but evolves to become increasingly selfless and intuitive. Meditators are gradually learning how to replace over-emotionality with calm, clear objective comprehension. In this new book, Austin discusses how meditation trains our attention, reprogramming it toward subtle forms of awareness that are more openly mindful. He explains how our maladaptive notions of self are rooted in interactive brain functions. And he describes how, after the extraordinary, deep states of kensho-satori strike off the roots of the self, a flash of transforming insight-wisdom leads toward ways of living more harmoniously and selflessly. Selfless Insight is the capstone to Austin's journey both as a creative neuroscientist and as a Zen practitioner. His quest has spanned an era of unprecedented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and has helped define the exciting new field of contemplative neuroscience.
米拉日巴传 豆瓣
作者: 桑杰坚赞 译者: 刘立千 民族出版社 2000 - 2
米拉日巴是西藏佛教葛举派第二代祖师,一生坚韧不拔实修苦修,用道教形式宣传佛教,广收门徒,在西藏人民中有广泛的影响,是西藏佛教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15世纪,僧人桑杰监赞根据民间的传说故事撰成此书。此书是研究西藏佛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数次由刘立千翻译。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173637/密勒日巴尊者傳 作者: 桑傑堅贊
佛教心理学 豆瓣
作者: 陈兵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5 - 8
从现代心理学和佛法的双重视角,对古今中外各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有关心灵的学说,作了一番现代整合,忠实地浓缩了佛法的精华,作出使现代人容易明白的诠释。既有深刻的理论论证,又有治理自心、完善人格,乃至明心见性,获得大智慧、大安乐、大自在的具体技术。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学术力作,是佛教心理学的最佳教科书,是学佛修行的必要辅导,为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了精深博大的参照体系,为广大爱好佛学和心理学的读者提供了学习佛法的方便。
僧侣与哲学家 豆瓣 谷歌图书
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
8.5 (15 个评分) 作者: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 马修•理查德 译者: 赖声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僧侣与哲学家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最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赖声川
佛学研究十八篇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岳麓书社 2010 - 1
《佛学研究十八篇》作者对佛学认识论的因缘观、生死不灭的业力和轮回观、无常与无我的变化观、解脱与涅槃的智慧修养观都有精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将佛学概括为一种心理学,实在是一种独创。
粱启超不仅大力宣传佛学的博大精深,而且刻苦研究佛学,成果斐然。对佛学认识论的因缘观、生死不灭的业力和轮回观、无常与无我的变化观、解脱与涅槃的智慧修养观都有精深的研究。他关于佛经翻译见解独到,简明扼要又颇有哲理地论述了佛教在中国植根、发展、兴盛和衰退的过程。研究中国佛学,不可不读梁启超这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论著。
《佛学研究十八篇》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解深密经直解 豆瓣
作者: 林国良 2019 - 7
《解深密经》乃瑜伽行派宗经之一,屡经重译,以玄奘译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书即以玄奘译本为对象,严格按照“题解”“原文”“简注”“今译”“评析”的结构,对《解深密经》作了深入细致又全面透彻的探究。
“题解”部分,位于经文每一品的开头,对该品大义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适时与本经乃至整个唯识思想进行关联。“简注”部分,择取经文中的关键名相,予以简明扼要的注释。“今译”部分,用现代汉语逐字逐句翻译经典原文,并适当增补字句,使文意更加明晰,尤其能够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评析”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作者并未局限于以一经解一经,也不是站在宗派立场,而是以《解深密经》为中心,贯通《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主要唯识经论,进而将其与唯识宗其他经论乃至如来藏、般若系经论相互关联,对唯识思想及其修学法门给予完整而深刻的阐释。
本书可谓引领读者理解、领悟进而契入幽微深奥的唯识思想的捷径,这也正是“直解”期望达到的目标。
中观甚深心要善说 豆瓣
作者: 更敦群培 译者: 智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 5
2009年,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尼泊尔的一次大众教授时,数次提到了更敦群培,他说:“有位大师、大学者,当代西藏学者中最好的学者,他是我的英雄,名叫更敦群培,他真的非常棒。他说一切事物是这样的——例如,有恐怖分子拿枪指着你说:‘你必须说这面墙是红色的,不然我就杀了你。’你就会说墙是红的,即使你不觉得是这样。更敦群培说,所有的佛法都是这样,所有的有情众生,都持有一把受苦的枪,而佛就只好讲各式各样的话。”
这位“大师、大学者,当代西藏学者中最好的学者”更敦群培,他最重要的佛教教义的著作,正是《中观甚深心要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这是他对中观甚深意趣的论述、教授的汇集,由弟子记录、集结出版。这是他留给世人最后也是最美妙的佛法教授,在其中他高谈雄辩、畅所欲言,切中肯絮、字字珠玑。更敦群培这样评论自己的这本著作:“为了让人身在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意义,一个人必须留下点痕迹。在我看来,我觉得自己必须写出中观和正量的一些显著特点。现在,我已经完成了适合中观所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