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 豆瓣
9.1 (22 个评分) 作者: 胡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本書從政治體視角出發,嘗試為理解古代華夏提供一條新路徑。無論是商末西土聯盟還是春秋戰國的諸夏,以及與秦漢帝國政治體系綁定的華夏,都是一種由政治關係維繫的人群集團。華夏帝國通過開疆拓土將一些非華夏族群納入統治,也利用文化霸權創造了華夷符號秩序以及關於周邊異族的經史知識體系。魏晉以下帝國分裂,北方五胡政權顛覆了華夷秩序,南方山地諸族在局部地區也獲得了優勢,但隨著兩者的政治體演進,殊途同歸地走上了華夏化的道路。
史学理论手册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加] 南希·帕特纳(Nancy Partner) / [英]萨拉·富特(Sarah Foot) 译者: 余伟 / 何立民 格致出版社 2017 - 7
“这部讨论史学理论(而非历史理论)提纲挈领的新文章汇编,是一本科学的手册(一种可敬的但近来已经因商业化而被大大降格了的学术体裁)应该有的样子……这部书是给人印象深刻,其脚注中肯、全面、信息量大,参考文献涵盖广泛。整本书被打上了其两位主编帕特纳教授和富特教授的学术风格烙印 。任何了解她们学术成就的人,都只会认为她们的研究水准处于最高层次。这些文章以某种方式构成了一个整体,从历史研究领域拓展至包括了在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方面所有其他学科——它们把‘过去’而非仅仅‘历史’作为研究对象——我对那种方式印象最为深刻。对于任何一位对过去之研究有着某种职业的乃至‘业余的’兴趣的人,本书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
——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加利福尼亚大学意识史荣休教授
“编者们汇集了大批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其他从各个角度来审查并提出历史知识理论的理论家们。这部集体作品涵盖面广、学术性强,并且处处呈现新洞见。”
——大卫•卡尔(David Carr),美国埃默里大学荣休教授
“在本书中,理论在历史学中应用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各种意味深长的和激动人心的方式被分析并被质问。在汲取一流学者们的见解基础上,这部不可或缺的著作拓宽了我们关于过去的研究的范围,并且深化了我们关于历史知识的诠释和理解。”
——乔伊•达姆斯(Joy Damousi),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学教授
“南希•帕特纳和萨拉•富特广泛征集了一大批最新的史学理论文章。特别之处在于半数以上文章系由当前活跃的脚踏实地的历史学家们撰写。这本书对于历史编纂学专业的学生和经验丰富的践行者们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约翰•托什(John Tosh),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这是对历史书写当前状况的一次重要概览和批判分析。从历史学在19世纪的现代主义基础出发,这本手册简明扼要地阐释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如何以其多种多样的历史类型造成了我们今日后-后现代主义的困境。”
——克里斯•洛伦茨(Chris Lorenz),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学院,德国历史文化和史学理论教授
法国史学革命 豆瓣 谷歌图书
8.9 (9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译者: 刘永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12 其它标题: 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2014
年鉴学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史学革新运动,它不仅有力推动了新史学的确立和发展,甚至塑造了整个20世纪的史学面貌。本书描述和评析了年鉴学派自20世纪20年代发端以来八十余年的历史,以该学派四代学人的继替为线索,呈现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和趋向,为读者了解年鉴学派的发展脉络、重 要理论和关键概念提供了便捷的指南。
新版增补了两章内容,续写1989年后年鉴学派的发展动态,并讨论了其影响向世界不同地区和相关学科渗透的过程。
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彭刚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9
1973年海登•怀特《元史学》问世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历史学界产生强烈冲击,无论史学理论还是史学实践均深受影响,发生巨大变革。本书精选海登•怀特、卡洛•金兹堡等名家最具代表性的十五篇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中的诸多议题展开讨论,不仅是对该领域数十年发展的总结,也对历史哲学与历史实践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
名家治史:方法与示范 豆瓣
作者: 罗志田主编 2022 - 1
本书是一本面向学生的史学名家典范文集。书里的名家如徐中舒、蒙文通、蒙思明、缪钺等先生,每一位在全国学界都有重要影响,所选的作品,也都是佳作名篇。一编在手,既能感受学问大家的气度格局,也能学到怎样提出问题、运用史料以及如何论证其所欲言。任何史学中人,无论是否初学,也都能开卷有益。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豆瓣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2nd edition)
9.7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译者: 李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 豆瓣
作者: 马晓林 中西书局 2018 - 9
《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至今东西方学术界的马可•波罗研究皆历时长久。本书从马可•波罗出发,着眼于礼俗领域,运用文本比勘方法,重点利用新出碑刻史料,研究元代中国的一幅幅历史场景。
《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分为四个部分:“导论篇”全面梳理了马可·波罗研究的范畴、方法,及19世纪至今的研究史;“研究篇”研究马可•波罗所见元朝礼俗、物质文化等,聚焦中外交流,尝试解开《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未解之疑;“评介篇”评介西方学术界与本书主题相关的几部最新著作;“译文篇”则译介了部分西方重要的论文。
经过深入讨论,本书一方面证明了《马可•波罗行纪》在礼俗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蒙元时代欧亚大陆多元文化交流的众多侧面。
历史学十二讲(增订本) 豆瓣
Douze lecons sur l'histoire
8.9 (7 个评分) 作者: [法]安托万·普罗斯特 译者: 王春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9
《历史学十二讲》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研究入门读物。它基于安托万·普罗斯特在巴黎一大常年开设的“历史编撰学”课程讲稿,讨论了当代史学实践中的诸多关键理论问题,以反思的目光对西方史学做了一次全面的扫描。安托万·普罗斯特的思考建立于法国历史学家群体丰厚的学术积累之上,同时从德语和英语世界撷取重要思想资源,为读者提供了探幽索隐、进一步了解当代西方史学的便捷指南。
新版收入安托万·普罗斯特两篇文章:《 历史、真相、方法——历史学的论证结构》《历史学如何造就历史学家》。
历史知识与历史谬误 豆瓣
作者: [美]阿兰·梅吉尔 译者: 黄红霞 / 赵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4
本书关注历史学家对于过去知道什么以及知道多少,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一系列历史认识论问题:史学编撰中的叙事、客观性、记忆问题,史学写作的任务,历史研究中的一致性,如何避免史学谬误等等,是作者对于历史知识的局限及条件的理论思考。作者对从希罗多德以降,至当代史学大师的历史认识论实践加以反思,对史学入门者及历史从业者都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