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哲学
差异与绵延 豆瓣
作者: 王理平 人民出版社 2007 - 5
本套丛书论涉主题主要围绕法国哲学展开,部分地涉及到具有哲学深度的文化研究。法兰西哲学既不同于盎格鲁----萨克逊的经验主义传统,也有别于德意志的先验主义传统,她让我们从哲学的玄思中也能够体味到文学艺术所具有密切:许多哲学大师都在文学艺术方面成就卓著,而繁荣的文学艺术又为法国哲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法国哲学源于笛卡尔以法语作品《方法谈》回应蒙田的《散文集》,而笛卡尔同时也被认为是西方整个现代哲学之父。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了解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为代表的17世纪“大理性主义”,就无法了解西方哲学从早期现代哲学到后期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的历史进程。法国18世纪的启蒙哲学、19世纪的诸多哲学流派都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其独特地位。20世纪的法国现象学--存在主义运动、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则把法兰西的感性哲学提升为了世界哲学的主导潮流之一。
万物的绝望在何处终结 豆瓣
作者: 左梨 东方出版社 2020 - 7
人之生死,固然重于麻雀,但作为人的标示而超出的部分究竟是什么?面对死亡这个普遍而绝对的否定,人能否获得意义,人是否只能捕捉虚空?每一只麻雀都可以是另一只,而人何以成为“一个人”,在人机互嵌的时代,个体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人,作为意识存在者,与物质的相爱相杀在何处完结?所 谓人的解放,是否意味着对物质的超越?人抵抗物质,抵抗的是什么?超越物质,超越的又是什么?人,能否在物质中获得自由?
这是10场与引文对话的虚拟访谈,也是一部融于对谈录的思想论述集。
在齐奥朗、马利坦、魏宁格、科耶夫、阿伦特、阿尔托、列维-斯特劳斯、梅洛-庞蒂、德里达、薇依等十位先哲的文本中,作者化身从事考古的灵媒,进入这些已逝者的精神遗迹,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场超越时空的对话,内容涉及哲学、神学、诗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伦理、政治、两性关系等领域的诸多主题,持续深入“人的超越与解放”何以可能的追问。
我们已在经济学的话语中置身太久,不妨与作者一起,返回哲学话语,重启存在。
语言·身体·他者 豆瓣
作者: 杨大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1
“法国哲学比较生动,比较活泼,比较富于机智,简直就是聪明机智本身”(黑格尔语),本书即在现代哲学进程中探讨“生动”、“活泼”、“机智”的当代法国哲学,从语言、身体、他者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展现当代法国哲学以瓦解意识哲学为目标的感性智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