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现象学的方法 豆瓣
DIE PHANOMENOLOGISCHE METHODE
作者: [德国] 埃德蒙德·胡塞尔 译者: 倪梁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1
《现象学的方法》一书由现象学创始人埃德蒙德・胡赛尔所著。胡赛尔的著作卷帙浩繁,如果说《现象学的观念》一书是胡赛尔对现象学的总体介绍的话,那么本书则为读者提供与胡赛尔一同进行现象学操作的可能。德国现象学委员会主席黑尔德为本书所写的导言,真正把现象学的进程、发展以及重要问题呈现于读者的眼前,中国现象学第一诠释者倪梁康先生的翻译更是少有瑕疵,真正体现了现象学的精华。《现象学的方法》提供了打开二十世纪的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之门的钥匙。
生活世界现象学 豆瓣 Goodreads
Phanomenologie der lebenswelt
作者: (德) 埃德蒙德·胡塞尔 / 克劳斯•黑尔德 编 译者: 倪梁康 / 张廷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1
埃德蒙德·胡塞尔在西方现代哲学中是一位非常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哲学家。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思想史上创造一门新的哲学学科——现象学。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许多哲学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宗教等领域。《生活世界现象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一书概括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所有基本问题:从感知行为类型的特殊分析到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核心内涵、从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研究到生活世界问题的提出,对研究现象学的学者以及对现象学感兴趣的朋友很有启示,人们可从胡塞尔的学说中,依己所需,搜精取真。《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选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著作,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系统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以利于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和借鉴。第33节意识流的统一与同时和后继的构造我们在前面已经探讨过①这种内在客体的构造、它们从一再更新的原印象中的生长和变异。在反思中我们发现一条惟一的河流,它分为许多河流;但这种许多具有一个统一,它允许并要求我们说,这是一条河流。我们发现许多河流,因为有许多原感觉的序列在开始和结束。但我们发现有一个联结的形式,因为对所有这些河流来说不仅分别存在着从现在向不再(Nicht-mehr)、另一方面从尚未向现在的转变规律,而且更多地还存在着一个现在的共同形式、一个完全在流动模式中的相同性。几个、多个原感觉是“一下子”(aufeinmal)存在的,而且如果一个流动,那么这些多数也“同时”(zugleich)流动,并且是在完全相同的模式中、带着完全相同的映射、以完全相同的时速:只是当一个原感觉在总体上停止时,另一个却还在面前具有“尚未”,即它的新的原感觉,这些原感觉继续着那些在它之中被意识之物的延续。或者,更好的描述是:这许多原感觉在流动,从一开始就支配着这同一些流逝模式,只是这些对于延续的内在客体来说,构造性的原感觉序列是以不同方式继续着,这种继续是与这些内在客体的不同延续相符合的。它们并不以相同的方式使用这些形式的可能性。内在的时间是作为一个对所有内在客体和过程而言的时间而构造起自身的。与此相关,内在之物的时间意识是一种惟一性。包罗万象的是现时的原感觉的“聚合”、“同时”,包罗万象的是所有刚刚过去的原感觉的“刚才”、“先行”,是原感觉的每一个聚合向这样一个“刚才”的持续转变;这个刚才是一个连续性,它的每一个点对于这个总体的聚合来说都是一个同类的、同一的流逝模式。原感觉的这个整体聚合受一个规律的制约:它自身转变为一个持续的意识模式的连续、已流逝性(Abgelaufenheit)模式的连续。在这同一个持续性中有一个一再更新的原感觉之聚合在本原地产生出来,而后又持续地过渡到已流逝性之中。无论一个聚合作为原感觉的聚合是什么,它都始终是在已流逝性模式中的聚合。原感觉具有其在连续流逝意义上的连续的“相继”,而且原感觉具有其聚合,具有其“同时”。同时存在的东西是现实的原感觉,但相继存在的则是一个感觉或一组现实原感觉的聚合,而其他的原感觉则已经流逝。但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无非只能说,“你看”:一个或一组为内在的现在所意识到的原感
货币哲学 豆瓣
作者: 齐美尔 译者: 许泽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 - 9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试图通过货币这单独一个例证而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把生活最表层的现象与生活内部最底层的深邃之流和历史潮流联系起来,“在历史唯物主义底下构建一个基础,以便维持经济生活构成思想文化的起因这一解释的价值”,并张扬他所坚持的相对主义世界观。
法国认识论 豆瓣
作者: [法]米歇尔•比特博尔 / [法]让•伽永 译者: 郑天喆 / 莫伟民 2011 - 9
本书旨在从历史的角度论述法国认识论的发展历程,收集了21篇富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思想传统与研究机构”,针对1900-1950年这一时期法国不同思想流派和研究机构,在与外国的哲学学术圈的交流和碰撞种,法国认识论形成了其众所熟知的面貌。第二部分为“人物”,收集了关于某些重要人物的论文,这些人物的著作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范围内造就了法语意义上的知识论和科学理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