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神秘旅行:细胞内部之旅 (2012) 豆瓣
Secret Universe: Journey Inside the Cell
导演: Mike Davis 演员: David Tennant
其它标题: Secret Universe: Journey Inside the Cell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细胞与腺病毒争夺我们DNA控制权并持续了数亿年的战争故事。取材于对细胞的最新发现,纪录片将我们带入人类细胞绚丽的内部世界。 在细胞可视化的世界级专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好莱坞电脑三维动画设计师的帮助下,观众将在最新发现的,宛如外星世界的细胞内部体验一次科学的电影旅程。
Production Companies:
Wide-Eyed Entertainment Distributor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2012) (UK) (TV)
Special Effects:
Intelligent Creatures (visual effects)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吴相钰 / 陈守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 8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共分7篇39章,涉及细胞、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内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具有较好的广度和深度,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可作为生命科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普通生物学 豆瓣 Goodreads
8.7 (12 个评分) 作者: 陈阅增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 7
已故著名生物学家陈阅增教授认为,生命现象在高度的多样性后面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生物界是一个整体,在分子和细胞的功能与结构、有机体的稳态、发育、遗传、适应与进化等方面存在着对生物界普遍适用的规律。生命科学丰富多彩而又是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他主张生物系的学生在生物学课程方面首先要学好普通生物学,掌握有关生物学的全貌和普遍规律的知识。本书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由陈阅增教授亲自主持编写的。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豆瓣
生物と無生物のあいだ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福冈伸一 译者: 曹逸冰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3
沙滩上散落着石头和贝壳,哪一个是生物,哪一个又是非生物,想必一眼就能看出,但你可曾想过那一瞬 间做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人类能绘制出基因图谱,就能像操控机械一样掌控生物吗?薛定谔对生命的诠释是完全正确的吗?真理、智慧、人性在生命科学史的舞台上,上演一出又一出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大戏。
福冈伸一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与众多鲜为人知的天才科学家同步而行,踏上寻找生命真相的精彩历程,以机智而诗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揭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的伟大谜团。作家吉本芭娜娜在读完后感叹:“《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中充满了惊险与温暖,梦想与绝望,令人心动不已。”
生理学原理 豆瓣
作者: Matthew N. Levy / Bruce A. Stanto 译者: 梅岩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 7
《生理学原理(第4版)(中文版)》主要内容: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生理学以人和动物体为对象,研究它们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发生机制,以及它们为适应各种内、外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功能反应和调节过程。因此,生理学与其他结构生物学学科和课程一道,构成了生命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或支撑点;同时,生理学也是医学、药学等相关应用性学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生理学是一门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学科,随着生命科学和其他基础或技术学科的发展,它本身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带来了对生理学教材的传统性与先进性相互有机融合的高要求。借鉴国外优秀的、传统的生理学教材,不失为一个了解国外生理学教材和教学现状,以及推进我国生理学教材建设的良好举措。
细胞生物学精要 豆瓣
Essential Cell Biology(Third Edition)
作者: Bruce Alberts / Dennis Bray 译者: 丁小燕 / 陈跃磊 科学出版社 2012 - 3
《细胞生物学精要(原书第3版)》是美国Garland出版集团出版、美国科学院前院长Bruce Alberts等八位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共同编写的Essential Cell Biology第三版的中文译本,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和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对细胞生物学的内容作了系统阐述,既涵盖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又增添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共20章,分别叙述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遗传、变异、应激、运动、迁移等内容。每一章结束时附有基本概念、关键词、问题和答案,并配有22个图版和近千幅插图。书中还附带一张光盘,收集了诸多的分子结构和高分辨率的显微照片,作为每一章节的补充材料,以吸引读者的兴趣。与前两版不同的是,第三版的每一章中还增添了“我们如何得知”部分,讲述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来获得新的发现。
《细胞生物学精要(原书第3版)》可供国内包括生物、医学、农、林、牧、渔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研究使用,也可供对细胞生物学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细胞生命的礼赞 豆瓣
The Lives of a Cell-Notes of a Biology watcher by Lewis Thomas
作者: [美] 刘易斯·托马斯 译者: 李绍明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0
20世纪70年代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生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它断断续续刊载了一系列文章,总题目颇谦逊,叫做“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后来,这些文章结集成两本书,面向大众,一本叫做《细胞生命的礼赞》,一本叫做《水母与蜗牛》。两书面世后,有数百万读者观念为之一变,人生因之增色。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汉英对照)》是作者结集的第一本书,包含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获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易手数家出版社,印行二十多版次。许多篇目进入美国大学的英文读本、社会学课本和其他多种文集。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也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有评论家甚至把他比做当代知识武装下的蒙田。
水母与蜗牛 豆瓣
作者: [美] 刘易斯·托马斯 译者: 李绍明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0
《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汉英对照)》讲述了Medusa(美丢莎)是希腊传说中三大妖怪之一。她的头发是一条条蛇。有一个属的水母长有触手,像那妖怪的蛇发,因而得名。所谓Snail,是一种海生的蛞蝓,裸鳃类,没有壳。那篇文章,讲的是那不勒斯海水域中那一个特殊种的水母和那一个特殊种的蛞蝓结成共生关系的故事。刘易斯·托马斯一直关注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共生、依存和合作的现象。
小宇宙 豆瓣
Microcosmos: Four Billion Years of Microbial Evolution
作者: [美] 林恩•马古利斯 / [美] 多里昂•萨根 译者: 王文祥 漓江出版社 2017 - 1
提到“进化”,你的脑中是否浮现出猿猴转变成人,或是鱼长出脚爬上陆地的画面?其
实,我们都看错了演化舞台上的主角。细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进化的关键。
马古利斯在本书中,将前所未有的演化思维呈现在我们面前:动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竟然曾经是独立生存的细菌?单细胞生物间互相捕食的过程,也许是多细胞结构的起源,甚至形成了复杂的动物,例如人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本书是回顾生命进化的时光机,带领我们回到创世之初,看充满岩浆的炙热的不毛大地,
如何冷却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无生命物质,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结构?《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让我们看见细菌如何引领地球的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微生物到我们。
我们是怎样的一种生灵?从细菌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我们会得到新的答案。
《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不仅首次从细菌的角度描绘了波澜壮阔的进化历程,更以丰富的例证与有力的说明,继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进一步将自诩为万物主宰的人类拉下了进化的神坛。
以为凭借高度的智能与堪比造物主的创造能力称霸了地球的人类,或许不过是小小细菌的殖民地。本书通过对生物进化史的全新解读,为我们提供了审视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地位的新视角。
惊人的假说 豆瓣
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
作者: [英] 弗朗西斯•克里克 译者: 汪云九 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1
什么是意识?这是个世纪之问。
弗朗西斯•克里克是一位善于提出问题并给出惊人答案的天才。
弗朗西斯•克里克与詹姆斯•沃森一道,发现DNA结构,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从而名垂青史。
现在,克里克又一次站在科学的前沿,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对人类意识奥秘的探索上来。克里克决定要揭示脑的复杂性,大胆探索人类存在的一些最基本问题:我们有自由意志吗?什么使我们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且具有感知能力的生物?灵魂真的存在吗?抑或我们只不过是一堆神经元的复杂集合吗?在这本具有开拓性和争议的著作中,弗朗西斯•克里克向近代科学、哲学和宗教思想的根本基础提出挑战。
人体简史 豆瓣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
8.2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比尔·布莱森 译者: 闾佳 文汇出版社 2020 - 6
你的身体30亿岁了!
一部从头讲到脚、从里讲到外、从30亿年前讲到今天的人体百科全书!
从30亿年前漂浮在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你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的30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
你是唯一有下巴的动物;是唯一会因为情感而流泪的生物;也是唯一把空气和食物送往同一条通道的哺乳动物。
你的眉脊不再向前凸起,取而代之的是风度翩翩的小眉毛;
你的身体保有在树上睡觉的记忆,所以你在床上睡觉也不会掉下来;
你的大脑比一万年前小了很多,但它30秒处理的信息比哈勃望远镜30年的还多;
你的拇指比黑猩猩多了三块小肌肉,所以你能更有力地抓握工具,从而创造出伟大的人类文明……
然而,30亿年进化的结果并不全是好的,今天我们的很多痛苦也都跟这个漫长历程有关:
直立行走让我们常年承受背痛和膝盖痛之苦;
为了行动更方便,我们的骨盆变小,成了自然界中分娩最痛苦的生物;
人类进化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所以我们面对病毒永远手足无措;
癌症更是进化的代价,因为没有细胞的变异,我们就永远不会得癌症……
翻开本书,从单细胞斑点讲起,看看30亿年来你的身体的进化史!
复杂生命的起源 豆瓣
The Vital Question
9.5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克·莱恩(Nick Lane) 译者: 严曦 后浪丨贵州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和生物化学学会奖得主全新力作
从生物能量学新探简单细菌一跃变成复杂真核细胞的内共生事件
追问40亿年间生命到底为何这样演化
◎ 编辑推荐
☆一次异乎寻常的偶然事件,
一段走向必然的演化路径
☆地球生命是否是宇宙中绝对孤立的存在?
星际间是否还在默默 推进其他演化试验?
☆从回顾式的历史描述,到可验证的科学预测,
一场不亚于又一次生物学革命的生命起源雄辩
◎ 内容简介
地球生命在地球形成约5亿年后就已出现,然而在这之后的20亿年内,生命一直停滞在简单的细菌水平。在大约20亿~15亿年前,一种拥有精细内部结构和空前能量代谢水平的复杂细胞一跃而出。这份复杂性遗传给了大树和蜜蜂,也遗传给了人类中的你和我。我们与蘑菇有着天壤之别,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又如此相似。从有性生殖到细胞衰老再到细胞凋亡,复杂生命共有的一套细胞特征在不同的物种间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生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在4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从简单的细菌到令人敬畏的复杂生命,这样的演化飞跃事件为何只发生了一次?不得不承认,在生物学的核心地带,横亘着一个巨大的认知黑洞。
生命究竟为何沿着这么令人困惑的路径演化?生物化学家尼克·莱恩从生物能量角度,交给了我们一把有望解开生物起源之谜的钥匙。怪异的生物能量生产机制从各方面限制了细胞,而一次罕见的一个细菌入住到一个古菌体内的内共生事件,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复杂细胞的演化成为可能。看似偶然发生的单次事件,却因为能量的约束而必经一种演化历程,许多最重要也最基础的生命特征,也由此可以通过基本的生物化学规律进行推断。我们在演化过程中取舍权衡生殖力和年轻时的健康,换来衰老和罹患疾病的代价。生命的起源、人类的健康乃至生死,都可以从能量角度重新发问。
◎ 媒体推荐
对生命起源令人叹为观止的追问。这本书让我折服。
──比尔·盖茨
近年来出版过的最深度、最有启发性的生命史著作。
──《经济学人》(Economist)
莱恩的理性推论如果是正确的,那将和哥白尼革命一样重要。
──彼得‧福布斯(Peter Forbes),《卫报》(Guardian)
一本大胆、雄辩式的、充满自信的作品……莱恩是很稀有的物种,一个可以用明晰、清楚的文字解说生物学中令人困惑的复杂性的科学家。
──亚当‧卢瑟福(Adam Rutherford),《观察者报》(Observer)
几乎快要成功地解开生命的演化之谜,这本书的深度可以对任何一个古老哲学家的大脑产生冲击。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泰晤士报》(The Times)
关于生命新理论的绝顶高超的综合。
──克莱夫‧库克森(Clive Cookson),《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创新科学的杰作。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展望》(Prospect)
◎ 获奖信息
★入围前一百本“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
★入选“21世纪年度好书(2020)终极书单”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社会生物学 豆瓣
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作者: [美]爱德华·O. 威尔逊(Edward O. Wilson) 译者: 毛盛贤 / 孙港波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11
◎ 编辑推荐
☆ 爱德华·O. 威尔逊以本书为契机,开创了“社会生物学”这一学科,高度综合了众多学科,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
☆ 作者通过本书不余遗力地向公众传达对生物社会化的观察结果,并由此引申到人类行为的原理与影响因素,帮助我们更客观、更精确地描述人性,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人类本身。
☆ 小到水中的浮游生物,大到可震动土地的大象,世间生命的联系与发展,合作与冲突,你都可在本书中一探究竟。
☆ 25周年纪念版,中文世界时隔十多年的重版出来,社会生物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 1989年,国际学术组织动物行为学会将《社会生物学》一书列为具有深远意义的动物行为学著作之一。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生命的社会化原理与进程,从无脊椎动物—直到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尝试解释昆虫、鱼类和灵长类等动物中利他、攻击和养育后代等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生物学》于1975年首次出版,同名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也由此诞生。《社会生物学》曾被国际动物行为学会评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动物行为学著作,但与此同时,书中关于人类行为的假设与推论也引起了20世纪生物学中的大争论:人的天性究竟有没有生物学基础?
在这本25周年纪念版的导言中,爱德华·O. 威尔逊引用了更新的人类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对人性的理解。人类社会生物学,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进化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发展成—门独立的学科,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数据都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书中占主要篇幅的是人类以外的动物,作者图文并茂地描述了这些动物的社会化行为,现在读起来依然新鲜;书中关于人类的内容,也在几十年来的赞誉和争辩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媒体推荐
这本书的内容的确提供一种“新的综合”,它具有广阔的视角和高度权威性。威尔逊的行文逻辑严谨,论点清晰,又不失幽默风趣,语言也简介易懂。
——魏恩-爱德华(Wymne-Edwards),《自然》(Nature)
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为一门新科学的激动人心的未来提供如此辉煌的垫脚石。
——约翰·泰勒·邦纳(John Tyler Bonner),《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这本书令人着迷……如果你已经拥有这本书,那你可以开始为理解人类社会做好思想准备了。
——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哈泼斯》杂志(Harper’s)
《社会生物学》是一部卓越巨著,充满真知灼见,尽展动物王国的魅力和诗情画意。
——《时代周刊》(Times)
《社会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个进化事件,他向所有耳聪者宣告:我们已经站在努力理解人类在世界万物进化过程中的场景取得突破的边缘。
——约翰·法伊弗(John Pfeiffer),《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离开威尔逊的书,一个人的生活意识不可能戏剧性地扩大。
——弗雷德·哈普古德(Fred Hapgood),《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这本书将成为社会行为比较研究的里程碑。
——《生物学评论季刊》(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看不见的森林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Forest Unseen
9.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译者: 熊姣 商务印书馆 2014 - 1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王立铭 新星出版社 2022 - 3
🔸文津图书奖得主王立铭 重磅新书
🔸40亿年生命进化史的全景式呈现,用进化之眼重看世界
🔸刘慈欣、刘擎、数位中科院院士推荐
1859年,生物进化的观念在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正式成形。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作为科学理论的进化论本身一直在进化,进化论思想也在持续地“外溢”到人类思想的各个角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熟悉几个和进化论相关的概念,不少人还习惯于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但不得不说,进化论可能是被人们误解最多、误用最多的科学理论之一。
进化论的正知正见是什么?它的前沿发展又有哪些?更重要的是,作为非生物专业的读者,为什么也要了解进化论?
答案尽在这本讲义里。作者王立铭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抽取出一套简洁的公理体系,并用它穿越40亿年进化历程,呈现了生命起源、增长、适应环境和形成复杂组织的关键要素和完整过程。
你会在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中,领悟生命世界给予人类生存的启示。你还会在进化论的“外溢”,也就是它对商业、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深刻影响中,了解这套复杂系统的独特性,掌握进化思维,指导你的行为与决策。
本书全面展示了生物进化论,对这个深刻影响人类思想的理论进行了严谨和深入的科学阐述。同时,作者用生动绚丽的笔触,描述了大量的生命进化的范例和场景,引人入胜。这40亿年的生命历程,是终极的传奇,其曲折与壮丽、宏伟与浪漫,让任何一首史诗相形见绌。本书在让我们了解生命的亿万年演进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看待自己,让我们知道人生中每天经历和感受的这一切,在本源上来源于何处。
——刘慈欣,《三体》作者
能够把复杂的科学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还能确保科学的严谨性,作者靠的绝不仅是语言的技巧,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应当缺一不可。
——周忠和,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作者借助新近的前沿学术研究,精湛阐述了进化论本身的进化历史,继而探索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的复杂关联,力图建立理解生命起源、适应与演变的整全性理论框架,最终揭示作为思维方法的进化理论对于人类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具有何等丰富启示。在一部行文晓畅、书名朴素的讲义中,作者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视野与雄心,远远超越了通常“科普读物”的意义。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野心勃勃但又异常谦逊的著作。作者以科普的名义写了一本讲义,不动声色地对进化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综合创新,厘清了整个学科的基础和脉络,描绘了这门科学的路线图。他的野心不止于此,这本书还试图打通进化论和社会科学的界限,让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物种的进化和人类社会中众人的纷扰互相映照,互为启发。读完这本书,敬佩之余,我更坚信:未来,经济学的基础不再是牛顿体系的物理学,而是历久弥新的进化论。
——何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变量》作者
病毒来袭 豆瓣
The Viral Storm : the Dawn of a New Pandemic Age
7.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内森•沃尔夫(Nathan Wolfe) 译者: 沈捷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4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7.1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王道还 / 廖月娟 中信出版社 2022 - 1
1997年,在亚力提出那个发人深省的问题25年后,贾雷德·戴蒙德终于有底气写就并出版了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一经上市,旋即引起各界激烈争论。它的颠覆性不言而喻,现代西方社会引以为傲的文明先发优势,在这本书中竟被归因于环境和地理的深刻影响。一时间,“种族优越论”支持者 无从辩驳,因为这位生理学家将1.3万年的人类历史置于演化生物学、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证据中深入探讨,并且对比了各大洲、多民族的发展速度,有理有据。戴蒙德也凭此作品荣获了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奖。
为什么欧洲人凭借枪炮、病菌与钢铁征服了新大陆,而不是非洲或美洲土著漂洋过海去征服欧洲?为什么有些社会已拥有完善的社会组织、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而有些社会仍处在没有金属工具、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状态?是什么决定了今日世界的权力和财富分配面貌?这本书尝试回答了上述问题。在戴蒙德看来,食物生产的出现使得欧亚大陆抢占了文明发展的先机,文字、技术、政府等都是粮食盈余的“副产品”;而动植物种类的多寡和大陆轴线的走向又决定了各大洲食物生产的先发与落后,这就是影响了不同种族遵循不同历史发展轨迹的终极因。因此,环境和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在沃土上牢固生根,迅速结果,而非种族自身在生物学上具有优势。
今天,戴蒙德在书中描绘的人类历史的车轮仍在前行,现代文明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却早已远超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代表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困境。但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大流行、核武器和资源枯竭的威胁时,仍然可以从《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宏大人类历史叙事中寻找答案。
2022年全新版本,全面增补、校订译文,新增作者亲笔撰写的“致我的中国读者”中文出版序。随书附赠《解读本》,力邀15位权威专家联袂推荐、倾情解读。
口袋里的进化论 豆瓣
作者: [法] 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 译者: 刘昱 / 王龙丹 2022 - 5
男人为什么会长乳头?
大象的象牙会很快消失吗?
23岁的待业青年达尔文,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达尔文为何等了多年才发表《物种起源》?
160年来,进化论如何艰难地走进课本,家喻户晓?
进化论怎样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颠覆了人们的信仰,并在整个社会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备受质疑。直到今天,进化论依旧不断受到挑战,因为它摧毁了大自然在我们心中慷慨美好的形象,彻底改写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在本书中,作者用轻快简明、活泼清晰的笔触,生动再现了进化论的百年发展与论辩史:随“贝格尔号”环球考察的青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掀起的思维革命、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的针锋相对、被故意曲解的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发的争论……160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论战中逐步丰富成熟,最终成为现代科学知识支柱的重要部分,也为我们带来了破译自然奥秘的乐趣。
在阅读《物种起源》之前,不妨将这本书揣进口袋,你会明白:
达尔文究竟发现了什么?基因技术出现的今天,进化论过时了吗?
生命的逻辑 豆瓣
La Logique du vivant : Une histoire de l'hérédité
作者: [法] 弗朗索瓦·雅各布 译者: 傅贺 / 陈新华(校)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 7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学,特别是遗传学,的历史回顾。在书中,弗朗索瓦·雅各布追溯了人类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如何从宏观过渡到微观,进而聚焦到分子尺度上。与此同时,他也考察了时间、偶然、个体等观念的演变。
长久以来,人类依据外形对生物进行分类。十八世纪之后,细胞成为研究的焦点,人类开始在细胞内寻找“隐藏的生命建筑”,直到十九世纪发现了基因。二十世纪,人类解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开了遗传密码的奥秘,由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在书里,雅各布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次大规模的认知转变都是一次思想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置身何处的理解。
本书以遗传学的发展为例,描述了生物学理论的演变过程,诠释了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论证了知识储备、技术条件与想象力如何为科学突破做好了铺垫。
最后,雅各布探讨了这个时代的若干基本问题:基因在何种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的行为?环境与人类的发育是什么关系?人类现在可以决定自己的演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