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创造知识的企业 豆瓣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作者: [日]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 [日] 竹内弘高(Hirotaka 译者: 吴庆海 2019 - 10
陈劲、陈春花作序推荐,揭开日本企业引领汽车和电子工业的秘密,彼得·德鲁克、大前研一、迈克尔波特等知名学者激赏推荐
《创造知识的企业》是一部经典著作。 ——彼得·德鲁克
【内容简介】
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来自创新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创新管理的基础。
追求基业长青是所有企业的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就要重视德鲁克所说的“今天唯一重要的资源”——知识,充分萃取、沉淀、标准化、分享、组合、更新和再造知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积累可复用的无形资产。
本书是“知识创造理 论之父”野中郁次郎关于知识管理的奠基之作,也是该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一本著作。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SECI模型,就知识创造的过程做了阐述,并结合日美企业借助知识创造称霸汽车和电子工业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将知识创造应用于提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名家推荐】
在经济价值和社会责任并重、科学管理和人文精神同步的新时代,我们应高度重视隐性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以及基于 SECI 模型螺旋上升的知识管理。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创新与知识管理会议(iKM)创始人兼主席
在知识驱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阅读“知识管理系列”图书能产生极大的价值。通过这套书,读者会更清晰地了解组织中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创造是什么、如何在方法论层面上更好地进行组织知识创造……对这些内容的把握能让我们按照知识管理的逻辑主线去理解企业,理解组织创新力的打造。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日本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
——大前研一 日本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
作者探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前沿:企业学习和创造具有竞争性价值的知识的过程。与以往类似主题的著作不同,本书作者不是空谈一些口号,而是致力于揭示组织创新和学习涉及的具体的组织结构和过程。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之父”、哈佛商学院教授
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 豆瓣
作者: (英)马克斯・H・博伊索特 译者: 张群群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这是一部极富创新意义的著作。马克斯·H·博伊索特提供了一个简约有力的概念性框架——信息空间,用以考察实物资产与知识资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指出,在信息经济时代,对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博伊索特提出的知识流视角,对于理解21世纪管理的含义,是一项重要贡献。
知识管理 豆瓣
作者: 彼得・F・德鲁克等 译者: 杨开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 11
无论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哈佛商业评论》首先发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充满智慧和创见,代表了国际上知识管理研究的最高水平,一定能迅速把你带入一个崭新领域的最前沿。
本书主要内容:新型组织的出现、知识创新型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教聪明人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公司的潜力、如何让经验成为最好的老师、再造公司的研究活动、优中取胜:专业智能的管理。
认识管理(第4版) 豆瓣
MANAGEMENT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4e
作者: [美]安杰洛·基尼齐 / 布赖恩·威廉姆斯 译者: 刘平青 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6
全球数百所大学选用
美国高校采用最多的管理导论用书
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知识,学习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最终成为生活和职场的卓越管理者。学习和实践管理的回报有很多,比如怎样与各种组织和人打交道、怎样与上级和同事相处、怎样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拓展自己的才能和技能、管理多样化的团队、从目标的实现中体验成就感,等等。但是,系统地掌握这门知识,远不是阅读几本畅销书的分散视角就能窥见全斑。而要将这门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不从其理论和实践中提炼菁华、融会贯通,则会事倍功半。
基尼齐教授的《认识管理》是一部被全球数百所大学选用的经典入门教科书,是美国高校采用量最多的管理导论课程用书。以读者为中心的易读风格、丰富的管理工具、大量有代表性的真实管理者和组织的例子、引人思考的前沿议题、强调根据真实数据而不是狂热和直觉作出管理决策,结合种种优点,能很好地实现作者的目的——“帮助你成为成功的、有能力的管理者”。你会发现,回归基本面,学习和应用管理思维,才能掌握管理的精髓,才是成为卓越管理者的正确方式。这一切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难。
-------------------------------------------------------------------------------------
基尼齐教授的《认识管理》是一部基于研究且具有高度可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教材,被全球数百所高校所采用,是美国大学管理原理课程采用量最多的教材。第4版综合了众多教师、学生和其他读者的有效反馈,使其在结构、内容和技术运用上趋于尽善尽美,受到读者的热烈推崇。
全书分为6篇16章,将为什么要成为管理者、管理者的职责以及管理理论背景放在第一篇,将管理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化管理动态放在第二篇,使读者在心理和认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在后面四篇分别介绍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书中也涵盖了当今读者需要有意识地去关注的一些问题,如以顾客为中心、国际化、多样性、道德规范、信息技术、企业家精神、团队、服务经济和小企业等,让读者认识真实的管理世界,而不仅仅是学习书面知识。
-------------------------------------------------------------------------------------
基尼齐和威廉姆斯提供了一部不可思议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可理解度高的、注重实用的管理与组织行为教科书。书中介绍了大量有代表性的管理者和组织的实际例子来展现管理的四项职能。比我们现有的书籍做得更多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帮助导师和学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补充材料。
——Kevin S. Groves,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这是一部非凡的管理原理教科书,卓有成效地向大学生展现了管理学和领导学的迷人之处。它吸引人且实用,还综合了一系列支持性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以增进对关键概念的掌握。在采用基尼齐的书之前,我们比较了十几本教材,我们非常高兴选择了它。
——Gary B. Roberts,肯尼索州立大学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兴奋起来可不容易,唯一的方式是融入最新的、关联的和有趣的例子。这本书恰好做到了。它让我的教学更容易,但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好的材料和指导,学生们获得了宝贵的教育。
——Laura L. Alderson,孟菲斯大学
基尼齐和威廉姆斯的这部教科书非常漂亮且编排合理。它的写作吸引阅读的兴趣,而且与我现在所使用的教材相比,有多得多的例子、应用、总结和案例。总的来说,这本书从导师和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都代表了学习管理的一种卓越方式。
——Jeffrey Anderson,俄亥俄大学
基尼齐和威廉姆斯撰写的这部教科书十分注重以读者为中心……它以一种容易理解和应用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对关键管理概念的理解……作者在写作这本管理教科书时也考虑到了读者对阅读教科书的看法。
——Erika E. Small,卡罗莱纳海岸大学
基尼齐和威廉姆斯的教科书是市场上最好的书。我的学生喜欢它,我也一样。其写作最好地迎合了当今学生的阅读风格,保持了良好的效果。
——Stephen F. Hallam,阿克伦大学
基尼齐和威廉姆斯提供了精炼的、前沿的和易读的论述,涵盖了在全球市场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话题。它对管理基础的重要元素进行了充分描述,并且不会使阅读者不知所措。通过教材网站还能得到一些其他支持性材料。
——Pamela A. Dobies,密苏里大学
知识创造的螺旋 豆瓣
作者: 竹内弘高 / 野中郁次郎 译者: 李萌 2006 - 1
与工业社会不同,知识社会的生产手段不再是机器,而是人的头脑和双手。知识由两个对立的部分“形式知识”和“暗默知识”构成,本书主旨在于,新的知识是通过一个协调及超越对立双方的“综合”辩证过程,在连续的动态的“场”中创造出来的。在知识一经创造出来就变得过时的时代,我们惟有整合各种对立因素,才能够在不断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用知识称雄未来。所以,扼杀矛盾是最大的误区,重要的是要辩证地对待矛盾、拥抱矛盾、综合矛盾。.
享有世界”知识运动之父”美誉的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教授大胆尝试,从知识视角对管理学进行反思,以IBM,佳能,索尼、本田等十几个世界知名企业的实例,讲述知识创造的螺旋上升过程。...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序.
第一章 创造知识与辩证法
矛盾与知识
知识与辩证
IBM公司是辩证的公司
佳能公司是辩证的公司
小结
第二章 创造知识的企业
知识螺旋
从比喻到模型
从混沌到概念:管理“创造知识的企业”
第三章 组织的创造知识理论
知识与信息
创造知识的两个维度
知识转换: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
知识螺旋
组织知识创造的促进条件
工厂物理学 豆瓣
作者: (美)霍普(Wallace J. Hopp);斯皮尔曼(Mark L. Spearma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 11
【内容简介】
读书的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的 Wallace J.Hopp 教授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 Mark L.Spearman 教授,是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运用自己深厚的物理学中方法论的背景,在多年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与阐述了作业管理中的内在规律,以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发生在制造企业中的现象和本质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总结,以类似于物理学中定律定理的方式给出了准确的定性描述或定量计算公式。书中不仅对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取得的成就和问题等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和分析,而且紧密跟踪当前最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趋势。该书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一方面涉猎范围极宽,广泛介绍了生产领域的概念、方法、技术及实践效果;另一方面对重点问题进行了极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究了事物的本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该书的起点较高,适合作为“生产系统”和“动作管理”方面的研究生课程的主教材。对本科生教学,可以作为“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等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目录信息】
0 Factory Physics? 1
PART I
THE LESSONS OF HISTORY
1 Manufacturing in America 14
2 Inventory Control: From EOQ to ROP 48
3 The MRP Crusade 109
4 The JIT Revolution 155
5 What Went Wrong 168
PART II
FACTORY PHYSICS
6 A Science of Manufacturing 186
7 Basic Factory Dynamics 213
8 Variability Basics 248
9 The Corrupting Influence of Variability 287
10 Push and Pull Production Systems 339
11 The Human Element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 365
12 Total Quality Manufacturing 380
PART III
PRINCIPLES IN PRACTICE
目标 豆瓣
The Goal 3e
作者: 艾利•高德拉特(Eliyahu Goldratt) / 杰夫•科克斯(Jeff Cox)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 4
身为物理学家与企业管理大师的高德拉特博士,将物理学法则及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独创出可解决企业诸多问题的“制约法”,并以此写下了一系列企管小说,现已风靡全球。《目标(第3版)(白金版)》以一家工厂为背景,以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为引线,伴随着书中受过专业技术及管理训练的厂长,一起经历坠入困境、从谷底爬起、化解压力、挑战和推翻被奉为圭臬却十分有害的管理概念的心路历程,找出行动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得一种适用各种企业的、简单到接近常识的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方法。
知识管理 豆瓣
作者: 阿肖克·贾夏帕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4
知识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企业实践三大学派,但这几个学派的观点通常都是孤立的,倾向于从本学派的角度去研究知识管理,而很少引用其他学派的观点。本书从跨学科的集成视角,融合了组织学习、知识资产、信息技术和行业实践的观点,对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和系统分析,为探究知识管理的实施和应用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和有效的方法对策。
商业百科 豆瓣
作者: 英国DK出版社 译者: 彭哲 / 郎香香 2015 - 3
如何建立成功的品牌?是什么造就了伟大的企业领导者?为何有些企业能够兴盛,有些企业却走向衰败?纵观历史,商业大师们提出的诸多思想和解决方案,塑造了整个世界的商业图景。从风险管理到商业模式,从领导力到经营策略,《商业百科》是透析世界商业风云的窗口,并呈现出商业在人类社会中的衍生和发展,更涵盖商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商业百科》一书语言平实,它用精准的解释揭秘顶级商业思想,剖析复杂的商业术语,用图表让读者逐步理解晦涩的商业理论,用诙谐的插图展示了商业思想与国际市场的交融。
无论你是创办企业的企业家,希望扩大视野的CEO,还是对刺激商业发展的因素感兴趣的消费者,你都将从这本书中获得不少启发。
24堂财富课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陈志武 2009
耶鲁教授与女儿的财富对话 青年创业最温情的启发读本
这是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与女儿的对话集。中心话题是如何通过创业来快速获取财富。要创业致富,必须面对商业模式的选择问题。商业模式,是目前所有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学者、媒体人口中谈论最多的热词之一。
作者分析了微软、星巴克、沃尔玛、戴尔、无锡尚德、重庆力帆等公司各自不同的商业模式,正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它们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巨大的规模,其创始人也因此积累了亿万财富。至于什么是失败的商业模式,有哪些不好的后果,书中也举了不少例子。作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和对冲基金公司老板,作者丰富的商业史、金融学知识以及实战经验,为本书增色不少。
王利芬、徐小平、熊晓鸽、朱明、袁岳等多位人士给予本书很高评价!这是全民创富年代不可多得的一本畅销书!
管理的常识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陈春花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10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本书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重要的;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等等。
物流集群 豆瓣
Logistics Clusters
作者: [美] 尤西•谢菲(Yossi Sheffi) 译者: 岑雪品 / 王微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9
全球供应链管理领域顶级专家尤西•谢菲教授经典力作!
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管理精髓!
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融入国际物流体系的最佳实践指南!
为什么孟菲斯能成为几百家配送中心和运输企业的大本营?为什么小岛国新加坡能处理全球1/5的海运集装箱,占据全球原油供应的半壁江山?发达经济体中许多生产型的工作在外包、流失,又有哪些岗位可以弥补这些失去的工作?
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在于一个叫做物流集群的现象。物流集群是物流相关的商业活动在地理上集中的现象。在这本书里,供应链管理专家尤西•谢菲分析了孟菲斯、新加坡、芝加哥、鹿特丹、洛杉矶等地开发物流集群成功的因素,也总结了有些地方失败的原因。
在《物流集群》中,供应链管理专家尤西•谢菲分析了孟菲斯、新加坡、芝加哥、鹿特丹、洛杉矶等地开发物流集群成功的要素,也总结了有些地方的失败教训;概括了物流集群开发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放大效应”;阐释了物流集群和其他产业集群的不同;物流集群怎样带动其他产业的活动,从而达到“增值”的目的;企业为什么需要把配送中心和增值活动放在物流集群;以及政府的支持、投资、监管和贸易政策在其中的作用。书中详细描述的物流集群,给我们带来当今经济环境中难得的、真实的成功故事。
在今天饱受衰退困扰的经济环境中,《物流集群》论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能创造就业,是物流集群最重要的优势。这些就业机会从低技能工人到高管,跨度大、集中度高,还不能外包。书中详细描述的物流集群给我们带来当今经济中难得的、真实的成功故事。正因如此,众多的地方和中央政府以及许多地产开发商在积极投资、开发物流集群。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从 0 到 1 豆瓣
作者: 邹庆 / 段阳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全行业大咖、知名企业高管、安全领域投资人联合推荐
✓ 一本书读懂企业安全体系建设,教你如何从从工程师跨步管理者
✓ 安全负责人的工作地图,初创安全部门的指导手册
随着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态势日益严峻、全球监管稳步趋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和增加企业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因此,近年来有大量企业开放或者增加了信息安全相关岗位的招聘,其中不乏从零开始组建的安全团队。得益于行业红利,越来越多优秀、年轻的工程师快速成长并承担起了高级工程师甚至信息安全负责人的重任,但是难免在管理、沟通、规划和实施等各个环节反复碰壁。
本书展现了信息安全团队从 0 到 1 的初创过程。我们创建了一个刚刚成为某企业“第一个信息安全工程师”的虚拟人物马小陌,为他在每一个阶段设置了最常见的困难和问题,讲述他如何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成长为该企业的信息安全负责人。
本书用词简单,描述通俗易懂,适合所有新晋信息安全负责人,以及希望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读者。
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 豆瓣
作者: 李育辉 新星出版社 | 得到图书 2021 - 6
为什么效率低下的美国银行客服部,仅仅增加了员工的聊天机会,业绩就大幅提升?
为什么在谷歌实验中,经常暴露自己情绪缺陷的领导,团队的创新绩效反而最高?
为什么大众汽车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定期吵架之后,分歧反而减少了?
为什么EverYoung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 ,却更喜欢雇用老人?
为什么阿里隐藏序列职级后,管理更高效了?
……
这些看似反常识的做法,其实都遵循了组织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都有哪些规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规律?这本《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会给你答案。
企业家的企业理论 豆瓣
作者: 【丹】尼古莱·J.福斯 / 【美】彼得·G.克莱因 译者: 朱海就 / 王敬敬 2020 - 6
两位作者分别是尼古莱·J.福斯和彼得·G.克莱因,他们都是当今全球数一数二的重量级奥派经济学家,也有深厚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底子。这本书一问世,就被誉为是研究企业家精神的最新里程碑,荣获奥地利学派"年度图书",有非常大的影响。
有廁出租 豆瓣
作者: 莊玉惜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2018 - 2
公廁有市,夜香有價。
早期香港的商人爭相經營公共廁所,原因何在?
公廁遍地開花,形成商業網絡,比「走水貨」利潤更高?
公廁衍生的衛生問題,連政府也無權過問?
由公廁商品化,透視香港殖民地城市管治形態。

有廁出租,價高者得﹗
鴉片戰爭後,絲綢重鎮順德與環球絲綢市場接軌,為了提升養蠶桑葉的質量,高價收購香港糞便作肥料,觸發華藉地產商在港擴建商業公廁,高價招租充當糞便收集站。商業公廁主導其時公廁服務,緩解以公帑及官地建政府公廁的壓力。
香港人口密集,興辦糞廁的難度甚高,地主每以臭氣擾人、物業價值受損而反對政府公廁,地產商建的「屎坑」卻持續服務半個世紀。究竟商人運用甚麼策略化解矛盾?政商在城市基礎建設中潛在甚麼張力?環球絲綢市場怎樣左右公廁服務?本書透過政商共謀公廁商品化,探討社會精英運用土地資源在管治上佔有重要角色,為殖民城市管治注入新形態。
本書特色:
1. 本書把公共廁所放大到社會歷史的大環境中去審視,透過社會的發展、人與人及社會的關係,揭示當中的經濟利益關係及土地分配,分析興建公共廁所的社會經濟因素。
2. 本書由作者博士論文修改而成,內容建基於歷史檔案資料,研究由2013年前已展開。本書內容將具真確性及歷史價值,值得研究香港歷史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