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时代精神3:迈步向前 (2011) 豆瓣
Zeitgeist: Moving Forward
7.0 (8 个评分) 导演: 彼得·约瑟夫 演员: 彼得·约瑟夫 / Robert Sapolsky
其它标题: Zeitgeist: Moving Forward
理论一:中性社会政治或者叫做现代社会政治是研究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共同点与相异点,从而形成的利他或利己的主观观点,进而由此观点划分利益团体,自反组成阶级社会。
理论二:良性社会政治或者叫未来社会政治的终极意义是研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共性和独立性,基于此状况而产生的利 于个体独立的,所有人的良性社会【(物质前提:自动化与循环资源经济的建立)良性社会是有一群不固定的志愿者组成的推动人类科学发展的公益社会,并不强迫他人加入社会劳动而是鼓励将个人劳动的成果与社会分享。其他不固定的不参与者也可以从中得到发展成果。】
理论三:科学影响人类这个生物群体,而社会政治影响生命个体。【长期来看,是说自然科学对于我们的整个社会科学产生了缓慢而巨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原则,生产关系上的变动总是因为起到最终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速所引起的。而现代社会政治只不过是在研究如何分配利益,保护利益而已,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进而形成了主观的束缚他人思想的一系列的理论。这些理论总是包含着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表现的主观臆想,(例:社会进化论就是典型代表,就是通过从自然世界的某些现象中提炼的关于人类社会的理论。)】
理论四:纵观人类文明,人们总是在不断超脱自然法则。(这股超脱力量的源泉总是来源于自然科学,重来不是基于毫无物质基础的社会理论。)
理论五(重点):现代社会政治逐渐成为了对信息社会产生莫大影响的“新宗教”.【大量人力物力投用到了维护“新宗教”的斗争当中,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例:军人等) 违背了良性社会政治的意义,必然会像王权一样被人们遗弃。】
理论六:现代社会政治牢牢控制着个体思维模式,都不约而同的影响或抑制自然科学的发展。(“新宗教”的斗争与现代社会政治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因为其本身就是人类个体所臆想出来的产物。人们越是接近真理就越发觉得这个幻境濒临破灭。)
结论:科学的进步必然会使现代社会政治所淘汰。
This movie is available on YouTube.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豆瓣
8.5 (30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7 - 11
【编辑推荐】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新作,畅销十年、销量超过两百万册的《激荡三十年》续篇,至此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史完整记录。
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记录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与事件,串成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而最新的这十年,无疑更壮观,也更扑朔迷离。
很多事情,在当时并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无意中形成。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应该回望历史的原因。
----------------------------------------------------------------------------------------------------------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 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第一。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房债 豆瓣
House of Debt: How They (and You) Caused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How We Can Prevent It from Happening Again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阿蒂夫·迈恩(Atif Mian) / 阿米尔·苏非(Amir Sufi) 译者: 何志强 / 邢增艺 中信出版社 2015 - 7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800万人失业,400万家庭流离失所。这与美国从2000年到2007年住房抵押贷款翻番真的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吗?作者认为,当然不是!正是住房债务的大幅提升导致了次贷危机、大衰退乃至欧债危机。
《房债》利用大量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住房债务的数据,提出了一个杠杆化损失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重新检视了美国家庭债务,主要是住房债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批评了美国在危机时期采取的政策,并提出了如何防止下一次衰退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中国房价居高不下,住房抵押贷款从无到有,大规模增加,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声音不绝于耳,本书对分析、判断中国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如何防止房地产贷款积累冲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避免重蹈美国覆辙,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球创猎者 豆瓣
作者: 郝杰 中信出版社 2017
第一本《全球创猎者》是以郝杰博士毕业以后的经历为基础,以实际案例讲述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机会。 将于2017年年底上市, 第二本《全球创猎手册》挑选了全球50个适合中国年轻人寻找机会的城市, 在每个城市介绍了当地最重要的天使, 投资机构, 加速器和行业机会。 《全球创猎手册》于2018年上市。
空间的力量 豆瓣
7.4 (5 个评分) 作者: 陆铭 格致出版社 2017 - 2
本书运用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作者有关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系列专著的第三部。书中一以贯之地将地理(包括经济地理)因素作为决定城市和区域增长的核心因素,并将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作为扭曲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的力量。本书的主体部分回答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疑问,包括:“为什么不当的区域发展政策造成效率与平衡的冲突?”“为什么城市间出现人力资本的分化?”“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损失就业与公平?”“为什么限制大城市不利于中小城市?”“为什么扭曲土地供应不利于经济竞争力?”“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为什么“扭曲之手”不利于增进福祉?“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等。最终,本书提出,通过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自由流动,能够使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实现增长与和谐的共赢。
《空间的力量(第二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加入了作者近几年的新研究成果,并对原书中一些内容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总共增加了三个章节的内容,并且在有的章节中还增加了部分小节。总体来看,新版较原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论述问题更加深入,且理论和数据分析更加严谨。本书从经济增长方式、土地供应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城乡收入差距等等角度论述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通过详尽地搜集大量的数据,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即只有通过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自由流动,才能够使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实现增长与和谐的共赢。本书的研究成果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广大政策制定者、研究者阅读、借鉴,也对中国经济感兴趣的读者带来新的思考。
本书运用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作者有关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系列专著的第三部。书中一以贯之地将地理(包括经济地理)因素作为决定城市和区域增长的核心因素,并将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作为扭曲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的力量。本书的主体部分回答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疑问,包括:“为什么不当的区域发展政策造成效率与平衡的冲突?”“为什么城市间出现人力资本的分化?”“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损失就业与公平?”“为什么限制大城市不利于中小城市?”“为什么扭曲土地供应不利于经济竞争力?”“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为什么“扭曲之手”不利于增进福祉?“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等。最终,本书提出,通过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自由流动,能够使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实现增长与和谐的共赢。
中国经济2021 豆瓣
作者: 王德培 2021 - 1
原以为新冠疫情只是一场可以速战速决的“遭遇战”,却没想到在全球蔓延,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最大的那只黑天鹅,加剧了百年一遇之大变局的复杂程度。疫情有多长?衰退有多深?全球经济走向成谜。美国“脱钩”中国,网络将世界互联,“脱钩”与互联,谁将代表未来?全球集体“放水”,世界经济下探……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开启内外双循环政策,经济安全岛权重逐渐上升。
新冠疫情开启不确定性未来,复式危机全面爆发,但危机与机遇并存。本书旨在对疫情后的世界和中国经济进行全面剖析,并预测中国经济2021的走势,带领读者走出后疫情时代迷局,把握机遇,开拓未来发展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