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牛津通识读本 豆瓣
Archaeology
7.0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保罗•巴恩 译者: 覃方明 译林出版社 2013 - 5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由古物研究会会员、《考古学》杂志(纽约)特约编辑保罗•巴恩撰写,折射出了考古学的持久魅力。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作序推荐。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趣味横生,折射出了考古学的持久魅力。考古作为一种消遣、一份事业和一门学科而独具吸引力。它囊括了整个地球,求索二百五十万年的历史。从沙漠到丛林,从深穴到高峰,从石器到卫星照片,从现场挖掘到抽象理论,考古学与几乎所有的学科相互交叉,试图重建过去。
考古学与史前文明 豆瓣
Ancient Lives: An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 and Prehistory
作者: [美]布赖恩·费根(BrianFagan) 译者: 袁媛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7
《考古学与史前文明》是考古领域的重磅著作,剑桥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布赖恩·费根经典之作,已修订至第五版。本书将带你深入真实的考古世界,漫游250万年的人类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力荐!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考古学的方方面面——考古学的基本原则与目标、考古理论、科学的考古发掘流程、测定年代的技术、全球各地的田野发掘实践经验,以及管理和保护遗址的道德守则等;第二部分详细梳理了人类250万年的史前历史,从人类的起源、有关现代智人的争议、非洲古代人种的迁徙到农业的扩散,以及全球古代文明在公元后500年的发展。《考古学与史前文明》带领我们探索文献记载之外的漫长时间里的人类历史,再现古代生活,以及解读文化变迁。
考古通史 豆瓣
Archaeology: The Whole Story
作者: [英]保罗·巴恩 等 译者: 杨佳慧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 5
追根溯源,从400万年前的第一个人类祖先开始,走进时光的隧道,游览每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现场。从史前的拉斯科岩洞壁画,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再到壮观的中国兵马俑和尘埃下的庞贝古城……
本书收录了全球范围内240多处标志性的遗址和考古发现,并深入挖掘了一些不为人知、但意义非凡的开创性考古成就,比如刚发现不久的最古老人类遗迹,发现于普通停车场的英国国王遗骸,还有位于土耳其的已知最古老的神庙建筑。
《考古通史》以全景式阅读、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风貌。
★一堂深入浅出、丰富多彩的考古通识课。由全球著名考古学家主编、撰写前言,15位一线考古学家联手撰稿,放眼全球,展现人类诞生以来各个地区的考古成就,囊括了史前史考古、古代文明考古、人类演化史、城邦文明的诞生,不同文化的交叉影响,近代考古遗址发掘和保护,最新考古技术应用等重要话题。
★专业性和大众阅读结合的典范。本书编著者、学科领头人保罗·巴恩著有目前西方通行考古学教材《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而主笔布莱恩·费根是多部热门考古学入门书的作者,高清视觉享受,全书含1200余张独家高清图片,带你重游240多个全世界重大考古现场,为读者带来全方位视觉享受。
★读者口碑保证的经典之作。本系列是著名出版机构“泰晤士·哈德森”策划出版,同系列的未读《艺术通史》豆瓣9.6分,且已有25种语言译本,全系列累计全球销售上百万册。Goodreads读者打出5分满分好评。
★照顾中国读者的考古教材,中文简体首次引进。本书包含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学遗址故事,包括元谋人、北京猿人、半坡文化、河姆渡遗址、殷墟、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伟大考古事迹,并增补考古学前沿科技知识,用高精尖技术破解百年的考古悬案,令读者叹为观止。
破译史前人类的技术与行为 豆瓣
Lithic Analysis
作者: 乔治·奥德尔 译者: 关莹、陈虹 译 / 高星、沈辰 审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4
石器是人类祖先制作、使用、赖以生存的工具,承载了丰富的人类行为信息。对石器的研究,是复原古人类行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石器,将我们和祖先连接在一起。在与祖先触摸同一件石器的时候,我们也打开了进入他们生存世界的大门,穿越回到他们的时空,体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本书是对史前人类制作和使用的石器及其附属产品开展原料、类型、形态、技术、功能等方面研究的入门指导。从事考古研究、教学、普及、出版工作的人士和相关领域的学者、爱好者都会从中受益,在了解学科历史、研究术语和方法的同时,还会从它所提供的研究案例和文献资料中得到知识和启迪。
这是一本从事史前考古学研究“非读不可”的书。
会说话的希腊石头 豆瓣
作者: (美)保罗・麦克金德里克 译者: 晏绍祥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 3
本书向我们介绍的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古典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作者保罗。麦克金德里克曾任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多次访问过希腊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各地区,写有一系列关于古典考古学的专门著作,如《北非的石头在说话》、《无言的石头会说话- -在意大利的考古经历》、《达西亚的石头在说话》等,在西方有相当大的影响。不过,正如作者在他本书第一版的序言中所说,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介绍希腊考古学的发展史,他还希望,通过对考古遗址的介绍,回顾希腊人的文化发展历程,并试图让人们了解,考古学家如何从他们发现的文物中得出有关的结论。两者相较,文化史所占的分量更大一些。从本书的章节编排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本来,如果是单纯的考古学史,而古典考古学又只是在近代才兴起的,他理当分时期介绍各个国家在希腊进行考古发掘的情况。但作者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古代希腊人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安排他的内容。作者着重阐述的,是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希腊人文化在几千年中的发展、变化和衰亡,考古资料,只是他用来说明问题的一个媒介。
但是,本书又不同于普通的希腊文化史。对于希腊人的文化,尤其是他们的精神文化,19世纪以来已经有人写出了大量的著作,有些著作,如瑞士学者布克哈特(J.Burchhardt)的《希腊文化史》、德国学者耶格尔( W.Jaeger)的《潘狄亚:希腊文化的理想》等,已经成了经典之作。不过,这些著作主要依据的,是希腊人的历史文献;重点考察的,也是希腊人的精神与思想发展,而对产生这些文化的社会经济基础着墨不多;就其所考察的时间范围来说,主要局限希腊的古典时代,个别的会涉及希腊化与罗马时代,而对于较早的缺乏文献记载的时代以及古典时代以后希腊的文化,所论不免粗略。众所周知,古代希腊人的历史长达几千年,而古典时代不过前后2 00年左右,即使加上希腊划时代,也不过500年。从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进程来说,这样的考察不免失之片面。本书的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在广泛阅读,参考考古报告的基础上,不仅详细的叙述了早期希腊文化特别是克里特、麦锡尼时代与黑暗时代的情况,而且对罗马统治下希腊文化在非希腊地区传播、发展和变化也作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大大拓宽了人们对希腊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作者没有明确的指出,但从行文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古代希腊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爱琴文明,逐步达到古典时代的繁荣的。在古典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希腊人从近东、埃及汲取了许多有益的文化素养。在希腊化和罗马时代,古典文化固然在向外传播,扩展到近东地区,但在同时,希腊文化也被非希腊的文化所改造,最终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文化。与那种一味强调希腊文化独创性的观点比较,本书的看法显然更有说服力,而8 0年代以来的希腊时,尤其是马丁。贝纳尔(Martin Bernal)的研究,也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由于本书主要依据考古资料重建古代希腊的文化发展史,因此在书中附有大量插图。这些查途中,有些是考古遗址的平面图,有些是出土的古代文物,有些是地图。当然,这种方法并非作者首创,早在19世纪后半期,雨果。布鲁默(H ugo Blume)就充分利用了希腊瓶画上的插图,来说明希腊人家庭生活的情况;20实际上半期,俄裔美国历史学家罗斯托夫采夫(M.I.Rostovtzeff),也是一个用插图来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家。在其名作《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中,他明确指出,书中的插图,并不只是装帧的需要,也不纯粹是为了吸引读者,而是全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书的作者显然也受他们的影响,因此选用了大量插图。。。。透过书中所附的地图,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古代希腊文化分布地域的明确概念;通过书中所选用的考古遗址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做出结论的主要根据,以及作者得出结论的方法;通过比较希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文物,我们可以发现希腊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共性与特性,看到希腊文化发展的轨迹,人类技术的进步,乃至政治制度的变革。通过参考各种插图,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正文的文字叙述,得到关于希腊文化发展生动、直观的印象。。。。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全面认识希腊文化的发展。对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一部分西方人来说,所谓的希腊,实际上只是古典时代巴尔干半岛上雅典和斯巴达等少数城邦,对希腊本土地区的其他城邦,如科林斯、亚哥斯等缺少基本的了解,更不用说小亚细亚、意大利、北非地区的希腊人成帮了。事实上,这些城邦对希腊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希腊的哲学、史学、数学、地理学等,都产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中;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的希腊人,在哲学、建筑艺术、医学、数学等领域中,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黑海地区的希腊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斯巴达,就象作者在书中指出的那样,在文化和考古上,都是苍白而贫乏的。这些内容,在许多希腊史著作中是看不到的。但在本书中,在希腊本土,非雅典、斯巴达地区如科林斯、奥林皮亚、特尔斐等地的文化发展;在希腊世界,非巴尔干地区希腊人城邦如库列涅、西西里、帕厄斯图姆等的文化发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因此,本书对希腊文化发展的论述,要比一般的著作更加全面。而在评价希腊文化发展的时候,作者注意到经济基础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叙述雅典、厄庇道鲁斯等地建筑与文化的同时,特意提醒读者注意文化成就背后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充分把握希腊文化的特色和本质。
总序
插图
译序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爱琴海的史前时代
(至公元前1900年)
谢里曼在特洛伊:“普里阿姆的宝藏”——科学的发掘:道普菲尔德和布列根——特尔米——波里奥赤里——弗朗切提出洞——伊奥尔科斯——尼亚·尼科米底亚——塞斯克陆和迪米里——伊奥尔科斯——奥科美纳斯——欧特里西斯——太林斯——科拉科——祖格里斯、普罗苏姆纳、福路斯、阿西奈、列尔纳、阿西亚、哈吉奥斯·科斯马斯、马尔提——配里斯特里亚——基尔哈——基刻拉底斯群岛:菲拉可比——库特拉——诺萨斯——安纳托利亚人和希腊人
第二章 多金的迈锡尼:青铜时代晚期的希腊
(公元前1900-公元前1125年)
特洛伊第七期A层——迈锡尼——登德拉——太林斯——派罗斯——线形文字B的解读——迈锡尼时代的奥科美纳斯、格拉和厄琉西斯——菲拉可比第三期——格里多尼亚角的沉船——米诺斯王宫——阿卡奈斯——瓦西里基——法埃斯特——哈吉亚·特里阿达——塔那格拉——加图·扎克罗——阿克罗提里——特拉——结语
第三章 原始几何陶和几何陶时代的希腊
(公元前1250-公元前700年)
迈锡尼时代的雅典——陶工区——阿斯克塔里阿——马拉松——构阿——东部希腊:米利都、伊阿里索斯、恩科米、莫非奥、米利都、伊阿里索斯、恩科米、莫非奥、基提昂——旧土麦尔非、福罗卡斯特罗、德勒鲁斯——普里尼阿斯——配拉科拉——底比斯——亚哥斯的赫拉圣地——特尔蒙——厄里特里亚——斯巴达——萨摩斯——雅典:几何陶时代的房层——结语
第四章 抒情诗时代的希腊和西方
……
第五章 古典时代的希腊和西方
第六章 公元前4世纪
第七章 希腊化时代
第八章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
参考书目
第二版新增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美术、神话与祭祀 豆瓣
Art, Myth and Ritual: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
8.7 (13 个评分) 作者: 张光直 译者: 郭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作者一向主张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要跨出传统的专业局限,从史学、考古、美术史、古地理学、思想理论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的整合,而此书正是他本人所做的一次最彻底的试验。本书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可以看作是作者一生研究古代中国的综合性成果。近三十年来,先后有英、中、日三种文字的译本在世界各地流传。
荒野上的大师 豆瓣
作者: 张泉 2022 - 3
【编辑推荐】
★“中研院”副院长、史语所原所长 黄进兴 作序推荐
作为资深媒体人,张泉尊重历史, 持论公允,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遥远的历史传递给公众。
《荒野上的大师》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广泛阅读了各种回忆录、论文和专著,深入发掘学人的精神、思想与人生,勾勒学人的群像,探究 学界的浮沉,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回望一代大师走过的路。
——“中研院”副院长、史语所原所长 黄进兴
★中国版《人类群星闪耀时》
发掘和重温以陈寅恪、丁文江、李济、赵元任、傅斯年、贾兰坡、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为代表的一代大师的精神、思想与人生;
讲述他们如何在乱世走出书斋,涌入同一时空,披荆斩棘,担斧入山,于荒野上踏出新路,以科学方法探索和重建中国古史,从而改变世界最中国的认知的历程;
不世出的天才,前所未有的一代人,因他们,一个大发现的时代,在中国的土地上显露峥嵘。
★尊重历史,持论公允,深入浅出
知名作家、原《生活》主编、三届 “亚洲卓越新闻报道奖”获得者,张泉,前后历十年的潜心之作。
【内容简介】
《荒野上的大师》讲述的是1920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中国考古的诞生经过。这四大机构走出了诸多考古名家,(李济、赵元任、吴宓、贾兰坡、夏鼐、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等),作者以细腻感性的笔法,讲述了他们在考古现场和学术书斋中的工作与贡献,突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和毅力,表现了他们在内忧外患之际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的事迹。《荒野上的大师》还描绘了当时的诸多重大发现,这些发现让中国在世界考古舞台上有了话语权。
值此中国考古百年,《荒野上的大师》意在重温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希冀今人再创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