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生涯咨询与辅导 豆瓣
作者: 金树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 6
《生涯咨询与辅导》系统介绍了生涯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法。首先,从中、西方观点厘清生涯的概念,以及生涯辅导活动的演进,详细说明生涯辅导的实施历程,包括生涯辅导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方式、咨询的历程、咨询师的能力与资格等。然后,分别以专章的方式介绍霍兰德类型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生涯建构系统、故事叙说取向的生涯咨询、生涯决定理论、认知信息加工模式,以及运用荣格同时性概念的新兴生涯咨询取向。最后在实践的部分,分别以专章说明生涯咨询的不同干预方式,详细说明这些方法的源流以及实施方式。
工作大未来 豆瓣
作者: 村上龙[日] / 滨野由佳[日] (插图) 译者: 李婷 东方出版社 2013 - 4
《工作大未来:从13岁开始迎向世界》是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畅销作家村上龙的又一力作。除了600多种职业外,还有村上龙以及许多领域专家和行业精英的多篇随笔。日本、台湾,狂销百万余册,7000多所日本中学团购《工作大未来:从13岁开始迎向世界》作为重要参考书。
台湾出版的旧版《工作大未来》也掀起了教育机构的团购热潮。这本原来设定给孩子家长看的书,据统计19到29岁的读者竟然也多达33万人,比率高达27.4%。
在这么困难的时期,能否遇见这本书,对孩子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坂本龙一(音乐家)
从小孩到大人,把这本书当做“心灵活力”试着与之对话看看吧,关于生命的走向,还有很多选择。
——河合隼雄(文化厅长官)
此书以全新的观点角度来看待工作这件事,对于工作在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意义来说,此书是革命性的一册。
——石原慎太郎(前东京都知事、作家)
如是 深戲─觀‧諮商‧美學 豆瓣
作者: 金树人
混濁之心,如墜雲裡霧裡;
止而觀之,照見真山真水。
人間遊戲,是在別人定好的規則中遊戲;
遊戲人間,是穿透人間的遊戲規則,回歸本性,深深入戲。
享譽華人諮商心理學界的金樹人教授,
悠然穿梭於東西方心理學、文史哲學和藝術、美學,
36篇滌盡心靈暗昧、漫步柳暗花明的性靈之作,
汪洋開闊,讀來欲罷不能。
生命之實相,猶如水中月,空中花。一池春水,經不起微風輕撫;春風大雅,漣兮漪兮,但見粼粼波光。只有在風平浪靜時分,碧波一鏡如洗,才能如實影映出春花秋月。
每一次進行心理晤談或督導之前,我對自己要求,務必心思放空,靜如止水。當事人所描繪之人、事、時、地、物,如水中撈月,虛者或為實;似鏡裡觀花,實者或為虛。我時時警惕自己,無論虛實,靜水才能映月,真空才可現花。
心理諮商工作上積累出來的理念,很自然的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哲學。這些諮商工作經驗,無論是教學或實務,所見所思,筆耕為文三十六篇,讓我想起那些鏤空的文字。
臺北近郊的水月道場,一部《心經》,兩百多字,水刀切割,鏤空高懸。陽光穿透每一個字的肌理,只見鏤空了的文字,映灑在廣大的虛空。隨著光線的移動,文字映現成光影,隨著分分秒秒,蓮步輕移,其道其理,不住於一處。不染文字,不染塵。著染文字,即失卻真理;不住文字,更能揣摩文字所要傳達的本質。
回顧我這些文字,落筆之際難免有所求,此求究竟指向何方?
心理諮商工作讓我時刻思索:人何以受苦?人何以離苦?苦的處境大多是艱澀的,或有人苦中掙扎,與苦相搏;也有人與苦同在,與苦相忘;更有人苦中尋甘,藉苦昇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其究竟本質受到水與鏡的折射,呈現出撲朔迷離的表象。
狐狸在離去前,對小王子道出一個簡單的秘密:「只有用心,才能看見;本質上的東西,用肉眼是看不見的。(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在諮商情境中恍兮惚兮二十餘載,我想要捕捉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回首燈火闌珊處,總是若即若離;瞥見或一或二,轉瞬間又失去了蹤影。
水月鏡花之實相,是用肉眼看不到的。莫道煙花不堪剪,欲上青天攬明月,不靠技法,要用心法。
如是觀,在《張老師月刊》連載了斷續三年的「觀諮商」與「諮商美學」專欄。或問,諮商之中,何美之有?文字中所能憑藉者,係透過許多諮商工作中當事人與我「充實照會」的經驗。充實會讓人感動,即使發生在片刻瞬間;或許是默然相對,或許是靈犀相契。
撰寫這些文章的幾年間,只要提起筆來,這些真真切切的畫面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來,像是《小王子》之中的「風兒吹拂麥浪」。一個畫面帶出一個畫面,一個字帶出一個字,它們用它們想要表達的方式,傳達出期望之中,卻又是意料之外的訊息。如是充實,如是之謂美。
這些文字所提到的對象,無論描述位格是「我」「你」「他」,已然融入了我的生命。原先,我是我,我和他們的關係,是「我與它」(I and It)。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一次又一次的默會,有時分開,有時一體,或者存在於兩者之間。「我與它」因此逐漸成了「我與汝」(I and Thou),我也因此再也不是原來的我。
蒼茫之中,因為那些時光,生命,有了質地與重量。
這幾年來,書中每一篇文稿的雛樣,都要讓妻子瓊梅細細看了,她點頭,這才送出去發文。皺個眉,展個顏,筆墨交心,猶勝過多少舉案之情,畫眉之樂。
求著即轉遠,不求還在目前。本質之所以為本質,原來面目,難得窺見。有緣如是深戲,雖不中,亦心滿意足矣。
金樹人 謹誌
二零一四,濠江春分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豆瓣
柏永辉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20
全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基于自身的情况,来快速定位自己的人生规划的不同阶段位置,制定接下来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然后逐步盘活自己的人生?
作者用解剖学教科书的理念,分别在人生规划大方向,资源配置,时间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场实战落地的五个角度,针对同一个“人生规划”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系统性交代,能帮助读者快速走出人生迷茫的盲区。
成长的边界 豆瓣
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
7.4 (5 个评分) 作者: [加] 大卫·爱泼斯坦 译者: 范雪竹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4
比尔·盖茨2020年度书单重磅推荐
通才时代,比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刻意尝试。
万维钢、李笑来、古典、采铜、成甲齐声盛赞
跨界是为了更好地终身成长!成长不设界,未来才可期
◎ 编辑推荐
刻意练习?赢在起跑线?成为专业精英?
瞬息万变的AI时代,你的成长路径在哪里?
一万小 时定律真的能够打造超强人才吗?通才为什么能战胜专才?
后刻意练习时代,你的能力还有什么可能?
你关注的自我成长问题,都能在本书里找到全新的答案:
☆ 终身学习者:保持广度探索的精神,跳脱单一成功路径,积淀潜在的多面能力,给未来登顶留足后劲。
☆ 创业者、投资者:掌握横向类比的思维方式,会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 家长:不必急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起步晚、没有固定专长、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都不会让你的孩子落后他人。你要教给孩子的不是暂时领先的封闭技能,而是受用一生的开放优势。
席卷各大主流媒体的自我成长领域里程碑式力作,上市以来收获名人媒体好评不断!
☆ 比尔·盖茨2020年度书单重磅推荐——“一本戳穿专业化神话的好书”
☆ 万维钢精英日课强力推荐,颠覆《异类》作者的观点却赢得其高度肯定
☆ 全球50大商业思想家丹尼尔·平克盛赞本书为“对于这个时代十分重要的书籍”
☆ 终生学习者李笑来、百万册畅销书作家古典、自我管理导师采铜、“最会学习的人”成甲、亲子教育博主大J小D强烈推荐,你绝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 内容简介
这个时代为什么更需要通才?
人类社会的重大突破,大多都是由身兼多能的通才完成的。达尔文之所以能提出伟大的进化论,要得益于他广泛求知的精神和博物多闻的能力;“苹果教父”乔布斯也曾表示,苹果电脑的优美字体完全得益于他在大学旁听的书法课。
本书横跨体育、教育、音乐、天文、艺术、科学、商业、医学、职场等领域,用世界上最成功人士的案例总结出不同于主流的成长路径,深入剖析过度专业化的弊病,最终对通才在AI崛起时代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给予肯定。先涉猎后钻研、多方尝试、横向类比思考和坚持自我发现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未来社会趋势万变,我们需要把自己锻造成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用跨界不断拓展能力范围——成长再无边界,未来无尽可能。
◎ 媒体推荐
书中的故事如此富有戏剧性,数据运用如此巧妙,案例的框架又如此引人注目,读起来简直是超乎想象的愉悦,通篇旁征博引了大量发人深省的材料。
——《纽约时报书评》
本书论据充分、文笔流畅,饱含发展广度和晚起步的案例。正如大卫·爱泼斯坦向我们展示的那样,培养广泛涉猎的能力让我们面对邪恶的、永远充满意外的世界做好准备。
——《华尔街日报》
本年度最重要的育儿和商业书籍。
——《福布斯》
◎ 名人推荐
我自己的职业经历非常切合通才模型……我对计算机的热情总是与许多其他的兴趣混合在一起……我相信微软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比那个时代的其他初创企业更广泛地思考。
——比尔·盖茨,摘自“我们需要更多的罗杰·费德勒|盖茨书评”
大卫·爱泼斯坦为我们展示,在大多数领域中,通向成功的路是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涉猎广泛,尽可能多地获得经验,敢于走弯路,坚持做人生的样本实验。《成长的边界》是一本对于这个时代十分重要的书籍,对于领导、父母、教练及任何人想要提升表现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入门读物。
——丹尼尔·H. 平克,全球50大商业思想家,《时间管理》和《驱动力》作者
具体原因我无法言明,但大卫·爱泼斯坦让我充分沉浸在这种阅读体验里——借此了解我之前对事物的错误看法。我爱《成长的边界》。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全球影响力100人之一,《引爆点》和《异类》作者
爱泼斯坦这本书代表有关“人才”的最新科学理解。你可能知道“通才”的好处但是从未舍得花时间去探索不相关的领域,明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对但是不敢不强迫孩子多学习少玩——这本书能让你下决心做正确的选择,你会认识到其中的真道理。
——万维钢,得到名师,《高手》《万万没想到》作者
这本书用数据和科学向你证明跨界对终身成长者来说只能是常态。
——李笑来,投资人,终生学习者,《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
你是否还在犹豫要走专业还是管理路线?是进入大平台当螺丝钉,还是去小公司做万金油?让孩子有一项特长,还是兴趣广泛啥都沾点儿?这些问题在这本书里会逐渐清晰起来——人工智能时代,通才比专才更灵活、更抗波动,比机器更有竞争力——还有,他们活得更有趣些。
——古典,《跃迁》作者,生涯规划师
我想对于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采铜,心理学博士,畅销书《精进》作者
这本书非常深入地回答了: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为什么应该有跨领域的学习经历和在实践中反省改进自我的能力。短期的走弯路,多实践,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找到最匹配自己的人生舞台。我希望你读完这本书,能和我一样愉悦有启发。
——成甲,《好好思考》作者,查理·芒格思想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