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
认知尺度 豆瓣
作者:
魏坤琳
/
陈虎平
…
中信出版社
2019
- 3
一个人的认知尺度好比探索心智宇宙的望远镜,一旦将思考尺度抽象变形,无穷大或无穷小,往往会收获新的价值。
什么是真正的认知升级?北京大学教授、《最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终身学习者,为心智成长提供了有效路径。
大千世界,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从全宇宙的尺度,让我们重新体会个人在这个世界的坐标。
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径?陈虎平老师告诉你,一个人再努力努力不过时代,所以要把人生设计放到城市演化、产业驱动的大背景中。
……
《认知尺度》集合了国内一流的认知科学研究者,从时空尺度、思维尺度、人生尺度,为我们理解现在、把握未来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让你打破时空藩篱,拓宽与外界的接口,进入更大的世界。
什么是真正的认知升级?北京大学教授、《最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终身学习者,为心智成长提供了有效路径。
大千世界,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从全宇宙的尺度,让我们重新体会个人在这个世界的坐标。
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径?陈虎平老师告诉你,一个人再努力努力不过时代,所以要把人生设计放到城市演化、产业驱动的大背景中。
……
《认知尺度》集合了国内一流的认知科学研究者,从时空尺度、思维尺度、人生尺度,为我们理解现在、把握未来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让你打破时空藩篱,拓宽与外界的接口,进入更大的世界。
注意力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让-菲利普·拉夏 (Jean-Philippe Lachaux)
译者:
刘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5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对周遭环境的感知以及对自己的认知,都来自一扇独特的窗口——注意。注意是记忆与思考的必经之路。然而,人们不断追求完美的注意力,却从未摆脱分心和走神的困扰。为什么集中精力那么难?吸引注意的事物为何“魅力无穷”?跳来跳去的注意真的没有好处吗?是什么让我们不断地分心、走神,又是什么让我们专心致志?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详细剖析了注意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秘密,描述了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面解读了大脑中关于“注意”的一切谜题,并针对注意力的训练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详细剖析了注意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秘密,描述了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面解读了大脑中关于“注意”的一切谜题,并针对注意力的训练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人生模式 豆瓣
作者:
阳志平
2019
- 9
《人生模式――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是作者经过多年读书、写作、学习、创业、思考之后,总结出的关于人生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背后的认知科学原理。作者常年工作在脑与科学认知研究的一线,书中将那些影响人生发展的关键总结为五大类二十四个人生模式。
——核心模式。那些容易被你忽略却无处不在的知、情、意、行模式。
——行动模式。那些帮助你战胜行动瘫痪、提升行动力的模式。
——读写模式。那些大幅提高阅读与写作效率,并且有助于你改善审美,形成个人风格的模式。
——人际模式。那些有助于你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模式。
——关于模式的模式。当你思考任意一个问题,皆可进行“元、反、空”三种思想实验操作。
全书列举的智者如云,思想深刻,有助于你做出更好的人生抉择;作者文笔优美,金句迭出,也是一本值得收藏与反复阅读的佳作。
——核心模式。那些容易被你忽略却无处不在的知、情、意、行模式。
——行动模式。那些帮助你战胜行动瘫痪、提升行动力的模式。
——读写模式。那些大幅提高阅读与写作效率,并且有助于你改善审美,形成个人风格的模式。
——人际模式。那些有助于你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模式。
——关于模式的模式。当你思考任意一个问题,皆可进行“元、反、空”三种思想实验操作。
全书列举的智者如云,思想深刻,有助于你做出更好的人生抉择;作者文笔优美,金句迭出,也是一本值得收藏与反复阅读的佳作。
笛卡尔的错误 豆瓣
Des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
8.4 (5 个评分)
作者:
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
译者:
殷云露
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内容简介]
● 在20 世纪,笛卡尔推崇的身心二元论占据主流。二元论拒绝承认情绪在理性决策中的作用,认为情绪是理性思考的杂音。然而,既是临床医生又是神经科学家的达马西奥,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理性决策离不开对身体情绪状态的感受。这一论断简单却有力,从根本上颠覆了支配西方几百年的身心二元论。自《笛卡尔的错误》出版以来,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 在《笛卡尔的错误》中,达马西奥教授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情绪在人类理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的躯体标记假设,为身心之间的联结提供了当代科学的确证,把虚无缥缈的心智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实在之物。为我们思考人类的理性和意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认识路径。
● 书中丰富的临床案例和富有洞见的理论假设,共同为我们带来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达马西奥教授带领我们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带领我们走进人类理性的深层结构之中。
[编辑推荐]
● 知名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颠覆性巨著,标志着20世纪时代思想的转折,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因此出现了巨大的转向。
● 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一次刷新阅读体验的脑力挑战。有如悬疑小说一般娴熟的叙事技巧,在哲学和科学的交界处跳着踢踏舞。
● 揭示情绪的奥秘,重新审视人类理性。打破身心二元论,开启具身新时代。
● 国内外众多知名神经科学家及诺奖得主集体盛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小兰、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周晓林、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休伯尔联袂推荐!
●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之一。
● 湛庐文化出品。
● 在20 世纪,笛卡尔推崇的身心二元论占据主流。二元论拒绝承认情绪在理性决策中的作用,认为情绪是理性思考的杂音。然而,既是临床医生又是神经科学家的达马西奥,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理性决策离不开对身体情绪状态的感受。这一论断简单却有力,从根本上颠覆了支配西方几百年的身心二元论。自《笛卡尔的错误》出版以来,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 在《笛卡尔的错误》中,达马西奥教授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情绪在人类理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的躯体标记假设,为身心之间的联结提供了当代科学的确证,把虚无缥缈的心智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实在之物。为我们思考人类的理性和意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认识路径。
● 书中丰富的临床案例和富有洞见的理论假设,共同为我们带来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达马西奥教授带领我们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带领我们走进人类理性的深层结构之中。
[编辑推荐]
● 知名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颠覆性巨著,标志着20世纪时代思想的转折,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因此出现了巨大的转向。
● 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一次刷新阅读体验的脑力挑战。有如悬疑小说一般娴熟的叙事技巧,在哲学和科学的交界处跳着踢踏舞。
● 揭示情绪的奥秘,重新审视人类理性。打破身心二元论,开启具身新时代。
● 国内外众多知名神经科学家及诺奖得主集体盛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小兰、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周晓林、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休伯尔联袂推荐!
●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之一。
● 湛庐文化出品。
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 豆瓣
作者:
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
表象与本质 豆瓣
Surfaces and Essences: Analogy as the Fuel and Fire of Thinking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
[法] 桑德尔
译者:
刘健
/
胡海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闻名世界的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凭借独特的智慧与天赋,联合法国心理学家桑德尔,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这部极具开创性的著作,一解人类认知之谜。
一如之前的《集异璧》,《表象与本质》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它带领读者进入语言、思想和记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逐步揭示出完全隐藏的认知机制,这些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些认知机制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核心——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去做类比。本书对我们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而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
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类比,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如之前的《集异璧》,《表象与本质》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它带领读者进入语言、思想和记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逐步揭示出完全隐藏的认知机制,这些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些认知机制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核心——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去做类比。本书对我们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而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
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类比,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寻找斯宾诺莎 豆瓣
作者:
(美)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
译者:
孙延军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 1
快乐、悲伤、嫉妒和敬畏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体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素材。他们通常被认为是过于私密以至于科学不能对之有所解释;同时也被认定为,对我们理解认知活动并非不可或缺,而被忽略。但斯宾诺莎和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对此并不认同。在本书中,达马西奥作为世界公认的神经科学院就领域的领袖运用他创造性的科学探索以及他与神经病患者接触所获得的经验,验证了人类得以生存并能够创造最伟大的精神产品的情绪和感受的基础。
《寻找斯宾诺莎》是对一位思想家的重新发现,斯宾诺莎的工作于是了现代神经科学,这不仅表现于他对情绪和感受的研究,而且体现在他对分裂身心关系观点的拒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我们领会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何以在此。
《寻找斯宾诺莎》是对一位思想家的重新发现,斯宾诺莎的工作于是了现代神经科学,这不仅表现于他对情绪和感受的研究,而且体现在他对分裂身心关系观点的拒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我们领会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何以在此。
肉身哲学 豆瓣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作者:
[美]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
/
[美]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
译者:
李葆嘉
/
邱雪玫 审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8
- 1
作为一本开拓性著作,《肉身哲学》可能改变我们对传统西方哲学的看法。人类意指何物?知识何以获取?道德源于何处?向来为西方哲学之中心论题。以往哲学家的一些共识——通过内省而了解其心智、理性具有离身性和普遍性、对世界的思考大多为非隐喻义,如今却遭遇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质疑。认知无意识、心智亲身性、隐喻性思维成为本书的主题。一方面,对心智、真实、时间、原因、自我、道德等概念逐一检讨;一方面,揭示以往哲学其思维模式背后的隐喻结构。本书的旨趣,就在于建构肉身哲学。
具体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了来自认知科学与认知语言学的方法。
第二部分,我们研究认知科学的基本哲学理念。使用认知方法分析从事任何哲学研究都必须提出的某些基本概念,如:时间、事件、因果、心智、自我以及道德。
第三部分,我们着手从认知科学的视角研究哲学本身。我们将这些分析方法用于哲学史上各重要时期的学说研究——古希腊自然本元学(metaphysics)[1],包括前苏格拉底学派(pre- 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学说;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心智理论与启蒙运动时期的官能心理学;康德的道德理论以及解析哲学。我们认为,认知科学的方法为这些宏伟的知识殿堂带来了崭新的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哲学观念以及解释它们。尽管这些哲学之间存在根本差异,但是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人都以为,它们各自似乎是凭直觉获得的。我们还会涉及这些哲学遗留给当代哲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问题,尤其是英美解析哲学、乔姆斯基语言学,以及使用在经济与外交政策中的理性行为者模型(rational-actor model)。
最后,在第四部分,对我们在探究人类是什么以及人类生存条件这一过程中的受益加以总结。
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门力求不断砥砺的哲学。基于亲身心智的实证了解的哲学视角,就是一门肉身形式的哲学(philosophy in the flesh),就是一门解释“我们主要为何,又能为何”的哲学。
具体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了来自认知科学与认知语言学的方法。
第二部分,我们研究认知科学的基本哲学理念。使用认知方法分析从事任何哲学研究都必须提出的某些基本概念,如:时间、事件、因果、心智、自我以及道德。
第三部分,我们着手从认知科学的视角研究哲学本身。我们将这些分析方法用于哲学史上各重要时期的学说研究——古希腊自然本元学(metaphysics)[1],包括前苏格拉底学派(pre- 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学说;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心智理论与启蒙运动时期的官能心理学;康德的道德理论以及解析哲学。我们认为,认知科学的方法为这些宏伟的知识殿堂带来了崭新的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哲学观念以及解释它们。尽管这些哲学之间存在根本差异,但是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人都以为,它们各自似乎是凭直觉获得的。我们还会涉及这些哲学遗留给当代哲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问题,尤其是英美解析哲学、乔姆斯基语言学,以及使用在经济与外交政策中的理性行为者模型(rational-actor model)。
最后,在第四部分,对我们在探究人类是什么以及人类生存条件这一过程中的受益加以总结。
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门力求不断砥砺的哲学。基于亲身心智的实证了解的哲学视角,就是一门肉身形式的哲学(philosophy in the flesh),就是一门解释“我们主要为何,又能为何”的哲学。
有序 豆瓣
The Organized Mind: Thinking Straight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5.2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列维汀
译者:
曹晓会
中信出版社
2018
- 4
如今,泛滥的信息已将我们淹没——我们经常找不到车钥匙、误了约会、筋疲力尽却混乱低效。过量的信息输入,造成我们庞大的精神损耗和负担,不断抢夺我们的注意力,让人产生认知功能障碍,频频做出错误决策。
如何让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见所闻牵着走,而把重要时间集中在创意和思考上?
如何在信息失控时代,在工作和生活中重获一种掌控感?
心理学家丹尼尔•列维汀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结合注意力、记忆分类等神经理论,为你提出解药。他认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重点不是避开众多信息,而是重新组织你自己的大脑!
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将充塞在我们脑中的信息取出,让它外部化,或者对信息分类或形成组块,就可以重新组织并加以管理,从而卸下脑中负担、让头脑再次高效运转!
一个“有序”的大脑,才可以帮助你做时间管理、人际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为上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书中既有理论,又分析了大量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实例,读来鞭辟入理,趣味横生。
如何让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见所闻牵着走,而把重要时间集中在创意和思考上?
如何在信息失控时代,在工作和生活中重获一种掌控感?
心理学家丹尼尔•列维汀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结合注意力、记忆分类等神经理论,为你提出解药。他认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重点不是避开众多信息,而是重新组织你自己的大脑!
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将充塞在我们脑中的信息取出,让它外部化,或者对信息分类或形成组块,就可以重新组织并加以管理,从而卸下脑中负担、让头脑再次高效运转!
一个“有序”的大脑,才可以帮助你做时间管理、人际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为上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书中既有理论,又分析了大量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实例,读来鞭辟入理,趣味横生。
谁说了算? 豆瓣
Who’s in Charge--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迈克尔·S.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
译者:
闾佳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 7
左脑右脑谁说了算?是你在决定还是你的大脑在替你决定?人该为自己的罪行负责吗?
开创认知神经科学的著名思想家加扎尼加被誉为脑科学界的斯蒂芬•霍金。他在这本书里用“睿智而不夸张”的语言从脑科学的角度阐释自由意志问题,讲述了人类大脑的作用机制、意识的来源、社会意识的进化以及自由意志观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大脑整体运作的结果,既有从上而下也有从下而上的机制。本书还涉及物理学、社会学中那些会决定“我”的部分。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你的世界观的书。
开创认知神经科学的著名思想家加扎尼加被誉为脑科学界的斯蒂芬•霍金。他在这本书里用“睿智而不夸张”的语言从脑科学的角度阐释自由意志问题,讲述了人类大脑的作用机制、意识的来源、社会意识的进化以及自由意志观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大脑整体运作的结果,既有从上而下也有从下而上的机制。本书还涉及物理学、社会学中那些会决定“我”的部分。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你的世界观的书。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豆瓣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作者:
[美] 约翰·R.安德森
译者:
秦裕林
/
程瑶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1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自1980年第一版出版以来,每五年更新一版,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该第7版于2010年出版,是最新版。《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系统地将传统认知心理学与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侧重于人脑的认知研究。并通过“启示”将研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作者以流畅的语言,深厚的学术功底,引领读者进入认知心理学领域。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共14章,第1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和思路以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第14章介绍了认知的个体差异。其余12章分别探讨了知觉、注意、心理表象、知识表征、记忆、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和决策、语言等各个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其中每两章为一个专题,共六个专题。同事,吸纳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认知的神经基础,内容详尽、深入,具有相当的前沿性。《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是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系统地了解认知心理学及其最新发展的不可多得的教材。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共14章,第1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和思路以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第14章介绍了认知的个体差异。其余12章分别探讨了知觉、注意、心理表象、知识表征、记忆、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和决策、语言等各个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其中每两章为一个专题,共六个专题。同事,吸纳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认知的神经基础,内容详尽、深入,具有相当的前沿性。《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是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系统地了解认知心理学及其最新发展的不可多得的教材。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万千心理) 豆瓣
Cognitive Psychology
作者:
E. Bruce Goldstein
译者:
张明 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 2
还没有人能像E. Bruce Goldstein博士这样,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本书从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基础知识入手,详细介绍了知觉、注意、记忆、知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以及逻辑和决策过程等领域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将各种经典实验范式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全面呈现了认知心理学这一充满魅力的学科。
本书尤其强调将所学与现实生活及切身体验联系起来,精心设计了诸多环节:
●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开启各章的论述。
● 40多个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让读者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 27个“研究方法”专栏,强调认知心理学研究采用的精巧方法。
● 在“思考”部分介绍与各章相关的前沿研究或者存在争议的研究。
● 更有“测一测”与“想一想”的问题,帮助读者回顾并进一步思考所学内容。
● 在“知识扩展”部分介绍更多有趣的研究课题。
书中丰富精彩的实例、插图以及神经心理学案例将大大调动读者的好奇心,让认知研究回归日常生活,让读者从此爱上认知心理学。
本书尤其强调将所学与现实生活及切身体验联系起来,精心设计了诸多环节:
●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开启各章的论述。
● 40多个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让读者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 27个“研究方法”专栏,强调认知心理学研究采用的精巧方法。
● 在“思考”部分介绍与各章相关的前沿研究或者存在争议的研究。
● 更有“测一测”与“想一想”的问题,帮助读者回顾并进一步思考所学内容。
● 在“知识扩展”部分介绍更多有趣的研究课题。
书中丰富精彩的实例、插图以及神经心理学案例将大大调动读者的好奇心,让认知研究回归日常生活,让读者从此爱上认知心理学。
当自我来敲门 豆瓣
Self Comes to Mind: C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ain
作者:
[美]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译者:
李婷燕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内容简介]
● 继颠覆性巨著《笛卡尔的错误》之后,达马西奥通过对多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总结,向一个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发起了大胆的冲击。这个谜题就是:意识从哪里来?
● 在梳理了大量临床案例和大脑神经解剖结构的线索后,达马西奥解释了在他眼中大脑如何构建心智、心智如何构建意识的原理,并着重强调了自我在构建意识大脑中的重要性。这种基于演化的研究角度,彻底转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看待和描述有意识心智的方式。
● 在《当自我来敲门》中,达马西奥邀请读者和他一起踏上一场意识的冒险之旅,带领读者深入迄今为止无人到达的未知领域,层层揭开自我与意识的秘密。
[编辑推荐]
● 知名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全新力作,让诺奖得主奈保尔爱不释手,令大提琴家马友友神魂颠倒。
● 挑战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构建心智演化之路,探索意识起源之谜。
● 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一次刷新阅读体验的脑力挑战!
● 国内外众多知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联袂跨界推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小兰、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知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联袂推荐!
●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之二。
● 湛庐文化出品。
● 继颠覆性巨著《笛卡尔的错误》之后,达马西奥通过对多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总结,向一个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发起了大胆的冲击。这个谜题就是:意识从哪里来?
● 在梳理了大量临床案例和大脑神经解剖结构的线索后,达马西奥解释了在他眼中大脑如何构建心智、心智如何构建意识的原理,并着重强调了自我在构建意识大脑中的重要性。这种基于演化的研究角度,彻底转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看待和描述有意识心智的方式。
● 在《当自我来敲门》中,达马西奥邀请读者和他一起踏上一场意识的冒险之旅,带领读者深入迄今为止无人到达的未知领域,层层揭开自我与意识的秘密。
[编辑推荐]
● 知名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全新力作,让诺奖得主奈保尔爱不释手,令大提琴家马友友神魂颠倒。
● 挑战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构建心智演化之路,探索意识起源之谜。
● 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一次刷新阅读体验的脑力挑战!
● 国内外众多知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联袂跨界推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小兰、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知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联袂推荐!
●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之二。
● 湛庐文化出品。
意识探秘 豆瓣
The Quest for Consciousness: A Neurobiological Approach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夫·科赫
译者:
顾凡及
/
侯晓迪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6
意识是科学上至今还未解决的超级秘密之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意识有什么益处?只有人才有意识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动作并不需要意识参与其中?回答这些问题,将使我们对人之所以为人有全新的认识。
本书是作者与克里克对上述这些问题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本书探讨了动物和人主观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意识研究的框架——用实验方法找出表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全书以视知觉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注意、记忆、自动行为、失认症和“裂脑人”等病理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意识研究的科学基础,概括指出了我们知识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本书反映了继克里克《惊人的假说》之后,他们合作研究的新进展。本书的语言风格亦以洗练生动见长。
本书是作者与克里克对上述这些问题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本书探讨了动物和人主观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意识研究的框架——用实验方法找出表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全书以视知觉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注意、记忆、自动行为、失认症和“裂脑人”等病理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意识研究的科学基础,概括指出了我们知识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本书反映了继克里克《惊人的假说》之后,他们合作研究的新进展。本书的语言风格亦以洗练生动见长。
我是谁,或什么 豆瓣 博客來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Mind's I: Fantasies And Reflections On Self & Soul
9.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译者:
舒文
/
马健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7
“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编纂此书,为的是尝试展示这些困惑,让它们变得生动鲜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直接回答这些大问题,而是要动摇世人的思维:既包括那些有着严肃坚定的科学世界观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灵魂怀有宗教或者灵性主义想象的人。我们认为,目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根本反思,然后才能期望人们在‘我’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上达成共识。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更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围绕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关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自我”特性等经典问题分类编排,每篇结尾均附主编者的评论反思。选文、反思及二者间的隔空对话,各有精彩与妙趣,对理解相关哲学认知问题、生物问题、人工智能问题等应大有助益。
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更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围绕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关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自我”特性等经典问题分类编排,每篇结尾均附主编者的评论反思。选文、反思及二者间的隔空对话,各有精彩与妙趣,对理解相关哲学认知问题、生物问题、人工智能问题等应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