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西南联大诗词课 豆瓣
作者: 闻一多 等 2021 - 11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诗词课”。书中收录了游国恩、浦江清、闻一多、朱自清、萧涤非、罗庸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本书通过对诗词的形成、发展以及诗词内容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唐诗三百年 豆瓣
作者: 黄天骥 2022 - 3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当代讲习唐诗者众,但深有会心者不多,通过唐诗而会通一个时代者更少。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黄天骥教授半个多世纪专研古典文学,博考经籍,比较群言,覃思神会,多有独见,著述既成,无不受学界褒誉。其研唐诗虽早,但著作却成于今日,裁量诗意,观察世运,烛照文心,思虑之深,发明之多,表达之简洁明快,实属少见。应本社之邀,作者将此系列35篇新作编成一著版行,而有唐一代诗歌精华风貌俱在焉。
诵其诗,知其人,感其世,思其气象,不亦说乎!
——————————————————————————————
唐诗中间有丰富的历史,历史也常常借诗歌显现,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黄天骥先生以他深厚的文学史功底,加上他本人阅尽沧桑的人生体验,重新对唐诗作一番诠释,于是历史、文学和经验在这里交汇,而唐诗也就因此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葛兆光
黄天骥先生治诗词戏曲,著述闳富,夙以霑溉后学。眼前又有《唐诗三百年》面世,让人欣喜不已。先生可谓“庾信文章老更成”,耄耋之年细读唐诗,写下的文字自是大半个世纪的研磨之功——从诗人胸臆到言语笔锋,从字词典故到寓意寄托,爬梳剔抉,参互考训,都是极为细致的功夫。读者可随先生饶有风趣的释读,还原那三百年的心情和风景。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平原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古典文学权威、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最新力作,唐诗研究六十年精华萃于一书。
2.自初唐到晚唐,从诗歌察人生进而观世变,35篇接续,呈现有唐一代诗歌基本风貌、唐代诗人心灵风貌、唐代国家盛衰侧记。
3. 这是一部正确打开唐诗的不可多得的必读书。作者既是文史通家,又是诗词高手,故能于唐诗独有会心,发现许许多多世人未曾洞察的奥秘;涉及各门艺术,皆能触类旁通,讲论又简洁明快,上下四方古今中外,相互观照发明,既有钱钟书《谈艺录》的精明简约,又有钱穆《国史大纲》的丰富博大,是一部难得的唐诗简史和欣赏简论。
故事的歌手 豆瓣
作者: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译者: 尹虎彬 中华书局 2004 - 5
阿尔伯特・洛德的经典力作《故事的歌手》出版40周年后得到再版,……洛德和他的老师帕里搜集整理并研究了活态的口头传统,他们的目的是要回答古老的荷马问题:在欧洲文学传统发轫之初,《伊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如何创作这两部伟大史诗的。《故事的歌手》凝结着帕里和他的学生洛德的不朽贡献。该书的主旨便是揭示和证明口头诗歌是一种创作和表演相互结合的过程。这部影响广泛的著作现在被重新刊行,附有《新版序言》,增加了珍贵的音像材料,本书因为注入新的内容而大大丰富了,充分保证了它对每一个爱好艺术和口头技法的人,具有持久的魅力。
诗人的思考 豆瓣
Poets Thinking: Pope, Whitman, Dickinson, Yeats
作者: [美] 海伦·文德勒 译者: 刘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本书涉及的四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沃尔特•惠特曼、艾米莉•狄金森和威廉•巴特勒•叶芝——来自三个世纪和三个国家,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针对将抒情诗的思想和可靠的见解相分离的常见做法,本书作者阐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思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如何从诗的表层推断出这种思想的演变。还阐述了一个诗人在摸索一个给定的主题时,是如何通过在一首又一首的诗中对这个主题进行重新构建来进行连续思考的,创造一个活跃的思考过程,从而产生这些诗歌所采用的完全不同的内在结构形状。
如何读一首诗 豆瓣
How to Read Poetry Like a Professor: A Quippy and Sonorous Guide to Verse
作者: [美] 托马斯·福斯特 译者: 王爱燕 2022 - 8
由于不理解诗歌,我们筑起一道高墙来抵御它。
如今,我们要合力推倒这堵墙,重新爱上诗歌!
————————
★ 广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系列新作。
★ 超实用的诗歌基础课,传授6条读诗方法,解读70余篇经典诗歌!
★ 回应3大问题:诗是什么?如何读诗?为何是诗?
★ 幽默风趣,毫不枯燥!
“说到底,要不是为了开心,干嘛要花那么多心思琢磨新花样呢?”
————————
我们当然要从诗歌中得到乐趣。
假如不能尽情享受,读诗又有什么意思呢?
诗的字面意思每个人都能读懂,但它的核心隐藏在文辞下,遵循我们通常不了解的专业规则;我们一直缺乏一套对付诗歌的专业工具,而这本书就是个满满当当的工具箱,读诗所需的知识、技巧尽在其中。
毕竟,诗歌是一种可爱的游戏,有时还会合辙押韵。
————————
激情耗尽 豆瓣 谷歌图书
All Passion Spent
8.1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 译者: 沈矗 孙芸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10 其它标题: 激情耗尽
◎一句话推荐
超越时空的文学经典,伍尔夫的灵魂伴侣、传奇作家薇塔写给所有女性的人生课,小说版《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的自我觉醒、自我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
◎编辑推荐
1. 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小说讲述了一位女性在人生暮年自我觉醒的故事:过去的七十年里,这个女人对丈夫言听计从,而现在,她决定按照自己的喜好度过余生;这不是一个乏味的老妇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不老的女人的故事。事实证明,地位、财富和家庭都不应成为人们追寻自我价值时的束缚,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2. “它让读者几乎渴望活到八十八岁”
小说主要聚焦在斯莱恩夫人如何在新家中安顿下来,过上自己无比渴望的晚年生活。她感受到的那种“夏末时分,南墙下,桃树旁”的宁静同样也潜入了读者的内心。一切都很安静,还带有一点魅惑、自由、独立、浪漫和对琐事的摒弃。有时,我们也想逃离,也会对这个巨大的世界心生厌倦,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终于可以得到休息。
3. 一位激励所有女性读者的传奇作家
像作品所传达的主题一样,作者亦是女性自我成就的榜样。薇塔在少女时代就开始创作小说、戏剧和诗歌。作为诗人,她两次获得霍桑顿文学奖;作为小说家,她的作品在她那个时代颇为畅销,且流传至今;作为园艺家,她一手设计和建造了英国最著名、参观人数最多的花园之一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园,并持续撰写广受欢迎的园艺专栏——在女性直到1918年才获得投票权的英国,薇塔的成就堪称传奇。
4. 伍尔夫的文学缪斯
薇塔曾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亲密伴侣,亦曾是她的灵感源泉。两人密切交往的那十年——1925年至1935年——是双方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期间,伍尔夫创作出了以薇塔为原型的作品《奥兰多》(1928),薇塔也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激情耗尽》(1931),并与伍尔夫创作于1929年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形成了呼应。两人的这段情事亦曾被拍成电影《薇塔与弗吉尼亚》(2018),并引发影迷热议。
5. 经典名作,中文首译
作为薇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激情耗尽》至今仍是许多读者心目中的经典(Goodreads评分4.0,亚马逊评分4.4)。1986年,BBC也曾将小说中的故事改编成迷你剧搬上荧屏。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薇塔的作品首次被译介到中文世界。
--------------------
◎内容介绍
“一部无比优雅、令人惊讶、仍然鼓舞人心的小说。”——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斯莱恩勋爵在世期间,曾任印度总督和英国首相,乃英国政坛的大人物。他去世后,外界都以为他那位八十八岁的遗孀将会一如过去,继续做一只乖巧得体的“花瓶”,并在悲伤中渐渐凋零。可斯莱恩夫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视子女们自以为是的安排,搬到了汉普斯特德一所租来的房子里,过起了独立生活。在那里,她重新获取了渴望已久的自由,并且结识了几位特别的同伴。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她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并慢慢发现,过去的那些年里,她为了不辜负别人所谓的期望,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
现代诗歌的结构 豆瓣
9.3 (15 个评分) 作者: 胡戈·弗里德里希 译者: 李双志 译林出版社 2010 - 10
这部经典著作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泥淖之子 豆瓣
Children of the Mire:Modern Poetry from Romanticism to the Avant-Garde
7.2 (5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奥克塔维奥·帕斯 译者: 陈东飚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8 - 1
大师推荐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墨西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国家,对帕斯的荣誉来说,任何表彰都是肤浅的。他的死是一个美、思考和分析的涌流的无法修补的断路。这一涌流贯穿了整个20世纪,而且会波 及 今后很长的时间。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加西亚·马尔克斯
作为诗人、散文家、思想家和正义的觉悟,他留下了一条很深的痕迹,它使得自己的崇敬者和反对者都深深为他的思想、他的美学意象以及他用智慧和激情所捍卫的价值观念而折服。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尔加斯•略萨
只要西班牙语存在,《太阳石》(帕斯著)就是用这种语言创作的最伟大的诗篇之一。
——墨西哥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帕斯于1971—1972年间在哈佛大学所作诺顿讲座的文稿,是对现代诗歌与现代主义“血脉相连而又狂暴骚动”的关系进行的深入探索。帕斯从一个西班牙语美洲人和一个诗人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这个词在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眼中截然不同的含义。他将现代诗歌运动的起点追溯到前浪漫派,将其进程概括为罗曼语与日耳曼语言的矛盾对话;他还详细讨论了先锋派运动中英美现代主义的独特之处;最后,他就我们时代对时间概念的态度作出评论,断言我们正处于“未来理念的黄昏”,我们正生活在先锋派的终点,一个随最初的浪漫派而诞生的世界和艺术图景的终点。在这个扩充版中,帕斯深化并扩展了他对伟大的现代主义者——特别是超现实主义者和庞德——与时间本质的关系的分析。涵盖从达达主义到王维的广阔视野,帕斯揭示了,为什么《泥淖之子》始终是所有希望理解我们时代的人的极其重要的读物。
从艾略特开始 豆瓣
作者: 张曙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4
著名诗人、翻译家、黑龙江大学教授张曙光选取自艾略特以降,十四位现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诗人,即庞德、弗罗斯特、威廉斯、斯蒂文斯、毕肖普、洛威尔、普拉斯、斯奈德、勃莱、奥哈拉、阿什贝利、米沃什、布罗茨基,洗练生动地概述其写作经历及艺术特色,并深入浅出地对其代表作品加以阐释,全方位地展示其创作风貌及对美国诗坛的影响。这些诗人的写作历程几乎跨越整个二十世纪,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构成了一部现代美国诗歌的历史。
驼庵诗话 豆瓣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笔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 6
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听顾随先生讲中国古典诗词,笔记的主体整理为这部“诗话”式的著作。本书以彩色插图本的形式问世,也是最终定稿版本。它采用中国古代诗话的体例,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见长,而代之以言简意赅的片段,对中国古典诗词做直接性的感发,寻觅作为基因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诗心,找回诗意栖居的灵魂。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节。总论中涉及内容与欣赏、作诗与为人等方面;分论从《诗经》《离骚》开始,着重解读唐诗、宋词等经典。一段段文字妙语连珠,感受独具一格,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启发现代人找到理想的人生。它被誉为自《人间词话》以后,十分重要的一部诗话。
诗人十四个 豆瓣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黄晓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7
十四位古代诗人和一个现代闯入者
一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
·
七堂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的文学课,
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
诗与心灵自由飞动,
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
让古代心灵中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
成为与现代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
·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理解诗歌 豆瓣
Understanding Poetry
作者: Cleanth Brooks / Robert Penn Warre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 11
《理解诗歌》(第4版)是美国大学文学系广为采用的教科书,也是新批评派的代表作。它对理解英语英语诗歌做了全面、系统的处理,强调文本细读的方法,注重诗歌结构和语义分析,对中国读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