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豆瓣
作者: 毕飞宇 明天出版社 2013 - 9
一个时代的童年“老照片”
一套大作家写给小读者的儿时回忆
一套最适合家长和孩子共读的名家美文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由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写作。该书以记叙性非虚构文体为孩子讲述作者在兴化街头长大的童年生活。红领巾泳裤,奶奶的蚕豆等情节感人至深。全文庄重与诙谐并具,情感与记忆交织,不可多得。
2021年2月21日 已读
乡村生活滋养了作家,为他提供了底色。大时代个人命运的动荡,现在的孩子们其实是看不懂了。
2021 上图 散文 童年
人间须尽欢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高军 青橙文化/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8 - 4
★我们活在世上,不过想生活更有趣些
★《世间的盐》作者全新作品集
★高军(@风行水上)豆瓣网近十年倍受欢迎的作者
★广受推崇的生活家,读者自己选出来的小品文大家
★比梁实秋有趣一点,比汪曾琪辛辣一些
★行走见识、家长里短、吃喝玩乐、礼俗掌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人间须尽欢》精选作者四十余篇文章,均为近几年被文友和读者广为推崇的口碑作品。高军的文,简洁酣畅,小生活中见大道理,犀利深刻却幽默有趣,调侃间却情致动人。他的作品给人的感受,似乎无论生活在何种年代何种环境,他总能发现与感受到生活的真美意趣。
———————
【名人推荐】
把厚重的生活写出轻松幽默感……你甚至可以读一段给你的孩子,别以为他不懂,笑点和泪点没有太大年龄差别,这就是美的力量。
——张泉灵
风行水上的一脉可以追溯到远至魏晋时期《世说新语》的“人物品藻”,近可到汪曾祺的民间志这一脉。写人注重其“奇”、“怪”,看起来非常地有意思。
——浮尘录(邓安庆)
高军的文字不是咯噔咯噔敲出来的,是连描带刷画出来的,可见长袖飞舞、东张西望的兴致。所以说,这是本很道地的纸书。
——张佳玮
2019年4月6日 已读
很好奇风老师为何对大城市生活和80后的心态描摹如此深刻准确。能写会画又热爱美食,确实有汪曾祺之风范。
2019 上图 散文 高军
人间有味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2017 - 11
《人间有味(汪曾祺典藏文集)》是汪曾祺经典散文之闲情野趣卷,以闲适美文为主题。其中《味是故乡浓》精选汪老谈美食的精彩篇目,令人有大快朵颐之乐;《此间有真趣》是对烟火人生的很好领悟,智者哲思的火花于平静的叙述中频频闪现;《山水在人心》记述旅行中的风景,令人陶醉之余,心生向往。
2019年3月4日 已读
我以为汪的散文是当代巅峰,大巧不公,朴实平淡中见真情实境
2019 上图 散文
日本画记 豆瓣
The Silent Traveller in Japan
作者: [美] 蒋彝 译者: 梁贝特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2
20世纪60年代,旅居英美数十载的蒋彝带着他的乡愁行至日本。
抛开所有对这片土地的固有印象,他的足迹远超大多数日本国人之所及。
去东京观看国际大都会的繁华演绎;
到古都奈良寻找千年前的一株八重樱;
在河口湖畔等待云消雾霁后富士山的笑靥;
于十和田的风雨里探访传说中耶稣的坟茔。
兴之所至,
雍容古雅的伊势神乐信手成诗;
华丽摩登的宝冢歌舞挥笔成画。
蒋彝用他中国传统文人的行游方式,
一程又一程地描绘这个国度的别样风情。
是为《日本画记》。
--------------------------------------
扁脸;鼻子没有什么鼻梁;头发乌黑,夹着几丝白发;双眼微微地斜着,往下而不是朝上;身穿英国五十先令定制的灰色外套;走路不像英国人;兴许是个白痴,因为他两眼不眨地久久盯着一棵小枫树,盯着湖上的三只白鸭,看的时间更长;漫步而行,仿佛大病住院了多年似的。 ——蒋彝“自画像”
--------------------------------------
他是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美国科学院艺术学院院士。
他是饮誉国际的散文家、画家、诗人、书法家,受到西方学界和艺术界的高度评价,贡布里希盛赞他“才华洋溢又迷人”。
他交游广阔,朋友圈里有杨联陞、徐悲鸿、刘海粟、梅兰芳、熊式一、萧乾、叶君健、吴世昌、铃木大拙、华兹生……
他在旅行中喜欢沉默不语,抛开政治、战争等因素描绘异乡的风景人文,一系列隽永的画记却成功打通中西文化成为经典,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重读他这些出版于上世纪中叶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解一个遥远国度的文化历史背景,更在于享受那份行走观察中淡然的快乐,体悟文化与人生的心境,重新认识周遭的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
2018年8月16日 已读
在中国长大,没有留过学,却在30岁上旅居海外,成为知名的英文作家,蒋彝先生的经历非常具有传奇色彩。1960年代的日本,正是奥运会之后经济欣欣向荣,全国全民族走出战争阴影奋发向上的历史上升期。而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所谓十年浩劫的折腾中,与世界主流越来越远。日本画记,正好给这段历史留下了一个鲜活而深刻的观察。这本书折射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文明和发达程度。作者周游日本全国,即使语言不通也没有遇到太多障碍,酒店和出租车等服务业的水准之高,即使以今日的中国来比较,恐怕也是有所不及的。作者的亲人曾是“济南惨案”的受害者,就连作者本人也差点遇害。带着这般复杂的个人情感,作者还能够比较客观地观察日本,并总是不自觉地拿中国和日本作比较,感叹中国没有能够向邻国一样发展,其间隐含的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昭然可见。
2018 上图 散文 旅行
洗牌年代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金宇澄 文汇出版社 2015 - 8
金宇澄散文精选——《洗牌年代》,可称《繁花》的素材笔记,某些来来往往的人与场景——对熟悉这部小说的读者来说,既是《繁花》的背影,也是这部散文集流连忘返的内容。
时间留下难忘的记忆,留下细节与声响;年代的坐标,有如不断改换的牌面,显现了不同文学场域的变幻;写实与虚构、乡土经验与城市回眸,作者滚腾其间,铅华洗尽,笃定泰山;对于物质细节的浓描彩绘的特殊笔触,在这些散文中无处不在;“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这是一部表现了精神、欲望与物质文化水乳关系的细节生活史。
作者为本书自绘27幅插图,书超所值,可以珍藏。
橄榄成渣 豆瓣
7.9 (14 个评分) 作者: 高军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9
《世间的盐》作者高军(风行水上)最新世味散文!
最富趣味,极见人情!
橄榄成渣,才能出油;葡萄入榨,才能成酒。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慢慢成渣成酒的过程。
继《世间的盐》之后,高军(豆瓣网名“风行水上”)又一绘饰世事百态的随笔集,延续其一贯的极富趣味、极见人情的写作风格。全书分为五辑:人入中年,经历渐多,世事的悲欢离合,眼看既多,心灵亦丰富通达,将这些酸甜苦辣滋味一一写来,而有厚道的个性与谐趣的智慧打底,有厚度,有温度,是中年人通达的心与孩子天真的眼合在一起,是为《橄榄成渣》《在人间》;以行云流水、如风如雾的文字想象古来故事,写来泼灵精怪,有《聊斋》遗韵,是为《异谭》;记皖南生活,江南风物,其语淡而其味长,有周汪风流,是为《风物绘》;读书有间,成小小短章,为《一握砂》。
把厚重的生活写出轻松幽默感。掩卷,文字退去,可它晕染出的色彩,都还在心里。轻笑或低叹,倒像第二泡的毛峰,味儿出来了 。你甚至可以读一段给你的孩子,别以为他不懂,笑点和泪点没有太大年龄差别,这就是美的力量。
——央视主持人 张泉灵
施然地讲一些平常的人和事,世俗的喜怒哀乐怎么照进来就怎么说出去。看似松散随意的结构是写意的,先密密地铺排了场景,突然笔下一弯,人物出来了,随即又不知道转向什么旧事,再一弯,又接上了,有个好比喻形容这种写法:像条溪水,遇到每块石头都要抚摸一番。
——《新京报》书评人 贾行家
走着瞧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2011 - 5
《走着瞧》以旅行看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为契机,在讲述沿途人文风景的同时,嵌入在旅途中对人生命运及生活的思考。深入阐释了“行走,心灵,人生”的主题,充分展现作者“身游世界,心系家园”的情怀。
2013年12月22日 已读
写乡土的那几篇明显更有水准,感情投入还是不一样。阎连科的笔触细腻起来真是好像女作家,让我想起了简贞。
2013 上图 散文 随笔
北京,最后的纪念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3
《北京,最后的纪念》内容简介:一块自己的土地,几件顺心的农具,种白菜,种丝瓜,种茄子……采摘下来带着露水,做几样可口的小菜。雨后去附近的森林里采蘑菇,像小时候一样观察蚂蚁,捉几只蜻蜓和蝴蝶,听听蝉和蟋蟀的歌声。而且,还有一面湖水,乘坐自己建造的木筏,在湖面上野餐,看鱼儿跃出水面,静静享受时光流年。
《北京,最后的纪念》是一本散文集。是作者在711号园内居住三年的生活的记录,主要描写了作者自己耕种的菜园子,711号园内的花草树木,湖水,各种昆虫,动物等,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平和心境。
2013年10月7日 已读
能在帝都拥有一段如此诗意的田园生活,真是让人羡慕。然而这种诗意之不能长久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2013 kindle 散文
上课记 豆瓣
8.0 (3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2013年7月20日 已读
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社会阶层的割裂和阶层分化的固化,底层出身者进阶的困难和迷惘,被社会现实提前催熟失去理想和梦想的青春,这就是我们真实的中国梦?
2013 kindle 中国 散文 电子书
世间的盐 豆瓣
8.2 (96 个评分) 作者: 高军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5
《世间的盐》是高军(豆瓣网名:风行水上)出版的第一本书。他笔下的人与故事充满智趣。他有敏锐的触觉,观察细致入微,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描摹得生动有趣。他俚俗掌故、吃喝玩乐、行走见识、家常咸淡、邻里小事,什么都可以拿来写,什么都可以拿来说;他似乎没有什么胆怯的东西,抓过来了就是十分有趣的见识;他兴味起落、挥笔飞白,都是文章,热闹里头自有真意趣在。
2013年7月18日 已读
文字很好,读起来很过瘾的散文,颇有大家风范。这样的文字,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基础,和一双敏感的眼睛。
2013 kindle 散文 电子书 随笔
伦敦杂记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朱自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1
2012年12月29日 已读
轻松随和的文字,展示了三十年代英国世相风情。对比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仍觉着在社会发展方面有可资学习之处。朱自清是带着相对平静的心态观察的,即使说到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也不觉得他有什么痛心疾首的义愤,然而字里行间又能看见他期望中国达到英国文明程度的一片心。
2012 kindle 散文 朱自清 电子书
来燕榭集外文钞 豆瓣
作者: 黄裳 作家出版社 2006 - 5
《来燕榭集外文钞》是著名藏书家和散文家黄裳先生近几年新发作品的全编,有文艺性散文,有文史随笔,也有杂文和游记,包括[来燕榭集外文钞]之一、[来燕榭集外文钞]之二、[来燕榭集外文钞]之三、[来燕榭集外文钞]之四、[来燕榭集外文钞]之五、[来燕榭集外文钞]之六六个章节。
黄裳先生是当今中国文化界享有盛誉的著名藏书家,文史专家和散文家。此书为新发现的黄裳作品全编。这些新搜集整理出来的三十五万余字文章,写作时间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她高中时期一直到八十年代初,这些文艺性散文,文史随笔、杂文和游记涵盖面广,写作形式多样,既呈现出作者丰厚的学识、修养和人生经历,又系统地反映了半个多世纪间中国文化曲折发展的历史行程,堪称一部文化扛鼎之作,此书的装帧设计也颇为精美。
插图的故事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黄裳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 6
中国的木刻版画是有悠久光荣的历史的,留下来的遗产也非常丰富。本书中的这些古版画以明代刻本为主,间附清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件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无处不使人感到美……本书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
这些古版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往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通过画面,不独使人感到美,还能使人得到很多知识。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往往都能通过古书的插图得到实证。这实在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
世间的名字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8
《世间的名字》是著名爱书人唐诺最新的一部散文集,首次抛开书评、导读、阅读范畴,不谈书,还原为散文家唐诺自身,专注如刺猬,通达似狐狸,言志兼抒情,雄辩亦温柔,谈各种皮相——富翁、烟枪、骗子;谈各种职业——医生、网球手、编辑;谈各种身份——老人、哥哥、同学与家人,对唐诺而言:深度就在表面,名字即是实相。旁征博引却不枯燥乏味,冷眼嘲讽底下有着一副热心肠,时而深沉曲绕,不厌其烦再三辩证;时而直抒胸臆,用起大白话,字字句句凿进人心槛底,足见唐诺人情练达,功力深厚。